《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稿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稿件).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研究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然后分析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且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做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通过研究本文认为当前大学新生对大学的适应性问题比较的突出,我们应该积极发挥大学、家庭和大学新生个人三个方面的力量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工作,以推动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坏境,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解决措施有好的开始成功之路就会顺利一些,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更是如此。走进大学就预示着一个人站在了人生的新的起点上,同时也站在了人
2、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上,因此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对每一个大学新生来说都是十分的重要的,但是一个人到了新的环境难免就会存在如何适应新的环境的问题,这是人的共性。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认真搞好适应性教育工作,帮助每一名大学新生顺利的度过适应期。那么,目前的大学新生都存在哪些适应性问题呢?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么引导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的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大学新生的适应性及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进行调查研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一下大学生的适应性以及适应性教育的内涵,这对于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综合以前学者
3、的研究,本文认为所谓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大学生随着自身和外部环境的改变而调整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以顺应环境变化,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同时还是个体在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的生存状态的过程。而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就是大学开展的指导新生进行适应大学环境而进行的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二、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些年我们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我们认为大学新生对高校生活的适应主要的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在学习上对高校环境的适应;二是在
4、生活上对高校环境的适应;三是在心理上对高校环境的适应;四是在情感和社会交际上对高校环境的适应。为此我们从这四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研究,经过研究我们发现了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在学习上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性 我们知道大学不论是在课程的设置上,学习的内容上还是在学习的方法上都与高中的学习是有区别的,但是由于大学新生并没有从高中的学习定式中走出来,因此面对大学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大学新生就会在学习上对高校环境产生不适应。据本文调查研究认为大学新生在学习上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性主要的表现在:一是在课程设置上的不适应性,高中时期每个学期甚至是整个学习阶段学习的课程都是不变,而大学每个学期学习
5、的课程比较的多,并且每个学期学习的课程十分的多,而且整个阶段学习的内容是不同的,在大学开始之初,学生会对此感到十分的不适应。二是在学习内容设置上的不适应性。在高中阶段一般来说都是按照书本上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学习,一般来说,学习的内容是十分的固定的,而到了大学阶段主张的是自主性学习,很多的内容需要自己去找,去掌握,这样很多的学生就会不习惯,从而产生对高校学习内容设置的不适应。三是在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性。学习的内容转变了,学习的方法也应该相应的发生变革,但是很多的大学新生并没有很快的跟上这种变化,而是继续的沿用高中时期的学习方法,从而产生了对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影响了学习的效果,造成学习成绩的不理想
6、。(二)在生活上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性在高中阶段很多的学生没有离开过家,一直是在父母的庇护下进行生活的,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然而进入大学之后,很多学生都要离开家庭,开始独立的生活,很多的事项都要依靠自己去独立的完成。这样就会产生大学生活的独立性与大学新生缺乏生活上的独立性之间的矛盾,大学新生对高校生活的不适应。并且,高校新生要对高校生活适应还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来进行适应能力的培养。(三)在心理上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性大学新生除了在学习上和在生活上对高校环境不适应之外,在心理上也会产生对高校生活的不适应。这主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理落差比较的普遍。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他
7、们都会有着心理上的落差。这主要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在高中阶段很多的学生都是班上的佼佼者,十分的受到老师的器重,自己的心理优越感也是十分的强的,然而进入高校之后发现高校中人才济济,自己原来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了,内心里就会感到十分的失落,对自己的评价就会失衡,在这种心态的指导下,很多的大学新生出现了“心理障碍”。另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知道在每年的高考中都会有着很多发挥失常的学生,因为自己的发挥失常自己没有能够进入理想的学校和学到理想的专业,而看到很多自己平时看不起,或者是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学生都考上了好的学校,在心理上就会失衡,甚至会产生弃学的念头。二是内心的孤独感也比较的普遍。大学新生离开了自
8、己原来熟悉的生活环境,离开了自己的父母和熟悉的同学、老师、朋友,来到了一个十分陌生的地方进行学习和生活,在这个新的环境里,自己谁都不认识,对环境也十分的不熟悉,这样就会在内心上感到十分的孤独。三是角色转换方面的不适应。由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变在心理上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心理上的不适应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四)在情感和社会交际上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性大学新生进行高校以后还会在情感和人际交往方面对高校环境产生不适应,在本文看来这种不适应性主要的表现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交际范围扩大的不适应性。大学新生在高中时期的交际范围一般来说是比较的小的,交际的一般都是自己熟悉的人,如自己父母、老师、
9、同学和一些朋友等等。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交际的范围一下子就扩大了,如大学生要同学校里的各个方面的人员打交道,同时还要同社会上的陌生人打交道。面对一下了扩大的交际范围,很多人会感到不适应,无所适从。二是对交际方法的不适应性。面对一下了扩大的交际范围,很多的人还会产生交际方法的不适应,这主要的表现在原来高中时期,都是同一些比较熟悉的人进行交往,交际方法比较的单一,而在大学里交往的对象比较的复杂,所要求的交际方法也比较的复杂,很多的大学新生就会产生不适应感觉。三是在情感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适应性。这方面的不适应主要的表现在男女同学之间,在高中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情感是受到限制的,而进入大学之后,男女谈恋
10、爱不再受到学校制度方面的限制,很多的大学新生也会产生不适应,不知道男生和女生应该如何的科学交往。总之,面对大学新环境,很多的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中会表现出自我封闭、孤独、冷漠等心理,这十分的不利于大学新生的顺利成长。三、大学新生在适应性阶段出现问题的原因 面对大学新生进入高校以来诸多的不适应性,我们还对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本文认为,大学新生进入高校之后产生诸多的不适应性问题的原因主要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学校来讲,这主要的是因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对接的错位;从家庭来讲,这主要的是因为父母期望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从个人来讲,这主要的是因为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一)
11、从学校来讲,这主要的是因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对接的错位。我们知道教育本来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也就是每一个阶段的教育都是为下一个阶段的教育服务,不同教育阶段应该加强沟通协调,共同推动人的全面的发展。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并没有做好衔接,出现了大学教育与高中教育对接错位的现象,这就造成了高中生一进入大学之后就对大学不适应现象的产生。一是教学目标的不同。根据教育大纲的规定,我国高中教育有两个教学目标,一个目标是向高一级的学校输送生源;另一个目标是为社会培养中等文化素质的合格劳动者。而大学的教育目标则是以培养高层次的具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由此可见两者的教育教学目标是
12、不同的。同时这些年以来,高中教育为了向大学输送人才,已完成其教学目标有应试化倾向,也就是一切向分数看齐,唯分数是举,而忽视了高中生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这样就会造成大学新生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性。二是教学内容的不同。在研究中我们发现高中课程的教学内容讲述的是一些最基本的知识,目的是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而大学的教学内容专业性特别的强,其课程设置具有专业课和基础课之分,教学计划十分的明确。三是教学方法的不同。大学教育和高中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是具有着十分明确的区分的。这种方法主要的表现在高中教育是一种教师主导的课堂讲授形式的模式,其十分的重视对知识的记忆。而大学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
13、一般课堂讲授比较的少,社会实践,学生自学和探讨的课程比较的多。因此大学和高中教学使用的方法从现在来看是完全的不相同的。四是管理模式的不同。大学和高中的管理模式也是十分的不同的,高中对学生的管理比较的严格,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学校里都有着十分明确的规定,而在大学里这方面的规定就比较的宽松了,学生有了相对的自主性,可以比较自由的安排自己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学生就会产生不适应,不知道应该如何的安排自己的时间,也不知道应该从那些方面开始自己的学习,一下子就具有了无所适从的感觉。(二)从家庭来讲,这主要的是因为父母期望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大学新生对大学环境产生不适应性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
14、是从家庭方面来讲,是由于父母的期望与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造成的。这主要的表现在在我国多数的家庭“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理十分的迫切,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更是由于自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很多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家长更是把希望全部的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这就进一步助长了家长希望孩子成才的心理。在这一心理作用下,家长把孩子束缚在学习上,对孩子的其他兴趣爱好和一些十分正常的交往予以限制,对他们独立意识的确立、良好品德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形成都不给予重视。这种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一方面确实提升了孩子的成绩,但是他却违反了教育教学规律,使孩子出现高分低能现象,而大学
15、教育主张的是实现一个学生的全面的发展,要求的不仅仅是孩子学习成绩的高,这样就出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出现导致了大学新生不能快速的适应大学生活,出现了大学新生对大学环境的适应性问题。(三)从个人来讲,这主要的是因为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从个人来讲,大学新生对高校不适应性的原因主要是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理想真空期没有过去。对于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在进入大学之前的奋斗目标就是考上一所比较理想的大学,当他们来到大学之后他们的目标就已经实现了,然而由于他们一直沉浸在刚刚考上大学的喜悦之中,并且他们的暑假时间是比较的短的,在这个比较短暂的时间里并
16、没有完成对自己下一步理想的计划,这样就出现了一段时间的理想真空期。并且这些同学还把理想的调试带到了大学之中,就出现了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二是大学理想化造成的失落感。在考大学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实现目标的动力,高中老师甚至学生的家长都会把大学描绘成一个十分美好的地方,大学就是一座象牙塔,进了这个象牙塔什么东西都可以得到,然而当他们进了大学之后发现大学并没有自己想想的那样的美好,在大学里依然有行为规范,依然有学习上的压力,依然是三点一线的生活轨迹,这样这些大学新生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美好的大学走出了梦境,那个美好的梦破裂了。三是高考失利的挫败感。还有很多的大学新生虽然进入了大学,但是并不是
17、自己理想中的大学,这样这些学生在心里上就会产生一种高考的挫败感,并且把这种高考上的挫败感带进了大学,导致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不适应。四是高考成功的喜悦感。高考成功的喜悦感也是造成大学新生对高校环境不适应的重要原因。很多的学生以考上理想的大学为目标,现在他们的目标实现了,他们沉浸在了喜悦之中,并且在这种喜悦中,他们认为考上了理想的大学什么都有了,都可以不努力了,而现实是考上了大学只是大学生活开始了,要想有所成就还需要在大学中继续的努力,这样就出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很多的大学新生对此十分的不适应。四、做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对策 面对大学新生在进入高校之初,出现的这些适应性问题,大学、家庭以及大学
18、新生个人都应该积极的行动起来,共同做好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以帮助大学新生顺利的度过适应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在大学中获得进一步的全面发展。(一)大学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1、开展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研究。要想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没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是不可能成功的。因此在进行大学生适应性教育的时候,大学应该充分的发挥自己在研究方面的优势,深入的分析大学新生不适应大学环境的现状以及形成问题的原因,并且深入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知道如何的去开展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2、积极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大学新生进入进入大学之后最先认识的人就是自己的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并且接触最多的
19、人也是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担负着大学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日常生活管理工作,因此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在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大学方面开展的适应性教育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来实现的。因此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老师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注意加强和学生的沟通,逐步的形成学生对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信任感,然后辅导员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要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针对学生的问题引导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环境。(二)家庭方面应该予以配合 在推动大学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环境方面家庭也应该予以积极的配合。其中家庭方面要做的主要的工作就是:一是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的
20、适应性教育,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重视与孩子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老师的沟通,了解孩子的现状,并且积极的配合学校开展的适应性教育。二是积极走出“襁褓式教育”和“应试教育”的误区,从对孩子的溺爱中主动的走出来,认识到全面发展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并且积极的改正。(三)大学新生个人应该进行的调试 大学新生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说到底就是大学新生本人对高校的不适应,在上文的研究中,我们已经知道了产生这种不适应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因此为了尽快的适应高校生活,在高校中成就一番作为,就要积极的对自己的心理进行调试,以促进自己尽快的适应高校环境,从而认认真真学习,成为一名全面发展的人。五、结语 总之,通过研究本文认识到大
21、学新生存在着对高校环境的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十分的不利于大学新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积极促进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发展,以推动孩子尽快的适应大学环境,在大学中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李晓彧,王有智,王文霞. 大学新生适应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9(11) 2 王东伟,王敬,孙广. 农业院校大学新生不适应现象调查分析及解决对策J. 大众文艺(理论). 2008(09) 3 赵辉,周园园. 如何帮助大学新生摆脱困境适应新生活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4 杨磊. 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思路初探J. 现代企业教育. 2008(12) 5 于晓波,黄戴清,曹亦薇. 促进大学新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的实证研究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