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48543794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林黛玉的艺术形象 摘要:红楼梦的林黛玉是一个不朽的艺术人物形象。首先黛玉是美的,具体表现在她的容貌之美、性格之美、才气之美、爱情之美以及整部作品所展现出来的悲剧之美。同时对于林黛玉而言,多愁善感几乎是她的专用名词。对爱情的谨小慎微和时时担心爱情的失去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使得黛玉的多愁善感的形象更加的完整和充实,具有魅力。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可以说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三位女主角,但作者曹雪芹似乎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情有独钟,“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就使得更多读

2、者对黛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众多读者为黛玉而狂,甚至为她而死。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一、林黛玉是美的化身 红楼梦是一部悲剧。所谓的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红楼梦中,黛玉的身份是很特殊的,宝黛之间的爱情的悲剧是红楼梦整部悲剧中的一条重要线索。黛玉越美,毁灭越惨重,这部小说的悲剧意义也就更突出更明显1。无可否认的是,黛玉是美的,这种美,在于外表,更在于内心,在于外部展现出的才气,也在于追求爱情的勇敢。作者其实有意将林黛玉塑造成美的化身、真的化身和理想的化身。而其最终的毁灭,更是昭示出了悲剧之美,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容貌之美 “两弯似蹙非蹙柳烟眉,一双

3、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2这是红楼梦中第一次对黛玉的外貌的描述。曹雪芹描绘黛玉的眉目的时候,连续两次用了“似”与“非”。“似蹙非蹙”,是却也不是,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柳烟眉”,我到现在还不能判断出柳烟眉到底是什么样的眉形。但可以肯定的是,绝对不是柳叶眉,“柳”是一种轻柔摇摆的植物,“烟”则更无定形,两者加起来,就更扑簌迷离,所以,我无从判断她好看的眉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但可以肯定,她的眉是一种虚幻的美,不定性的美,想象空间很大的美。再看看她的眼睛:“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这里依旧用

4、了“似与非”,象,又不象,总之就是不给你一个很明确的印象,这样的描绘才是和黛玉本身的人物特点和气质特征相匹配的。后面的“娇喘微微”体现出了黛玉的柔弱,这几句加起来,把一个惹人怜惜让人心疼的形象表现了出来。“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这一句描绘了黛玉的动态美和静态美。“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花”绝大多数都是美丽的,曹公这里又用了“娇”字来形容花,这里突出了黛玉的娇弱。显出了林黛玉的娇弱之美。整部小说,正面描写黛玉的不是很多,更多是通过黛玉的语言以及她的诗词还有别人眼里的黛玉来展示黛玉之美的。黛玉的美是属于那种绝少烟尘气的脱俗孤高的美,自尊敏感多情,再加上才华冠绝,黛玉的美已经给我们留

5、下了深刻的印象。(二)个性之美黛玉虽然很小就父母双亡,然而进了贾府,生活衣食倒也无忧。而且正是因为父母的早亡,使得林黛玉未能受太多的封建思想的熏染,更多的表现出了本色之美。她对人坦率纯真,见之以诚。她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对待紫鹃,亲如姐妹,情同骨肉,诚挚的友情感人至深。香菱学诗,宝钗讥她“得陇望蜀”,极为厌烦;香菱向黛玉请教,黛玉却热诚相接,并说:“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为师”。纯真透明如一泓清泉。她给香菱讲解诗的作法和要求,还把自己的诗集珍本借给香菱,并圈定阅读篇目,批改她的习作,堪称“诲人不倦”。她待人很宽厚,与人不存介蒂。史湘云因把她比作戏子伤了她的自尊,她有点不忿,可一会儿便携了宝玉的

6、“寄生草”回房,便又“与湘云同看”。在对待宝钗的态度上,尤见出其天真笃实。本为情敌,无嫌犹猜。但在薛宝钗对她略表关怀,予以“训导”之后,她便开诚布公,肝胆相照,向薛宝钗掏出心窝子的话,并引咎自责:“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只当你心里藏奸。从前日你说看杂书不好,又劝我那些好话,竞大感激你。往日竟是我错了,实在误到如今。”3此后她待宝钗如亲姐姐一般,连宝玉也感到惊奇。还有就是黛玉时常或说一些惊人之语,语言犀利,我口言我心,而且大多打趣谐语相当幽默生动,黛玉面容娇俏,柔情欲滴。 尽管弱不禁风,但她“怯弱不胜”的身体里却无奴颜媚骨,想说就说,想哭就哭,想恼就恼。 她讽刺宝钗,恼怒湘

7、云,打趣惜春,揭穿袭人,她甚至敢于唇讥独揽大权的“凤辣子”,敢于骂权重势大的北静王是“臭男人”。 她从不在心里掂量谁的轻重,她压根儿也没想到,也没考虑过人世间的种种利害关系。 她 “孤标傲世”,却不盛气凌人;她出口利言伤人,却无心与人结怨;她坦直揭人之短,却也能默默地承受他人的指责。 黛玉的这些性格都是具有美感的,虽然家庭的残缺,但是林黛玉凭着自强,自身的性格中展现出美感,同时,也正是因为父母的早亡,没让黛玉成为第二个宝钗。林黛玉的性格发展是较完善的,也无一不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三)才情之美林黛玉自身有着非常浓厚的诗人气质,尤其是她所作的葬花词更是脍炙人口,引人注目。林黛玉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8、,她和宝玉两人读西厢的画面让世人难忘;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激赏,因而不断夺魁。她的诗之所以写得好,是由于她有极其敏锐的感受力、丰富奇特的想像力以及融情于景的浸透力;即使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等极平凡的事物,她只要一触到,立即就产生丰富的想像;新奇的构思和独持的感受和见解。尤其可贵的是,她能将自己的灵魂融进客观景物、通过咏物抒发自己的痛苦的灵魂和悲剧命运。在创作实践上林黛玉更是一位成功的诗人。 她的诗作与那些传世佳作一样具有感人的魅力。第二十八回宝玉听到了她的葬花吟:“先不过点头感

9、叹,次后听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等句,不觉恸倒山坡之上,怀里兜的落花撒了一地。 黛玉诗的魅力不是来自遣词造句,而是来自诗中所表达的那种催人肺腑的情感, 来自对生命无常、青春不再这种人类普遍存在的失落感的高度的概括。不仅此一首葬花吟,黛玉的其他诗作也是以感情的力量、精神的魅力而不是词句的工巧来感动读者的4。(四)情感之美在爱情上,宝黛之间的爱情是美的,是充满着诗意的。林黛玉的精神之美,更集中更强烈地体现在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之中。他们的爱情是一种新型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属于未来的爱情。这种爱情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建立在互相了解、思想一致基础之上的,表现得非常

10、纯真、深挚、坚贞。林黛玉本是一个“情痴”、“情种”,她为爱情而生,又为爱情而死,爱情是她的生命所系。她对贾宝玉爱得真诚,爱得执著,始终如一,至死靡它。然而,他们的爱情又是在不许爱的环境中发生、发展和生存的,这就难免有痛苦、有不幸,甚至要为爱情付出生命的代价。以泪报恩的木石前盟使得黛玉与宝玉初见便有似曾相识、心有灵犀的感觉。她第一天进贾府,就在如梦如幻、神交意契中权心劲也生平唯一知己贾宝玉。一个心下暗思:“倒像在那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如此!”另一个则脱口而出:“这个妹妹我曾见过。”宝黛共读西厢是宝黛诗样爱清的经典呈现。在“落红成阵”的香氛中,宝玉“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第一次了顷吐了自己的感情,

11、两个人达到了心灵的共同律动。但爱情的甜蜜是短暂的,对这诗化的爱清,文中判词曰:“一个枉自磋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的确,黛玉的爱是浸泡在自己的泪水里的。黛玉以泪酬知己,正是要向知己奉献出自己的一颗纯洁的少女之心和满腔的纯真赤诚的爱。她把整个生命投注其中,用自己的血泪锻炼着这份感情的纯度与浓度。以自己敏感细腻的心体察着宝玉的心,捕捉着、计较着他的感情。每一次较证,她者肠逼迫得宝玉“满脸紫涨”、赌咒发誓,或是摔那象征金玉如里象的“劳什子”,而她自己更是“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爱得越深切,爱得越痛苦

12、。(五)命运的悲剧之美林黛玉是美的,容貌是美的,性格是美的,而且富有才气,曹雪芹之所以把林黛玉的形象塑造的如此之完美,其实还是为了小说的主题而服务的。那就是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府的最终被毁灭,象征着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没落。所以,在前面对黛玉的形象做了大量的铺垫之后,最终的落脚点在于,整部作品的悲剧感,富有美感的悲剧。林黛玉不仅有秀美的容貌,还有卓越的诗歌天赋,她对贾宝玉的爱情单纯而热烈,她的性格更为率真,想哭就哭,想恼就恼,比那大方得体却城府甚深的薛宝钗显得尤为可贵。可她也有缺点:体弱多病,多愁善感,小心眼儿,过分猜疑,可这非但没有影响她的形象,反而为她增添了几分另类美。最激动人心、催人泪下的,

13、还是林黛玉的叛逆者的悲剧性格。在她的身上闪耀着追求个性解放、争取婚姻自由和个性自由的光辉5。林黛玉的哭,分明饱含着现实人生的血肉。哭是她悲剧性格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哭,是她对生活折磨的强烈反映;哭,是她发泄痛苦的方式;哭,是她诗人气质的种种感受的抒发。总而言之,她是为自己的爱情而哭。爱情曾使她几死几生。当他们这种同生共命的爱情最后遭到毁灭时,她便“焚稿”、“绝粒”,以生命相殉。这种爱情是怎样的至诚至坚,至纯至圣,感天地,泣鬼神,动人肺腑,撼人心灵!多少人为她洒下同情、痛惜和悲愤之泪!一生以泪洗面的林黛玉,临死之前反而发出了微笑,最后喊出了“宝玉,宝玉,你好”的未完的一句话留下了千载不消的遗恨!

14、林黛玉死去了,但林黛玉的纯美的精神,她与贾宝玉生死与共的爱情,他们所实践过的爱情原则,她的闪耀着艺术魅力的优美形象,将与日月争辉,与天地共存;这一艺术形象所含蕴的哲理与诗意,将给予不同时代的读者以生活的启示和美感享受。二、多愁善感:黛玉形象的最突出表达人们如今一提起“多愁善感”这个词语,就会想起林黛玉。这一方面显示出了红楼梦的巨大影响力,也说明了林黛玉在国人当中的印象。林黛玉多愁善感的形象其实是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一)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哀她心里颤动着爱的欲念,又为爱情的前途忧虑,日夜泪流不止。她渴望从宝玉那里不断得到爱情的信息,不断证实自己是宝玉唯下爱的对象。于是,她利用种种

15、机会巧妙地旁敲侧击,试探宝玉,敏感地关注着宝玉的一言一行,她指责宝玉见了“姐姐”就忘了“妹妹”,她担心宝玉同湘云的关系,她悲叹“无人为我主张婚姻大事”。她整天疑神疑鬼,精神高度紧张,生怕宝玉被别人夺走。但当宝玉的言辞稍有明白的表示,逾越了表兄妹的关系,这正是她所渴望得到的信息,然而她却大发其火,责怪宝玉侮辱她,哭着要去告状。当他们的爱情更成熟,黛玉确信宝玉忠于她的时候,他们表面关系反而疏远了,更象表兄妹的关系了。内心分明燃烧着炽烈的爱情,分明渴望得到爱和被爱的幸福.然而却必须把炽烈的爱情抑制、窒息在心里,必须自己折磨自己。在封建主义下,爱情就这样被扭曲,而人不得不遭受巨大的痛苦而不能言表,这就

16、是红楼梦对封建礼教摧残人性的和带给人残酷的痛苦的血泪斑斑的控诉。(二)乡愁和孤独之感。林黛玉孤独地“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愁心?”她这种思想情绪是其在爱情上的不顺遂,生活上遭歧视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宝玉用西厢记中词句打趣紫鹃,惹恼了黛玉,正在此节骨眼上,“横云断岭”,袭人来报,老爷要找宝玉去说话,宝玉慌忙走了,而黛玉却替他捏了一把汗,因此晚上借故去找宝玉间个究竟。碰巧晴雯和碧痕吵了嘴,正没好气,恶言恶语,拒不给黛玉开门,黛玉气得寻思:“虽说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样,到底是客边。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想着,落下泪来,吟出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望故乡兮何处?倚栏杆兮涕沾襟。”

17、当她临死之时,身边只有紫鹃一人,她感到所有的人都摈弃了她,“自料万无生理”,对紫鹃吐出了肺腑之言:“妹妹,你是我最知心的!并恳求紫鹃:“妹妹;我这里并没有亲人,我的身子是干净的,你好歹叫他们送我回去!” 6黛玉到死前才明白最忠实的伴侣,竟是一个低贱的丫头,她讲出了自己的孤独,眷恋着遥远的故乡,她把自己的后事托付给了紫鹃就溘然长逝了!林黛玉在贾府,较之宝玉显得更加孤独。尽管人们把宝玉看成“疯疯傻傻”的“惫懒人物”、“借懂顽童”,但因为贾母溺爱他,其他的人也厚待他,他的处境远比黛玉优越。而黛玉,尽管与宝钗同样是贾府的亲威,她不仅不象宝钗那么有财有势而又善于八面玲珑,而且因为她的性格近似宝玉那么“行为偏僻性乖张”,甚至远远比宝玉孤僻得多。她的孤独,是她说话容易得罪人的结果,也是她不从流俗的做人态度的反映。她恃才做物,目中无人,聪明伶俐而不懂自掩其才,韬光养晦,黛玉的命运就是被葬送在这份真纯可爱之中。参考文献:1 冯希哲,自军芳.论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文人化倾向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3.2 6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3 冯子礼.从文化角度审视薛宝钗形象J.淮海论坛.1988.4 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三联书店出版,1983.5 辛若水 .从林黛玉葬花吟的魅力到精神自杀J. 红楼梦学刊,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