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以及防范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以及防范对策.doc(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东北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 学号:A08080846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on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学生姓名:刘牧茜指导教师:田佳佳所在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所学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金融学东 北 农 业 大 学中国哈尔滨2012年5月摘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是现代金融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难题。在十几年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就。但由于我国目前还存在体制和环境因素制约,很多不良资产处置手段无法发挥预期效果。
2、本文结合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进行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成因的论证。具体的内容包括,首先通过引言介绍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的背景,其次详细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主要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概况和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点两个方面给予的分析;再次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最后提出了处理不良资产的对策及其建议,有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债权保护、强制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监管、坚持银行商业化原则,保证经营管理独立以及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等几方面的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 成因Countermeasures of prevention of Non-performin
3、g Assets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AbstractCommercial Banks of bad asse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nancial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problem.In more than 10 years of non-performing assets disposal work,has obtained the certain stage achievement.But because our country is still exist system an
4、d environmental factors,a lot of bad assets disposal method can not play the expected effect.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for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causes of the demonstration.The specific content including,first by introduction about commercial Banks non-
5、performing assets research background,and then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bad assets, mainly through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of bad assets of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non-performing assets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6、analysis of the two; Once again about the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of bad assets the cause analysis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dispose of bad assets and its Suggestions,have the financial legal system,strengthen the creditors rights protection,mandatory disclosure, strengthen risk sup
7、ervision,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commercial Banks,to ensure management and promote independent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establish and perfect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in such aspects as bank of 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commercial bank bad asset cause目录摘要IAbstractII1 前言1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1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3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42.1 不良资产的界定42.2 不良资产的内容42.3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5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53.1 法律法规不健全53.2 人员素质相对较低63.3 管理水平低73.4 管理制度不完善73.5 贷款方式不当及对象选择失误73.6 贷款方式受经济波动的影响74 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74.1 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债权保护74.2 强制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监管84.3 坚持银行商业化原则,保证经营管理独立94.4 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95 结论9参考文献11致谢11- II -1
9、前言1.1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 研究目的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依托快速发展的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了其长足发展。但是,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特别是不良资产的问题。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客观的分析总结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可以为其未来发展探寻更有利的路径。近些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依托快速发展的中国宏观经济环境,通过不断改革创新,实现了其长足发展。但是,商业银行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的问题
10、,特别是不良资产的问题。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银行进一步发展的一大瓶颈。因此,在这种形势下,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找出我国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本原因并客观的分析总结我国处置不良资产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可以为其未来发展探寻更有利的路径。1.1.2 研究意义同时,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不仅是加快发展的沉重包袱,而且也是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加快处置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工作,不仅关系到各项中央银行票据资金能否按时足额到位和健康稳定的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并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此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防范
11、和处置能力,对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快速的发展有很大的重要作用。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学术界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研究主要有:Philippe Jorion(1997)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利用风险价值测算模型对我国金融体系内的风险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金融体系内巨额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己刻不容缓,同时商业银行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也急需加强和完善;Watanable(2000)论述了我国不良资产产生的宏观机制和历史原因、不良资产的规模以及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中的缺陷,他认为我国的不良资产在处置时受到法律政策和行政干预的约束较多,而且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发达,这些都将使不良资产的处
12、置步伐十分艰难。Steve H.Hanke(2003)在探讨中国外汇规模的时候,提出动用国家外汇储备解决银行体系的呆帐问题,他说:“既然美国要求中国全面开放金融部门业务,中国必须先解决威胁其银行体系的呆账问题。这一问题正在慢慢解决,最终需要大约6500亿美元。此外,为了实现金融部门的全面开放,中国还必须开放人民币的自由兑换,这至少还需要2000亿美元。”因此,动用部分央行掌控的资金,作为对资产管理公司的股权和弥补处置不良贷款损失,不至于削弱央行的宏观调控职能。Barry .Eichengreen(2008)认为,在宏观政策导致借贷急速上升和金融市场过热时,庞大的借贷就会使监管出现困难,银行资产
13、质量就会下降,爆发银行危机的机会就会增加。Mitchell 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通过解析银行和监管当局处于不对称信息情况下银行资产负债表,以确定监管当局和银行如何在下列三种政策下(放任自流,将坏帐转移到资产管理公司和核销)进行选择。Ball 和Feltenstein(1983)用一个受大量不良资产困扰的地区银行数据建立了均衡模型,并从多方面评估了该银行不良贷款的成因和带来的危害。Qguzsoy(2009)建立了多期随机线性模型来研究银行不良资产和负债管理,发现考虑了重要不可控变量的随机行为之后,模型的结果有较大程度的改善。另外,Bonin(1996)在认真研究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四大资产管理公
14、司的关系后,认为这种模式既不能成功解决不良贷款的存量问题,也不能防止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认为有效的解决手段是将发生的不良贷款一起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1.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丁述军(2008)利用经济学基本原理,从宏观经济运行的基础层面入手,对不当监管、银企行为、银企关系、经济周期等对不良资产的成因进行了详细阐述,对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机理做出了较为客观、系统的分析。武巍巍(2008)依据处理不良资产的苹果原理和冰棍理论,提出了用贷款企业的模式、金融创新的模式、商业银行的模式来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廖湘岳、段豪丽(2008)通过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模式的国际比较,对我国不良资产处置提出了一些
15、意见。张帆、左娜、夏春秋(2008)从银行外部和内部两方面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提出资产证券化、使用信托等方针来解决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张敏(2008)通过对中东欧国家对不良资产处置的研究(包括市场化清理、银行主导分散清理、政府出资集中清理),提出不良资产处置要结合国情,加强法制建设,并且提出体制和制度建设是解决不良资产的根本。王吉恒、宋丹丹、张立国(2006)从重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采取剥离、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这四个角度提出解决我国不良资产的方法。侯娜(2006)从企业因素、银行因素、政策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从不良资产增量和存量两个层面
16、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黎涵、黎军(2006)通过研究日本银行业不良资产处置模式及其债权问题,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宋丽(2009)指出,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不良资产问题逐渐成为经济界的一个焦点,它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增长的一个毒瘤,对经济稳定增长造成严重威胁。并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的含义和变动情况,对我国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提出了新的展望。唐旭英(2010)指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过多,曾导致银行运转缓慢,常年亏损。并阐述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存在情况以及AMC处置不良资产的情况,分析了不良资产潜在的风险,并从法律角度分析了不良资产产生的原
17、因。梁晓瑾(2011)指出,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而商业银行的巨额不良资产是这核心的难题。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普遍存在着较大比重的不良资产,这对金融脆弱性具有放大机制,从而加剧整个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并探讨了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从宏观经济角度、金融体系、债务重组及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出了不良资产的治理措施。董赫男,李毅(2011)指出,我国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通过详实的数据研究和总结了农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成因,着重通过剖析已采取和正在采取的处置策略的优势、弊端及其改进措施,对农业银行应如何进一步有效处置不良资产提出了相应对策。王琼阳(2011)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概括总结了
18、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全面探讨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深刻解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危害,从多角度提出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应遵循的原则,又从多方面研究处理不良资产的对策。李珅声(2012)指出,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日益加深,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束缚我国金融体制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并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可控性着手,从银行贷款信用控制、贷款担保、企业改制中不良资产的处理三方面进行阐述。寻求解决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策略,建立全社会信用体系,强化对贷款担保法律效力的监管,增强对风险贷款的法律追讨意识。韩娟,周瑶(2012)指出,银行不良资产问题一直都是影响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因素
19、。然后描述了在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现状的基础上,从内外两个层面分析了其产生原因,并进一步从法律、政府作用、技术等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1.3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发展现状的深入分析,将本文分为五部分,其具体研究框架如下:第一部分引言,阐述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并初步分析本文的文章架构。第二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首先对不良资产的界定及内容进行了一定的介绍;其次分析了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内容;最后分析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第三部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主要从法律法规、银行人员、银行管理水平、银行管理制度、银行贷款方式五个方
20、面给予了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不良资产的防范及处置建议,在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发展的现状和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债权保护、强制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监管、以及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几个方面。第五部分结论。2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2.1 不良资产的界定1998年以后,我国将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即“五级分类”。所谓正常是指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关注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是指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
21、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可疑是指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损失是指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1999年7月,央行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及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现在通常提取的专项准备金比例为:关注2%、次级25%、可疑50%、损失100%。后三类为不良资产。不良资产通俗来讲分为四种不良资产:一是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如银行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俗称呆坏账;二是一些实物不良资产,如楼盘、酒店写字楼等;三
22、是国有企业不良资产;四是单独一个企业经营不善,急于处理。2.2 不良资产的内容我国采用五级分类法”与“一逾两呆法”并行阶的判断标准。中国人民银行于1998年4月印发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的通知,各商业银行据此进行了贷款清分工作。贷款通则自1998年8月1日起施行。1999年7月,“人行”下发了关于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商业银行按季分类、报告,并把五级分类工作纳入日常信贷工作进行监测和考核。自此,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管理进入了“五级分类”与“一逾两呆”分类双轨运行阶段贷款质量划分由“双轨制”过渡到“单轨制”,即由目前贷款“一逾两呆”、“五级分类”并存过渡到贷款“五级分类法
23、”。其步骤是从1999年7月末开始到1999年底前,完成4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3家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1999年开始到2002年底前,完成l0家其他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从2 002年初开始到2002年底前,完成各家城市商业银行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是指处于非良好经营状态的,不能及时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主要是指上述银行资产的五大类出现不良,而就我国的经济金融的现实情况,由于资本市场不发达,加之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体制约,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比较单一,银行收益目前主要还是依靠贷款收息,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集中在第三类
24、资产即客户贷款这一资产项目。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指不良贷款,在某种程度上,目前两者基本上是等价关系。因此,本文研究的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的不良贷款。2.3 我国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由于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自身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区域明显特点,以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国家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不良贷款比例较高成为目前急需防范与化解的主要金融风险。截至2010年末,按五级分类考核主要银行机构,不良贷款率仍高达27.7%。不良贷款率比例过高,影响了我国各家银行在其总行各项考核指标的排名,授权、授信受到制约,贷款种类和区域等都受到限制。在GDP中的比重逐年下降,由1%降至0.6%,而近年全
25、国的平均水平为3.7%左右。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13%,仅向上拉动GDP增长0.02个百分点。从以上统计数字的分析可以看出,金融风险的隐患主要是不良贷款率依然偏高,信贷风险较大,无法有效拉动区域经济增长,不能完全适应变化中的金融业的需要,已构成了区域性的金融隐患。在特定条件下,这种局部地区的金融风险可能进一步形成金融危机,并向其他地区蔓延。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顾大山在东北振兴国际研讨会上曾说:目前,中国金融风险主要来自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有一点不容忽视,在这些原有不良贷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中国最近的资金增长由高投资和信用扩张驱动,尤其在产量已严重过剩的水泥、钢材和铝等领域投资过于集中,
26、隐藏着可能出现的新的不良贷款,包括东北在内的中国各级政府应该高度重视化解金融风险。如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过渡期已经结束,中国金融行业即将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将不可避免地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该达到8%,但是不良资产比例偏高的严重情况,使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仍处于该国际标准之下。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如何高效处置银行不良资产,使金融业健康发展,已是刻不容缓亟待解决的问题。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是指处于不良状态的银行资产,所谓的资产不良状态,就是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预期收益的资产状况。所以,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可
27、以定义为:在现实条件下,不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正常利息收入甚至不能及时收回本金的银行资产。尽管资产与贷款含义与范围是有差别的,但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贷款是其最主要的生息资产,贷款业务是其最主要的资产业务,不良资产几乎都是由不良贷款而引起的,因此,在本文中,不良资产与不良贷款通用,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就是指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3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分析3.1 法律法规不健全由于政治形势发生变化,经济结构也随之改变和调整,引起某些行业企业产品生产的不景气。政策性负担形成,是一种经济转轨成本。由于改革和体制转换,计划经济时期资源配置不当造成的,如有的项目缺乏审慎决策,重复建设;有的项目缺少自有资
28、本金,全部资金靠银行贷款,一旦企业出现了经营风险,就形成了银行信贷风险。此外,银行承担一些政策性业务,使国家信贷政策得不到很好落实,导致部分贷款收不回来;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均属国有,相互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呈软约束状态,国有企业对国有银行贷款缺乏还款意愿。地方政府出于社会目标或地方利益,仍存在或变相干预银行向缺乏偿还能力企业发放贷款,或采取地方保护,阻挠银行执行当地的抵债资产或向当地担保人追诉。在政府的隐性干预下,政府的行政干预与“抽血”行为,使银行不得不将资金配置给违约率可能更高的关系企业。政府出面干涉的项目贷款,由于项目考察不详细,盲目上马,致使企业在还没有生产出正式产品的情况下就宣告停产、
29、破产、倒闭。有的是银行在企业经营前期已经给企业投入资金,而后因企业购原材料等原因,银行还在为企业注入资金,结果造成为单户企业放款垒大户现象。由于改革政策不配套,加之有些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不顾大局,站在地方和企业的利益上,对企业逃债赖账行为给予认可和支持,甚至帮助企业逃债赖账,结果使银行贷款成为不良贷款或损失,潜伏巨大金融风险。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待完善,法制尚不健全,诚实信用的良好社会风气尚未形成,逃废债现象仍较为严重。不完整不完善的法律法规对银行债权保护不力,在社会信用环境恶化,执法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不讲信誉的单位和个人普遍存在,因为得不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形成恶性循
30、环,有愈演愈烈的势头。目前,司法系统普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据统计,国有商业银行为维护债权诉讼的案件胜诉率在95%以上,但执行率不超过6%,即使胜诉和得到执行,银行垫付的起讼费、执行费、保全费、拍卖费等也不能得到补偿,加上处理执行资产缴纳的税金,上述税费占执行资产的30%以上,形成银行“赢了官司赔了钱”的局面,银行债权难以保证。3.2 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某些银行领导和管理、信贷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业务不熟,搞以贷谋私、收受贿赂,存在人为原因造成的不良资产。领导是决策者,有时对具体情况了解不全面,对信贷人员提出的不利因素又不予以考虑,造成决策失误;有些信贷人员不了解借款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和企
31、业的经营情况,没有相关的管理、预测、市场经济知识,个别人缺乏职业道德,甚至与借款企业相互勾结,存在道德风险,银行贷款质量难以保证。僵化得人事干部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的影响,国有商业银行真的员工在身份上理所应当地以银行的主人自居,在行为上却存在为公家打工而不是为自己打工的潜在意识。因此,过多的强调权利而淡化义务,工作积极性不高、敬业精神不够,在面对客户时又潜意识地表现出职业上的优越感,盛气凌人。在银行领导干部上,出了上述表现之外,更直接的体现为把平衡人际关系,稳固位置,创造“政通人和”的环境作为首要任务,“宁无发展切勿失误”的观念严重,进一步发展还会产生地方主义。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意识是产证不健康
32、文化的根源,并直接导致创新精神不够、机制运行不畅、办事效率不高、内部监管不严等一系列重大弊端。所以若不从源头抓起,采取有效措施使员工彻底转变观念,其他一切改革都是舍本逐末。3.3 管理水平低国有企业历史包袱沉重,筹资渠道单一,债务结构不合理,周转资金几乎靠贷款维持。目前,大多数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70以上,大中型企业的资产80是银行贷款,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或项目脱轨,企业资不抵债造成企业停产、倒闭,企业被依法宣告破产,由于企业不仅在一家银行有贷款,通过法院依法裁决,多数银行只能得到部分财产,有的就连偿还利息都不够,贷款本金就更无法收回,最终无法落实债务而使贷款成为呆账。
33、3.4 管理制度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制度不严,风险控制机制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一些商业银行甚至尚未建立起较好的风险预警、控制以及风险处理机制,银行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信贷管理体制不完善。在银行贷款发放、管理和催收过程中,责、权、利脱节,未建立相互制约机制,由于发放许多人情贷款和关系贷款,致使发放后管理和催收积极性不高。贷款手续不健全,银行收贷收息的强制措施不利,使不良资产产生成为可能。3.5 贷款方式不当及对象选择失误盲目竞争,重贷轻管,人情贷款和奉命贷款。经营行为短期化现象比较严重,管理层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不顾风险扩大规模,不计成本增加负债,这种没有风险约束的规模扩张必然加大经营
34、风险。片面追求业务发展速度,高指标加强激励,短期行为普遍,个人利益当头,上下互相博弈,难以协调配合,制度不断变通,风险逐步积累,弄虚作假成风,内部矛盾激化。高风险变相个体贷款的投放,为不良资产产生埋下危机;历史遗留的不合理贷款,是不良资产产生的重大隐患。3.6 贷款方式受经济波动的影响市场风云变幻莫测,人们消费偏好的改变或国际国内竞争激烈,而企业又缺乏应变能力。首先是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经济周期波动是贷款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经济周期波动会使经济运行机制中的矛盾激化,银行不良贷款出现大幅度上升。一般来说,当经济发展处于紧缩时期,经济增速缓慢甚至负增长,大多数企业经营状况不佳,盈利水平下降,无法近
35、期偿还债务,银行逾期贷款增多,不良贷款率上升。国际经济波动、行业周期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在客观上也对一些企业的还款能力构成一定影响。如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众多IT企业陷入困境,无力偿还到期贷款,构成银行的新增不良贷款。4 防范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4.1 健全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债权保护企业破产是债权人权益保护的最终手段。美、德等国的破产法律均以保护银行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主债权人银行有权召集债权人会议对危及银行债权的企业提起破产诉讼,企业想通过改变股权结构来逃避银行债务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在我国,通过运用破产法来保护银行债权的效果却非常有限。除破产法外,其他涉及保护银行债权的法律法规也存在
36、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立法和执法上都有大量表现,归结起来,问题的关键在于地方利益优先前提下,政府的社会稳定目标和银行债权保护相冲突下的对银行的不利选择,其结果是把社会稳定的社会职能强压在银行身上,银行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和非经济功能,这和我们一直推动的企业生产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分开的努力是背道而驰的,通过银行承担社会稳定职能来延迟社会风险的爆发,阻碍了市场配置资源功能的发挥,其最终结果可能会导致信用风险和社会风险的总爆发。因此,必须修改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兼顾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顺应市场机制固有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竞争铁律,明确信息优势方和损失承受方的责任和权利,构筑银行债权保护的法律屏障
37、。如破产法应明确规定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有义务及时向法院申请破产,因怠于申请而使债权人的利益受损的,法定代表人应受相应的法律制裁。4.2 强制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监管金融风险危害的负外部性、金融危机的传染性、金融部门的高杠杆率所决定的高风险的特性和经济运行的“木桶效应”,决定了金融监管在整个宏观经济管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不良资产所导致的风险是银行业最主要的风险之一,金融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银行业不良资产的监管。因此要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元化的分层次金融监管体制,由中央银行负责全国的宏观金融调控和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对银行业和非银行业进行分别管理。同时,要合理确定监管
38、内容,对银行设立、资本充足率及各项业务活动实施监管,提高银行业的稳健经营能力,降低信用风险,并辅以规范的监管方式加以实现。4.2.1 督促商业银行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和信息报告制度充分的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有效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2002年5月发布的商业银行信息披露暂行办法,标志着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监管当局运用经济、法律的手段,对信息的隐瞒、虚假披露和不按期披露进行严格处罚,以保证披露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及时性。同时,要进一步改革会计制度,提高会计核算的透明度、可信度以及与国际通行准则的统一程度,充分认识审慎会计原则在银行监管中的作用,按照国际惯例,建立起科学合理、支撑银行审慎监
39、管的制度体系,提高其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公允性和可靠性,使监管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和控制商业银行的风险。4.2.2 建立规范、科学的风险预警及控制体系一是金融监管部门要形成全方位、多角度、系统性风险监管的制度架构;二是完善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等审慎经营规则,加速提高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督促银行加强风险管理,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框架和完善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以及有效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程序;三是建立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树立风险监管的权威性。对责任人行政、司法方面严厉的责任追究,既凸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也能促进监管对象控制风险的积极性、主动性。4.3 坚持银行商业化
40、原则,保证经营管理独立独立性是商业化的内在要求,商业化是独立经营的重要保证。长期以来,我国政府主导下的企业和银行的同一所有者的血缘关系,国有商业银行充当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资金供给者的角色,而不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金出借人,从我们翻阅的大量案例中,处处可以看到政府的影子:不良贷款的体制性原因和政策性原因自不必说,就是占有巨大比例的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不良贷款中,银行的非商业化行为始终浮现。例如,银行向一个毫无前途的项目贷款、向一个已经失败的项目贷款、继续向一个经营管理非常混乱的企业贷款、多家银行同时向上述项目或企业贷款,等等,这里当然有银行经营水平或道德风险的原因,但其中可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41、银行身不由己。4.4 建立健全银行内控机制不管具体原因如何,银行的不良贷款都出自银行系统内部,那么,杜绝不良贷款滋生的最终着力点也应在银行内部,这是任何其他外部因素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建立健全银行内部控制机制,推动银行业务流程再造,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水平,是减少不良贷款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目前风险管理流程中仍然发挥作用的“四级经营、四级管理”的模式存在许多弊端,这种具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按行政区划和行政级别的管理,造成管理和经营效率的“双低”以及管理和经营风险的“双高”,因此,必须彻底改造这种过时的、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组织架构,进行业务流程再造,实行“扁平化”管理,做到管理和经营的相对集中,提
42、高广大员工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程度。同时,对传统的风险识别评价决策与检测方法进行改造和提升,引进更多量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实现全额的风险计量和控制。风险管理需要与银行整体改制联动,要改革风险管理机制,逐步由被动、静态的传统管理模式,向积极、动态的现代管理模式转变,要学习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工具转移和分散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市场化业务的发展。在进行业务流程再造的同时,国有银行历史上积累下来的在增加贷款安全性方面的宝贵经验也必须保持和发扬,如风险激励约束机制、贷款的项目评估制度、贷款过程中的“三查”和“审贷分离、集体审批决策”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贷款保证制度、贷款风险责任制度等等。商业银行扁平化管理是提高
43、管理效率、防范银行风险的重要基础,这需要各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行业经验、管理理念以及银行内部信息科技手段都有一个相应的转变,实现这种转变,需要时间、人才和技术,更需要勇气和智慧。5 结论不良资产一直是困扰我国商业银行的问题,对我国银行业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自上世纪90年代关于不良资产的讨论就未停止过,随着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进程加快,我国的不良资产过高的状况己有所缓解,但对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仍不容忽视。现阶段我国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己处置完毕,商业化不良资产的处置工作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我国商业银行系统内的不良资产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但是金融企业和工商企业内
44、部仍有相当数量的不良资产需要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商业化处置,不良资产的市场仍然很大。因此,应尽快扫清阻碍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障碍性因素,建立科学的不良资产的定价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建立发达的资本市场,加强社会的信用环境建设;同时,对商业银行而言,尽快的建立有效的内控机制是提高其处置业绩的有效途径。所以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防范和处置的对策建议,以此希望这些建议的提出对我国商业银行在处置不良资产过程中有一定的帮助。- 11 -参考文献1.高东民. 波兰银行业概况:19891992年间的发展状况及现状.西安金融, 2004
45、(01).2.潘昌尚. 银行信息不对称风险及其防范机制研究.海南金融,2005(02).3.孔德昌. 国有商业银行战略转型及绩效评价研究.中南大学,2007.4.唐旭英.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现状、蕴藏的风险及法律原因.法制与社会,2010(07).5.陈广山. 国有商业银行信息化水平与核心能力的相关性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0.6.杨志明. 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信用风险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05.7.梁晓瑾.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3).8.王琼阳.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浅析.法制与经济,2011(03).9.董赫男,李毅. 中国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及
46、对策.当代经济,2011(02).10.宋丽.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若干问题思考.消费导刊,2009(04).11.金震华. 各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与防范的法律问题比较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08.12.韩娟,周瑶. 银行不良资产现状、成因及对策分析.经营管理者,2012(02).13.李珅声.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控制.法制与社会,2012(01).14.孙舒曼.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问题研究.郑州大学,2011.15.罗文. 浅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法律成因及防范.经营管理者,2009(01).16.何川.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价值管理机理和方法.河海大学,2004.17.佟铁成
47、. 银行不良资产与金融资产的管理.吉林大学,2005.18.赵立.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研究.华中农业大学,2005.19.刘雪梅. 我国不良资产处置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机制研究.西北大学,2006.20.肖文玲.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总分行激励约束机制研究.山东大学,2010.21.Mitchell J. Bad Debts and the Cleaning of BacksBalance Sheets. An Application to Transition Economic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ermediaion, 2001(04). 22.Ball
48、S Feltenstein. A Bank Failures and Fiscal Austerity Policy Prescriptions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 Jounr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1(02).23.John P. Dealing with the bad loans of the Chinese banks.Economic, 2001(06).24.Diamond.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Delegated Monitoring. Reciew of Economic Studies, 1984(01).25.Kaminsky. Financial crise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then and now. Papers and Proceddings, 1998.26.Philippe Jor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