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应用数学-关于启发式教学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与应用数学-关于启发式教学 (1).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要启发式教学是在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在教学中的反应。第斯多惠也曾说“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的变化,学生的需求的变化,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对启发式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在新课程理念下有必要重新认识启发式教学的内涵与实践价值。基于启发式教学在人类教育史上源远流长,在思想理论上有深厚的沉淀,因而以已有的研究为起点,结合新的课程改革探求启发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正确运用是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本研究首先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梳理、综合,并提出个人见解,提出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方法策略
2、与措施,通过对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深切感觉到数学启发式教学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关键词:引言我们现在所说的启发式教学是和传统的“注入式”教学、“填鸭式”教学迥异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视角是指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将知识一股脑的全抛给学生,向学生灌注知识,由学生自己慢慢消化,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中仅仅起到了一个现成信息的载负者和传递者的作用,而学生仅仅起了一个记忆器的作用。这其实是一种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就所学习的内容互动很少,由于缺乏学习过程中的师生沟通,教学结果常常让人失望。然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够
3、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得学生乐意学并且爱学。所以说,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否具有启发性,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纯从形式上去判断。一、小学数学启发式教学的模式(一)设置情境,激发兴趣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教师不是直接将事先准备好的概念和原理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提出现实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与现实中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相类似的探索过程,从而,揭示该课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这一阶段可直接作为新课导入,也可以设计在新课导入和进入新知识学习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启发式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步,因为它直接关系着学生
4、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如果教师通过导课能够创设一种有趣的思维意境,从而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无疑会使教学事半功倍。例如,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大家饥渴难耐,正好路过一个桃园,猪八戒就想吃几个桃子解解渴,唐僧说:“谁回答对两个问题就让谁吃,第一个问题是如果有两个桃子,分给你们二人,一个人分多少?”八戒轻松回答出来,悟空也喊简单,答案是“1”,唐僧接着问:“如果只有一个桃子,那么分给你们两个人,要怎么分?”这时候猪八戒傻眼了,悟空也抓耳挠腮,老师接着说:“请大家来帮帮他们。”学生听了之后,兴奋的举手:“一人一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去认识、分析、探究、思考,这样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还能
5、激发学生的思维自觉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在这一阶段中,我们把教学的基点定位在发展思维和培养能力方面,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自主探求知识。 (二)精讲启发,探索新知通过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第一阶段,学生基本上都会对有意义学习产生兴趣,产生有意义学习的心理倾向,但千万不要认为直接讲授知识的时机已经成熟,否则,将截断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发展过程。教师应当趁热打铁,紧接着第一阶段给学生呈现的与教学重点相关联的内容,通过精要、生动的讲解,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引导学生逐步接近知识结构,对课题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体的掌握,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捕捉学
6、生学习的障碍和思维的灵感方面,并及时开导启发,循序渐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让学生沿着思维的阶梯,在教师有效的引导下,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掌握知识,从而调动他们潜在的勇气、胆识,培养他们的能力。在教学结构上,这一阶段表现为通过教师的非定性讲述,勾勒出知识框架。学生在形式上是被动的,但在思维活动中居于有意义的主动地位。教师若要成为“主导”,重点应放在如何启发学生的“学”上。那么,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不仅要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要了解和研究学生,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年龄特征合理组织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促进认知发展。围绕这一目标,广泛搜集现实的材料,选用合理恰当的教学媒介和教学方法,
7、并使之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扎实、科学、全面的备课,将会使课堂教学厚积薄发,游刃有余。从这个意义上看,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三)巧设疑问,掌握新知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讲过一段名言:“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日本的课堂提问研究者把提问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徒劳的提问”;另一类是“重要的提问”,而区别两者的重要标志,就是看提问是否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设疑应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先感知后概括,以实现学生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问题”是开启思维和发展思维的源泉,“一个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式的”已成为日本教育家集中研究的问题,他们认为这是未来不断开发新技术人才必须具备的思维模式。启发
8、式教学模式以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传授知识仅仅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个过程。引导学生探索、思考、分析、解决问题才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一种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双边性关系,具体可以变现为师生之间的个别谈话或群体性讨论,在谈话或讨论中,教师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想法,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一过程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灵魂,教师要尽可能地有意制造认知过程中的障碍,如提供正反两方面的立论,利用变式等,从而使学生在迂回曲折、历经坎坷的多向思维之后,获取知识。在教学技巧上,教师要尊重持不同观点或者是错误观点的学生,要保护好学生的积极
9、性。(四)精简小结,巩固新知在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之后,讲授教学的时机已经成熟,教师要抓住学生急于鉴别自己探索结果的心理,回到主导地位中去,剖析错漏,归纳、推导出正确的结论,具体、准确、系统地讲述知识构成和内涵,剖析知识的深层意义。课堂小结,也是启发式教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过程带有总结的性质,通过总结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为制定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这种总结不是教师对自己的分段讲述进行的简单的自我总结,而是在学生自我发展的基础上,通过疏理学生认识结果,推导出结论,
10、是学生由形象思维能力向抽象思维能力的迈进。由于学生思维主动性的贯穿和渗透,其教学结构表现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能动作用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一切教学活动都要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归根结底必须依赖其自身的主观努力。一切外在影响因素只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引起学生强烈追求和主动进取时,才能发挥其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巨大塑造力。启发式教学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更贴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积极地发现问
11、题解决问题,使教的过程和学的过程能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同时,多种教学方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图示法、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的有机融合,也将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充实和丰满。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启发式教学模式必将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有更长远的应用和发展。二、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题海战术,以练习代替启发很多教师认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要想有所启发,就应该扩展知识面,多练勤练,在不断的练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就能摸到门路、找到方法和规律,从而使自己受到启发。但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加重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学生作业量增加,产生应付心理。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根本没有领悟的过程,就更谈不上启
12、发学生思维了。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谓启发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并独立尝试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作出猜想或判断。但是,在日常的数学课上我们教师的一些做法是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经常会有:“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这样回答?”“我这样回答合适不合适?”等诸多疑问。(二)缺乏耐心,为了启发而启发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希望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启发来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但是
13、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往往缺乏耐心。在自己的引导和启发的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越俎代庖,又回到了教师讲学生听的老路上去了,基本上没什么效果。那么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有以下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效率。面对学生们的诸多困惑,如果我们简单地以注入式的方法讲授数学概念、定理结论、典型例题,对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因为这样的教课方式学生还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要想使学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要了解学生的思维和认识。因此,当学生出现问题时我们教师不要单纯地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鼓励学生谈自己的认识和思路。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如果加以
14、适当地引导和点拨,学生就可能很快弄清楚问题的根源,这样才会把知识理解透,而且也能培养合理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改进小学数学教学启发式教学的措施(一)合理设计启发式教学的环节一方面,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味性。兴趣是人对事物的一种认识倾向,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识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兴趣有定向和动力功能。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便会产生兴奋,就能集中注意力,逐渐形成敏捷的思维。俗话说,对症下药,启发在关键处。因此设计的“启发点”要具有趣昧性,要把握问题的关键,针对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启发学生,真正起到点拨和迁移的作用。另一方
15、面,启发要具有衔接性。知识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的。小学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系统性。教学不能无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发展出新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通过旧知识学习新知识的指导,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原理及其衔接性,促进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易于理解新知识,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二)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利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生动形象、音形兼备,极大地丰富了教学的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及科学的教法创设富于启发性的问题,这就改变了以往学生只能看黑板、听教师讲的枯燥的课堂教学模式,
16、使教师的讲解更直观、形象,更具吸引力。使课堂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加深了学生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不仅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另一方面,组织讨论学习。在启发式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习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学生根据教师课堂提出的目标,通过阅读、演示、观察思考等学习活动,主动去探索知识、概括原理,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此活动中教师要不时加以指导,做好启发工作。组织讨论学习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启迪,激发灵感,从而引发创造性思维的连锁反应,形成解决问题的新思路。结语综上所述,将启发式教学运用到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且能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应有效把握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内涵和特点,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努力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使他们的综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小学数学教学只有在新课程理念和思想的指导下,在数学教师的正确运用下,才能真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小学生的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