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开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开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研究背景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和可靠接班人”。这对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的新的要求。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和发展祖国的重任,又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则肩负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接班人的重任,“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也就成为我国高校的根本问题。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2、,以课堂为中心”。“灌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权威”意识、“中心地位”意识根深蒂固,影响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与社会生活相脱节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倾向。为此,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多彩,复杂多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再能“一呼百应”式地调动起所有人的热情,也不再能“快刀斩乱麻”式地解决人们的思想生活难题,也不再能“刻骨铭心”式地占据人们的心灵。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出这种困境,寻求发展的新突破,就必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1.2研究意义:(l)
3、有利于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源自于生活的需要,渗透于生活的各个领域,是人生活的组成部分。离开了人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就是站在生活的维度上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围绕生活展开,引导人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与探索。每个人都存在于具体、真是和完整的生活之中,我们不能把生活的某个部分分离出来在生活之外单独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的特殊精神活动,同样也不能从生活中剥离出来使其成为飘荡在抽象的理性空间里的教育。离开生活去谈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生成,就像让鱼儿离开水去游泳,鸟儿离开天空去飞翔一样,徒劳无益。只有在生活中,人们才发现、理解
4、、并受益于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生活实实在在的贡献,思想政治教育才找到生存的根基,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2)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最根本的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背离了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求围绕大学生的生活进行,关注大学生的生活实际需求,为提高德育实效性指明了方向。从内容上看,其素材来自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创设他们乐于接受、能激发思维与情感的道德生活情景,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注重课堂教授与课外生活的连续性。从现实效果看,由于以学生为本,学生能很自然地悦纳他人和环境,融入到生活中,少了许多困惑,多了理智,能够客观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
5、思想政治道德现象和社会现象,促进其思想道德的成长和个性的成熟,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发展。从长远来看,更愿意接纳社会,与社会融为一体,达到人与社会共同和谐发展。(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应当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应该使每个人尤其借助于青年时代所受的教育,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的、富有批判精神的思想意识,以及培养自己的判断能力,以便由他自己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的情况下他认为应该做的事情。”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根本上说是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而建立的,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体现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成长需求的统一
6、,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考虑学生今天和今后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研究学生能够主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熏陶的可能条件。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开始形成,开始尝试自己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发展要求,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旨在完善学生的生存状态和提高其生活质量,丰富其情感体验,引导其探寻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使其能关注并能解决社会生活问题,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掌握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在进行本研究的过程中,通过对资料的汇总整理,笔者发现,我国
7、学者李焕明在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文章,这是国内学者首次把目光聚焦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上来。他在文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改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问题上,他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既是一种有效途径,又是一种必然趋势”。他在文章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进行了科学的解读,并对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做了系统的分析,但是,他并没有明确的给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一些国内思想政治教育界的专家发现了这一构想,并对其做出了更加全面也更加具体的表述。陈兰荣、张震在他们发表的论文关于高校思想
8、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中对这一概念作了简要阐述,这可以说是我国专家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第一条较为完整的阐述。他们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要立足于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契机,以人为主体、以生活为中心、以教育为导向的教育模式。”笔者在中国期刊网上以“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为标题搜索仅有论文接近50篇,具有代表性的有:胡凯的生活世界视域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孟江萍的浅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阳剑兰,曾长秋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追问等等。经过对所收集的文献进行梳理后发现,很多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的内涵以及表述都已经作了比较深刻的描述和论证,尽管表述相对完善,但是仍然没有将其具体特征表述出来;仅仅是对这一问
9、题的缺失做了一些总结,但总体来说不具备很高的概括性和普遍性;虽然都指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进方向,但是缺少全面具体的措施,实践起来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而在实际操作层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总体上来说,国内学者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相关研究还较少,没有形成相关的理论体系,可以说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有很多可以挖掘和拓展的方面。但是,这些已有的研究对于笔者研究本选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2国外研究现状众所周知,在西方许多国家是没有思想政治教育这门学科的,但是这些国家在公民教育、法律教育、忠君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等名目之下,做了大量的实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国外思想政
10、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渊源最早来自于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这一理论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要点:教育要顺应自然;教育要培养“自然人”。其中前一个方面和我国学者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观点不谋而合。另外,由美国著名学者杜威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同样被大多数人所推崇,许多学者认为这是西方的道德教育同学生活实际,同社会生活相联系的开端。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的这方面教育在教学中注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并且教育内容贴近实际生活,特别重视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的教育,方法上坚持灌输和渗透相结合,以潜移默化的教育为主要形式;对学生的教育遵循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的原则进行;既重视思想知识的内化过程,更强调通过实
11、践,外化为自己的行为活动,最终提高其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教育的目标,培养出高素质的公民。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3.1研究思路本文立足于生活化的潮流,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以下问题。在绪论中,文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出的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提出是时代和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要求,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第一章中,概述和界定了生活的含义,与此基础之上,分析和给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和内涵,说明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一种新时代的教育价值形态,阐明了其基本特征,同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给予回答和廓清,以利于更好地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内涵,为生活化的
12、实施扫清思想上的障碍。在第二章中,指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第三章中,着重具体地的论述了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的表征,并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第四章阐述高校思想政治生活化的现实意义。在第五章中,文章围绕如何建构行之有效的大学生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开始论述了所要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然后以此些原则,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对策,以便构筑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模式。3.2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本文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地搜集教育与生活、德育与生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生活的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注重最近学术成果,
13、对其鉴别、整理、分析,力图吸收与借鉴他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在较高的层次上,完成本论文的体系建构。(2)逻辑分析法。文章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一般逻辑思维方法,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和内涵出发,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存的困境,探究其背后的原因,指出解决问题的方略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生活化,进而提出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教育模式。(3)观察分析法。观察社会时代变化下,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了解大学生的个体以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状态和特征,以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提供准确、全面、客观的现实基础和判断。4、本研究的创新点本文的创新主要表现研究的范式和层次上
14、。在研究范式上,以生活化的视角来审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以生活为中心,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性和实践性为切入点,结合生活世界的理念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整体的反思与探讨。在研究层次上,从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零星经验理论的借鉴,同时,结合上述现状中提到的几个问题,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系统梳理与构建,着眼于思想政治教育更有效地实施和创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人生价值的超越与升华。5、提纲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概述1.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概念1.1.1现有生活含义的概述及界定1.1.2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含义1.2思想政治教育
15、生活化的深刻内涵和价值形态、1.2.1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深刻内涵1.2.2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价值形态1.3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基本特征1.4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认识误区解读1.4.1并非思想政治教育对生活的消极适应1.4.2并非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的否定1.4.3并非思想政治教育不再需要课堂灌输2、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2.1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内在要求2.2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2.3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客观要求2.4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选择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缺失分析3.1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缺失的表现3.1.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脱离现实生活3.
16、1.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知识化、抽象化3.1.4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3.2思想政治教育脱离生活的主要原因3.2.1价值取向的偏颇3.2.2生活底蕴的剥离3.2.3生活主体的失落3.2.4生活现实的遗忘4、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现实意义4.1有利于融入国际教育改革大潮,批判科技理性的膺越4.2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他们的生存价值4.3有利于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实现其价值诉求5、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原则及对策5.1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要坚持的原则5.1.1科学化原则5.1.2人本化原则5.1.3社会化原则5.2推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
17、育生活化实施的对策5.2.1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念5.2.2树立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目标5.2.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途径参考文献:1胡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7.2卢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南京:中南大学,2008. 3徐薇薇.“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4朱继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新理念的构建J.高教社科信息.2005,(4).5钟平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6).6李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97张宏.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其思想政治教育D
18、.南京:河海大学2007.8赵崇峰.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6)9张立平.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及其实现途径J.科教导刊,2010(3)10杨威:思想政治教育发生论的理论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编辑部,2008(2):21。11邱莉丽.当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l).12董芸.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活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3庞立生,王艳华.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14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4,(3
19、).15贺来.“道德共识”与现代社会的命运J.哲学研究,2001,(5).16陈清华,雷随斌: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内涵,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2):30。17董秀娜: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内涵新探,理论与改革,2005(2):152。18李合亮: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趋势,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22。19蒋晓侠: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与创设“合乎人性发展的环境”,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6)。20于冰.论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及发展理路J.思想教育研究,2007,(2).21胡利群.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认识误区及矫正J.科学教育,2008,(4
20、).22成四堂.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思考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23金艳.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探索:硕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7.24邱海锋.论大学生德育生活化范式的构建:硕士学位论文.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25葛坤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效性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26刘晴.德育生活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6.27张忆琳.回归生活世界的大学道德教育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南京:河海大学,2005. 28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向度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7)29尚丽娟.思想政治教育应生活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0):24.30刘轶梅.关于加强中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教育探索,2006,(4):95.31胡风云.学校德育教学生活化浅议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13.3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