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皮黄》的结构特征 2.docx

上传人:李** 文档编号:48539045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皮黄》的结构特征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析《皮黄》的结构特征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皮黄》的结构特征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皮黄》的结构特征 2.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浅析皮黄的结构特征姓名:张蕊馨 指导教师:康滇 太原师范学院 030619摘要:皮黄是张朝先生创作的中国钢琴曲中的一首。也是中国当代钢琴音乐中使用京剧音乐素材,将中国的京剧与西方的音乐融为一体,是一首整体水平较高的作品,赢得很多观众的青睐。张朝先生在音乐领域苦心专研,造诣极高,不但在很多乐器的演奏方面达到登峰造极之境,而且在影视音乐方面同样颇有建树,其作品频频在世界范围内获奖。在本研究中,笔者选择其作品皮黄的创作特征及演奏技法方面为研究对象,进该作品行进一步的阐述与分析。关键词:皮黄、结构特征、演奏技法、情感、Abstract: Lei Huang is a piece of Chinese

2、piano music created by Mr. Zhang Chao and is a piece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piano music that uses Peking Opera music material to integrate Chinese Peking Opera with Western music and achieve higher artistic expression. He has a wide range of music creations, including piano music, symphonies, natio

3、nal instrumental music, chamber music, film and music art music, and many other works that have won award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article will be further elaborated and analyz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reative features and performance techniques of performance studies during my university studies.

4、 Key words: “Lei Huang”,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playing techniques, skills, emotions,1. 创作背景及作品整体结构特点1.1作品创作背景赵元任在1916年创作了和平进行曲之后,便开拓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随后在一代又一代的作曲家的努力下中国钢琴曲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并且在如何将传统音乐与西方的钢琴曲进行完美的结合的问题进行研究。上个世纪40年代,著名音乐人江文完成了钢琴曲十六首断章小品的创作,并且在其中实现了对京剧素材的灵活运用。1949年以后,不少作曲家纷纷效仿,在钢琴作品中加入京剧元素,其中比较有代表

5、性的作品即段平泰的赋格。这是一首以三声部赋格为体裁的作品并借鉴了京剧二黄原版。正是因为有了之前的伟大作曲家不懈的努力与探索,才使得钢琴独奏曲皮黄在中国钢琴曲艺术上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巅峰。1.2作品整体结构特点 皮黄钢琴曲最大的特点在于,摆脱了禁锢在西方传统曲式结构的思维,进而将曲式的中心创作为京剧音乐。全曲可以划分为由导板、原板、二六等十个段落。这些都是京剧体裁中的典型的板式结构,笔者将腔调旋律特点在下文进行具体分析:一. 导板全曲开篇用一句话来引出人物、主题。用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情感,诉述自己的心情、性格、叙事内心等。一般的引子部分都是较为自由的,而皮黄的引子就是散板,给人自由灵活的感觉。前两小

6、节的小琶音和颤音部分,有一种恬静活泼的感觉。最后一句降E大调的宫调式如同流水一般,像一幅山水画一般徐徐展开。非常具有画面感。演奏者需要有较高的水平才能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美的体验。二. 原板 经过引子的铺垫之后,在京剧当中这种导板转入原版的情况是非常常见的。原板2/4拍。称为一板一眼,一强一弱。常常出现在叙事段落。这段为西皮原板,安详地、安静平和地叙述一件事情,作曲家张朝喜欢回忆往事回忆童年,这里认为它是对童年的一种回忆与,怀念,怀念儿时的朴素与单纯,毫无杂念。突出主题旋律,类似西方变奏曲中的主题变奏。最后一句力度变为很弱,体现出作者进入了深深的冥想。三. 二六二六中的旋律也是根据原版的主

7、题演变来的,加快了速度,凸显了一种活泼轻快的感觉,和原版一样,也是2/4拍。一板一眼,字少腔多,其中左手部分的跳音是模仿的京剧当中板鼓的音色特点,右手的旋律当中,又有了弹拨乐器与拉弦乐器的特点,作者将左手与右手完美的结合,使其融为一体。在滑音的部分,又模仿了胡琴,结束在了F商调式上,其中强弱力度对比明显,前半部分是活泼,天真的感觉后半部分则是如同流水般的优美、抒情的感觉。这也是作曲家对童年时期的回忆与向往,由此可见作曲家单纯朴素的情感。四. 流水本段的拍号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一拍子。省略了板只留下眼,形成了一种有板无眼的音响效果,右手这一串快速的音调,被轻柔的弹出,给人一种微风掠过的感觉神清气爽

8、之感。在结构方面,两只手分别形成两种调式,同时在作曲手法方面大胆选择采用复合调性,将音乐的戏剧冲突感体现得淋漓尽致。这里的矛盾冲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作者的心境,并且引领音乐继续发展,结尾合为一个调。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音乐美的形式。给人以轻盈,优美,空灵的感觉。五. 快三眼这里的节拍又变成了四拍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板三眼,第一拍为板,第二拍为头眼,第三拍为中眼,第四拍为末眼,节奏相对而言比较快,比之前的二六更加活跃,但依旧也是在原版的主题音调上,继续进行加花变奏,采用一种变奏的形式,在这个段落当中,很好的模仿除了了京胡和打击乐的音响效果,进而创造了一个小的高潮。同时在本段的最后两句,很好的使用了上

9、行琶音,是的乐曲再次迎来一个高潮, 最后一句小型的琶音是在为下一段做充分的准备,音响效果上也有强转弱,加上踏板的运用,使得情绪上已经进入了慢板。六. 慢板本段的拍号再次发生了变化,变为4/2、3/2、5/2、6/2、3/2。本段使用的交替拍子。节奏都是相对自由的,速度相对较慢,力度变化也较为鲜明,整段的感觉都被月光洒在湖面上一般,恬静优美安详、并且全段都使用踏板,使得曲子连贯性犹如湖水一般,流畅唯美。此段模仿了京剧中的弹拨乐器演奏。三本段有了一个新的主题,并且围绕着这个主题,展开了多次的变化,如同钟声一般,给人以一种肃穆虔诚感。左右手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对答,这又像是旋律与和声的对答,一来二

10、去给作品增添了许多乐趣感。通过对答式的方法,有助于欣赏音乐的人获得更多作者内心的东西。也有笔者认为,这与西方宗教有着必然的联系,而这钟声又如教堂钟声。中西完美结合。,本段的最后一句变为散板。像琶音似的四音音列飞快的跑动,并很好的将作者的思绪引入到下一段当中。为下一段的叙述做了很好的铺垫。七. 快板快板部分速度较快,力度较强。有一些跳音的进行。给人一种强烈的矛盾冲突感。果断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情绪也是非常丰富,保持着高亢激动的状态。最后一句有一个自由的快速的反复,通过富有韵律的力度变化,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八. 摇板 此处为二黄音调的第二次变奏,调性为F羽调式。就摇板来说,其特点主要体现

11、为紧拉慢唱,紧拉即表示拉胡琴是的速度飞快且流畅,而我们说的慢唱指的是一种自由的慢速的拖腔。整段相对自由,力度对比较为明显。这段需要弹的十分流畅,才能弹出流水的感觉。这是摇板独有的特点。左手部分和声的变化较为明显,作者也说过钢琴这个乐器本身就能很好的模仿京剧的节奏、对位等特点。这一部分在第一段中运用了大量的重复音并配合大量的力度变化,推动着整段的发展。最后一句的刮奏部分,表现出了非常具有戏剧特色的锣鼓段,并将全曲推向了一个高潮。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给听者以震撼的效果。九. 垛板这一段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左右手的吊饰是不同的,给人以非常强烈的矛盾冲突的对比,并且这一段当中的节奏也非常突出鲜明,一拍子

12、节奏,非常像西方的急板。给人以仓促急促的感觉,左有两只手分别模仿的是鼓和拉弦乐器,二者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将西皮二黄两种音调实现了有机结合。相互呼应,体现出一慷慨的气氛,这一段相对而言,速度非常的快,音响效果也是比较强的。本段的最后两句震音部分,将本段推向了一个高潮。而最后一句,向上走的音程与最后的尾声首尾呼应。起到了很好的承接作用。一. 尾声 第一句基本都为和声走向,力度非常的强,都带有重音记号,表现出光辉的形象。西皮音调再现,调性回归。第二句则通过非常快速的琶音,和极具表现力的震音将乐曲推到了最后的高潮,而先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结束部分,突强这几个音将整首曲子光辉地结束

13、。总的来说音乐家张潮但这首乐曲,将自己的所学与自己的亲身经历相结合,完美的将西方音乐与中国戏曲相结合,非常具有趣味,便于听者更好的理解,欣赏中国式的西方音乐。1.3作品的节奏特点张朝创作的皮黄,非常巧妙的将西方的乐器钢琴与中国京剧相结合,并运用了京剧独特的板式结构。“皮黄”属于昆腔的一种,在整首作品当中,模仿了许多的中国传统乐器,比如京胡、锣鼓等。板式结构中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重音的体现。比如二六,原意为12,也就是说在开始唱之前。乐器先响12下再开始唱,整体的力度变化是由弱到强,这一部分都是表现作者童年时的天真浪漫,是作者对自己童年的一个回忆,力度的变化很好的将听者的思绪引入到作者的作品中去。再

14、比如快板部分,四二拍一板一眼。准确的表现出作者果断、急促的情绪。有踏板的部分也能很好的推进这一段的进行,这一段中运用了很多的附点节奏。给人以明确的强烈的感觉。尾声部分,第一句尾四四拍,给人以辉煌强烈稳定的感受。第二句四二拍,又回归到了一板一眼的结构。2. 作品的戏曲元素运用2.1作品中的戏曲元素及解析皮黄这首乐曲,是用现在专业作曲技法与京剧音乐元素相结合。作者能写出这样的作品,关键在于有浓厚的中国京剧文化底蕴。对民族音乐有强烈的探索欲望首先,皮黄腔是西皮腔与二黄腔相结合的形式,而西皮则来源于北方的梆子腔系列形成于湖北,并且与当地的民族音乐相融合。北方的梆子腔,大多都是豪放的,爽爽的,非常具有北

15、方人民的特色。而二黄腔,我们初步认为它起源于安徽,婉转细腻,曲调悠扬,具有南方人民的特点。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西皮与二黄相结合,吸取了梆子腔,高腔,昆腔等腔调,最终在北京形成了京剧。在乾隆年间,为了庆祝乾隆皇帝的八十大寿,当时知名度极高的“四大徽班”特意赶到经常,专门在皇帝生日宴会上进行表演,得到皇帝的大力支持,这一曲种迅速的发展,北京京剧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京剧虽然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曲种之一,但是形成的时间并不算很长,其与西方戏剧有很多类似之处,都是综合性较强的题材,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音乐作品,而是在其中加入了文学、表演等不同领域的素材。究其种类来说,京剧属于板腔体的范围;而曲调的种

16、类主要就是西皮原板和二黄原板两种。在此首作品中,快版、流水、快三眼等都是原版演变而来的。主要的变化就是在节奏上面的变化。比如原版的拍号是四二拍,快板的部分则是原版紧缩变为了四一拍,而慢板的部分则是在原版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变为四四拍,而散板则是自由的这首乐曲当中,器乐伴奏大多为拉弦乐器和鼓类乐器。这仅仅是起到了衬托那作用,而唱腔的部分则是重点塑造人物形象的部分,也是需要重点突出的部分。人物的表情,动作,情绪都在,这一部分体现。京剧的伴奏当中,有一些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矛盾冲突上升。比如垛板就是将鼓与拉弦乐器相结合。给人以强烈的听觉感受,渲染出舞台气氛。和作者内心的情绪波动。2.2作品中版式结构

17、的运用对于中国戏曲音乐而言,主要的两种体系主要是由板式变化和曲牌联套构成,而板式结构的变革起源于梆子腔的系统,它是以一对一对的句子为基础,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曲牌联套形式,增强戏剧舞台效果。而戏剧音乐中的快板、流水等形式,都离不开以原版这一主要基础,进而在原版的背景下不断进行变化,这一点和西方变奏曲有很大的相同点。与原版不同的地方,除了体现在细微的旋律变化外。最重要的还是体现在节奏上面。不同的节奏可以表现出作者不同的情绪与心境,能够帮助听着很好的理解作品。中国作品的风格大多都是,旋律感很强。有一个悠扬的主题,并在这个主题中进行音乐。皮黄的很多片段当中,比如流水是非常具有旋律感的,一种流动的感觉。很

18、容易的将听者带入到作者的感情中。左手很好的将这种中国风格运用在他的作品当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风旋律”。总之整首作品,都是在原板的基础上进行的扩充、改变、重复。这是板式结构独有的特点,音响效果的塑造非常的好。虽然“导板”是自由的,如同流水一般的感觉,但是它还是建立在原板之上的。颤音的部分给给人以抒情,悠扬,舒服的感觉,而琶音部分起到了很好的修饰作用,展现出了传统的中国音乐风格。3感悟 这部作品我在弹奏之后,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 作品的前半部分,一直都以轻快、抒情、诙谐幽默的感觉进行。充分的体现出来作者童年时期的单纯、天真、美好。有一些跳音的部分,能感觉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向往,十分具有童趣。到

19、了快板的部分不再以悠扬为主。更多的是一些对生活的坚定、你要迅速一些故事给听者听。叙述也是极具表现力的,力度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给人以不同的感受。而最后的将近尾声的部分,是全曲的一个高潮。这里的矛盾冲突是十分明显的,很明确的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是心潮澎湃的。而在最后,作者通过这样的方式结尾,很好的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其中,表现了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以及信心,有辉煌的感觉。 所以我认为整首作品,其实是作者对自己生活未来的感触。运用了很多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自己的内心, 结语一. 首先这部作品,完美的将中国的戏剧与西方的音乐相结合。这是这部作品最大的特色。其中有很多的矛盾冲突部分,这些矛盾冲突的部分从全局

20、来说有锦上添花的作用,使得全曲有了结构的的起伏,将作品在此推向高潮。二. 在这部作品中,板式结构的运用较为明显,这与西方的变奏曲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对于原版这一主体,则是实现了不止一次的变化,其中速度的变化尤为明显。慢板的地方显示出来悠扬、抒情的感觉。而快板的地方,体现出了作者激动的情绪。而力度的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够让听者更好的理解全曲。三. 全曲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将自己的情绪与生活经历融入到作品当中。包括童年、成年、现在、未来。所以在二次创作的过程当中,演奏者必须清晰的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才能完美的诠释作品,并将感情传递给听着。四. 西方音乐中国化,钢琴奏出戏曲化。这一大胆的尝试为以后的中国钢琴作品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为中国钢琴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 安鲁新评钢琴曲皮黄的创作特色.人民音乐. 2008年第一期2. 张洁.从肖邦练习曲op.25之6的版本比较看版本选择. 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2005年5月3. 向乾坤.中国戏曲对中国钢琴艺术的影响.戏曲文学. 2007年第十期4. 李诗原.中国现代音乐:本土与西方的对话.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版5. 谭娜.黑白键上的西皮与二黄. 武汉音乐学院音乐教育学硕士论文. 2010年6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