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原则开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教育原则开题报告.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附件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校区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 号系 别专 业姓 名指导教师职 称论文题目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的,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音乐是音乐家在对自然与社会的审美观照中的产物,它不是单纯的音响,而是融入了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格的乐音组合。它既有客观的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因而,音乐是传达感情的艺术。音乐美存在于音乐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与完美结合之中,缺一不可。音乐内容主要指音乐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反映的社会生活。音乐的形式主要是指音调、节奏、曲式、和声、结构、声部等表现要素的有机组合。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人们
2、可以从中获得审美体验,获得巨大的愉悦感,乃至进而领悟音乐的真谛,达到到理性升华,从而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这种审美艺术活动集音乐创作与音乐欣赏于一身的,称之为“自娱性”;音乐创作供他人欣赏的,称之为“他娱性”,两者有所侧重,但也不能截然分开。音乐的审美功能是极其复杂而广泛的,我们常说“寓教于乐”,它通过引起愉悦而达到道德的、伦理的、思想的、认知的作用,是其他任何艺术和科学所不能替代的。歌德曾说:“音乐占有理性接近不了的崇高的一面。音乐能支配所有的东西,放射出不可言喻的感化来。”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之一,是国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一位教授提到这样一句
3、话:“自五十年代末期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后,美国的有识之士便开始寻找本国发展科技的薄弱环节,他们发现美国首先在音乐教育方面落后于苏联。造就一个科学家,不能光靠实验室,还需要发展像艺术家那么丰富多彩的联想能力。紧接着,他们集中了人力、物力、财力,向薄弱环节展开了强攻势。”的确,世界上众多的杰出人物,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如马克思、恩格斯、爱因斯坦、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等,都具有较高的音乐造诣。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欠缺了音乐教育,是难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平衡发展的。 在当今社会,国内外音乐界、教育界的专家们为儿童及青少年教育这一基础工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创建了各自
4、的音乐教育体系,如德国的奥尔夫、匈牙利的科达伊、日本的铃木镇一等。他们的研究成果,在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在给第二届国民音乐教育改革研讨会的信中指出:“音乐教育的普及是一项关系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提高,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而基本的战略性措施。”科学实践也证实了音乐对人们的智力开发、身心健康及性格的发展会产生相当大的效益。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全民健身,除体育活动而外,音乐教育,音乐普及无疑对全民健身,尤其是精神文明、心理健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儿童及青少年的教育,学校和
5、家长已经把素质教育置于教育的首位,其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学校提高了对音乐课及音乐教师的重视;家长尽可能的为孩子创造接触和学习音乐的条件;社会也为爱好音乐及有音乐特长的孩子提供了能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艺的空间。我们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投身到这项有意义的事业中,通过我们的工作,来让越来越多的孩子热爱音乐、学习音乐、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愉悦感,从而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艺术品味及全面修养,这也是我们必须做到的。 主要论述的内容概要 本文从音乐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和审美教育相结合原则、音乐教育中带来愉快感受的原则、音乐教育中情感体验和培养创造性的原则、音乐教育中的感性
6、和理性相结合原则进行浅析指出音乐教学法原则只是音乐教学法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音乐教育应该随着音乐教学实践的发展,创造出新内容丰富自己的原则体系。参考文献1 朴日华. 如何看待现代音乐教育中的传统音乐J. 中国科技信息. 2008(09) 2 李伟. 传统音乐可持续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3) 3 张艳红. 谈高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区域特色J.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4 李莉. 谈高师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中的区域特色J. 北方音乐. 2010(07) 5 李小峰. 高校音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刍议J. 民族教育研究. 2006(06) 6 蔡奉伶. 浅论中国高校的传统音乐教育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 7 郭慧颖. 音乐教育现状下的中国传统音乐J. 大舞台(双月号). 2009(06) 教务管理工作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