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微博的社会效益 (3).doc

上传人:温桑 文档编号:4853706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微博的社会效益 (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微博的社会效益 (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微博的社会效益 (3).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论微博的社会效益 文献综述英文单词Micro-blogging的音译就是大家现在耳熟能详的微博,通过140个字符以内的文本表述,用手机,IM、Email、web等工具向个人微博发布各种即时短消息,是一种比博客更为简短便捷的表达形式。艾文.威廉姆斯(EvanWilliams)是提出微博客理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创办twitter微博客服务网站的人。(刘丽芳,2010)2006年,twitter服务由全球博客托管服务公司OBVTUS创始人正式推出,他的出现让全球互联网走进了一个即时内容大爆发的时代,自主、互动、简洁、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在国内也受到大家的追捧,“围脖”已经成为网友时下流行的对“微博

2、一词的网络爱称。(牛梦迪,2010)。到2010年一月,twitter全球注册用户已经达到7500万人。在国内,也建起了多家微博网站,新浪、网易、搜狐等大型网站都拥有自己的微博平台,新浪在2009年8月加入微博领域,是现在国内最受关注的微博平台。 在我国,发达地区是微薄的主要用户群,年轻,高学历的职业人士是微博用户的主流群体,从公司职员到管理阶层都在使用。发布的内容也多种多样,人们通过记录每日心情、兴趣爱好、事件新闻以及舆论监督等各种信息,公开宣泄和表达着自己的情绪,达到关注自我的目的,微博已成为草根公民表达自己的重要舞台。信息的发布和获取是微薄的主要功能,及时、快捷、简短是微薄的主要优势,裂

3、变式传播(one To N To N)形态的传播速度和传播广度远远高于传统的媒体线性传播和网络媒体的网络传播,呈几何级递增。(刘丽芳,2010)。微博作为分享和交流的平台,自媒介、草根性与平民化特性更加突出,在语言的表达上呈现出个体化私语化的叙事特征,随时发布满足了用户及时性表达的需求,时效性和随意性决定了微博文本碎片化的表现形式,传播信息的途径兼容性很强,各类传播工具相互关联,使每一条信息都可以第一时间被关注者看到,使信息实现“一对多对多”的几何级放大。(李铮,2010)微博的性质决定了他对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地方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微博改变了媒体版图,每个人都会成为信息的

4、发布者,twitter成为越来越多人获得最新信息的途径。王淑华(2009)认为:微博使信息传播有了更广泛的渠道。微博将会逐渐成为国际话语权的新战场;对于品牌形象和产品效益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对突发事件的高速传播可以引发全民关注。王娟(2010)认为:微博是杀伤力最强的舆论载体,用户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参与话题,微博根据话题进行的讨论更像是一个声音的广场,互动性强、能快速形成舆论。但是这种快速简洁的传播方式也显露出缺乏可靠性、易造成谣言的弊端。刘晖(2009)认为:微博信息没有经过严格的组织和排版,可靠性与传统媒体新闻没有可比性,因为同步资讯的快速传播使真相的真实性来不及考证,在加上信息的重复

5、和过载严重,信息松散、混乱,网站容易成为谣言的温床。王娟(2010)认为:twitter传播过程中缺乏核实和把关,容易造成不良的影响和舆论误导。目前,微博市场在快速的扩大,在其不断的成长变化中,需要对其他点和传播模式的准确把握作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将在集体的框架下,根据社会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网络文献得相关资料,研究微博对社会效益的影响,对在公共领域下微博构建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目 录一、 微博的起源与发展1二、 二微博的特性1 (一)自媒体、草根性更加突出 2 (二)言说空间的自由性及发表空间的巨大优势2 (三)信息的几何级传播,信息量放大2 (四)微博用户的广泛性2 三微博的社会效益3

6、(一)网络问政的最新沟通渠道3 (二) 微博舆论监督功能4 (三)企业品牌的口碑营销平台4 (四)传统媒体的微博之路5 四微博用户分析6 (一)用户对微博新闻可信性的分析7(二)用户心理需求分析8 五对微博存在问题的反思9 (一)微博用户不具备鲜明的专业组织性9 (二)微博成为了群体性社会运动的动员工具9 (三)微博形成网络时代的自恋文化9 (四)微博“围观”极易导致“群体极化”10 六微博的自由边界10 七微博的未来发展11 (一)如何提高公众对社会公益类问题的关注度、转发度11 (二)让知名人士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用的平台11 (三)让有关政府部门在新浪微博上多开微博11 ( 四)NGO组织积

7、极利用微博扩大自身影响力和活动号召力11结束语12参考目录13摘要 微博作为新兴的自媒体平台,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发表即时信息的平台,它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格局,时效性和随意性满足了现代人们信息传播的需求,凭借其显著的平民化与创新性信息交互方式,产生着核裂变的传播效果。在带给传统媒体冲击力的同时,也影响着的网络发展趋势,同时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本文通过对微博的媒介特性以及微博用户群体类别和用户心理需求的分析,阐述了微博时代带给社会的影响,同时对微博中值得反思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微博公益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希望微博可以健康的促进社会发展。 【关键词】微博;媒介特性;用户分析;舆论监督功能;社会

8、作用 微博作为新潮的网络工具,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微博时代的到来带来了即时信息的大爆发,它的兴起给既到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在带给社会正面效益的同时,也到来了负面的影响,正确合理的运用微博的社会推动效应,带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是我们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一、“微博”的起源与发展 微博一词来自于英文micro- blogging,是微型博客的简称。是比传统博客更具时效性和动态性的一种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只限于发布140字以内的短消息,手机、IM、E-maib等都是微博发布消息的工具,多种传播方式为实现实时分享提供了方便。网络语言是现在的一种风尚,“围脖”就成为网友们对“微博”的

9、爱称。艾文.威廉姆斯(EvanWilliams)是提出微博客理念的第一人,也是最早创办twitter微博客服务网站的人。2006年,twitter服务由全球博客托管服务公司OBVTUS创始人正式推出,2007 年3 月,Twitter 网站正式上线。他的出现让全球互联网走进了一个即时内容大爆发的时代,自主、互动、简洁、快速的信息传播方式。 2008年,微博的时效性在对洛杉矶地震和孟买爆炸案消息的发布中显示,比新闻机构的速度更快;Twitter在美国政府内得到大力推广得归功于奥巴马。2008年,在美国的总统大选中,微博显现出自己具大的优势,奥巴马和希拉里等参选人都在twitter上建立个人主页,

10、发布自己的个人即时消息,有效增加了和选民的互动。在随后,政要、明星、娱乐也都加入了微博的大军,天王迈克尔杰克逊之死彰视微博时代的到来,使微薄的发展进入高潮。到2010年一月,twitter全球注册用户已经达到7500万人。在我国,首个微博网站饭否在2007年5月建立,王兴成为微博建站第一人。随后叽歪、嘀咕、贫嘴等多家网站相继建立。2009年微博领域迎来新浪的加入,以名人为切入口的操作模式让新浪微博的发展空前迅速,国内进入鼎盛时期。在随后的几年里,四大门户网站先后入户微博,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二、微博的特性 微博是由博客衍生出来的,都可以通过发达的互联网平台发布信息、图片、影音剪辑

11、等多媒体信息,但微博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与博客不完全相同。微博客的传播方式是一种裂变的传播(one To N To N),这种传播方式不同于传统的线性传播和网络媒体网络传播,它的传播速度是几何级,在传播的速度和广度上目前还没有别的方式可与之匹敌。 文本碎片化、个体化、私语化。微博客的每一条内容,都在表达着单独有限的信息,记录个人的琐事,新闻,或者事件,呈现出碎片化的特征。对于微博客来说微博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时效性和随意性使其最大的特征,用户发布信息很随意,不需要思考和积淀,可以随时发布,不需要深思熟虑,满足了用户及时性表达的需求,这一点与博客完全不同,比传统的没接方式更加方便、灵活和时

12、效。 (一)自媒体、草根性更加突出 作为自媒体(wemedia),微博以其简单的表达方式使得用户更加方便的参加和切入,话语权得到进一步的下放,人人都可以主动选择发布、接受和传递信息,从内容上来说,心情,新闻事件,名人名言等都可以进行发布,简洁明快表达进一步削弱了博客中精英的的话语权,草根性和平民性凸显。同时受众也无须在阅听或反馈时占用太多的时间,这更契合当下快餐式文化需求及生活的快节奏要求。 (二)言说空间的自由性及发表空间的巨大优势 微博的言论和其他媒体不同,既不限制题材,也不限制内容,更没有事前把关的限制,可以归属于“完全的言论自由市场”。同时可以容纳海量的信息,因为书写内容简单,人人都可

13、以发布自己的信息,所有的人都平等的拥有话语权,满足了自我表达和人际交流的诉求。 (三)信息的几何级传播,信息量放大。微博打破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也不同于网络媒体的传播模式,裂变式传播是其最大的特点,每一条发布的信息都可以及时的被关注接收到,“一对多对多”的几何级放大也是即时性信息得到高速传播的原因。粉丝和用户的对等性可以使某一得到认可的信息通过转播的方式迅速得到传播。相反如果是没有意义的信息,就不会得到关注,会很快沉底。对信息的关注、转发、和回复是实现海量信息充足的途径。 (四)微博用户的广泛性 现在说是全民微博的时代一点也不为过,微博的普及程度和qq号,手机等已经差距不大。多散杂是对微博用

14、户最得体的形容。微博用户的人数2010年底到20116月半年时间,用户人数就翻了两番。根据新浪微博对用户的调查,微博用户分为四类既微博达人、人气草根、普通草根和媒体微博。年轻、高学历人群是微博用户的主要使用群体,包括很多管理人员。其中63.8%为男性,年龄在25到34岁的人占56.2%。这些人中74%的人是本科或以上学历。三 微博的社会效益 (一)网络问政的最新沟通渠道 2010年两会召开,微博成为代表委员听取民声最快捷的途径,微博短平快的传播优势掀起了微博问政的热潮,对于代表们来说,这是与民众最直接、最快捷的沟通渠道,除了可以听取网民的意见外,还可以通过微博发布权威信对政府责任意识和公信力形

15、象的塑造有着重要的意义。很多政府部门已经在新浪微博注册,根据2011年一月底的数据,已经有131个政府部门入户新浪,注册部门以交通部门和公安部门最多,对于一些重大事件,突发事件以及群体事件以及与民生相关的事件处理可以及时的发布信息,尊重了公民的知情权。同时也推进政务公开,加快了我国民主化的进程,对政府的健康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微博舆论监督功能 我们现在面对的微博是传播方式的技术革命,每一个人都都是自媒体,都在生产和消费者微博信息,管理者在控制信息资源方面的优势大大减弱,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分配处于基本对等的位置,管理者的个体行为会遭到公众的凝视,这也形成了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围观结构”。对

16、于突发事件和热点事件,每个微博都会被大量的、快速的转发,引起公众的“凝视”,因此,“围观”正在改变中国。人们利用微博的特性和优势,构建了一个直接、便捷、快速的发挥公民舆论的社会空间。 微博快速传播的效果使他在舆论监督方面具有强大的功能。众多的粉丝就是信息传播的途径,同一条信息如果经过大量的转发,就会出现信息密集化、反馈多元化、关注扩大化的裂变式效果,在很短时间内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反响。 现在有很多焦点事件都是通过互联网微博这个平台的传播被曝光,有些案件甚至引起轰动,用户与粉丝间的对等互动以及不同用户间的联系沟通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力量,其影响力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是很好的提升,微博的快速反应把人们带到

17、了一个即时新闻的世界里,弥补传统媒体的时效性问题和失语问题,舆论的力量阻止了很多可能的暗箱操作,有利于政策执行的透明化。就比如最近的安徽少女周岩毁容案就是通过微博发布的信息引起大家的关注,对于弱势的一方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微博舆论监督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舆论领袖的引导,活跃的群体或者人气明星微博往往会受到更多的关注,舆论精英的言论往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对某一事件的导向和监督力度,往往会受到这一言论的影响,因此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和宽广的胸怀。 (三)企业品牌的口碑营销平台 微博发展速度迅猛,他的发展市场不光是引起四大门户网站的激烈竞争,大量的传统企业也从中看到了新的营销主阵地。目前

18、,已经有诺基亚、百事、伊利等数17个行业百家企业和品牌进入新浪微博,发起微博品牌营销的攻势。 从DCCI的调查中可以看到这样的数据,关注朋友微博的用户居用户关注内容之首,占55.6%,其次对用户对名人和行业专家的关注度分别为45.%和46%,这些数据表明,微博营销的方式将是以口碑营销为主。实现企业品牌的微博关注也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就是删选出有吸引力的话题进行转发和评论,在适时地让意见领袖参与和助推,激发网民之间的关系链传播,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 中粮集团在新浪官方的微博营销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案例。“美好生活中粮”是中粮集团在世博会期间的营销话题,通过引导用户每周对“美好”生活的回忆的分享,并

19、将中粮子品牌信息的粮票作为分享礼品送出,使得大家对粮旗下的的品牌逐渐熟悉。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里,这个活动参与的用户达到了506万,相关微博的发送超过一千万条,粉丝高达24万,在品牌内容的传播和品牌形象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为企业微博营销的典范。 (四)传统媒体的微博之路 微博因其的时效性,草根性,这种个体直播式媒体很适应忙碌的都市人的生活状态,不受限制的表达方式最大限度的满足了公民表达的欲望,实现了公民的表达权,而不需要像传统媒体那样需要“把关”和“过滤”。没有清晰的受众和新闻者的区别,多元化的意见品热爱,对传统媒体产生很大影响和冲击。但同时,传统媒体也将微博视为最重要获取信息的平台,

20、两者呈现出融合的共性。微博既冲击影响传统媒体,又成为传统媒体发布信息,设置新闻话题,提高媒体知名度,扩大媒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平台。 四 微博用户分析 微博用户对微博的使用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微博特性的影响,为了分析用户类别和用户心理需求,本文使用了群邑中国与新生代市场检测机构有关微博用户调查的数据。(一)用户对微博新闻可信性的分析。很多人上网首站先是新闻的习惯因为微博的出现而发生改变。根据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现在有20%的网民上网首站是微博,接近通信工具、电子邮件的使用地位。调查的数据还显示,将微博作为获取新闻的重要平台的用户达到七成,微博的媒体效应凸显。其中对于微博上发布消息的可信

21、度,表示可以相信的用户达到50.7%,10%的用户表示非常的相信。 (二)用户心理需求分析 (1)新奇心理。2010年11月16日,新浪微博公布的数据显示,新浪微博中47%的用户年龄在22岁以下,这些用户具有活跃度高、对新技术敏感、思想更加开放,也更具有冒险精神。 (2)被感召心理。感性化和情绪化是微博信息的一大特点,尤其是对于网友的亲身感言和朴实动情的语言,在传播的过程中很容易引发情绪感染。一双渴望的眼睛或者一副佝偻的背影,都可能在微博上引发网友情绪的波动。 (3)剧场心理。微博就像一个大剧场,会给博友一种实时的参与感,这种心理在短期内会创造一种参与的热情。 (4)追随偶像和权威的心理。一方

22、面受众对于公众人物的思想观念易于接受,可以提高传播效果,另一方面微博给了偶像和舆论领袖和行业精英等公众人物发挥影响力的平台,给了人们追逐和评论的时间和空间。 (5)自我实现心理。“人们会惊讶于互联网用户的利他主义精神。对助人心理学几十年的研究表明,在网上人们总是比实际生活中更乐于帮助陌生人”这是美国学者华莱士在互联网心理学中的言论,作为网络媒体新发展的微博,具有网络自由与共享的环境,为人们的打破封闭,走出自我提供了可能。微博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社会交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由于受到环境的限制,很难真实的表现自己,而公众可以通过微博这个网络平台,实现自我,起到“心理补偿”的作用。同时人们潜在的

23、善念会不自觉的被激发出来,通过善意的举动,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同时心理上获得满足。 五 对微博存在问题的反思 (一)微博用户不具备鲜明的专业组织性,在遇到重大社会问题时,博主们主观的看法造成强大的网络声援往往会影响专业人士对问题的正确解读。在同一时间因为微博用户对同一事件的关注,会形成一个有着暂时心理认同感的网络群体,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涉及公共利益的事件中,信息能够通过微博迅速传递,向全社会快速而全面地发出预警,搜集、整理和储存详细信息并部分地引导舆论。但同时,因为这个暂时网络群体存在着非专业性、不稳定性、目的不明确等方面的问题,就容易受到从属心里的误导。易操作、不容易受监管使用户对于政府和主流媒

24、体的行为有了更多评头论足的机会。而仅仅从个人观感出发的非专业考量,往往会受到某些社会阶层舆论观点的误导,对社会造成非主观故意的群体性事件。 2011年8月14日,在大连发生了群体抗议事件,要求福佳大化PX项目“滚出大连”,px日化的确有违规之处,但是网络对其危害的的夸大增加了民众的抵触情绪,现在看来,有很多资料存在着夸大的成分,市民既不专业也缺乏理性,只是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因为某一因素的刺激或影响而形成的众多人的共同行为。“群体永远漫游在无意识的领地,会随时听命于一切暗示,表现出对理性的影响无动于衷的生物所特有的激情,它们失去了一切批判能力,除了极端轻信外再无别的可能。”对于中国民众和政府来说

25、,还不是熟悉集体行动规则,群体性事件的增多都会导致社会无序状态的增加和社会治理成本的增大。每一个人在民主化的媒介下会同时成为业余评论家和编辑。面对大量的未经编辑、修改和核实网络信息,我们不得不都采用批判的态度来面对任何信息。最终我们将为这些免费信息的甄别和使用浪费大量的时间。 (二)微博成为了群体性社会运动的动员工具,一旦被非理性情绪控制,易造成极高的社会成本。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不但是受众强有力的自我表达工具,同时具有极强的社会动员能力和集体行动的组织能力。社交媒体既是有益知识的传递者、国家民主制度的最好体现形式,但同时也具有传播信息匿名性、免责性强的特点,在海量信息的流动面前要想辨别真伪往

26、往存在着和大的难度,尤其是在掺杂谣言和不负责任的煽动时会更加复杂。草根性的传播性如果造成群体运动,会对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虚拟空间的煽动如果演变成现实社会的行动,就会引起不良的后果。所以社交媒体是双刃剑,对于现今的形式,社会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规范微博等新媒体,让它们既有利于人们交流信息,又能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三)微博形成网络时代的自恋文化,它所流露的信息更多的是对生活琐事的描述,通过向陌生人暴露自己的私人世界吸引别人的目光。2011年十大微博丑闻事件出炉,微博开房、微博私奔等事件,无一例外都是通过暴露自己的私生活吸引眼球。人类都有窥视的欲望希望和对情感交流的渴望,以及对陌生人的恐惧,对精英主

27、义的反叛,对信任的需要,压力和焦虑的释放等。在当今多元的社会中,何时保持沉默,何时自我暴露人们可以自由决定。“自我暴露的随意性实际上表明了,人们对认同存在普遍焦虑,越来越想取悦他人,而不顾这样做所带来的个人和社会代价。”(胡泳)(四)微博“围观”极易导致“群体极化”。中国的媒体形态曾经让平民一度失声,虚拟的网络世界让民众话语权空前的膨胀,在大多人的认识中这就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有人笑言“围观改变中国”。“围观”作为一种中国特色的风景,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可否认,在很多事件中,网络围观都秉承和发扬了传统舆论监督所具有的建设性作用,体现了现代社会公共事务参与的广泛性。但是,我们也确实看到,网络为

28、公众情绪宣泄提供了渠道,而公众舆论本身就是一种非理性的力量,一旦偏激的情绪或态度形成规模,很容易导致舆论失控。在微博围观之中,不理智的网络群体极化与群体盲思也表现出来。2011年备受关注的夏俊峰事件、药家鑫案件和徐武事件中均凸显了网络围观的作用。真正熟悉法律的网友并不多,他们对事件做出的评价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并受到意见领袖和朋友的影响,非常的情绪化。同情弱者的传统心态会影响网友的情绪,会对权力产生强烈的不信任感。社会舆论在对案件的评价中融入了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对强势阶层的痛恨的情绪,而忽略了对生命的尊重和关怀。所以网络围观只是公共参与的初级阶段,它距离真正影响公共决策,真正付诸集体行动,仍

29、有很远的路要走。 六、言论自由的边界在哪里 微博的最大亮点就在于不受监管,自由表达。但是现在现实的问题是当人们终于找到一个可以自由倾诉的途径的时候,是否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公平、节制的范围内表达自己的意见。密尔所说:“一切意见是应当允许其自由发表的,但条件是方式上须有节制,不要超出公平讨论的界限”自由是做法律许可的事情的权利。各国宪法在宣告言论自由为天赋权利的同时,都清晰地规定了这种自由权利行使的界限。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所以,不侵犯公共福利应该是网络言论自由的底线,同时公民享有

30、的诸如名誉权、隐私权等不得侵犯。无论秉承着什么样的法理精神,大家对言论自由的边界做出了一致裁决,即:言论自由必须限制在这样一个范围之内,不能对国家、社会及他人造成危害和妨碍。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网络监管与网民自律。七微博效益的未来发展 (一)如何提高公众对社会公益类问题的关注度、转发度 一条微博真正活的时间并不长,平均下来只有十二个小时。延长微博寿命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转发。通过转发大量的信息也可以提升自身识别度和影响。 现在,我国对微博的管理处在无序的状态,可以对微博进行细致的分类来进行管理。可以设立微博公益这样的栏目,这样有利于用户查询微博公益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让公益类内容不沉底。再者可以提升微

31、博公益的趣味性,引起更多人对公益事业的兴趣。(二)让知名人士更好的发挥社会效用的平台意见领袖,名人效应对于微博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参与可以让微博公益产生更多的话题,维持此类传播话题的时间,是大家更加关注公益事件。(三)让有关政府部门在新浪微博上多开微博80、90后是现在微博群体的主流,新浪、腾讯等大型门户网站都是他们关注的对象。我们政府工作部门与媒体工作者可以从主动出击,去关注度较高的网站开设微博,发公益消息,同时新浪微博对公益类的项目要多加支持,调动各方面的因素去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四)NGO组织积极利用微博扩大自身影响力和活动号召力NGO组织(意为“非政府组织”,指的是

32、不被视为政府部门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非政府组织)可以设立官方微博,每天整理发布各类NGO资讯,可以发起线上或线下的各种公益活动,还可以通过微博招聘人才。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能够有效整合专业的资源、人才和知识,以最小的成本,吸收最多的可用资源,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NGO 在现实中的发展,让更多的公众了解NGO,并参与到NGO之中来。(五)加强有关微博公益法律的建设,对于微博的管理法律上还是空白,法律对于微博的管理有利于微博事业的发展,可以预防违法的公益活动,对于各种公益活动举办方、募捐发起人或集团进行控诉、求偿的执行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促进微博公益健

33、康发展。结束语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它所承载的草根文化得到民众的一致认同,在提高公民的话语权,知情权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因为参与者众多,对信息的传播可以达到及时、快速、高效,这种媒体特性对于舆论监督,微博营销起着积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非理智性和盲目性的缺陷,怎么把握住微博时代的机遇,充分利用微博的即时性、互动性、低门槛等优点,让微博发挥自己的特性,为社会创造更好的效益,从“激情参与”到理智思考,从一时兴起到制度性纳入,使新媒体更好地为公众服务,全方位地打造微博时代的新公益,是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参考文献6蔡定剑:公众参与风险社会的制度建设,法律出版社,20091新浪微博突破50

34、00万用户,11/18/content_3842710.html2刘京林:传播中的心理效应解析,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3美华莱士:互联网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4李林容、黎薇,微博的文化特性及传播价值,当代传播,2011(1)5曾庆香、李蔚,解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对群体性事件的传播框架,当代传播,2011(1) 7冯支越,唐诗,钱一彬.基于微博平台的青年学生媒介素养培育机制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18.8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9梁婷.140个字改变生活N.深圳特区报,2011-01-26.10微博正在加速的公众风潮EB/OL,资料来源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的官方网站,11调查显示:六成用户相信微博新闻N.重庆晚报数字报,2011-01-17.6喻国明.媒体变革: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J.人民论坛,2009(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