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建筑结构规范大全》GBT50783-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建筑结构规范大全》GBT50783-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pdf(19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B P GB/T 50783 - 2012 复合地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2012 - 10 -11发布2012 -12 -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Technical code for composite foundation G/T 50783 - 2012 主编部门: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 1 2 年1 2 月1 日中国计划出版社2012北京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48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的公告现批准复合地基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83一2012,自2012年12月1日起实施。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0月11日前言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9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09J88号)的要求,由浙江大学和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内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3、,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分17章和1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是: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复合地基勘察要点、复合地基计算、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穷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石灰桩复合地基、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强劳置换墩复合地基、刚性桩复合地基、长一短桩复合地基、桩网复合地基、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要点等。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浙江大学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浙江大学复合地基技术规范管理组(地址:杭州余杭塘路388号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安中大楼B416室,邮政编码:310058),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本规
4、范主编单位:浙江大学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规范参编单位: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长安大学太原理工大学 1 湖南大学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深圳研究设计院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甘肃土木工程科学研究院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勘察设计研究院武汉谦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浙江省东阳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现代建筑设计集团上海申元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龚晓南水伟厚王长科王占雷白纯真叶观宝刘国楠刘吉福刘世明刘兴旺刘志宏陈昌富陈振建陈磊李斌张雪蝉林炎
5、飞郑刚周建郭泽猛施祖元袁内镇章建松葛忻声童林明谢永利滕文川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张苏民张雁钱力航刘松玉汪捻张建民陆新陆耀忠周质炎高玉峰倪士坎徐一骥 2 目次1总则(1 ) 2 术语和符号( 2 ) 2.1 术语(2 ) 2. 2 符号(4 ) 3 基本规定( 8 ) 4 复合地基勘察要点(10) 5 复合地基计算u 5. 1 荷载计算(12 ) 5. 2 承载力计算(13 ) 5. 3 沉降计算5.4稳定分析门们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20) 6. 1 一般规定( 20) 6. 2 设计(20) 6. 3 施工(22)6. 4 质量检验( 24) 7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25) 7.1 一般规定
6、( 25) 7.2 设计(25) 7.3 施工U 们7.4 质量检验( 26) 8 灰土挤密桩复合地基( 28) 8. 1 一般规定( 2们8. 2 设计们8. 3施工门川8.4 质量检验门川9 芳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门幻9.1 一般规定门幻9. 2 设计(32) 9.3 施工(33) 9.4 质量检验(34) 10 石灰桩复合地基(36) 10.1 一般规定门们10. 2 设计(37)10.3 施工.(38) 10.4 质量检验(3 9 ) 11 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40) 11. 1 一般规定11. 2 设计(40) 11. 3 施工11. 4 质量检验 川口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4日12.1
7、 一般规定(4 5 ) 12. 2设计问川12.3 施工. 们12.4 质量检验门口强穷置换墩复合地基问们13. 1 一般规定 们13.2 设计(48) 13.3 施工13.4 质量检验(52) 14 刚性桩复合地基u14.1 一般规定U 2 14. 2 设计U14.3 施工(56) 14.4 质量检验(5 7)15 长短桩复合地基们15. 1 一般规定(5 8 ) 15. 2 设计(5们15. 3 施工川15.4 质量检验刊川16 桩网复合地基16. 1 一般规定16.2 设计(6 1 ) 16.3施工刊川16.4 质量检验刊的17 复合地基监测与检测要点(68) 17. 1 一般规定刊们1
8、7.2监测刊们17.3检测.刊川附录A竖向抗压载荷试验要点本规范用词说明.(75) 引用标准名录附:条文说明(77) 3 Contents 1 General provisions( 1 ) 2 Terms and symbols ( 2 ) 2.1 Terms ( 2 ) 2.2 Symbols ( 4 ) 3 Basic requirement ( 8 ) 4 Geological explor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10) 5 Calculation of composite foundation(12 ) 5.1 Load (12 ) 5.2 Bea
9、ring capacity( 1 3 ) 5. 3 Settlement (16 ) 5. 4 Stability analysis. (19) 6 Deep mixing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 20 ) 6.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0) 6.2 Design ( 20 ) 6. 3 Construction ( 22) 6. 4 Inspection. (24) 7 J et grouting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 25) 7. 1 General requirement( 2 5 ) 7
10、.2 Design ( 2 5 ) 7. 3 Construction( 2 6 ) 7. 4 Inspection ( 2 6 ) 8 Compacted lime-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 28) 8. 1 General requirement ( 28) 4 8.2 Design( 28) 8. 3 Construction (30) 8. 4 Inspection( 30) 9 Compacted cement-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 32) 9. 1 General requirement (
11、32) 9.2 Design (32) 9.3 Construction ( 33) 9.4 Inspection . (34) 10 Lim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 36) 10. 1 General req山rement(36) 10.2 Design( 3 7 ) 10. 3 Construction ( 38) 10.4 Inspection( 39) 11 Compact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0) 11. 1 General requirement(40) 11. 2 Design ( 40
12、) 11. 3 Constructon(43) 11. 4 Inspection(44) 12 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5 ) 12.1 General requirement( 4 5 ) 12.2 Design( 45) 12. 3 Construction( 46) 12. 4 Inspection(47) 13 Dynamic-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4 8 ) 13.1 General requirement( 48) 13.2 Design( 4 8 )
13、 13. 3 Construction( 5 1 ) 5 13. 4 Inspection( 5 2 ) 14 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 54) 14. 1 General requirement( 54) 14.2 Design( 5 4 ) 14.3 Construction( 56) 14. 4 Inspection( 57) 15 Long and short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 58) 15. 1 General requirement( 58) 15.2 Design ( 58) 15.3 Constru
14、ction . (59) 15.4 Inspection ( 59) 16 Pile-reinforced earth composite foundation ( 6 1 ) 16.1 General requirement ( 6 1 ) 16.2 Design( 6 1 ) 16.3 Construction ( 6 5 ) 16.4 Inspection ( 66) 17 Key points of monitoring and testing ( 68) 17. 1 General requirement( 68) 17.2弘1onitoring(68) 17.3 Testing .
15、 (69) Appendix A Plate loading test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 7 1 ) 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code( 7 5 ) List of quoted standard ( 76) Addition: 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77) 6 1总则1. 0.1 为在复合地基设计、施工和质量检验中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保证质量、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安全适用、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制定本规范。1. O. 2 本规范适用于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1. O. 3 复合
16、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应综合分析场地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上部结构和基础形式、荷载特征、施工工艺、检验方法和环境条件等影响因素,注重概念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原则。1. O. 4 复合地基的设计、施工及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咱EEA. 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复合地基composite foundation 天然地基在地基处理过程中,部分土体得到增强,或被置换,或在天然地基中设置加筋体,由天然地基土体和增强体两部分组成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工地基。2.1. 2 桩体复合地基pile composite foun
17、dation 以桩作为地基中的竖向增强体并与地基土共同承担荷载的人土地基,又称竖向增强体复合地基。根据桩体材料特性的不同,可分为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2.1.3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granular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砂桩、砂石桩和碎石桩等散体材料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 4 柔性桩复合地基flexibl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柔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如水泥土桩、灰土桩和石灰桩等。2.1. 5 刚性桩复合地基rigid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
18、摩擦型刚性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如钢筋混凝土桩、素混凝土桩、预应力管桩、大直径薄壁筒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二灰混凝土桩和钢管桩等。2.1. 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foundation deep mixing column composite 以深层搅拌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 7 高压旋喷桩复合地基jet grouting column composite 2 foundation 以高压旋喷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 8 穷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cement-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水泥和素
19、土按一定比例拌和均匀,旁填到桩孔内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劳实水泥士桩,由劳实水泥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士形成的复合地基。2.1. 9 灰士挤密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lime-soil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由填开形成的灰土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1.10 石灰桩复合地基lim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生石灰为主要茹结材料形成的石灰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11 挤密砂石桩复合地基compact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采用振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地基
20、中设置砂石桩,在成桩过程中桩间土被挤密或振密。由砂石桩和被挤密的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1.12 置换砂石桩复合地基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采用振冲法或振动沉管法等工法在饱和带性土地基中设置砂石桩,在成桩过程中只有置换作用,桩间士未被挤密或振密。由砂石桩和桩间土形成的复合地基。2. 1. 13 强开置换墩复合地基dynamic-replaced stone column composite foundation 将重锤提到高处使其自由下落形成穷坑,并不断向劳坑回填碎石等坚硬粗粒料,在地基中形成密实置换墩体。由墩体和墩间士形成的复
21、合地基。2.1.14 混凝土桩复合地基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3 以摩擦型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 15 钢筋混凝土桩复合地基reinforced-concrete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摩擦型钢筋混凝土桩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 16 长一短桩复合地基long and short pile composite foundation 以长桩和短桩共同作为竖向增强体的复合地基。2.1.17 桩网复合地基pile-reinforced earth composite foun-dation 在
22、刚性桩复合地基上铺设加筋垫层形成的人工地基。2.1. 18 复合地基置换率replacement ratio of composite foundation 复合地基中桩体的横截面积与该桩体所承担的复合地基面积的比值。2.1.19 荷载分担比load distribution ratio 复合地基中桩体承担的荷载与桩间土承担的荷载的比值。2.1. 20 桩土应力比stress ratio of pile to soil 复合地基中桩体上的平均竖向应力和桩间土上的平均竖向应力的比值。2.2符号2.2.1 几何参数:a 桩帽边长FA一一单桩承担的地基处理面积pAP-单桩(墩)截面积5D一一基础埋置
23、深度;d一一桩(墩)体直径;de -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h一一复合地基加固区的深度; 4 h1 垫层厚度;h2 垫层之上最小设计填土厚度;1 桩长;l; 第i层土的厚度;m 复合地基置换率pS一一-桩间距;的桩(墩)的截面周长。2.2.2 作用和作用效应:E一一强劳置换法的单击芳击能;户臼一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地基土的自重压力值;户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均压力值;Pkmax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处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扎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A户a第i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Q一一一刚性桩桩
24、顶附加荷载;Q一一桩侧负摩阻力引起的下拉荷载标准值;5一一复合地基沉降量;Sl一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S2一一一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Tt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剪切力;T,一一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抗剪切力。2.2.3 抗力和材料性能:Cu一一饱和敬性土不排水抗剪强度;Dd一一-地基挤密后要求砂土达到的相对密实度;Ep 桩体压缩模量;E, 桩间土压缩模量;严 J E, -一地基变形计算深度范围内土的压缩模量当量值;E,p 复合地基压缩模量;eo 地基处理前土体的孔隙比;e1一一地基挤密后要求达到的孔隙比;emax 砂土的最大孔隙比;emin 砂土的最小孔隙比;fa
25、-复合地基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f.,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cu 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fsk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呐一一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Ip一塑性指数;qp一一桩(墩)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qsi一一一第i层士的桩(墩)侧摩阻力特征值;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T 加筋体抗拉强度设计值;r一一桩周土所能提供的最大侧限力; 填土的摩擦角,黠性土取综合摩擦角;Ycm 桩帽之上填土的平均重度;Yd一一土的干重度;Ydmax 击实试验确定的最大干重度;Ym 基础底面以上士的加权平均重度;Ys一一一桩间土体重度;YsP一一加固士层重度。2.2.4 计算
26、系数:Ai第1层土附加应力系数沿土层厚度的积分值;K一一一安全系数;Kp一一被动士压力系数;kp一一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修正系数;ks 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的修正系数;n 桩土应力比pp -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系数F. -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系数;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p一一一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冉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弘一一刚性桩桩体压缩经验系数:cs一一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件1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如一一一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士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ps一一挤密砂石桩桩间距修正系数;r一一桩体强度折减系数;, -挤密桩
27、孔底填料压实系数。 7 3基本规定3.0.1 复合地基设计前,应具备岩土工程勘察、上部结构及基础设计和场地环境等有关资料。3.0.2 复合地基设计应根据上部结构对地基处理的要求、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工期、地区经验和环境保护要求等,提出技术上可行的方案,经过技术经济比较,选用合理的复合地基形式。3.0.3 复合地基设计应进行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其中用于填土路堤和柔性面层堆场等工程的复合地基除应进行承载力和沉降计算外,尚应进行稳定分析;对位于坡地、岸边的复合地基均应进行稳定分析。3.0.4 在复合地基设计中,应根据各类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特性,保证复合地基中桩体和桩间土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共同承担荷载
28、。3.0.5 复合地基中由桩周土和桩端士提供的单桩竖向承载力和桩身承载力,均应符合设计要求。3.0.6 复合地基应按上部结构、基础和地基共同作用的原理进行设计。3.0.7 复合地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 宜根据建筑物的结构类型、荷载大小及使用要求,结合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基础形式、施工条件、工期要求及环境条件进行综合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一种或几种可行的复合地基方案。2 对大型和重要工程,应对巳选用的复合地基方案,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相应的现场试验或试验性施工,并应检验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通过分析比较选择和优化设计方案。3 在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当监测结果未达到设计要求 8 时
29、,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应修改设计或来用其他必要措施。3. O. 8 对工后沉降控制较严的复合地基应按沉降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3.0.9 复合地基上宜设置垫层。垫层设置范围、厚度和垫层材料,应根据复合地基的形式、桩土相对刚度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3.0.10 复合地基应保证安全施工,施工中应重视环境效应,并应遵循信息化施工原则。3.0.11 复合地基勘察和设计中应评价及处理场地中水、士等对所用钢材、棍凝土和土工合成材料等的腐蚀性。 9 4 复合地基勘察要点4.0.1 对根据初步勘察或附近场地地质资料和地基处理经验初步确定采用复合地基处理方案的场地,进一步勘察前应搜集附近场地的地质资料及地基处理
30、经验,并应结合工程特点和设计要求,明确勘察任务和重点。4.0.2 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应满足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的要求;需验算地基稳定性时,勘探孔布置和勘察孔深度应满足稳定性验算的需要。4.0.3 拟采用复合地基的场地,其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 查明场地地形、地貌和周边环境,并评价地基处理对附近建(构)筑物、管线等的影响。2 查明勘探深度内土的种类、成因类型、沉积时代及土层空间分布。3 查明大粒径块石、地下洞穴、植物残体、管线、障碍物等可能影响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的因素,对地基处理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应分层测定其水位,软弱蒙古性土层宜根据地区土质,查明其灵敏度。4 应查明拟采用的复合地基中
31、增强体的侧摩阻力、端阻力及土的压缩曲线和压缩模量,对柔性桩(墩)应查明未经修正的桩端土地基承载力。对软黠土地基应查明土体的固结系数。5 对需要进行稳定分析的复合地基应查明蒙古性土层士体的抗剪强度指标以及土体不排水抗剪强度。6 复合地基中增强体施工对加固区土体挤密或扰动程度较高时,宜测定增强体施工后加固区土体的压缩性指标和抗剪强度指标。 10 7 路堤、堤坝、堆场工程的复合地基应查明填料或堆料的种类、重度、直接快剪强度指标等。8 应根据拟采用复合地基中增强体类型按表4.O. 3的要求查明地质参数。表4.0.3不同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序号增强体类型需查明的参数深层搅拌桩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
32、,地下水和土的腐蚀1 性,教性土的塑性指数和超团结度高压旋喷桩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就性2 士的超团结度地下水位,含水量,饱和度,干密度,最大干密度,灰土挤密桩最优含水量,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类别、(自重)湿陷3 系数、湿陷起始压力及场地湿陷性评价,其他湿陷性土的湿陷程度、地基的湿陷等级穷实水泥土桩地下水位,含水量,pH值,有机质含量,地下水和4 土的腐蚀性,用于湿陷性地基时参考灰土挤密桩5 石灰桩地下水位,含水量,塑性指数挤密砂石桩砂土、粉土的教位含量,液化评价,天然孔隙比,最6 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标准贯入击数7 置换砂石桩软教士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强安于置换
33、墩软幸自土的含水量,不排水抗剪强度,灵敏度,标准8 贯入或动力触探击数,液化评价刚性桩地下水和土的腐蚀性,不排水抗剪强度,软教士的9 超固结度,灌注桩尚应测定软教土的含水量 11 5 复合地基计算5.1荷载计算5.1.1 复合地基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与相应的抗力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按复合地基承载力确定复合地基承受荷载作用面积及埋深,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2 计算复合地基变形时,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复合地基
34、变形允许值。3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中,传至复合地基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用复合地基中增强体和地基土体抗剪强度标准值进行计算。5.1. 2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列规定采用:1 对于标准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5k1)应按下式计算:5k1 = 5Gk十5Q1汁Cci5Q;k(5.1.2-1) i=2 式中:5Gk按永久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5Q1k二二按起控制性作用的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5Q;k一-按其他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口一其他可变荷载的标准组合值系数,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
35、0009的有关规定取值。2 对于准永久组合,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5k2)应按下式计算:Sk2 = SGk十三;如乌k(5. 1. 2-2) i=l 式中:SQik一一按可变荷载标准值计算的荷载效应值;如可变荷载的准永久组合值系数,按现行相关荷载规范取值。5.1. 3 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应符合下列规定:1 轴心荷载作用时zPk!. (5.1.3-1) 式中:Pk-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平均压力值(kPa); !. 复合地基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kPa)。2 偏心荷载作用时,作用在复合地基上的压力除应符合公式5.1.3-1的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式要求:Pkmax
36、1. 2!. (5.1.3-2) 式中:户km.x一一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在基础底面边缘处复合地基上的最大压力值(kPa)。5.2 承载力计算5.2.1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或综合桩体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和桩间土地基竖向抗压载荷试验,并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综合确定。初步设计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也可按下列公式估算z!spk =kppmR./ Ap十kss(1-m) !sk !spk = p mR. / Ap十卢s(1-m)!sk卢品p=kp卢品!s=ks儿s m=d2 /d 式中:Ap一一单桩截面积(m2); (5.2.1-1) (5.2. 1-2) (5.2
37、.1-3) (5.2.1-4) (5.2.1-5) 13 R. 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CkN); J,k 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CkPa);m一复合地基置换率;d 桩体直径(m); de -单根桩分担的地基处理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kp 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的修正系数,与施工工艺、复合地基置换率、桩间土的工程性质、桩体类型等因素有关,宜按地区经验取值;k, 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的修正系数,与桩间土的工程性质、施工工艺、桩体类型等因素有关,宜按地区经验取值;p 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系数,反映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宜按地区经验取值;, -_一桩间土地
38、基承载力发挥系数,反映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地基承载力发挥度,直按桩间士的工程性质、地区经验取值;-一桩体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桩体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桩体的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卢写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5.2.2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采用柔性桩和刚性桩时,柔性桩和刚性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由桩周土和桩端土的抗力可能提供的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公式(5.2.2-1)计算;由桩体材料强度可能提供的单
39、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应按公式(5.2.2-2)计算:Ra = Up q,li十叫AC5.2.2-1) 14 R. =r;fcuAp (5.2.2-2) 式中:R.一一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Ap 单桩截面积(m2); Up一一桩的截面周长(m); n 桩长范围内所划分的土层数;qsi 第i层土的桩侧摩阻力特征值(kPa); li一一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qp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一一桩端土地基承载力折减系数zfcu一一桩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矿一一桩体强度折减系数。5.2.3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采用散体材料桩时,散体材料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
40、值应通过单桩竖向抗压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散体材料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估算:R.=ruKpAp 式中:R.-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Ap一一单桩截面积(m2); ru一一桩周土所能提供的最大侧限力(kPa); Kp一一被动土压力系数。(5.2.3) 5.2.4 复合地基处理范围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下卧层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z+f.z (5.2.4) 式中:弘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值(kPa); pcz-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地基土的自重压力值(kPa); faz一一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经深度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5.2.5 当采用长
41、-短桩复合地基时,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式计算= 15 f呐=品1ml R.I / Apl + r,2 m 2Ra2 / Ap2 +品(1-ml-m2)!sk(5.2.5) 式中:Apl一一长桩的单桩截面积(m2); Ap2一一短桩的单桩截面积(m2); R.I 长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Ra2一一短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kN); !sk一一桩间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ml一一长桩的面积置换率;m2一一短桩的面积置换率;卢pl一一长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长桩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长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p2一一
42、短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短桩实际竖向抗压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短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民桩间土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宜综合复合地基中桩间土地基实际承载力和复合地基破坏时桩间土地基承载力发挥度,结合工程经验取值。5.2.6 复合地基承载力的基础宽度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0;基础埋深的承载力修正系数应取1.0。修正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应按下式计算:!. = !spk +Ym (D一0.5)(5.2.6) 式中:!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Y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勺,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一一基础埋置深度(m),在填方
43、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进行时,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5.3沉降计算5.3.1 复合地基的沉降由垫层压缩变形量、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s)和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S2)组成。当垫层压缩变形量小,且在施工期已基本完成时,可忽略不计。复合地基沉降可按下式计算:s=s + S2 (5. 3. 1) 式中:S 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mm);52 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mm)。5.3.2 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S1)宜根据复合地基类型分别按下列公式计算:1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和柔性桩复合地基,可按下列公式计算:S, -w艾-,t:.户
44、z1 -Y;,1全EsPi- 1 (5.3.2-1) EPi =mEpi十(l-m)E,;(5.3.2-2) 式中:今户z一一第z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kPa); li-一第z层土的厚度(mm);m一一一复合地基置换率;l,一一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复合地基类型、地区实测资料及经验确定;E,pi 第i层复合土体的压缩模量(kPa); Epi一第z层桩体压缩模量(kPa); E剖第z层桩间士压缩模量(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可取天然地基压缩模量。2 刚性桩复合地基可按下式计算:. Ql S1一件EpAp式中:Q一一刚性桩桩顶附加荷载(kN); l一一刚
45、性桩桩长(mm);Ep一一一桩体压缩模量(kPa); Ap 单桩截面积(m2); (5.3.23) 17 化刚性桩桩体压缩经验系数,宜综合考虑刚性桩长细比、桩端剌入量,根据地区实测资料及经验确定。5.3.3 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2) ,可按下式计算:句=仇2尝l,(5.3.3) 式中:今户t第1层土的平均附加应力增量(kPa); li 第z层士的厚度(mm);Ei -基础底面下第1层土的压缩模量(kPa); 你2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计算经验系数,根据复合地基类型地区实测资料及经验确定。5.3.4 作用在复合地基加固区下卧层顶部的附加压力宜根据复合地基类型采用不同方法
46、。对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宜采用压力扩散法计算,对刚性桩复合地基宜采用等效实体法计算,对柔性桩复合地基,可根据桩土模量比大小分别采用等效实体法或压力扩散法计算。5.3.5 当采用长短桩复合地基时,复合地基的沉降应由垫层压缩量、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SI)和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52)组成。加固区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51)应由短桩范围内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511)和短桩以下只有长桩部分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S12)组成。垫层压缩量小,且在施工期已基本完成时,可忽略不计。长一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宜按下式计算:5=511+512+52 (5.3.5) 5.3.6 长短复合地基中短桩范围内复合土层压缩
47、变形量(511)和短桩以下只有长桩部分复合土层压缩变形量(512)可按本规范公式(5.3.2-1)计算,加固区下卧土层压缩变形量(52)可按本规范公式(5.3.3)计算。短桩范围内第i层复合士体的压缩模量(E,pi), 可按下式计算:E,pi =mlEpli +m2Ep2i + (1-ml -m2 )Ei (5.3.6) 式中:Epli 第i层长桩桩体压缩模量(kPa);Ep2i一一一第z层短桩桩体压缩模量也Pa); mj一一长桩的面积置换率;m2 短桩的面积置换率FEi -第i层桩间土压缩模量(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天然地基压缩模量。5.4稳定分析5.4.1 在复合地基稳
48、定分析中,所采用的稳定分析方法、计算参数、计算参数的测定方法和稳定安全系数取值应相互匹配。5.4.2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可采用圆弧滑动总应力法进行分析。稳定安全系数应按下式计算:K=丢(5.4.2)式中:Tt一一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剪切力CkN) ; t 最危险滑动面上的总抗剪切力(kN); k一一安全系数。5.4.3 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应深入设计要求安全度对应的危险滑动面下至少2m.5.4.4 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宜根据复合地基类型合理选用。 19 6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6.1一般规定6.1.1 深层搅拌桩可采用喷浆搅拌法或喷粉搅拌法施工。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可用于处理正常固结的
49、淤泥与淤泥质土、素填土、软塑可塑勃性土、松散中密粉细砂、稍密中密粉土、松散稍密中粗砂及黄土等地基。当地基士的天然含水量小于30%或黄土含水量小于25%时,不宜采用喷粉搅拌法。含大孤石或障碍物较多且不易清除的杂填土、硬塑及坚硬的蒙古性土、密实的砂土,以及地下水呈流动状态的土层,不宜采用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6.1. 2 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用于处理泥炭土、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塑性指数(Ip)大于25的蒙古土、地下水的pH值小于4和地下水具有腐蚀性,以及无工程经验的地区时,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其适用性。6.1. 3 深层搅拌桩可与堆载预压法及刚性桩联合应用。6.1. 4 确定处理方案前应搜集拟处理区域内
50、详尽的岩土工程资料。6.1.5 设计前应进行拟处理土的室内配比试验,应针对现场拟处理土层的性质,选择固化剂和外掺剂类型及其掺量。固化剂为水泥的水泥土强度宜取90d龄期试块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6.2设计6.2.1 固化剂宜选用强度等级为42.5级及以上的水泥或其他类型的固化剂。固化剂掺入比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固化土强度经室内配比试验确定。喷浆搅拌法的水泥浆水灰比应根据施工时的可喷 20 性和不同的施工机械合理选用。外掺剂可根据设计要求和土质条件选用具有早强、缓凝、减水以及节省水泥等作用的材料,且应避免污染环境。6.2.2 深层搅拌桩的长度应根据上部结构对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确定,并宜穿透软弱土层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