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7(全国卷+海南卷)高考题汇编6(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共7页).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48466890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7(全国卷+海南卷)高考题汇编6(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共7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0-2017(全国卷+海南卷)高考题汇编6(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共7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2017(全国卷+海南卷)高考题汇编6(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2017(全国卷+海南卷)高考题汇编6(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高考题汇编6: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一、新课标全国卷(2012全国卷)6某岛屿上生活着一种动物,其种群数量多年维持相对稳定。该动物个体从出生到性成熟需要6个月。下图为某年该动物种群在不同月份的年龄结构(每月最后一天统计种群各年龄组成个体数)。关于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群10月份的出生率可能为零B天敌的迁入可影响该种群的年龄结构C该种群的年龄结构随季节更替而变化D大量诱杀雄性个体不会影响该种群的密度(2013全国卷)5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

2、密度,第一次捕获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B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C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D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2014全国卷)6某种植物病毒V是通过稻飞虱吸食水稻汁液在水稻间传播的。稻田中青蛙数量的增加可减少该病毒在水稻间的传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青蛙与稻飞虱是捕食关系B水稻与青蛙是竞争关系C病毒V与青蛙是寄生关系D水稻和病毒V是互利共生关系(2015全国卷)4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3、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2015全国卷)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2016全国卷)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4、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2016全国卷)5 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2016全国

5、卷)5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2017全国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2017全国卷)5某陆

6、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减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的面积(2010全国卷)31(8分)假设a、b、c、d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的营养关系为acd,a与b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a和b的种间关系是 。(2)若d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是。(3)若持续干旱使a大量死亡,c和d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

7、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系统具有 。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低/高)。(5)为了调查该系统c种群的密度,捕获了50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40个个体,其中有5个带有标记,c种群的数量约为 个。【答案】(1)竞争;(2)c;a;(3)降低;(4)恢复力稳定性;低;(5)400。(2011全国卷)31(12分)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羔羊。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爆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

8、,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 。(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 (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强/减弱/不变)。【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2)见右图(3)增加;(4)减弱。(2012全国卷)32(8分)某草原上生活着鹿、兔、狼和狐等生物,雄鹿有角,雌鹿无角,通常情况下这种鹿的雌雄个体分群活动(生殖季节除外),有人提出“鹿角效应”假说解释这种同性聚群现象,即一群形态相同的食草动物能迷惑捕食者,降低被捕食的风险。回答下列问题:(1)该草原上的雌鹿群和雄鹿

9、群属于 (填“不同”或“同一”)种群。(2)草、鹿、兔、狼、狐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共同形成一个 (填“种群”、“群落”或“生态系统”)。(3)为探究“鹿角效应”假说是否成立,某同学用狗(能将抛入流水池中的漂浮物叼回来)、项圈和棍棒做了如下3组实验:甲组同时向流水池中抛出2个相同的项圈,乙组同时抛出2个相同的棍棒,丙组则同时抛出1个项圈和1个棍棒。记录每次抛出后狗叼回第一个漂浮物的时间。若丙组平均时间(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其他两组,则实验结果支持该假说。测试时间要求甲、乙、丙三组抛出项圈或棍棒的距离(填“相同”或“不同”)。本实验中项圈或棍棒相当于草原上的 。【答案】(1)同一;(2)群

10、落;(3)小于;相同;雌鹿或雄鹿。(2013全国卷)32(6分)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回答下列问题:(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 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2)在有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生态系

11、统。(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 。【答案】(1)次生;土壤(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草丛;常绿阔叶林;(3)复杂;针叶林中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更复杂(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如植物的种类数多并且有较为复杂的分层现象,能为动物提供复杂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2013全国卷)31(10分)回答与草原生态系统相关的问题:(1)草原上鼠的天敌从鼠获得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固定的能量。(2)草原上,某种鼠的种群密度除了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外,还受该鼠种群的 、 、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因素的影响。(3)用样方法调查某种子双子叶植物种群密度时,为避免调查者主观因素的影

12、响,要做到 。(4)草原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 和。【答案】(1)生产者;(2)出生率;死亡率;(3)随机取样;(4)垂直结构;水平结构。(2014全国卷)30(11分)请回答关于群落演替的问题:(1)在光裸的岩石上开始的演替属于 演替;从森林被全部砍伐的地方开始的演替属于 演替。(2)一般来说,若要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上述两个演替中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短,其主要原因是 。(3)据调查,近5万年以来,某地区由于气候越来越干燥,森林逐渐被灌丛取代,这也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演替类型。近50年来,由于人类过度开垦,导致局部灌丛出现了荒漠化,该现象表明:与该地区具有的自然演替相比,人类的开垦活动使得

13、该地区群落的演替速度 (填“未发生改变”、“变慢”或“变快”),演替的方向 (填“发生改变”或“未发生改变”)。【答案】(1)初生;次生;(2)形成森林需要一定的土壤条件,上述次生演替起始时即具备该条件,而从祼岩开始的演替要达到该条件需要漫长的时间。(3)变快;未发生改变。(2014全国卷)31(9分)某陆地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效率为10%20%,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下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回答下列问题: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3.5612.8010.300.4822

14、6.50(1)请画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2)甲和乙的种间关系是 ;种群丁是该生态系统生物组分中的。(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此外还具有信息传递等功能。碳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碳在和之间的循环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答案】(1)如右图(2)捕食;消费者;(3)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物群落;无机环境。(2015全国卷)31(10分)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类类推。(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

15、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3)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答案】(1)增长型、衰退型、稳定型;1:11;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2015全国卷)31(8分)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

16、00头。回答下列问题:(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 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 。(3)在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这一食物链中,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丙种动物同化的能量。【答案】(1)2.2头/km2;2头/km2;(2)乙种动物以甲种动物为食,丙种动物数量增加导致乙种动物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种植物数量增加(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大于。(2016全国卷)31(8分)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

17、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 。【答案】(1)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2)低温下,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弱;(3)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减少的(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017全国卷)31(9分)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

18、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 型。(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 。(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地。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 。(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 。【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二、新课标海南卷(2010海南卷)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年龄期个体数甲乙丙幼年期6004

19、00200成年期400400400老年期200400600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2010海南卷)18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2010海南卷)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

20、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1年4年15年25年40年草本(种)2827263034灌木(种)0341219乔木(种)0001423总计(种)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2010海南卷)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2011海南卷)21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21、( )A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得到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对所有捕食者都必然是有利的C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大D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型必然越小(2011海南卷)22某地区常年栖息着30万只鸟类,其中灰椋鸟占了最大优势,数量达10万只之多。灰椋鸟是农林害虫的天敌,喜好群体活动,常集结成庞大的鸟群在天空盘旋,形成壮观的风景。该地区为打造灰椋鸟品牌,计划在林区大规模清除其他树种,并改种灰椋鸟喜居的树种,欲招引20万只以上灰椋鸟。该计划的实施将使该地区( )A灰椋鸟种内竞争必然减弱 B鸟的种类必然增加C农林害虫数量必然大幅度上升D生态系统

22、的结构必然发生变化(2011海南卷)23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B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C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的其他生物组成群落D-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2011海南卷)24 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23、是初生演替(2012海南卷)17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2012海南卷)18疟原虫在人体内只能进行无性生殖,在按蚊体内才进行有性生殖。人被感染疟原虫的按蚊叮咬后可患疟疾。在水中,按蚊幼虫(孑孓)以藻类和细菌为食,同时又被鱼类捕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疟原虫与人是寄生关系 B疟原虫与按蚊是共生关系C藻类属于生产者,孑孓和鱼类属于消费者D鱼类与藻类既存在捕食关系,也存在竞争关系(2012海南卷)19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

24、叙述错误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B该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能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并进入系统,可以热能形式输出D甲、乙和分解者所贮存的能量之和是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2012海南卷)20某河流中五年前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河流中甲 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土著食草鱼类和水草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五年来该河流中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投放土著食草鱼类可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河流中所有的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012海南卷)21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下

25、列做法错误的是(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2013海南卷)24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D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2013海南卷)25甲、乙、丙是食性相同的、不同种的蝌蚪,三者之间无相互捕食关系。某研究小组在4个条件相同的人工池塘中各放入1200只蝌蚪(甲、乙、丙各400只)和数量不等的同种捕食者,一

26、段时间后,各池塘中3种蝌蚪的存活率如下表: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捕食者主要捕食甲和丙B蝌蚪的种间竞争结果可能受捕食者影响C无捕食者时蝌蚪的种间竞争可能导致乙消失D随着捕食者数量增加,乙可获得的资源减少(2014海南卷)16关于土壤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土壤微生物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土壤微生物可作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秸秆经土壤微生物分解后可被农作物再利用D土壤中的硝化细菌是异养生物,因而不属于生产者(2014海南卷)17用个营养级生物的能量、数量构建的金字塔分别称为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在某一栎林中,第一营养级生物为栎树,第二营养级生物为昆虫,第三营养级生物为蛙、蜥蜴和鸟,第四

27、营养级生物为蛇。该栎林数量金字塔的示意图是( )A B C D (2014海南卷)18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物种数量随季节而发生变化B较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藻类和芦苇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该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2014海南卷)19某池塘中,某种成年鱼生活在底层,取食多种底栖动物,而该种鱼的幼体生活在水体上层,滤食浮游动物和浮游藻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种鱼的幼体与浮游动物具有竞争和捕食关系B该种鱼的发育阶段

28、不同,其所处的营养级可能不同C底栖动物和浮游动物分层现象属于群落垂直结构D该种成年鱼及其幼体在水中的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2014海南卷)20在某只鸟的一窝灰壳蛋中发现一枚绿壳蛋,有人说这是另一种鸟的蛋。若要探究这种说法是否成立,下列做法中,不可能提供有效信息的是( )A观察该鸟是否将将该绿壳蛋啄毁或抛掉B该绿壳蛋孵出小鸟后观察期形态特征C将该绿壳蛋与已有的鸟蛋标本进行比对D以绿壳蛋蛋清与该鸟血浆蛋白为材料做亲子鉴定(2015海南卷)22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可在森林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B森林群落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

29、D群落中植物放出的氧气可被动物、植物及微生物利用(2015海南卷)23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泥巴”。某同学据此设计了一个水池生态系统。下列属于该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是( )A小鱼吃的小虾 B泥巴中的藻类C吃小鱼的大鱼 D泥巴中的大肠杆菌(2015海南卷)25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2016海南卷)20人工繁殖的频危野生动物在放归野外前通常要进行野外训练。

30、如果将人工繁殖的频危大型食肉森林野生动物放在草原环境中进行野化训练,通常很难达到野化训练目的。对于这一结果,下列解释做合理的是( )A野化训练的时间太短,不足以适应森林环境 B草本植物矮小,被野化训练的动物无法隐藏身体C没有选择正确的野化训练环境,训练条件不合适D草原上食肉动物与被野化训练动物激烈争夺实物(2016海南卷)21在某一生态系统的下列组分中,能将太阳能转变为化学能的是( )A田螺 B小球藻 C大肠杆菌 D草鱼(2016海南卷)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2017

31、海南卷)18在某一农田生态系统中,大面积单一种植某种农作物(甲)可导致害虫A的爆发,改成条带状合理地间作当地另一种农作物(乙)后,乙生长良好,害虫A的爆发也受到了抑制。对此,不合理的解释是( )A新的种间关系不利于害虫AB新的群落空间结构不利于害虫AC乙的出现使害虫A的环境容纳量下降D乙和害虫A存在互相抑制的竞争关系(2017海南卷)19加强管理后,某自然保护区中过去难觅踪迹的大型食肉、食草野生动物种群得到了恢复。数年后,出现了保护区中的某种大型食草动物经常到保护区外的农田中采食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下列叙述最为合理的是( )A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是人类的忠实朋友B该现象说明人与野生动物形成了和谐

32、相处的关系C该现象说明野生动物正在积极地寻求人类的帮助D该现象说明该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增大,种内竞争增强(2010海南卷)23(10分)请回答:(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 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2)分解者通过 和 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 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答案】(1)CO2;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

33、定);(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或发酵);(3)3;兔和鼠; (4)食物链;营养级。(2011海南卷)28(8分)某岛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如下图。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导致岛上鼠种群暴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回答问题:(1)该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为 ;兔与人的种间关系是 。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 。(2)通常情况下,寄生在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 (大于/小于/等于)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竞争 (增强/不变/减弱)。(3)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属于生态系统的 (生产者/

34、消费者/分解者),其体内贮存的能量 (能/不能)传递给植物。【答案】(1)4;第三、第四营养级;捕食和竞争;寄生;(2)小于;增强; (3)分解者;不能。(2012海南卷)28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最高营养级属于第 营养级。(2)乙和丙的种间关系是 。(3)为了调查该生态系统中乙种群数量,某研究小组捕获了100只乙,经标记后放回。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100只,其中有10只带有标记。在该生态系统中,乙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只。【答案】(1)4;五; (2)竞争和捕食; (3)1000。(2013海南卷)29(9分)随着海拔升高,某地的植被类型

35、依次为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灌丛和草甸等。该地分布着多种动物。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地某双子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调查野兔的种群密度可采用 法。(2)该地草甸、灌丛、针阔叶混交林的丰富度不同,丰富度是指 。(3)落叶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遭到严重破坏时,往往不易在短时间内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原因是其 稳定性较低。(4)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 结构,这种结构可以提高群落利用阳光等资源的能力。【答案】(1)样方;标志重捕;(2)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3)恢复力;(4)垂直。(2014海南卷)28(8分)某果园发生了虫害,该虫害是由害虫A引起的。害虫招来了一种

36、小蜂和一种小鸟,小蜂把卵产入害虫A体内,孵出的小蜂幼虫吃空虫体后羽化飞出,再攻击害虫A的其他个体。小鸟特别喜食害虫A,也捕食小蜂。在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中,有些个体常疯狂地摇摆身体,因而容易被小鸟发现而被捕食。回答下列问题:(1)小鸟和小蜂的种间关系是 。(2)小鸟捕食疯狂摇摆的害虫A,对A种群的生存 (填“有利”、“不利”或“无影响”),理由是 。(3)体内有小蜂幼虫的害虫A摇摆身体为小鸟提供了一定的信息。在生态系统中,信息对种间关系就有 作用,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1)捕食和竞争;(2)有利;通过捕食,使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死亡,客观上促进了害虫A种群的发展,有利于害虫A种群的

37、生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3)调节。(2015海南卷)28(9分)回答关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问题:(1)红树林具有调节气候、保护海岸的作用。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角度分析,这种作用所具有的价值属于 (填“间接”或“潜在”)价值。(2)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如图所示。图中A是一种气体,B、C、D、E和F表示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碳流动的方向。图中A表示 ,生物成分E表示 。生物成分F表示 , 表示初级消费者。【答案】(1)间接;(2)大气中CO2库;生产者;分解者;C。(2016海南卷)28(9分)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6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A种群,在繁殖策略

38、、遗传性状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1)拯救A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群中选择与6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与这6只雄鸟进行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A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6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A种群所携带的 能够传递下去。(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人工A种群”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A种群的 者和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A种群”的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答案】(1)杂交(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基因(其他

39、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竞争;捕食;标志重捕法(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2017海南卷)28(8分)回答下列与生态系统稳定性有关的问题:(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 。(2)在广袤的非洲草原上,食草动物如同“割草机”一样,通过迁徙在不同的草场上采食,这一现象年复一年地进行着,然而食草动物所处的草原生态系统却表现出了稳定性,这是由于该生态系统具有 。(3)草蚱蜢青蛙蛇鹰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次级消费者是 ,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的作用有 (答出两点即可)。【答案】(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2)自我调节的能力;(3)青蛙;消费者是实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环节;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种群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