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考点整理--江西中医药-大学(共6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考点整理--江西中医药-大学(共6页).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感冒 分证论治:风寒: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银翘散加减 暑湿:新加香薷饮 气虚:参苏饮加减 阴虚:加减葳蕤汤2咳嗽:指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的以咳嗽或伴咯痰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 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2痰热郁肺(清热化痰,肃肺止咳;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清肺泻肝,化痰止咳;黄芩泻白散 合黛蛤散) 原则:外感:宣肺散邪 内伤:祛邪扶正3哮病: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引触,导致痰阻
2、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肺气上逆所致的发作性痰鸣气喘疾患。 病理因素:以痰为根本 原则:发时治标,平时治本 分证: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4喘证:肺失宣降,肺气上逆或肺肾出纳失常,致肺气壅塞,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2饮食不当3情志失调4久病劳欲 病位:肺肾 分证论治:实喘1风寒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表寒里热(散寒泄热,宣肺平喘; 麻杏石甘汤 )3痰热遏肺(清泻痰热;桑白皮汤)5痰饮: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病症。 病因:1外感寒湿2饮食不节3劳欲
3、所伤 病机:阳虚阴盛,肺脾肾气化失调 诊断:1饮留胃肠者为:痰饮2饮留胸胁为:悬饮3饮浸肺者为:支饮4饮溢四肢为:溢饮 分证论治:1痰饮:饮停于胃(温脾化饮;小半夏加茯苓汤)饮留于肠(攻下逐饮; 甘遂半夏汤)2溢饮:(解表化饮;小青龙汤加减) 治疗原则:温阳化饮6心悸:指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心神失养,出现心中悸动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病症。 分证论治:1心脾两虚(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2心阳不振(温补心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3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苓桂术甘汤),7心痛:由于心脉挛急或滞塞引起,以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分证论治: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
4、瘀汤)2痰浊内阻(通阳泄浊, 豁痰开结;栝蒌薤白半夏汤) 病因:寒邪内侵,饮食不节,情志内伤,肝肾亏虚8不寐:病因:1化源不足,心神失养2阴虚火旺,阴不敛阳3心虚胆怯,心神不安4痰热 实火,扰动心神。 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 病位:心。 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9血证:指因热伤血络,气不摄血或瘀血阻络等致血液不循经脉运行,溢于脉外,以口鼻诸壳,前后二阴出血,或肌肤紫斑为主要特征的病症。 病因:1外感六淫2酒食不节3情志过极4劳倦过度5久病热病 病机:热伤血络,气不摄血,瘀血阻络。 治疗原则:治火治气治血 治疗第一要法:止血 ;消瘀 宁血 补虚。 分证论治:鼻衄 1热邪犯肺2胃热炽盛3肝火上
5、炎4气血亏虚 齿衄 1胃火炽盛2阴虚火旺 咳血 1燥热伤肺2肝火犯肺3阴虚肺热 吐血 1胃热壅盛2肝火犯胃3气虚血溢 便血 1肠道湿热2脾胃虚寒 尿血1下焦热盛2肾虚火旺3脾不统血4肾气不固 紫斑1血热妄行2阴虚火旺3气不摄血10胃痛: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症。 病因病机:1外邪犯胃2饮食不节3情志不畅4脾胃虚弱 原则:理气和胃止痛11呕吐:胃失和降,气逆于上,使胃中之物从口中而吐的病。原则:和胃降逆12腹痛:脏腑气机阻滞,经脉痹阻,或脏腑经脉失养所致的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病机:脏腑气机阻滞,经脉痹阻 病机因素:寒凝,火郁,食积,气滞,
6、血瘀13痞满:指中焦气机壅滞、升降失司所致的自觉胃脘痞塞、胸膈满闷的病症。 病机:中焦气机壅阻,脾胃升降失司。 治疗原则:调理中焦气机14胁痛:因肝胆络脉失和引起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病机:肝胆络脉失和。(变化: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原则:疏肝活络止痛 辨证要点:1.辨气血:大抵胀痛多属气郁,且疼痛呈游走不定,症状轻重与情绪有关;刺痛多属血瘀,且痛处固定不移,疼痛持续不已。 2.辨虚实:实证之中以气滞、血瘀为主,病程短、来势急,症见疼痛剧烈;虚证多为阴血不足,脉络失养,症见其痛隐隐,病程长,来势缓。15中风: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7、,口舌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病机: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清窍。 归纳:虚 火 风 痰 气 淤 分证论治: 中经络1肝阳暴亢(平肝潜阳,泻火息风;天麻钩藤饮)2风痰阻络 (化痰息风通络;化痰通络汤)3痰热腑实(通腑泄热化痰;星蒌承气汤) 4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络;补阳还五汤)5阴虚风动(滋阴潜阳,镇肝息风;镇肝熄风汤) 中脏腑a闭证1风火闭窍(清热息风,醒神开窍;安宫牛黄丸鼻饲)2痰火闭窍(清热涤痰,醒神开窍;安宫牛黄丸鼻饲)3痰湿蒙窍(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涤痰汤配合苏合香丸鼻饲) b脱证1元气衰败(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16郁病:以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而以心情抑郁
8、,胸闷胁胀,或易怒喜哭,或咽中有异物感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六郁:气 血 湿 热 食 痰 分证论治:实证1肝气郁结(疏肝理气解郁;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清肝泻火, 解郁和胃;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化痰利气解郁;半厦厚朴汤 ) 虚证1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2心脾两虚(健脾养心, 益气补血;归脾汤)3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17消渴: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临床以多饮食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 病因:1饮食情志失调2过度劳损3肾元虚衰。 原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 病位:肺脾肾 分证论治:1肺胃燥
9、热(清热生津止渴;消渴方,白虎加人参汤)2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润燥生津;玉液汤合生脉散)3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 4阴阳两亏(温阳益肾固摄;金匮肾气丸)18腰痛:由于外感、内伤或闪挫而致的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症的病症。 分证论治:1寒湿腰痛: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四妙丸19痹病:指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的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症。 原则:祛邪活络,缓急止痛 分证论治: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温经散寒, 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0头痛:头部经脉绌急或失养,致清窍不利所引起的以头
10、部疼痛为主的病症。 病因病机:1外感六淫2内伤劳损3瘀血阻络 病位:外感在表;内伤在肝肾 辨归经与引经药:厥阴巅顶痛(吴茱萸,藁本)太阳头后部连项(羌活,防风)阳明前额,眉棱(白芷,葛根)少阳头两侧(川芎,柴胡)太阴(川芎,苍术)少阴(细辛) 分证论治:外感 1风寒头痛(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羌活胜湿汤) 内伤 1肝阳头痛(天麻钩藤饮) 2肾虚头痛(大补元煎) 3血虚头痛 (加味四物汤) 4痰浊头痛(半夏白术天麻汤) 5瘀血头痛(通窍活血汤)21虚劳:指临床以两脏或多脏虚损,气血阴阳中多种功能虚损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虚弱性病候总称。 治疗原则:补益 分证论治:1肺肾气
11、阴亏虚(生脉散合大补元煎) 2心脾气血不足(归脾汤) 3肝肾精血亏虚(河车大造丸) 4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金匮肾气丸) 5心肾阳虚(拯阳理劳汤) 6肾阴阳两虚(偏阴虚左归丸)22水肿:由于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合,膀胱气化不利,导致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病症。 治疗原则: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便)、去莞陈莝(a攻逐水饮b活血化瘀) 怎样利水?水肿只要利水么? 1上下异治:上半身肿甚,以发汗为主;下半身肿甚,以利小便为主。2阴阳分治:阳水表现为,表热实证,可发汗、利小便、攻逐,以祛邪为主;阴水表现为里虚寒,以健脾、温肾,以扶正为主 3
12、有淤血征象者,可应用活血化瘀法23黄疸:指肝失疏泄,胆汁外溢,引发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病症。 病因1外感湿热疫毒2内伤饮食劳倦。 治疗原则:化湿邪,利小便 病机:湿邪困遏脾胃,肝胆疏泄失常,胆汁泛溢皮肤 病机因素:湿邪,热邪,寒邪,疫毒,气滞,淤血 辩证要点:1首辨阴阳。阳黄以湿热疫毒为主,阴黄以脾虚血亏、寒湿瘀滞为主 2阳黄辨热重于湿,湿重于热,胆腑郁热,疫毒热盛。热重者,黄疸色泽鲜明,发热口干,脉弦数;湿重者头身困重,脉弦滑;胆腑郁热者,上腹右胁胀闷疼痛,身热不退 3阴黄辨寒湿阻遏,血瘀肝郁,脾虚血亏。寒湿阻遏者,黄疸晦暗如烟熏,脉沉迟或细缓;血瘀肝郁者,胁下积块,刺痛或隐痛;脾虚
13、血亏者,肢软乏力,心悸气短。 分证论治: 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加减)2湿重于热(运脾利湿,清热化浊;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加减)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加减)4疫毒热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加味) 阴黄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加减)2血瘀肝郁(活血化瘀,疏肝解郁;鳖甲煎丸加减);脾虚血亏(健脾养血,祛湿退黄;黄芪建中汤加减 24痫病: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是因气机逆乱,神机失控而致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苏醒后如常人的病症。 25癫狂:指痰迷神窍,神机逆乱所引起的精神抑郁,表情淡漠,语
14、无伦次,静而少动;或精神亢奋,喧扰不宁,动而多怒为特征的病症。26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症。 治泻9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 病因:1感受外邪2饮食所伤3情志失调4脾胃虚弱5肾阳虚衰。 病机:脾虚湿盛 治疗原则:运脾化湿28痢疾:由于邪毒蕴结于肠腑脂膜,致气血凝滞,化腐成脓,传导失司,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症的病症。 病因1外感时行疫毒2内伤饮食 治疗原则: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清之,寒痢温之 分证论治:湿热痢(芍药汤);疫毒痢(白头翁汤);寒湿痢(胃苓汤);阴虚痢(驻车丸);虚寒痢(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30淋证:
15、因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所致,以小便频急,淋沥不尽,尿道涩痛,小腹拘急或疼痛引腰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 六淋:热 血 石 膏 气 劳 分证论治: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便;石苇散);3血淋(实清热通淋,凉血止血/虚滋阴清热,凉血止血;小蓟饮子/知柏地黄丸);气淋(实利气疏导/虚补中益气;沉香散/补中益气汤);膏淋(实清热利湿/虚补肾固涩;萆薢分清饮/膏淋汤);劳淋(补肾固涩;无比山药丸)26 痫病癫狂的鉴别:痫病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为特征的发作性疾病;而癫狂是指精神错乱,神志失常的疾病。29 泄泻,痢疾鉴别:二者均表现便次增多,
16、粪质稀薄,病变部位皆在肠。但泄泻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泄泻有腹痛,但多与肠鸣腹胀同时出现,便后痛减;而痢疾腹痛与里急后重同现,便后不减。31 淋证癃闭鉴别:两者均系小便量少,排尿困难。但淋证尿频而疼痛,且每日排尿总量多正常,癃闭则无尿痛,每日排出量低于正常,甚至无尿。但癃闭易复感湿热,常可并发淋证,而淋证日久不愈,亦可发展成癃闭。癃闭一般较淋证为重,预后较差。1. 咳嗽(痰热郁肺) 治法: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主方:清金化痰汤 药物:黄芩10山栀10桔梗10麦冬10桑白皮10贝母10知母10栝蒌仁10橘红10 茯苓10甘草6 2.
17、 阳黄(热重于湿) 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 主方:茵陈蒿汤加减 药物:茵陈30大黄10栀子12陈皮12枳实10茯苓153.水肿(脾阳虚衰阴水) 治法:温阳健脾,化气行水 诊断依据:患者在浮肿前有脾胃虚弱之证,一年前患过水肿(阳水)又复感湿邪致全身浮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故诊为水肿脾阳虚衰阴水。患者素体脾胃虚弱,中阳不振,运化失司, 又复感湿邪,引动内湿,内外合邪,水湿内停,致水液潴留,泛滥于肌肤故全身水肿,小便短少阳气不足,故下肢肿甚。 主方:实脾饮加味。 药物:干姜5 附子5 (先煎)草果仁10 白术15 茯苓20 炙甘草5 大腹皮15 木瓜10 木香10 厚朴9 黄芪30 姜枣为引4.水
18、肿(肾阳衰微证) 治法:温肾助阳 化气行水 主方: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 熟地12 山萸肉12 山药12 茯苓12 丹皮12泽泻12附子6肉桂6车前子30牛膝125. 中风(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 扶正祛邪 方药:补阳还五汤 药物:黄芪240 当归6 赤芍6 川芎 6桃仁6 红花 6地龙6 病机分析:患者素体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淤血阻脑,蒙清窍,故忽然昏扑,弊阻经脉,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面色苍白,气短无力,自汗、心悸手足肿胀、脉沉细弱等都是气虚的表现。6.痢疾(湿热痢)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血,解毒 主方:芍药汤 药物:黄芩10 黄连10 大黄10 当归10 芍药10 木香10 槟榔10
19、 肉桂3 甘草3 病机分析:因饮食不洁,湿热之邪趁机入侵,蕴结于肠,与气血相博故肠胃受损,痢下赤白脓血,肠道传导失常,故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少而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都是湿热下注的表现。7. 鼓胀(寒湿困脾证) 治法:温阳散寒,化湿醒脾 方药:实脾饮 药物:附子6 干姜9 白术12 木瓜12 槟榔10 茯苓15 厚朴12 木香10 草果12 甘草3 生姜2片 大枣10枚8. 腹痛之饮食停滞证 治法:消食导滞 主方:枳实导滞丸加减 药物:大黄10 枳实10黄芩10 黄连10 神曲10 白术10 茯苓10 泽泻10 9. 心痛之心血瘀阻证 治法:活血化瘀 通络止痛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当归10赤芍10川芎10桃仁10 红花 10柴胡 10赤芍10 桔梗10牛膝10 枳壳10 降香10 郁金10 延胡索10 丹参1510. :泄泻(湿热泄泻) 治法:清热利湿 主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药物:葛根10 黄芩10 黄连 10甘草10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