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doc

上传人:Wo****W 文档编号:48440057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 初中语文作文写作技巧在高考作文中,纯熟运用表达技巧可以使文章变得更加生动。以下是WTT为您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的资料,供您阅读。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描写人物肖像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其作用一般为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开展。环境、场面描写。其作用一般为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渲染气氛,表达感情,更好地表现人物或思想。(2)表达一是表达人称。第一人称一般作用是表达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的作用是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直接抒情和感情交流。第三人称的作用是能比拟直接客观地

2、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比拟灵敏自由。二是表达方式。常考的是倒叙和插叙。倒叙能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插叙可以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好,内容更加充实饱满。(3)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渲染气氛,衬托作者的情感,情景交融。直接抒情,其作用是直接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态度,易使读者产生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二、写作手法(1)象征。指凭借详细的物象来表示与之相似或相反的概念、思想、感情。运用象征可以使抽象的概念、思想、形象化,可以使思想感情表现得含蓄、耐人寻味。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这里的“明

3、月”象征善解人意的知心人。(2)衬托(比照)。衬托,指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两种。比照,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种不同方面,放在一起互相比拟,比照的作用一般用来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或突出主题。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儿童两种不同的生存环境,一是“乐园”;一是最严厉的书塾,通过儿童两种不同生活感受比照,说明了封建教育方法对儿童天性的束缚;其作用是使要表达的对象特征更加突出、鲜明,帮助表达作者感情或文章主旨。(3)抑扬。指对写作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料,从而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其作用是造成读者心

4、理反差,增强文章的兴趣和可读性,更突出事物特征和某种感情。(4)托物言志。明着写物,本质是通过对物的赞颂来说明作者志向,或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其作用是将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巧妙融入到事物中,使文章含蓄、富有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5)引用。或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和神秘色彩;或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或引用名言,使文章具有说服力。(6)渲染。对文章中的环境和人物着意描写,加强气息,深化主题。常用方法有:反复和衬托。反复,指用形式一样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以抒发感情,渲染情绪,突出主题。衬托,借环境描写和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的一定

5、情绪。(7)虚实结合(联想和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根底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饱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高考语文写作表达技巧三、作品的谋篇布局(1)文章开头描写的作用。开头描写某事物一般作用为突出特征,为下文作铺垫。(2)前后照应。前后照应能使文章构造严谨,主题或情感鲜明、突出。(3)考察伏笔。伏笔的作用是与下文相照应,使文章更严谨;为下文的表达张本。(4)考察悬念。设置悬念能制造文章波澜,吸引读者注意,增强文章的兴趣。(5)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能使文章过渡自然,条理明晰,便

6、于读者对文章的把握和理解。(6)文章结尾。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8)文章标题。一般是小说的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起着线索、贯穿全文和点明主题的作用。四、作品的修辞方法(1)比喻。其作用为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粗浅,化抽象为详细。(2)拟人。其作用是赋予物以人的形态情感,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3)夸大。其作用为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引发联想;创造气氛,提醒本质,给人以启示。(4)排比。其作用为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便于充分地表达情感。(5)反复。其作用为前后照应,反复强调,给人以深入印象。(6)比照。其作用为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7)设问。其作用为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考虑。(8)通感。指打通人物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让读者在阅读时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增强文学作品的表现力。荷塘月色有两句话:一句是“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缈茫的歌声似的。”嗅觉与听觉通感;另一句“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视觉与听觉通感。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