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评课稿(共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评课稿(共7页).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观察物体评课稿百安小学 谭朝阳牟仁蓉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牟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如:长方体,球体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
2、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侧面、上面和正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牟老师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1)观察药箱,即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箱子,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
3、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箱子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箱子的三个不同的面。(2)观察并画出所观察到的面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尤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教师的温馨提示:你从哪个面去观察,就要正对着这个面;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这样的提示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误差,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这其实的对于只能观察到一个面的最好方法。(3)观察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和球,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左右侧面、上面。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4)出示从一个角度所观察到的面,然后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比如从
4、一个正方形可以想到时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从一个圆可以想到时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学生空间观念。(5)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的观察。通过观察组合物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本课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
5、准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地调整教材。如:先观察无标识的长方体,再观察有标志的长方体的药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又在教材的基础上稍微增加点了难度,例如圆锥和圆台以及四棱锥的出现,丰富了学生的图形知识。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刘老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人却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学猜是长方体的,有的同学猜是正方体的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
6、,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五、板书设计简洁美观,高度概括了这节课所得出的结论。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1、上课的节奏有点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有些学生不听课的就在那里闲聊。2、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可能也是紧张,忘了先说活动要求再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而是先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再说活动要求,这时候学生的兴奋点全在玩具上,没谁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了。所以这里的组织教学做得不太好。评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篇二: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评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xx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
7、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如:从图书箱入手,再到冰箱、捐款箱。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
8、到培养。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黄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并设计了多层次观察。(1)观察有标志的实物,如捐款箱,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2)观察无标志的实物,如观察长方体,体会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观察正方体,体会每个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3)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上面。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促进和完善了学生空间观念。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各个层次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
9、的素材和活动线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安排上,能有所突破,如:小测试,观察捐款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4、灵活使用习题。在书本上的最后一道题是“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拼在一起,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几号图形?”教师还让学生把两个正方体竖着摆。摆的方法不同,从同一角度看到的图形也就不一样。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了铺垫。5、学科间的整合。课结束时,老师出示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从诗中体会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建议:1、老师上课很有激情,声音很动听,如果能让这动听的声音在学生的脑海中多停留片刻,就更好了。
10、如讲如何确定像长方体一样无明显标志物体的正面时,就一闪而过了。确定无标志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正是重点,因为第二课时以及四年级的正方体拼摆首先就是确定它的正面。2、观察时教师最好能指导学生要有一个顺序,我们观察物体一般是从正面到侧面再到上面。3、我觉得“想想做做”的第三题有必要通过挂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说说不同面的颜色。教师虽然通过实物长方体让学生说说,但从观察实物到立体图形是一个飞跃,也为最后一题的观察打好基础。4、一个面的观察教师是否能做适当指导,因为要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反而是不容易的。总之,这是一节很精彩的课,非常感谢给我这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篇三: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评课稿南昌大学附属
11、小学红谷滩分校 朱静涛沈少霞老师上的观察物体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一个独立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已掌握了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的知识后来学习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能判断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形状,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如果就按目标设计教学,就会显得单调,学生也不会得到持续发展,也不符合“课标”精神。于是沈老师精心、巧妙设计,创设有趣的教学情景,将课堂教学升华、拓展,推向高潮。下面我就来讲几点我的想法: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物体,如:长方体,球体入手,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
12、行思考,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侧面、上面和正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郭老师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活动的形式力求做到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观察力求做到目的明确,反馈及时,并尽可能让学生人人参与,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体验。(1)观察药箱,即从不同的方向观察长方体箱子,从而得出结论: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能一次看完一个物体所有
13、的面,但是至少能看到箱子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到这个箱子的三个不同的面。(2)观察并画出所观察到的面的形状,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尤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教师的温馨提示:你从哪个面去观察,就要正对着这个面;观察时,视线要垂直于物体的表面。这样的提示就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一些误差,值得我们借鉴。因为这其实的对于只能观察到一个面的最好方法。(3)观察立体图形中的圆柱和球,认识立体图形的正面、左右侧面、上面。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4)出示从一个角度所观察到的面,然后猜一猜可能是什么立体图形,比如从一个正方形可以想到时正方体、长方体
14、和圆柱;从一个圆可以想到时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这些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和完善学生空间观念。(5)两个立体图形放在一起的观察。通过观察组合物体,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注意让学生带着疑问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连一连”,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本课的设计,各个层次的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索而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设计和组织安排上,又能对教材有所突破,作了一些更深层次的挖掘和细化处理,做到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加工,以利于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能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有目
15、的地调整教材。如:先观察无标识的长方体,再观察有标志的长方体的药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另外又在教材的基础上稍微增加点了难度,例如圆锥和圆台以及四棱锥的出现,丰富了学生的图形知识。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数学课堂上不是为学知识而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刘老师通过提问:为什么同样是在观察同一个物体,他们三个人却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呢?为什么看到一个正方形的面,有的同学猜是长方体的,有的同学猜是正方体的呢?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辨证思
16、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五、板书设计简洁美观,高度概括了这节课所得出的结论。下面我再讲一些自己的意见:1、上课的节奏有点快,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足。有些学生不听课的就在那里闲聊。2、在组织小组活动时,可能也是紧张,忘了先说活动要求再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而是先请小组长把玩具拿出来再说活动要求,这时候学生的兴奋点全在玩具上,没谁听老师的活动要求了。所以这里的组织教学做得不太好。评的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篇四:观察物体评课稿观察物体评课稿本节观察物体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内容,在三年级上、下两册教材里,已经先后教学了由个、个或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侧视图和上视图
17、,学生初步学会了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并用图形表示看到的形状。本节内容继续教学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材分两段编写。第一段在个同样大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上再摆一个同样的正方体,要求新摆成的物体的某个视图与原来保持不变;第二段是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一组正方体,这组正方体摆成并列的、不相连的两部分。安排这些教学内容,都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我认为有如下几个特点:一、创“疑”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陶行知先生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把数学问题转化成潜在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受数学的存在,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体会数学就在身边。
18、课前老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起点,先巩固学生对4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正视图、上视图和侧视图的认识,然后设疑:猜一猜,如果再添一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让这个物体的正视图不变,这个正方体可以添在哪些位置?从而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的欲望,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将学生置于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二、布“动”境,让学生在动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习,发挥主体作用 叶圣陶先生倡导的“六大解放”,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学习新知,新课程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让
19、学生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学习数学,在动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老师让学生通过摆正方体观察发现用几个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三视图(正面、侧面、上面)之间的相互转换。并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用六个正方体摆成一个物体,从上面、正面、侧面看到的两个面为 )。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但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索能力。但此动又不是盲目的动,而是存在一定层次的,如在新授部分:第一层,先让学生猜猜如果正视图不变,正方体可以添在哪,再让学生动手操作证明猜。第二层就只要学生在头脑中想像如果上视图不变,正方体可以添在哪,再让学生选择判断巩
20、固认识。最后一层便让学生直接说出如果侧视图不变,正方体可以添在哪。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多层次的发展和提高。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三、精设练习,拓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设计了两个环节的 知识技能训练:思维判断、开放拓展。既巩固了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回归生活广阔天地,应用数学。 在最后一环节,通过让学生用所学本节课的有关知识去设计一幢漂亮的房子,并算出房子的占地面积和房间总面积,教师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包含着数学问题的活动,学生在创作中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问
21、题,用数学的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会数学的魅力。当然,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是不可能做到完美的。基于对新课程的不同理解,我通过反思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应注重对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训练二、可适当渗透生活中的镜面现象,让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如:在观察圆柱和圆锥时,教师可质疑:为什么我看到的正面图形和你们看到的不一样?由此引导学生发现,当观察的角度相对时,观察到的方向左右相反。还可引导学生继续思考:生活
22、中有这样的现象吗?篇五:观察物体评课稿 2观察物体评课稿-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中,xx老师始终以高度的热情,激起学生积极的求知欲,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体验到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同时通过学生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本节课有如下几个亮点:1、从学生年龄出发,以生活经验为基础。教师在选用教学素材时都选用了学生所熟悉的材料,如:从图书箱入手,再到冰箱、捐款箱。选用这些物体,激发了学生已有经验,使学生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23、,就能很容易地说出这些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同时学生也感到了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激发了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非智力因素得到培养。2、以人为本,亲身实践,自主探索,体验知识与经验的形成过程。观察物体的课重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活动为基础。黄老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观察实践活动。并设计了多层次观察。(1)观察有标志的实物,如捐款箱,体会不同位置观察,看到物体的面可能不一样。(2)观察无标志的实物,如观察长方体,体会一次最多看到几个面。观察正方体,体会每个面看到的都是正方形。(3)观察由两个正方体拼成的立体图形,认识立体图形的
24、正面、侧面、上面。这些不同层次观察,帮助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活动经验,印象深刻,促进和完善了学生空间观念。3、立足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各个层次活动,基本上是按照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和活动线展开的,但在活动的具体安排上,能有所突破,如:小测试,观察捐款箱,就是对教材作了进一步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既尊重教材,又注意对教材创造性地加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4、灵活使用习题。在书本上的最后一道题是“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横着拼在一起,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看,看到几号图形?”教师还让学生把两个正方体竖着摆。摆的方法不同,从同一角度看到的图形也就不一样。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作了铺垫。5、学科间的整合。课结束时,老师
25、出示古诗题西林壁让学生从诗中体会蕴含着的数学知识。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建议:1、老师上课很有激情,声音很动听,如果能让这动听的声音在学生的脑海中多停留片刻,就更好了。如讲如何确定像长方体一样无明显标志物体的正面时,就一闪而过了。确定无标志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正是重点,因为第二课时以及四年级的正方体拼摆首先就是确定它的正面。2、观察时教师最好能指导学生要有一个顺序,我们观察物体一般是从正面到侧面再到上面。3、我觉得“想想做做”的第三题有必要通过挂图或课件展示让学生说说不同面的颜色。教师虽然通过实物长方体让学生说说,但从观察实物到立体图形是一个飞跃,也为最后一题的观察打好基础。4、一个面的观察教师是否能做适当指导,因为要观察到物体的一个面反而是不容易的。专心-专注-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