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pdf(2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八年级物理上册八年级物理上册 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期中精选试卷易错题(WordWord 版版 含答案)含答案)一、初二物理一、初二物理 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进行实验)(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排除。(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振动产生的。(提出新的问题)
2、(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1)如图甲所示,先将8 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再得出结论)(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选填高或低)。(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选填高或低)。(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 5 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
3、声音的音调越低。(1)用嘴对着 5 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 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的振动产生的。(2)5 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答案】C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解析】【分析】【详解】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 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 排除。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
4、则主要是由瓶子振动产生的。4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瓶身振动频率慢,敲瓶发声的音调变低。5吹瓶发声是因为空气柱振动发声,水越多,空气柱越小,振动频率越快,音调就越高了。6嘴对瓶口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75 个小瓶,长短、粗细不同,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2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李明想制作一个防噪声的耳罩,他通过比较几种材料(衣服、锡箔纸、泡沫塑料)的隔音性能,来选择一种隔音性能好的材料做耳罩的填充物。实验器材除了待检测的材料外,还有:音叉、机械闹钟、鞋盒。(1)在本实验中适合作声源的是_,另一个仪器不适合作声源的理由是_(2)李
5、明将声源放入鞋盒内,在其四周塞满待测填充材料,他设想了以下A、B 两种实验方案你认为最佳的是_方案。A让人站在距鞋盒一定的距离处,比较所听见声音的响度B让人一边听声音,一边向后退,直至听不见声音为止,比较此处距鞋盒的距离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则待测材料中隔音性能最好的是_。材料响度距离/m衣服较响1.5锡箔纸较响3泡沫塑料弱0.5(3)实验过程中应将声源响度_( 选填“调大”或“调小”),因为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_(选填大或小),导致实验在教室中难以进行同时在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_(选填“随材料而改变”或“保持不变”),这种物理方法叫_。(4)小红从家中也
6、找出下列一些材料开始探究:一张报纸、一件羽绒服、一个薄塑料袋、一些泡沫板,李明认为小红选择这些材料直接进行实验存在一个明显问题,不能有效地说明这些材料的隔声性能,请指出这个明显的问题:_。(5)对材料进行科学调整后,他们通过探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材料人听不到声音的距离/m报纸8羽绒服4塑料袋7泡沫板5由此数据可将这些材料隔声性能最好的是_。【答案】机械闹钟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B泡沫塑料调小大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没有控制材料厚度相同羽绒服【解析】【分析】【详解】(1)12机械闹钟,发出的声音稳定,能持续发声,所以选用机械闹钟,而音叉发出的声音不稳定,不能持续发声,所以不选用音叉。(2
7、)3A 方案中,由于人耳听到的响度无法测量,只能凭感觉判断,没有可靠的实验数据;在 B 方案中,通过比较到鞋盒的距离判断隔音效果,因为距离可以测量,有可靠地实验数据,能够较好的判断隔音效果。故选B。4由实验数据可知,利用泡沫塑料作为填充物时,在很短的距离时就听不到声音了,所以其隔音效果最好。(3)56声音的响度与距离有关,铃声响度越大时,人要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将越大,所以要实验在教室中进行需要适当调小声源响度。7比较不同材料时,铃声响度应当控制不变,通过听不到声音时与声源的距离,反映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8在探究不同材料隔音性能时,控制铃声响度不变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4)9材料的厚度对隔
8、音效果有影响,实验中没有控制隔音材料的厚度相同。(5)10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用羽绒服做隔音材料时,听不到声音的距离最小,因此,羽绒服的隔音性能最好。3如图所示,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这表明 _。且传播速度要 _填大于、小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表明:_。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 。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选填“能”或“不能
9、”)_听到对方的讲话。【答案】 固体能够传声 大于 固体传声的响度与材料有关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不能【解析】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 间的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有液体中次之,在气体最慢,所以在“土电话”中传播速度要大于液体、气体中的速度。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就大些。可以说明金属丝的传声效果更好,即固体传声的响度与材料有关。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是因为,声音在“土电话”也以振动的方式传播,捏住棉线时,振动停止,所以就听不到声音了。松弛的线不容易振动,也不
10、能传递声音,所以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另一方听不到声音。4在“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1)如图甲,当用橡皮锤敲击音叉时,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乒乓球弹起一个较小的幅度,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将不易观察到的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振动。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填“控制变量法”、“转换法”)。(2)实验中若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更大同时看到乒乓球弹起一个更大的幅度。由此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声音的响度随_的增大而增大。(3)如图乙所示,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_(多选)。A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B
11、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C声波能传递能量D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气体中快(4)假设宇航员在月球上做乙实验,则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原因是什么?答:_。【答案】转换法振幅BC不会弹起,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详解】(1)用乒乓球的振动呈现音叉的振动,可以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这种思维方法叫转换法;(2)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时音叉振动的幅度变大,听到声音的响度变大,乒乓球弹起的幅度变大;(3)用小锤敲击右边音叉,左边音叉也发声,乒乓球弹起,该实验现象能说明声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声波能传递能量;,故 BC选项符合题意。(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在
12、月球上做乙实验声音不会传到左边的音叉,故左边音叉边乒乓球会不会弹起;【点睛】(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这种振动往往不易观察,需要将实验效果进行“放大”(2)声音的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能传递信息和能量;5如图所示,微风吹过,金属管风铃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明想探究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与长度、直径的关系他选取了材料与管壁厚度都相同、长度和直径都不同的三个直管,将它们用细线悬挂,敲击后,测出各自发出声音的频率,数据如下表: (1)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_传播到人耳的三根直管中音调最低的是_号管(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
13、得出“管子发出声音的频率随长度、直径的增大都会减小”的结论?_(填“能”或“不能”),请说明你的理由:_.【答案】空气 3不能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解析】【分析】【详解】(1) 敲击直管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3 号管子的频率最小,3 号管子的音调最低(2)探究管子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应采用控制变量法,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实验中没有控制管子的长度相同而直径不同、或管子的长度不同而直径相同,即没有采用控制变量法,不能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点睛】(1)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2)探究频率与管子长度、直径的关系
14、应应用控制变量法二、初二物理二、初二物理 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光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6如图是小红“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小红的实验装置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 A 蜡烛为成像物体。(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关系。(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关系。(4)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
15、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_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进一步观察 A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6)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填“虚”或“实”)。(7)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8)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_)A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B保持玻
16、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 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答案】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到平面镜的距离的 大小 较黑暗 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重合 相等 垂直 相等 不能 虚 不变 B【解析】(1)实验过程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既能看到蜡烛A 的像,也能看到代替蜡烛 A 的蜡烛 B,当蜡烛 A 的像和蜡烛 B 重合时,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从而便于比较物像大小。(2)在实验中用到刻度尺,是来测量像到镜的距离和物到镜的距离,从而得出二者的关系。(3)两只蜡烛大小相同,后面的蜡烛又和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样就证明了像与物大小相同,所以两只蜡烛等长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用的。(4
17、)点燃蜡烛,烛焰在明亮的环境中,烛焰和明亮环境对比度较小,成像不太清晰;烛焰在黑暗环境中,烛焰和黑暗环境的对比度大,成像更清晰。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 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5)点燃 A 蜡烛,小心地移动 B 蜡烛,直到与 A 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 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6)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因此移走后面的蜡烛B,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 的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7)
18、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大小不变。(8)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应采取同样的实验方案多做几次,避免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才能保证结论的正确。所以应采取B 操作。点睛:探究平面镜成像实验时,成像物体和环境的对比度越大,并且物体越亮,物体成像越清晰。7利用如图 所示装置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再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1)实验时,不采用平面镜而采用透明玻璃板,不仅能观察到蜡烛的像,也便于_;(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A 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_(选填“点燃”或“不点燃”)的蜡烛B 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3)把
19、光屏放在玻璃板后,无论如何移动,都不能承接到蜡烛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像;(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 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硬币的成像情况是_(选填字母代号);A硬币成像在 a 处 B硬币成像在 b 处C硬币成像在 c 处 D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5)小强将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如图所示,用以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硬纸板上的直线 ON 垂直于镜面,右侧纸板可绕ON 向后转动,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等于_;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_(选填“靠近”或“远离”)镜面;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动,如图乙所示,在右侧纸板上_(选填“能
20、”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答案】确定像的位置不点燃虚 A 30靠近不能【解析】【分析】【详解】(1)1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方便观察物体成的像以及确定成像位置,选用透明的玻璃板完成实验。(2)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 竖直立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B 竖直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3)3光屏能够承接的是实像,承接不到的是虚像。(4)4如图甲所示,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a 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因为平面镜成
21、的像与物是关于平面镜对称的,所以硬币成的像依然在a处,故选 A。(5)5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如图甲所示反射角的大小是30。6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将入射光线远离法线,则反射光线也远离法线,即靠近镜面。7若将右侧纸板向后转,虽然如图乙所示,虽然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但是此时右侧纸板与左侧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右侧纸板上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8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吋,选用镀膜玻璃板和两个相同的电子蜡烛a、b 可以发光)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为了便于观察蜡烛的像,以下一些做法可行的是_;A将玻璃板镀膜的一面朝向蜡烛aB在较暗的实验室让 a 蜡烛发光C在较暗
22、的实验室让 a、b 蜡烛都发光D用手电筒对着玻璃板照射(2)为了在实验中精确测量物距和像距,小王同学在白纸上标记蜡烛a 底端上的一个点(图中的 A 点),在玻璃板后移动另一只蜡烛b,使之和像完全重合,也在白纸上标记蜡烛b底端上的一个点,量出两点到玻璃板的距离,则蜡烛b 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_;(3)当把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答案】ABC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因此用一面镀了膜的玻璃板做实验时,镀膜的一面应该朝向像一侧放置,一面镀膜的玻璃板反射能力比较强,成像比较清晰,便于测量物距和像距,故 A 符合
23、题意;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有较多干扰人视线的光,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最多,反射光最多,进入人眼的光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最好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物体成像要清晰,就必须让物体有足够光线射向平面镜才能成像,而不是让平面镜上有足够的光线,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AB。(2)2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相等,但是左右相反,蜡烛b 上符合实验要求的点是C。(3)3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大小相等,故当把蜡烛a 远离玻璃板,其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9小东利用如图甲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小东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因为这样_
24、;实验时,小东在玻璃板交放一支点燃的蜡烛 A,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对这两支蜡烛的要求是_(2)实验中,在寻找蜡烛A 的像的位置时,如果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B,都不能使它与蜡烛 A 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3)小东在得出平面镜成像规律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m他用到的规律是_【答案】 便于确定蜡烛所成像的位置 形状、大小完全相同 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4.6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解析】(1)平面镜是不透明的,只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平面镜前物体的像,不能看到平面镜后面的物体,所以实验时不采用不透明的平面镜。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
25、镜,虽然成像不太清晰,但是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实验中对蜡烛 A 和 B 的要求是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主要是便于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 (2)如果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A蜡烛所成的像可能偏高或偏低,而B蜡烛在桌面上,与 A 蜡烛的像就无法重合了。 (3)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故视力表与镜距离为2.5m,视力表的像离镜距离也为2.5m,即视力表与它的像的距离为 2.5m2.5m5m,又由于人在视力表前 0.4m,所以人离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 5m0.4m4.6m,即人离视力表的像距离为4.6m。点睛
26、: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 A的像重合,可能玻璃板和水平面不垂直;依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人和人的像相对于镜面对称,视力表和视力表的像相对于平面镜对称,依据数学知识计算。10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 和 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便于_。(2)在寻找棋子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棋子_(选填 A 或 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使它与棋子 A 所成的像重合。(3)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_关系。而刻度尺在此实验的作用是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_关系 。(4)移去棋子
27、 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接收到蜡烛 A 的火焰的像(填“能”或“不能”),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像。(5)若该同学在实验中,无论如何移动棋子B 都无法与棋子 A 的像相重合,则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6)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用_(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原因是_。【答案】确定像的位置 A大小距离不能虚玻璃板倾斜了较薄防止出现两个像【解析】【详解】(1)1玻璃板是透明的,既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虚像,又可以看到代替像的另一物体,所以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便于确定虚像的位置;(2)2平面像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反射光线与物体的入射光线应在平面镜的同一侧,所以人眼睛应
28、在 A 这一侧观察平面镜中的像;(3)34实验中使用两个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物与大小是否完全重合,刻度尺是比较物到平面镜和像到平面镜距离是否相等;(4)56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成像。这个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汇聚而成的,并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来承接到;(5)7实验中如果玻璃板倾斜放置,像和物将不在同一水平面上,这样无论如何移动蜡烛的位置,都不会使物和像重合;(6)89使用较薄玻璃板,是为了避免玻璃板的两个面同时成像,以至于分不清楚成像位置。三、初二物理三、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物态变化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1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装置
29、如图甲所示。(1)加热一定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温度是_。(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酒精灯要持续加热,这说明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_;(3)图乙中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变化的图象是_(填“A”“B”“C”或“D”)。(4)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_。(5)当水沸腾时,若水中有一个气泡从A 位置(体积为 VA)上升至 B 位置(体积为 VB),则 VA_VB,(选填“”“”或“=”下同)。气泡在A、B 两位置受到水的压强分别为pA和 pB,则 pA_pB。(6)以下表格中的内容是小明记录的实验数据,则水的沸点是_时间/min温度/090192294396498
30、598698798898(7)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答案】89吸热A乙98变小【解析】【详解】(1)温度计的每一个大格表示10,每一个小格表示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为89;(2)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不再升高,但水在各个部位都要汽化,需要不断的吸热,所以酒精灯要持续加热;(3)水在沸腾前,温度不断升高,沸腾后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所以A图能正确表示实验过程中水温度的变化;(4)温度计的正确读法是视线垂直刻度线读数,所以乙的读数方法正确;(5)当水沸腾时,水在各个部位汽化,因此大量气泡会在上升过程中逐渐得到补充,并且越往水面水的压强越小,因此气泡
31、会越变越大,所以VApB;(6)观察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7)烧杯瓶口敞开,在烧水的过程中,水不断蒸发,所以完成实验后,烧杯内水的质量与实验前相比变小。答案:89;吸热;A;乙;98;变小。12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请你指出图 1 中实验操作错误之处是_;(2)图 2_(选填“甲”或“乙”)是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沸腾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_;(3)水沸腾时,可以看到水面上不停的冒“白气”,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填物态变化名称);(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_。【答案】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
32、器底甲不变液化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解析】【分析】【详解】(1)1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这样测量的温度不是液体的温度了,同时还容易损坏温度计。(2)23水在沸腾过程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且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到最后破裂,故甲图表示水在沸腾时的情况,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4水在沸腾过程中,产生大量高温的水蒸气,遇冷会液化成大量的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气”。(4)5水加热时间过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用温度较高的水实验;也可能是水量太多,适当减少水的质量;也可能是酒精灯火焰太小,可以增大火焰,也可能是周围的环境温度过低。13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
33、验中:(1)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组装过程中需要先调整的是_(A/B)部分(2)当水的温度加热到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数据如下表:第 1min 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水的温度是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_(3)撤掉酒精灯后,水不会立刻停止沸腾,小明由此得出结论:水的沸腾不需要吸热,你认为他的结论是_(错误、正确)的,水还继续沸腾的原因是_(4)某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丙中的(a)、(b)所示,则图_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5)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答案】B 92 98错误石
34、棉网的温度较高,把热量传递给水 b减小水的质量、用初温较高的水实验、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等【解析】(1)由于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所以需先根据酒精灯固定B 的高度;(2)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示数为 92;由表格中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保持98不变,所以水的沸点是98 (3) 结论错误,撤掉酒精灯后,石棉网有余热温度高于水的沸点,对水继续加热(4) b 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所以是沸腾前得现象(5)实验中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采取的措施是减少水的质量、用初温较高的水实验、用火力更大的酒精灯加热等点睛:掌握水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现象区别:沸腾前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减小
35、;沸腾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增大;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所用的时间,可以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水沸腾的特点: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14晓轩同学在“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规律”时,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要完成该实验,除了如图所示的仪器外,还需要一种量仪器是_。(2)在实验过程中,每隔1min 记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还要观察冰和蜡的状态。(3)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实验数据如下表,第一分钟的温度如图乙所示,请将正确的温度填在下表的空格中_,由此可知蜡是_(进填“晶体”或“非晶体”)。时间/min蜡的温度/0421234844955065175246(4)向试管中放入碎冰,根据加热过
36、程中记录的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冰熔化过程共用_min,在熔化过程中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_(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答案】秒表 44非晶体 3吸收不变【解析】【分析】【详解】(1)1实验中需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用秒表记录时间,所以本实验中除了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秒表。(3)2由乙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示数为 44。3由表格数据知,蜡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因此蜡属于非晶体。(4)4从图丙中可知,冰在2min 开始熔化,到第 5min 熔化结束,冰熔化过程共用3min。56冰是晶体,冰在熔化
37、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15_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如图所示a、b 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的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_一定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图_则是水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 90时,每隔 1min 记录一次水温,4min 后水开始沸腾,接着又观察记录了 6min,然后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记录数据如下表:时间 t/min0温度 T/12345678990929496989898959898该同学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有如下发现:(1)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_和_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从记录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有明显错误的是第_min 时的数据;
38、(3)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_。 你一定还有其他的发现,请写出其中任意一条_。【答案】蒸发 b a内部表面 7吸热水的沸点是 98【解析】【分析】【详解】1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23图 a 是沸腾时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图b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因其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变小,然后消失。(1)45水沸腾的时候,是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2)6从记录数据看出,第7min 的数据是错误的,因第4min 水便开始沸腾,而在沸腾过程,温度是保持不变的。(3)7停止加热,沸腾停止,说明沸腾过程需要吸热。8由表格数据可知,水在98时开始沸腾,那么
39、水的沸点是98。四、初二物理四、初二物理 光的折射光的折射 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透镜实验易错压轴题(难)16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实验前,组装并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中心和光屏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上。(2)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此时不小心在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则光屏上_(选填“有”或“没有”)小泥点的像或影子。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_偏离光屏中心。(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光屏上的像变模糊。若要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采用下列方法:若移动光屏,则应将光屏向_移
40、动,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些。若不移动光屏,则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_(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4)若小明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_cm 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成清晰的像,像的大小较之原来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主光轴投影仪没有上左小近视眼镜65变小【解析】【分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在桌面上依次放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像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像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或
41、幻灯机;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物体的实像;如果凸透镜的口径大,透过的光多,像就亮;口径小,透过的光少,像就暗;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透镜的移动方向。(3)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的作用。(4)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据此进行分析。【详解】(1)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调整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烛焰、光屏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2)2由图可知,物距小于像距,成倒立、放大的实
42、像,日常生活中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3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凸透镜上溅了一个小泥点,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小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大小不变;由于透镜的一小部分被遮住,因此折射出的光线与原来相比减少了,像将完好,但亮度会变暗,所以不会出现泥点的影子。4蜡烛变短了,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知,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3)56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物距变大)像近(像距变小)像变小,若采用移动光屏的方法,则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即左移,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小些。7若不移动光屏,根据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则可在蜡烛和
43、凸透镜之间再放上一个焦距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镜),延迟了对光线会聚,也可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4)8根据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当物距为35cm 时,即凸透镜移动至 65cm 刻度线处,在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9移动凸透镜后,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像的大小较之原来变小。1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1)小明在光具座上放置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情况如图所示,此时应_。(2)正确调整后,光屏的中央恰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则所成的是_像(填全像的性质),生活中的_(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3)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移动
44、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_(变大/变小/不变)。(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放在光具座45cm刻度位置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_。【答案】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 倒立缩小的实照相机变大蜡烛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或蜡烛在焦点以内不能成实像;或物距小于焦距不能成实像)【解析】【分析】【详解】解:(1)1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心,所以此时应调节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或光屏向上调)。(2)23把蜡烛放在距
45、凸透镜15cm处,u 35cm,v 20cm,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3)4小明将蜡烛靠近凸透镜移动一段距离,物距减小,移动光屏位置又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个像的大小与原来像相比将变大。(4)5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不能出现清晰的蜡烛像,这是因为可能是物距小于焦距,此时成虚像;可能是物距等于焦距,此时不成像;可能是物距略大于焦距,此时像距非常远。18小明用同一光源做了下几个学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 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如图所示,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应向_(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调好后,发现光屏
46、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cm;(2)实验 2:如果利用实验 1 的装置,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若还想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光屏应该_(选填“左移”“右移”或“不动”),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 成的像相比_(选填“较亮”“较暗”或“一样亮”);(3)实验 3:如果利用实验 1 的装置,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不考虑玻璃板厚度),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能否在光屏位置看到像:_(选填“能”或“否”);此时成的像与实验1 成的像在哪个方面有区别:_(选填“正倒”“大小”或“完整度”)。【答案】下 10.0(或 1
47、0)不动变暗能正倒【解析】【分析】【详解】(1)1在探究凸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成在光屏的上方,此时应该将光屏下移,使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能够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2如图所示,物距像距都为20cm,发现光屏上的像与光源等大,即此时物距等于像距等于两倍焦距,即u=v=2f=20cm解得 f 为 10cm,即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或 10cm)。(3)3小孔成像时,要想光屏上承接与光源等大的像,则物距应该等于像距;光源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带小孔的光板,即光屏应该保持不动。4实验 1 是凸透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折射,将光线会聚;实验2 是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在同种均
48、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成像光线没有实验1 的多,所以成的像与实验1 成的像相比较暗一些。(5)5光源及光屏位置不变,取下凸透镜,在原透镜位置正确放置一块薄玻璃板,探究的是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只能在光源一侧透过玻璃板观察才能看得到。6实验 1 中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它们在正倒、虚实方面有区别。19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l)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 处,光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cm。(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为了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
49、,若只调节凸透镜,应将凸透镜向只调节光屏,_(上或下)调节;若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上或下)调节。(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_清晰的实像,_(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_(左/右)移动。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A B C D (5)当烛焰通过凸
50、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则光屏上的像的大小将_(变大/变小/不变),像的明暗将_(变亮/变暗/不变)。【答案】10cm下上放大幻灯机左B不变变暗【解析】【详解】(1)1 在距透镜 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即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10cm;(2)2成像在光屏的上方,应向下调凸透镜3若要调节光屏,应向上调节(3)4当u15cm时,2 fuf此时成像为倒立、放大、实像5应用为幻灯机(4)6近视眼镜为凹透镜,有发散作用,当再次成清晰像时,成像延后,当拿走眼睛后像向左移动,所以要向左移动光屏才能承接到像7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配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