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建筑节能规范1873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建筑节能规范18736.docx(6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目 次% f, T. d! J- 99 L, , N X: p55 n- H- O; _- U66 T11 总则则 ) % JJ& |7 qq& ?7 MM/ hh8 BB2 术术语 3 建筑与与建筑热热工设计计 33.1一一般规定定 , RR6 dd BB; LL. $ ff! FF, PP3.22围护结结构热工工设计 . M& F1 W; j5 3.3围护护结构热热工性能能的权衡衡判断7 y6 ; T2 p! Z o% M3 J! T4 采暖、空空气调节节与通风风的节能能设计 4.1一般般规定 44 ; / B |+ I d% Y+ T$ Q44.2采采暖 4.33空气调调节与通通风44.
2、4冷冷源与热热源 ; WW9 VV/ ) II3 4.55控制 , B; B8 H5 j2 l2 Bb4.6 风风、水管管道的绝绝热( G& n O% w) u4 p5 电气节节能设计计5.11一般规规定5.2照明明5.33电力# Y- x( b; : p/ 11 W附附录A夏季季建筑外外遮阳系系数的简简化计算算方法 附录BB 公共共建筑围围护结构构热工性性能的权权衡计算算 F& # Y+ N) sT22 x/ o$ 附附录C 附表附附录D一一般屋面面、外墙墙参考做做法与计计算参数数* j33 a * g66 ?22 R66 Q附附录E外外窗(包包括透明明幕墙、屋屋顶透明明部分)性能附附录F关
3、关于面积积和体积积的计算算0 HH ! UU; dd_6 ; 附录GG 建筑筑物内空空调水管管的经济济绝热厚厚度 附附录H本本标准用用词说明明 66 G66 ?44 y+ R77 e条条文说明明1 总则+ |/ _. M! K& . x: h& b( S( m& l. C; . g ; A5 x1.0.1为贯彻执行国家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热环境,提高暖通空调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建筑能耗,根据天津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具体情况,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天津地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本标准不适用于临时性建筑。1.0.3 按本标准进行
4、的建筑节能设计,通过改善公共建筑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供暖、通风和空调设备、系统的能效比,采取增进照明设备效率等措施,在保证相同的室内热环境舒适参数条件下,与未采取节能措施前相比,全年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的总能耗应减少50%。, y h6 _; x0 Y& j1.0.4 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天津市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 语5 Q$ c( z n! ) y: X# n6 x& # i! 2 v# G: V) E2.0.11 建筑筑物体形形系数 (S) shhapee cooeffficiientt off buuilddingg4 nn ll; hh
5、# VV, gg. GG7 _2 II 建筑筑物与室室外大气气接触的的外表面面积与其其所包围围的体积积的比值值。2 Z# v7 i/ G. H6 I+ Y1 C. v2.0.22 窗墙墙面积比比 arrea rattio of winndoww too waall窗窗户洞口口(包括括外门透透明部分分)总面面积与同同朝向的的墙面(包括外外门窗的的洞口)总面积积的比值值。0 5 t+ X1 V/ C6 r, 3 p2.0.33 围护护结构传传热系数数 (KK) ooverralll heeat traansffer coeeffiicieent of buiildiing envveloope围围
6、护结构构两侧空空气温差差为1KK,在单单位时间间内通过过单位面面积围护护结构的的传热量量。单位位为W/(m22K)。2.0.44 外墙墙平均传传热系数数 (KKm) aveeragge hheatt trranssferr cooeffficiientt off exxterriorr waall( I/ q, W66 H00 |( L99 y77 99 t m外外墙主体体部位传传热系数数与热桥桥部位传传热系数数按照面面积的加加权平均均值。单单位为WW/(mm2KK)。22.0.5 透透明幕墙墙 trranssparrentt cuurtaain walll6 . t% y$ T, W8 c3
7、 可可见光可可直接透透射入室室内的幕幕墙。22.0.6 可可见光透透射比 vissiblle ttrannsmiittaancee: : dd- tt ff5 gg$ DD: YY 透过过玻璃(或或其它透透明材料料)的可可见光光光通量与与投射在在其表面面上的可可见光光光通量之之比值。& W, W9 x1 / w9 9 V- 2.0.7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 methodology for building envelope trade-off option 6 p- - b6 TL m0 O) f 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规定的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要求时,计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所设计建筑的围护结构
8、冬季采暖能耗和夏季空调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计要求。2.0.8参照建筑 reference building. - P! s6 a! U+ |* C$ u4 % r采用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时,作为计算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用的假想建筑。7 - P7 G$ X4 D|2 b* u2.0.9 设计建筑 designing building正在设计的、需要进行节能设计判定的建筑。2.0.10 综合遮阳系数 (Sw)integrated sunshading coefficient% - U! u, O6 d( 0 R 考虑窗本身和窗口的建筑外遮阳装置综合遮阳效果的系数,其值
9、为窗本身遮阳系数(SC)与窗口的建筑外遮阳系数(SD)的乘积。* CR6 Z+ S$ % S2.0.11 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空调和通风系统输送单位风量的风机耗功量,单位为W/(m3/h)。2.0.12 耗电输热比(EHR)ratio of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to transferred heat quantity在采暖室内外计算温度条件下,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与全日系统供热量的比值,无因次。) % _# b( D0 K- m- D$ H0 A% V2.0.13输送能效比(ER)ratio of axial power to transferred he
10、at quantity6 y: a7 c$ n 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与所输送的显热交换量的比值,无因次。7 U& Z4 n: h, e$ V$ f: H! e2.0.14 名义工况制冷性能系数(COP)refrigerating 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在名义工况下,制冷机的制冷量与其净输入能量之比,无因次。2.0.15 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 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 n1 ) T7 u2 A$ t4 l% v用一个单一数值表示的空调用冷水机组的部分负荷效率指标,它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照机组
11、在各种负荷下运行时间的加权因素,通过计算获得。无因次。: n- P9 T* k) a8 c2 R2.0.16 建筑物内区 innerzone of building 体量较大的建筑物内部,无外围护结构、但存在内部发热量、需要全年供冷的区域。4 y3 m4 , b5 b- _ L; G- 2.0.17 照度 illuminance表面上一点的照度是入射在包含该点的面元上的光通量d除以该面元面积dA所得之商,单位为勒克斯(Lx)。2.0.18 灯具效率 luminaireefficiency( C+ Ls: I5 p4 r在相同的使用条件下,灯具发出的总光通量与灯具内所有光源发出的总光通量之比,也
12、称灯具光输出比。( W! o. t D7 j( W1 I2.0.19 眩光 glare s; B: W8 L/ 3 J: z4 e由于视野中的亮度分布或亮度范围的不适宜,或存在极端的对比,以致引起不舒适感觉或降低观察细部或目标的能力的视觉现象。3建筑与建建筑热工工设计33.1一般般规定33.1.1建筑的的总平面面布置和和设计,宜宜冬季便便于利用用日照,夏夏季利于于自然通通风。主主要房间间宜朝南南或接近近南向,并并避免朝朝西向。3.1.2建筑物体形设计应尽量减少建筑物外表面积。建筑的体形系数应小于或等于0.40。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第3.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5 Q) Vz:
13、 S5 p7 r3 4 b3.1.3建筑物体形系数大于0.40时,其外墙不应采用内保温做法。3.1.4屋顶应加强保温,屋顶保温宜采用干做法。 T( G, n, C/ E/ p: 0 k% 3 r. 6 r; g3.2围护结构热工设计0 p* t% ! P3 M& Y9 W* 3.2.1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2.11中相应的规定;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热阻R值应符合表3.2.12中相应的规定。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第3.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0 F8 6 K/ p6 W: r8 t3 r0 v7 g! K. b2 W% T3 A) r, u& L: + M9 1 k9 Z2
14、 q. g e/ 8 b. a3 gb) d % v3 S0 U5 b& 8 I* 3 F/ T8 A7 q6 F$ p, + N2 c y1 i4 H R. x6 H+ U7 h3 C3 X表3.2.11 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和综合遮阳系数限值围护结构部位 体形系数 0.30传热系数K W/(m2K) 0.30 体形系数 0.40传热系数K W/(m2K)屋面 0.55 0.45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 0.60 0.5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 0.60 0.50& b. y% B/ P, w; f非采暖空调房间与采暖空调房间的隔墙或楼板 1.50 1.50& q; $ C8 a* T%
15、 V2 r% Y$ s- i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KW/(m2K) 综合遮阳系数Sw (东、南、西向) 传热系数KW/(m2K) 综合遮阳系数Sw (东、南、西向)! k( m+ K8 ?$ U$ y同朝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窗墙面积比0.2 33.500 3.000 ( y% |4 b( d. 3 B, V 0.220窗窗墙面积积比00.300 3.000 2.50 0.30窗墙面面积比0.440 2.70 00.700 2.330 0.70- p11 N77 G99 _a& R11 b 0.40窗墙面面积比0.550 2.30 00.600 2.000 0.60 0.50窗墙面面积
16、比0.770 2.00 00.500 1.880 0.50 g00 T/ , |, 44 a屋屋顶透明明部分 22.700 0.550 2.70 00.500注:11外墙的的传热系系数是包包括结构构性热桥桥在内的的平均传传热系数数(Kmm);22有外遮遮阳时,综合遮遮阳系数数(SWW)=窗窗本身的的遮阳系系数(SSC)&acuute;外遮阳阳的遮阳阳系数(SSD);6 LL* mm # YYEE6 ! yy1 dd# : MM$ EE无外遮遮阳时,综综合遮阳阳系数=窗本身身的遮阳阳系数; pp6 % tt8 |9 ii3 WW- 3 建建筑物朝朝向的取取值,当当建筑物物朝向南南(北)偏偏东(西
17、西)小于于45&orddm;时时,按南南(北)朝向取值,当大于或等于45º时,按东(西)朝向取值。4 F k 0 p7 z. t/ d2 A& b0 w表3.2.12 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热阻限值) o1 ( r& E V, M7 f围护结构部位 热阻R (m2K)/W: V! U# g6 W9 Q8 N9 S) E5 F地 面: 周边、非周边地面 1.501 k5 u8 c3 2 m& H( xJ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与土壤接触的墙) 1.50: D, g) m1 u9 z- i# C注:1周边地面系指距外墙内表面2米以内的地面;2地面热阻系指建筑基础持力层以上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3地
18、下室外墙热阻系指土壤以内各层材料的热阻之和。0 A/ k! x& s5 K1 S, r9 F/ m4 t+ M $ ?: _3.2.2 建筑每个朝向的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均不应大于0.70。当窗(包括透明幕墙)墙面积比小于0.40时,玻璃(或其它透明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4。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本标准第3.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Z& o X8 K( 9 n* u3.2.3 建筑的东、西向外窗(包括透明幕墙)宜设置外部遮阳,外部遮阳的遮阳系数按本标准附录A确定。3.2.4 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在一般情况下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本条文的规定不能满足时,必须按
19、本标准第3.3节的规定进行权衡判断。& u7 b- j, D- T9 ?$ l# X3.2.5 建筑中庭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装置。3.2.6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应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也应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其可开启部分的面积不宜小于幕墙面积的15%。; R0 1 a. 1 B$ u5 T& B3.2.7 西、北向主要出入口外门,应设门斗或应采取其它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3.2.8 外窗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中规定的4级。3.2.9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中规定的级。3.2.10
20、外墙应采用外保温体系。当无法实施外保温时,方可采用内保温。应充分考虑混凝土梁、柱等热桥的影响,并采取可靠的隔断热桥保温措施。外墙的传热系数应按墙体的平均传热系数进行计算。内保温外墙应按照现行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进行内部冷凝受潮验算并采取可靠的防止内部冷凝措施。* i6 y4 d5 d! |0 B7 3 P. Y4 R3.2.11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及外墙挑出构件、附墙部件,如:雨罩、挑檐、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和装饰线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或保温措施,其最小传热阻不应低于表3.2.11的规定。表3.2.11 围护结构热桥部位最小传热阻围护结构类型 热惰性指标 平屋顶(K/
21、W) 外墙(K/W) 6.004.106.001.604.001.50 0.7430.7980.8250.853 0.4950.5320.5500.563) Ev/ X. E5 G6 l8 x+ d3 p6 o& Q! d, T( V1 F( N3.2.12 变形缝处屋面、外墙的缝隙,应加以封闭。缝内两侧墙体的传热系数不应大于1.50 W/(m2K)。3.2.13外门和外窗框靠墙体部位的缝隙,应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填塞及嵌缝密封膏密封,不得采用普通水泥砂浆勾缝。$ K; o( # I X- j: | U% Z3.2.14 在房间自然通风情况下,建筑物屋顶和东、西外墙的内表面最高温度应满足现行国家标
22、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 50176要求。3.2.15保温门窗和玻璃幕墙的气密性、传热系数、遮阳系数等主要指标,应标注于施工图的门窗表中。8 q; C% V* 9 p: p R6 q3.2.1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填写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附录C表C.0.1),并编入施工图中。3.2.17用于屋面、外墙的保温材料密度和导热系数等相关性能指标,应标注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3.2.18建筑节能设计的外檐详图、节点构造做法、热桥部位保温构造措施等编入施工图中。0 S6 9 s0 |5 V3.2.19 公共建筑施工图备案时,应将节能设计计算书和施工图一并报送。& F: R) * FH) x% W:
23、w$ e; r% - 2 G3 R( w4 D3.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3.3.1权衡判断法: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然后计算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如果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小于或等于参照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则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直至设计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 F! W! N. |- m E7 t$ 3.3.2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以及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所设计建筑完全一
24、致。当设计建筑的体形系数大于本标准第3.1.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面外墙应按某一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体形系数符合本标准第3.1.2条的规定。当设计建筑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本标准第3.2.2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每个窗户(或每个玻璃幕墙单元)都应按某一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窗墙面积比符合本标准第3.2.2条的规定。当设计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大于本标准3.2.4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屋顶透明部分的面积,符合本标准第3.2.4条的规定。, c9 i w% y0 c3.3.3参照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第3.1.2条、第3.2.1条、第
25、3.2.2条、第3.2.4条的规定。6 m+ Q( e i& x+ |5 D U- T3.3.4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采暖和空调能耗的计算必须按照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进行。3.3.5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符合本标准3.1.2条、3.2.1条、3.2.2条、3.2.4条的规定,地面和采暖、空调地下室外墙的热阻R值符合表3.2.12中相应的规定时,填写附录C表C.0.1。3.3.6单体建筑面积小于25000平方米,且不设中央空调系统的建筑节能设计,当不符合本标准3.1.2条、3.2.1条、3.2.2条、3.2.4条的规定时,也可采用简化的权衡判断,按附录C表C.0.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表规定进
26、行计算。参照建筑的参数采用3.3.2条的规定进行调整,并应填写附录C表C.0.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登记表。4采暖、空空气调节节与通风风的节能能设计33 y. l( W44 J* U, 11 Z11 44.1 一般规规定- I8 $ b% S& M2 L9 G4.1.11施施工图设设计阶段段确定系系统和设设备容量量时,必必须对采采暖空调调房间进进行热负负荷和逐逐项逐时时的冷负负荷计算算。4.1.22采采暖和空空调的室室内设计计计算温温度取值值,宜符符合下列列原则:! NN- GG& FF! xx* qq* rr1 ss 11 集中中采暖系系统室内内设计计计算温度度,不宜宜高于表表4.11.2-1的
27、规规定; 7 SS4 / ZZ& ff1 vv2 jj8 # bb2 空空调系统统室内设设计计算算参数,冬冬季不宜宜高于表表4.11.2-2的规规定,夏夏季不宜宜低于表表4.11.2-2的规规定。44.1.3设有中中央空调调的公共共建筑,应应根据建建筑等级级、采暖暖期天数数、能源源消耗量量和运行行费用等等因素,经经技术经经济综合合分析比比较后确确定是否否另设热热水集中中采暖系系统。44.1.4设计选选用采暖暖通风与与空气调调节设备备时,应应优先选选择长期期运行工工况下效效率高的的产品。4.1.5设计空调与通风系统时,应充分考虑利用自然冷源(如冷却塔和新风供冷)的可能性。8 z0 T, D& h
28、/ M& t4.1.6 采用区域性冷源和热源时,应在用户冷源和热源入口处,设置冷量和热量计量装置。公共建筑内部归属不同使用单位的各部分,宜分别设置冷量计量装置。4.1.7 条件允许时,应考虑在采暖与空气调节系统中利用太阳能。2 j/ ! H8 & Q M) a8 & D- e& v7 - * M9 U, y4 y2 F+ i: v7 n T1 ?( F! cD/ O I/ p; T$ J7 c0 J表4.1.2-1 集中采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6 C; A. H7 Q4 y3 u( m e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 建筑类型及房间名称 室内温度(); h* U/ o4 W1 K1 t&
29、E1办公楼: 8体育: 办公室 20 比赛厅、练习厅 16会议室、多功能厅 18 体操练习厅 182.影剧院: 运动员、教练员更衣、休息 20观众厅、休息厅 18 化妆 20 9旅馆: 4 h9 v8 l4 X 4 j: n; 3银行: 大厅、接待 16( O/ w! w. d; Fc/ 营业大厅 18 客房、办公室 20$ M+ m 5 JL3 o/ I4 O0 t8 v5 N4 z办公室 20 餐厅、会议室 184商业: 10. 学校: , o& x7 y$ W C营业厅 18 教室、实验、教研室、行政办公、阅览室 18 办公 20 百货仓库 10 人体写生美术教室模特所在局部区域 275
30、.图书馆: 办公室、阅览 20 11. 医疗及疗养建筑: & b* C2 j$ L% Q+ l& 0 s, S$ V办公厅、会议室 18 . X 8 D) 5 m* Q+ r3 l O特藏、胶卷、书库 14 成人病房、诊室化验室 206.餐饮: 挂号处、药房 18餐厅、办公 18 消毒、污物、解剖 16 制作间、配餐 16 太平间、药品库 12 厨房热加工间 10 12其它: 6 P) x- 3 K* y米面贮藏 5 走道、洗手间、门厅、楼梯 16 副食、饮料库 8 设采暖的车库 57交通: E+ n, X ) k0 A; 8 V民航候机厅、办公室 20 $ C5 S0 f7 DX& L候车厅
31、、售票厅 16 设计计算温度 冬季 夏季6 H# R0 K- |8 G5 g一般房间 20 26大堂、过厅 18 27- B: M3 Z H. S- T& p表4.1.2-2 空调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 q3 X6 i Z N: + A0 M- I, s8 gy5 4.2采 暖 b7 a4 . w. c: x4.2.1公共建筑集中采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热媒。4.2.2公共建筑采暖热负荷计算时,应考虑室内明装管道、照明、办公设备的得热。1 d( v ?4 x& i: p4.2.3公共建筑集中采暖系统宜按南、北向分环供热原则设计。4.2.4公共建筑集中采暖系统,应具有分室(区)控温调节装置,并应充分
32、考虑能实行分区热量计量的可能性。, A8 G5 v, V2 ?- d/ r& r4.2.5公共建筑的高大空间,如大堂、候车(机) 厅、展厅等宜采用辐射供暖方式,或采用辐射采暖作为补充。; Y, A, V3 w) - K6 ?公共建筑集中采暖水系统应按照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 范GB50019的规定,严格进行水力平衡计算,且应通过各种措施使并联环路之间的压力损失相对差额不大于15%。$ q8 - D3 q& k8 L& S( ! h4.2.6公共建筑集中采暖系统热水循环泵的耗电输热比,应符合下列规定:1 耗电输热比(EHR )的限值,应不大于按下式计算所得数值:, T: U$ h& f* G!
33、 o$ Hx EHR 0.0056(14 + L)t 式中:t 设计供回水温度差,;! B( V9 C P6 O2 O9 | L 室外主干线(包括供回水管)总长度,m; ; i x/ R- E, - n# v5 C 包括局部阻力因素在内的沿程比压降,按表4.2.7取值。2 工程设计的实际耗电输热比(EHR),可按下式计算:/ A+ h: M( 6 I( c2 EHR = Q = (24 QHC) 式中 全日理论水泵输送耗电量,kWh;; X- d4 x0 P6 Z# x: N8 bQ 全日系统供热量,kWh; 全日水泵运行小时数,h;& v4 v& z4 i Y/ s 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
34、,kW; QH 设计采暖负荷,kW;9 I! f; c4 P( q+ x/ E# v. SQ C 电机和传动部分的效率,%; 采用直联方式时,C = 0.85; 采用连轴器连接方式时,C = 0.83。- t) % % s/ B! u, G3 K3 水泵在设计工况点的轴功率,应按下式计算:& ) _% k- s5 p=GH / 102 (kW)上式中: 水的密度,1000 kg/m3; 5 B8 y) ) w V2 v. j* |G 水泵设计工况点的流量,kg/s; n7 T9 Z$ ) $ r7 H 水泵设计工况点的扬程,m;/ X7 c, c8 pT1 W6 B; 水泵样本提供的设计工况点
35、的总效率,。3 m: $ X* n* ?5 Z9 t+ _1 C6 d7 I/ G5 2 ) a/ 3 f/ _/ m4 b: 表4.2.6 的取值L (m) (m水柱/m)5 b9 d& m; ) X# 1 gc 500 0.01159 OV+ p% c7 i9 F# S* a* _5001000 0.00921000 0.00694 E- D 9 a& 0 4 l! s$ p/ l$ i. ( Y2 g$ G8 E4.3空气调节与通风j* k% e; b! K6 R8 F( q( S U% h, f$ A. t1 3 T4.3.1使用时间不一致、温度/湿度基数要求不同、同一时间内需分别进行
36、供热和供冷的空调区不宜划分在同一个空调风系统中。4.3.2当空气调节区允许较大的送风温差或室内散湿量较大时应采用具有一次回风的全空气定风量空气调节系统。. B4 e0 n, . K: e1 i: 4.3.3 建筑空间高度H10m、且体积V10000m3时,宜采用分层空调系统。; Q$ / U# t+ o e4.3.4下列全空气调节系统宜采用变风量空气调节系统:1 同一个空调风系统中,各空调区的冷、热负荷差异和变化大、低负荷运行时间较长,且需要分别控制各空调区温度。, y% P! Z& y. n7 R) v0 v2 建筑内区全年需要送冷风。, 2 Gg! bQ+ I; 9 Q4.3.5变风量空调
37、系统,其主送风机应优先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并应在设计文件中注明系统中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必需的最小送风量。7 _% Y6 1 z6 n2 w g. |4.3.6舒适性全空气空调系统,应考虑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可能性,新风量的控制宜采用CO2浓度法;工况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 空调系统可调新风比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4 / v. x4 v8 d1 y) 1 整个建筑所有的全空气定风量系统最大运行总新风比,应不低于50;2 人员密集且同时停留的大空间,其系统最大运行总新风比宜达到100,且不应小于70;3 内区全空气系统最大运行总新风比宜达到100,且不得小于70;4 排风系统
38、应与新风量的调节相适应。# j1 D! G( R7 9 R& e% G4.3.7公共建筑内人员所需设计最小新风量,应执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的有关规定。当一个空调风系统负担多个空调房间时,系统的新风量应按照式4.3.7确定。 T) Q6 j* M) ( x1 s% OY=X / (1+X-Z) (4.3.7-1); # | Q, W3 j _: 1 J- l5 O7 w+ ?式中: (4.3.7-2) (4.3.7-3). ?2 g! ?: g: S: Z4 F (4.3.7-4)2 - M! p0 a6 Q G0 e- & Y修正后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ot 修正后的总新风量,m3/h; Vst 总送风量,即系统中所有房间送风量之和,m3/h; X未修正的系统新风量在送风量中的比例,;. V9 R& O6 J z9 m& u2 5 m7 Kr Von 系统中所有房间的新风量之和,m3/h;/ P& D- U+ H, Z+ |- U4 7 L& t Z新风比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比,;$ d# N1 U8 d% t# C2 N( o3 q Voc 需求最大的房间的新风量,m3/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