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GJ61-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建筑给工程标准规范JGJ61-2003网壳结构技术规程.pdf(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tticed shells JGJ 612003 J2582003 第 1 页 0 0 3 2003 北 京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2、国 行 业 标 准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网壳结构技术规程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atticed shells JGJ 612003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 0 0 3 年 8 月 1 日 第 2 页 0 0 3 筑筑 龙龙 网网 2 0 0 3 北 京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公 告告 第 130 号 建设部关于发布行业标准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的公告 现
3、批准网壳结构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 JGJ61-2003,自 2003 年 8月 1 日起实施。其中,第 3.0.5、3.0.14、4.3.1、4.4.1、6.7.1、6.7.2、6.7.3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 年 8 月 1 日 第 3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前 言 前 言 根据建设部建标1994314 号文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基
4、础上,制定了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设计的基本规定;2.结构计算;3.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4.制作与安装。本规程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 30 号;邮政编码:100013)本规程参编单位:浙江大学 煤炭部太原设计研究院 北京工业大学同济大学 哈尔滨建筑大学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机械施工公司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蓝 天 董石麟 刘善维 刘景园 沈世钊 陈 昕 钱若军 曹 资 严 慧 董继斌 姚念亮 陆锡军 张 伟 赵鹏飞 樊晓红 第 4 页 0 0 3 筑龙网 WWW.
5、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目 次 前 言前 言.4.4 1 总 则1 总 则.6.6 2 符 号2 符 号.6.6 3 设计的基本规定3 设计的基本规定.11.11 4 结 构 计 算4 结 构 计 算.15.15 4.1 一般计算原则.15 4.2 静 力 计 算.16 4.3 稳定性计算.20 4.4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22 5 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5 杆件和节点的设计与构造.27.27 5.1 杆 件.27 5.2 焊接空心球节点.28 5.3 螺栓球节
6、点.31 5.4 嵌入式毂节点.37 5.5 支 座 节 点.40 6 制作与安装6 制作与安装.43.43 6.1 一 般 规 定.43 6.2 制作与安装要求.44 6.3 高空散装法.45 6.4 分条或分块安装法.46 6.5 滑 移 法.46 6.6 综合安装法.47 6.7 验 收.47 附录 A 网壳等效刚度计算公式附录 A 网壳等效刚度计算公式.49.49 附录 B 橡胶垫板的材料性能及计算构造要求附录 B 橡胶垫板的材料性能及计算构造要求.51.51 第 5 页 0 0 3 本规程用词说明.54本规程用词说明.54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
7、.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1 总 则 1 总 则 1.0.11.0.1 为了在网壳结构的设计与施工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1.0.2 本规程适用于以钢杆件组成的单层或双层网壳结构的设计与施工。1.0.3 1.0.3 单层网壳结构不宜设置悬挂吊车。双层网壳结构直接承受工作级别为 A3 及以上的悬挂吊车荷载,当应力变化的循环次数等于或大于 105次时,应进行疲劳计算,其容许应力幅度及构造应经过专门的试验确定。1.0.41.0.4 按本规程进行网
8、壳结构设计与施工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 符 号 2 符 号 2.0.1 2.0.1 作用和作用效应 ExjiF、振型、质点分别沿、方向地震作用标准值;EyjiFEzjiFjixyziG 第i节点重力荷载代表值;g 作用在网壳上的恒荷载;1M、网壳沿 1、2、3 方向的弯矩;2M3Mxm、拟壳相对于、轴的分布弯矩及扭矩;ymxymxy1N、网壳沿 1、2、3 方向的轴向力;2N3Nxn、拟壳相对于、轴的分布轴向力及剪力;ynxynxytiN、双层网壳的上弦、下弦、腹杆及竖杆的轴向力;biNciNviNEN 水平地震作用下网壳杆件轴向力标准值;GN 重力荷载
9、代表值作用下网壳杆件轴向力标准值;RN 空心球的轴向受压或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第 6 页 0 0 3 btN 高强度螺栓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ksn按网壳稳定性确定的容许荷载标准值;q作用在网壳上的活荷载;maxR网壳上全部荷载标准值引起的最大支座反力;ES 水平或竖向地震作用效应;EjS振型水平或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作用效应;jiU 节点i的位移分量;su 支座处水平位移;iV 节点i的剪力;mw 橡胶垫板平均压缩变形;max支座
10、最大转角。2.0.22.0.2 材料性能和结构构件抗力 eB 等效薄膜刚度;11eB、网壳沿 1、2 方向的等效薄膜刚度;22eBeD 等效抗弯刚度;11eD、网壳沿 1、2 方向的等效抗弯刚度;22eDE 弹性模量;f 钢材的强度设计值;btf 高强度螺栓抗拉强度设计值;cf橡胶垫板容许抗压强度;G 橡胶垫板剪变模量;杆件容许长细比;e等效泊松比。第 7 页 0 0 3 2.0.3 2.0.3 几何参数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aA 三向交叉拱的
11、折算截面面积;eA 橡胶垫板面积;effA高强度螺栓的有效截面面积;tA、双层网壳上、下弦杆的截面面积;bA1A、网壳沿 1、2 方向和斜向的杆件截面面积:2AcAna 两相邻钢管间的净距;B 圆柱面网壳的宽度;hpb 毂节点嵌入件颈部宽度;D空心球外径、螺栓球直径;d 圆钢管外径;1d 两相邻钢管的较大外径;sd 两相邻钢管的较小外径;bd1两相邻螺栓的较大直径;bsd 两相邻螺栓的较小直径;pd 销子直径;htd 毂节点嵌入榫直径;hd 毂体直径;ed 橡胶层总厚度;id 中间各层橡胶片厚度;td 上下表层橡胶片厚度;f 壳体的矢高;hpH毂节点嵌入件高度;第 8 页 0 0 3 aI 三
12、向交叉拱的折算惯性矩;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1I、网壳沿 1、2 方向和斜向的杆件截面惯性矩;2IcIL圆柱面网壳的长度;l杆件几何长度;0l 件计算长度;hpl毂节点嵌入件总长度;sl 套筒长度;r 球面的曲率半径;1s 1 方向网格间距,三角形网格的高度;2s 2 方向网格间距;cs 斜向网格间距,三向交叉拱的间距;t空心球壁厚;ct 圆钢管壁厚;dt 双层网壳的厚度;et 拟壳的等效厚度;jiX、Y、振型、质点的、方向的相对位移坐标;jij
13、iZjixyz沿 2 方向杆件和斜杆的夹角。圆柱面网壳相邻两母线所对应的中心角;两相邻杆件轴线间的夹角,两相邻螺栓间的夹角;max网壳上全部荷载标准值引起的最大支座转角;毂体嵌入榫的中线与相应嵌入件(杆件)轴线的垂线之间的夹角。2.0.42.0.4 计算系数 c场地修正系数;K 考虑网壳稳定性的系数;第 9 页 0 0 3 m 计算地震作用效应所采用的振型数;n节点总数,橡胶垫片层数;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j相应于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14、jzj相应于振型自振周期的竖向地震影响系数;j橡胶支座形状系数;j振型参与系数;jd空心球加肋承载力提高系数;m考虑空心球受压弯或拉弯作用的影响系数;套筒外接圆直径与螺栓直径的比值:T振型的自振周期比;摩擦系数,考虑荷载不对称分布影响的折减系数;螺栓拧入球体长度与螺栓直径的比值,地震轴向力系数;j振型的阻尼比;jjk振型与k 振型的耦联系数;jE水平地震作用系数。2.0.52.0.5 数学符号 eB 等效薄膜刚度矩阵;C 阻尼矩阵;eD 等效抗弯刚度矩阵;F 网壳结构节点荷载向量;I 无量纲刚度矩阵;K 网壳结构总弹性刚度矩阵;tK T 时刻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M 网壳结构的质量矩阵;T 内力
15、变换矩阵;U 网壳结构节点位移向量;第 10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U&、U 网壳节点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加速度和速度;&gU&地面运动加速度向量。3 设计的基本规定 3 设计的基本规定 3.0.1 3.0.1 网壳结构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形状,综合考虑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以及制作安装方法,选择合理的网壳屋盖形式、边缘构件及支承结构,以取得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3.0.23.0.2 网壳结构可采用单层或双层,可采用以下常用形式:圆柱
16、面网壳、球面网壳、椭圆抛物面网壳(双曲扁壳)及双曲抛物面网壳(鞍形网壳、扭网壳)。3.0.33.0.3 单层网壳的网格可选用下列常用形式。1 单层圆柱面网壳的网格可采用:单向斜杆正交正放网格(图 3.0.3-1a)交叉斜杆正交正放网格(图 3.0.3-1b)联方网格(图 3.0.3-1c)三向网格(图 3.0.3-1d)第 11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2 单层球面网壳的网格可采用:肋环型(图 3.0.3-2a)肋环斜杆型(图 3.
17、0.3-2b)三向网格(图 3.0.3-2c)扇形三向网格(图 3.0.3-2d)葵花形三向网格(图 3.0.3-2e)短程线型(图 3.0.3-2f)3 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可采用三向(图 3.0.3-3a)或单向斜杆正交正放的网格(图3.0.3-3b)。第 12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4 单层双曲抛物面网壳宜采用三向网格(图 3.0.3-4a),其中两个方向沿直纹布置,也可采用两向正交网格(图 3.0.3-4b),沿主曲率方向布
18、置,必要时可加设斜杆。3.0.43.0.4 双层网壳的网格以两向或三向交叉的桁架单元组成时,可采用本规程 3.0.3 条的方式布置。双层网壳以四角锥、三角锥的锥体单元组成时,其上弦或下弦也可采用本规程 3.0.3 条的方式布置。3.0.5 单层网壳应采用刚接节点,双层网壳可采用铰接节点。3.0.5 单层网壳应采用刚接节点,双层网壳可采用铰接节点。3.0.63.0.6 网壳的支承构造除保证可靠传递竖向反力外,尚应满足不同网壳结构形式必需的边缘约束条件。圆柱面网壳可采用以下支承方式:通过端部横隔支承于两端;沿两纵边支承;沿四边支承。端部支承横隔应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沿两纵边支承的支承点应保证抵抗
19、侧向水平位移的约束条件。球面网壳的支承点应保证抵抗水平位移的约束条件。椭圆抛物面网壳及四块组合双曲抛物面网壳应通过边缘构件沿周边支承,其支承边缘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平面内刚度。双曲抛物面网壳应通过边缘构件将荷载传递给支座或下部结构,其边缘构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并作为网壳整体的组成部分共同计算。3.0.73.0.7 网壳结构可采用下列组合形式:将圆柱面、圆球面和双曲抛物面截出一部分进行组合(图 3.0.7a);将一段圆柱面两端与半个圆球面组合(图 3.0.7b);将四块双曲抛物面组合(图 3.0.7c)。第 13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20、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 3.0.8 3.0.8 球面网壳用于三角形、四边形或多边形平面时可采用图 3.0.8 所示的切割方式。在所切割的部分应设置具有足够刚度的边缘构件。3.0.9 3.0.9 两端支承的圆柱面网壳,其宽度与跨度之比宜小于 1.0,壳体的矢高可取宽度的 1/31/6,沿纵向边缘落地支承的圆柱面网壳可取 1/21/5。双层圆柱面网壳的厚度可取宽度的 1/201/50。单层圆柱面网壳支承在两端横隔时,其跨度不宜大于 30m,当沿纵向边缘落地支承时,其跨度(此时为宽度B)不宜大于 25m。BLL第 14
21、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3.0.10 3.0.10 球面网壳的矢高可取跨度(平面直径)的 1/31/7,沿周边落地支承可放宽至3/4。双层球面网壳的厚度可取跨度(平面直径)的 1/301/60。单层球面网壳的跨度(平面直径)不宜大于 60m。3.0.11 3.0.11 椭圆抛物面网壳底边边长比不宜大于 1.5,壳体每个方向的矢高可取短向跨度的 1/61/9。双层椭圆抛物面网壳的厚度可取短向跨度的 1/201/50。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
22、的跨度不宜大于 40m。3.0.123.0.12 双曲抛物面网壳底面对角线之比不宜大于 2,单块双曲抛物面壳体的矢高可取跨度的 1/21/4(跨度为二个对角支承点之间的距离)。四块组合双曲抛物面壳体每个方向的矢高可取相应跨度的 1/41/8。双层双曲抛物面网壳的厚度可取短向跨度的1/201/50。单层双曲抛物面网壳的跨度不宜大于 50m。3.0.13 3.0.13 网壳结构的网格在构造上可采用以下尺寸,当跨度小于 50m 时,1.53.Om;当跨度为 50100m 时,2.53.5m;当跨度大于 100m 时,3.04.5m,网壳相邻杆件间的夹角宜大于 30。3.0.14 网壳结构的最大位移计
23、算值不应超过短向跨度的 1/400。悬挑网壳的最大位移计算值不应超过悬挑长度的 1/200。3.0.14 网壳结构的最大位移计算值不应超过短向跨度的 1/400。悬挑网壳的最大位移计算值不应超过悬挑长度的 1/200。4 结 构 计 算 4 结 构 计 算 4.1 一般计算原则 4.1 一般计算原则 4.1.1 4.1.1 网壳结构应进行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内力、位移计算和必要的稳定性计算,并应根据具体情况,对地震、温度变化、支座沉降及施工安装荷载等作用下的内力、位移进行计算。4.1.24.1.2 对非抗震设计,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 进行计算,在杆件截
24、面及节点设计中,应按照荷载的基本组合确定内力设计值;在位移计算中应按照短期效应组合确定其挠度。对抗震设计,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确定内力设计值。网壳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可按弹性阶段进行计算;网壳结构的稳定性计算应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影响。第 15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4.1.3 4.1.3 对于单个球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和双曲抛物面网壳的风载体型系数,可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
25、0009 取值;对于多个连接的球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和双曲抛物面网壳,以及各种复杂形体的网壳结构,应根据模型风洞试验确定风载体型系数。4.1.4 4.1.4 网壳结构的外荷载可按静力等效原则将节点所辖区域内的荷载集中作用在该节点上。分析双层网壳时可假定节点为铰接,杆件只承受轴向力;分析单层网壳时假定节点为刚接,杆件除承受轴向力外,还承受弯矩、剪力等。当杆件上作用有局部荷载时,必须另行考虑局部弯曲内力的影响。4.1.5 4.1.5 网壳结构的支承条件,可根据支座节点的位置、数量和构造情况以及支承结构的刚度确定,对于双层网壳分别假定为二向可侧移、一向可侧移、无侧移的铰接支座或弹性支承;对于单层网壳分
26、别假定为二向或一向可侧移、无侧移的铰接支座、刚接支座或弹性支承。网壳结构的支承必须保证在任意竖向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几何不变性和各种网壳计算模型对支承条件的要求。4.1.64.1.6 网壳施工安装阶段与使用阶段支承情况不一致时,应区别不同支承条件来分析计算施工安装阶段和使用阶段在相应荷载作用下的网壳内力和变位。4.1.7 4.1.7 网壳结构根据网壳类型、节点构造、设计阶段可分别选用不同方法进行内力、位移和稳定性计算:1 双层网壳宜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法进行计算;2 单层网壳宜采用空间梁系有限元法进行计算;3 对单、双层网壳在结构方案选择和初步设计时可采用拟壳分析法进行估算。4.2 静 力 计
27、 算 4.2 静 力 计 算 4.2.1 4.2.1 单层网壳结构采用空间梁系有限元法分析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时,结构的每个杆件作为一个单元。单层网壳的节点假设为刚节点,即每个节点有三个线位移和三个角位移。双层网壳结构采用空间杆系有限元法分析节点位移和杆件内力时,节点假设为铰接,即每个节点有三个线位移。4.2.24.2.2 按有限元法进行网壳结构静力计算时可采用下列统一的基本方程:(4.2.2)FKU=第 16 页 0 0 3 式中 网壳结构总弹性刚度矩阵;K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28、料 编 号:J G J 6 1-2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 0 0 3 U U 网壳结构节点位移向量:网壳结构节点位移向量:F F 网壳结构节点荷载向量。网壳结构节点荷载向量。4.2.34.2.3 网壳结构采用拟壳法分析时可根据壳面形式、网格布置和构件截面把网壳等代为一个当量的薄壳结构,在由相应边界条件求得拟壳的位移和内力后,可按几何和平衡条件返回计算网壳杆件的内力。4.2.34.2.3 网壳结构采用拟壳法分析时可根据壳面形式、网格布置和构件截面把网壳等代为一个当量的薄壳结构,在由相应边界条件求得拟壳的位移和内力后,可按几何和平衡条件返回计算网壳
29、杆件的内力。4.2.4 4.2.4 对于三向交叉拱系组成正三角形或接近正三角形网格布置的网壳,按拟壳分析法计算时可等代为一个各向同性薄壳,其等效薄膜刚度矩阵、等效抗弯刚度矩阵可按下式计算 4.2.4 4.2.4 对于三向交叉拱系组成正三角形或接近正三角形网格布置的网壳,按拟壳分析法计算时可等代为一个各向同性薄壳,其等效薄膜刚度矩阵、等效抗弯刚度矩阵可按下式计算 eBeBeDeD=IDDIBBeeee=IDDIBBeeee (4.2.4-1)(4.2.4-1)3189892-1 0 00 1 0 1eee=ecaecaeeevsEIDsAtEtBI (4.2.4-2)式中 等效薄膜刚度;eBet
30、 等效厚度;eD 等效抗弯刚度;E 钢材弹性模量;ev 等效泊松比;I 无量纲刚度矩阵;第 17 页 0 0 3 aA 三向交叉拱的折算截面面积;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aI 三向交叉拱的折算惯性矩;cs 三向交叉拱的间距。对于三向交叉桁架拱系组成的双层网壳,拱的折算截面面积 A 和折算惯性矩I 可分别按下式计算:a =+=2dbtbtabtatAAAAIAAA (4.2.4-3)式中 、分别为双层网壳上、下弦杆的截面面积;tAbAdt 双层网壳的
31、厚度。以上各式中当网壳杆件截面积和惯性矩不等时,可分别取其算术平均值。4.2.54.2.5 对于正三角形网格布置的网壳,由拟壳的薄膜分布轴向力、和剪力以及分布弯矩m、m 和扭矩m,可由下列公式分别计算单层网壳杆件的轴向力N、N、和弯矩、M(图 4.2.5-1)。xnynsynxMyMsy3123N12=TxyyxTTxyyxTmmmTsMMMnnnTsNNN 13211321 (4.2.5-1)第 18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3
32、2-32 032 32 00 31-1T (4.2.5-2)式中 三角形网格高度;1sT 内力变换矩阵。剪力V(i=1,2,3)由相应弯矩M(i=1,2,3)的一阶差分求得。ii 对于三向交叉桁架拱系组成的双层网壳,i(i=1,2,3)组桁架拱系上、下弦杆、腹杆的轴向力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图 4.2.5-2)。4,1,1,iAiAdiAitNNtMN+=+4,1,iAiAdiAibNNtMN+=+(4.2.5-3)iiiAiAiclMMNsin,1,=+式中 l 上、下弦杆的平均长度;idt 双层网壳的厚度;第 19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
33、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i斜腹杆与下弦杆的夹角。竖杆轴向力由上弦节点(或下弦节点)的法向平衡条件确定。式(4.2.5-3)中的、由式(4.2.5-1)求得。iVN,ANiAM,1+iAM,i,1+iAN,4.3 稳定性计算 4.3 稳定性计算 4.3.14.3.1 单层的球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以及厚度小于本规程 3.0.9至 3.0.11 条规定范围的双层网壳均应进行稳定性计算。单层的球面网壳、圆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以及厚度小于本规程 3.0.9至 3.0.11 条规定范围的双层网壳均应
34、进行稳定性计算。4.3.24.3.2 网壳的稳定性可按考虑几何非线性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荷载-位移全过程分析)进行计算,分析中可假定材料保持为线弹性。全过程分析采用的迭代方程为:)1()(+=ittttitNFUK (4.3.2)式中 K 时刻结构的切线刚度矩阵;t)(iU当前位移的迭代增量;tt+Ft时刻外部所施加的节点荷载向量;t+)1(+ittNt时刻相应的杆件节点内力向量。t+4.3.34.3.3 球面网壳的全过程分析可按满跨均布荷载进行,圆柱面网壳和椭圆抛物面网壳宜补充考虑半跨活荷载分布。进行网壳全过程分析时应考虑初始曲面形状的安装偏差的影响;可采用结构的最低阶屈曲模态作为初始缺陷分布
35、模态,其最大计算值可按网壳跨度的 1/300 取值。4.3.44.3.4 按本规程4.3.2和4.3.3条进行网壳结构全过程分析求得的第一个临界点处的荷载值,可作为该网壳的极限承载力。将极限承载力除以系数K 后,即为按网壳稳定性确定的容许承载力(标准值)。系数可取为 5。K4.3.54.3.5 当单层球面网壳跨度小于 45m,单层圆柱面网壳宽度小于 18m,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跨度小于 30m,或对网壳稳定性进行初步计算时,其容许承载力标准值(kN/mksn2)可按下列公式计算:1 单层球面网壳 第 20 页 0 0 3 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36、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 221.0rDBneeks=(4.3.5-1)式中 网壳的等效薄膜刚度(kN/m);eBeD 网壳的等效抗弯刚度(kNm);r 球面的曲率半径(m)。扇形三向网壳的等效刚度和应按主肋处的网格尺寸和杆件截面进行计算;短程线型网壳应按三角形球面上的网格尺寸和杆件截面进行计算;肋环斜杆型和葵花形三向网壳应按自支承圈梁算起第三圈环梁处的网格尺寸和杆件截面进行计算。网壳径向和环向的等效刚度不相同时,可采用两个方向的平均值。eBeD 2 单层椭圆抛物面网壳,四边铰支在刚性横隔上 2124.0rrDBneek
37、s=(4.3.5-2)2)1(076.0956.011ggq+=(4.3.5-3)式中 r、椭圆抛物面网壳两个方向的主曲率半径(m);12r考虑荷载不对称分布影响的折减系数。、q作用在网壳上的恒荷载和活荷载(kN/mg2)。注:公式(4.3.5-3)的适用范围为q=0。g/3 单层圆柱面网壳 1)当网壳为四边支承,即两纵边固定铰支(或固结),而两端铰支在刚性横隔上时:2222253311)3(0.15)/(109.3)/(4.14BfrDBLrBBLrDneeeks+=(4.3.5-4)式中 、B 、r 分别为圆柱面网壳的总长度、宽度、矢高和曲率半径(m);Lf第 21 页 0 0 3 11e
38、D、分别为圆柱面网壳纵向(零曲率方向)和横向(圆弧方向)的等效抗弯刚度(kNm);22eD22eB圆柱面网壳横向等效薄膜刚度(kN/m)。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当圆柱面网壳的长宽比(不大于 1.2 时,由式(4.3.5-4)算出的容许承载力尚应乘以下列考虑荷载不对称分布影响的折减系数:)/BL gq55.216.0+=(4.3.5-5)注:公式(4.3.5-5)的适用范围为q=0。g/2)当网壳仅沿两纵边支承时:222)3(0.15BfrDnek
39、s+=(4.3.5-6)3)当网壳为两端支承时:+=+=422222221111)/8.1(16.096.0)017.0)/(028.0/013.0(BLLrrIIBLrDBBLrDBnvheeeeks (4.3.5-7)式中 圆柱面网壳纵向等效薄膜刚度;11eBhI、边梁水平方向和竖向的线刚度(kNm)。vI 对于析架式边梁,其水平方向和竖向的线刚度可按下式计算:(4.3.5-8)LaAaAEIvh/)(222211,+=式中 、分别为两根弦杆的面积;1A2A1a、分别为相应的形心距。2a 两端支承的单层圆柱面网壳尚应考虑荷载不对称分布的影响,其折减系数按下式计算:BL2.00.1=(4.3
40、.5-9)注:公式(4.3.5-9)的适用范围为=1.02.5 BL/以上各式中网壳等效刚度的计算公式可见本规程附录 A。4.4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4.4 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计算 第 22 页 0 0 3 4.4.1 在设防烈度为 7 度的地区,网壳结构可不进行竖向抗震计算,但必须进行水平抗震计算。在设防烈度为 8 度、9 度地区必须进行网壳结构水平与竖向抗震计算。4.4.1 在设防烈度为 7 度的地区,网壳结构可不进行竖向抗震计算,但必须进行水平抗震计算。在设防烈度为 8 度、9 度地区必须进行网壳结构水平与竖向抗震计算。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41、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4.4.2 4.4.2 按时程分析法分析网壳结构地震效应时,其动力平衡方程应为:M (4.4.2)gUMKUUCU&=+式中 M、网壳结构的质量矩阵、刚度矩阵;KC阻尼矩阵,对于周边固定铰支承的网壳结构,阻尼比可取 0.002;U&、U、U 网壳节点在整体坐标系中的加速度、速度和位移向量;&gU&地面运动加速度向量。4.4.3 4.4.3 采用时程分析法时,应按建筑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选用不小于二组的实际强震记录和一组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加速度曲线幅值应根据与抗震设防烈度相应的多遇地
42、震的加速度峰值进行调整,加速度时程的最大值可按表 4.4.3 采用。表 4.4.3 时程分析所用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cm/s表 4.4.3 时程分析所用的地震加速度时程曲线的最大值(cm/s2 2)地震影响 6 度 7 度 8 度 9 度 多遇地震 18 35(55)70(110)140 注:括号内的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回事度为 0.15g 和 0.30g 的地区 4.4.4 4.4.4 对网壳结构进行地震效应计算时可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按此法分析宜取前20 阶振型进行网壳地震效应计算;对于体型复杂或重要的大跨度网壳结构,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4.4.5 4.4.5 采
43、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网壳结构 振型、质点的水平或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应按下式确定:(4.4.5-1)=ijijjEzjiijijjEyjiijijjExjiGZFGYFGXF式中 、振型、i质点分别沿、方向地震作用标准值;ExjiFEyjiFEzjiFjxyzj 相应于振型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 确定。竖向地震影响系数 取 0.65;jzjjjiX、Y、分别为振型、i质点的、方向的相对位移;jijiZjxyzj振型参与系数。j第 23 页 0 0 3 当计算水平抗震时,振型参与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j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44、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X 向:=+=niijijijiniIjiExjGZYXGXX12221)((4.4.5-2)Y 向:=+=niijijijiniIjiEyjGZYXGYX12221)((4.4.5-3)当计算竖向抗震时,振型参与系数应按下式计算:j =+=niijijijiniIjiEZjGZYXGZX12221)((4.4.5-4)式中 n网壳节点数。4.4.6 4.4.6 按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分析时,网壳结构杆件水平或竖向地震作用效应应按下列公式确定:=mjmkEKEjjkESSS11 (
45、4.4.6-1)TTkjTTTkjjk2225.1)1(4)1()1(8+=(4.4.6-2)式中 网壳杆件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ESEjS、分别为、k 振型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可取前 20 个振型;EKSjjk 振型与k 振型的耦联系数;jj、分别为k、振型的阻尼比;kjT k 振型与振型的自振周期比;jm 计算中考虑的振型数。第 24 页 0 0 3 4.4.7 4.4.7 在抗震分析时,宜考虑支承结构对网壳结构的影响。当网壳结构支承在单排的独立柱、框架柱或承重墙上时,可把支承结构简化为弹性支座。对于网壳的支承结构应按有关标准进行抗震计算。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46、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4.4.8 4.4.8 对于采用轻屋盖的单层球面网壳结构,采用扇形三向网格、肋环斜杆型及短程线型,当周边固定铰支承,按 7 度或 8 度设防、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一组进行多遇地震效应计算时,其杆件地震轴向力标准值可按以下方法计算:当主肋、环杆、斜杆均分别各自取等截面杆设计时:EN主肋:(4.4.8-1)mGmmENcNmax=环杆:(4.4.8-2)cGccENcNmax=斜杆:(4.4.8-3)dGddENcNmax=式中 、N、N 地震作用下分别为网壳的主肋、环杆及斜杆
47、的轴向力标准值;mENcEdEmGNmax、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分别为网壳的主肋、环杆及斜杆的轴向力标准值的绝对最大值;cGNmaxdGNmaxm、主肋、环杆及斜杆地震轴向力系数;设防烈度为 7 度时,按表4.4.8-1 确定,8 度时取表中数值的 2 倍;cdc场地修正系数,按表 4.4.8-2 确定。表 4.4.8-1 单层球面网壳杆件地震轴向力系数 表 4.4.8-1 单层球面网壳杆件地震轴向力系数 Lf/0.167 0.200 0.250 0.300 m 0.16 c 0.30 0.32 0.35 0.38 d 0.26 0.28 0.30 0.32 表 4.4.8-1 场地修正系数表
48、 4.4.8-1 场地修正系数c 场地类别 c 0.54 0.75 1.00 1.55 第 25 页 0 0 3 4.4.9 4.4.9 对于轻屋盖单层双曲抛物面网壳结构,斜杆为拉杆(沿斜杆方向角点为抬高端)、弦杆为正交正放网格;当四角固定铰支承、周边竖向铰支承,按 7 度或 8 度设防、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一组进行多遇地震效应计算时,其杆件地震轴向力标准值可按以下方法计算:EN筑龙网 WWW.SINOAEC.COM 筑 龙 网 w ww.s i n o a e c.c o m 网 壳 结 构 技 术 规 程 资 料 编 号:J G J 6 1-2除了刚度远远大于内部杆的周边杆及抬高端斜杆外,所
49、有弦杆及斜杆均取等截面杆件设计时:抬高端斜杆:(4.4.9-1)rGrENcNmax=弦杆及其他斜杆:(4.4.9-2)eGeENcNmax=式中 、N 分别为地震作用下网壳抬高端斜杆及其他弦杆与斜杆的轴向力标准值;rENeErGNmax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网壳抬高端 1/5 跨度范围内斜杆轴向力标准值的绝对最大值;eGNmax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网壳全部弦杆与其他斜杆轴向力标准值的绝对最大值;网壳杆件地震轴向力系数;设防烈度为 7 度时,取=0.15,8 度时取=0.30。4.4.10 4.4.10 对于轻屋盖正放四角锥双层圆柱面网壳结构,沿两纵边固定铰支在上弦节点、两端竖向铰支在刚性横
50、隔上,当按 7 度及 8 度设防、类场地、设计地震第一组进行多遇地震效应计算时,其杆件地震轴向力标准值 N,可按以下方法计算:E横向上下弦杆:(4.4.10-1)tGttENcN=按等截面设计的纵向弦杆 (4.4.10-2)1max11GENcN=按等截面设计的腹杆 (4.4.10-3)wGwwENcNmax=式中 、地震作用下分别为网壳横向弦杆、纵向弦杆与腹杆的轴向力标准值;tEN1ENwEN1maxGN、N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分别为网壳纵向弦杆与腹杆轴向力标准值的绝对最大值;wG maxt、横向弦杆、纵向弦杆、腹杆的地震轴向力系数,设防烈度为 7 度时,按表 4.4.10 确定,8 度时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