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质量标准规范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 T10-201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施工质量标准规范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 T10-2011.pdf(5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U D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 履 JJ G J/T1 0一2 0 1 1备案号J1 2 2 3一2 0 1 1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几ctionofconcretepumping2 0 1 1一0 7一1 3发布2 0 1 2一0 3一0 1实施中 华 人民共和 国 住房和城 乡建 设部发 布中华人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concretepu 娜ingJ G J尹 T1 0一2 0 1 1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
2、日期:201 2年3月l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 0 1 1北京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T echnicalspecificationforconstructionofconcretepumpingJ G J/T1 0一2 0 1 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北京西郊百万庄)各地新华书店、建筑书店经销北京红光制版公司制版北京同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开本:85 0 又 1 1 6 8毫米1/3 2印张:1字数:4 3千字2 0 1 1年1 0月第一版2 0 1 1年1 0月第一次印刷定价:1 0.0 0元统一书号:1 5 1 1 2.2 1 0 7 6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如
3、有印装质量问题,可寄本社退换(邮政编码1 0 0 0 3 7)本社网址:http:/C abpcomC n网上书店:http:/www.chin手buildingcomcn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1 0 6 1号关于发布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的公告现批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为行业标准,编号为J G J/T I O一2 0 1 1,自2 0 1 2年3月1日起实施。原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 G J/T 1 0一9 5同时废止。本规程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 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 1年7月1 3日前、曰根据住房和城乡建
4、设部关于印发“2 0 0 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81 0 2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4泵送混凝土的运输;5混凝土的泵送;6泵送混凝土的浇筑;7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8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增加了术语;2增加了C 6 0以上混凝土泵送的有关内容;3取消了“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有关条文,与相关标准协调;4修改了泵送过程中的换算压力损失值;5修改了部分泵送工
5、艺要求;6增加了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有关 内容;7根据施工流程调整了规程章节结构。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东路3 0号;邮编:1 0 0 0 1 3)。本 规 程 主 编 单 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浙江省二建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本 规 程 参 编 单 位: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六局二公司唐山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同济大学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华丰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建研建材有限公司廊坊凯博建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张声军陈春雷易秀明于吉鹏程启国应惠清孙启峰马
6、保国张幸祥韦庆东王平孟晓东龚剑何穆邵凯平卓新李海波唐明贤吴月华王桂玲王瑞堂陈天 民何云军秦兆文胡裕新王晓敏目次1总则 12术语和符号 22.1术语 22.2符号 2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 43.1一般规定 43.2混凝土可泵性分析 43.3混凝土泵的选配 ,53.4混凝土运输车的选配 73.5混凝土输送管的选配 83.6布料设备的选配 84泵送混凝土的运输 94.1一般规定 ,94.2泵送混凝土的运输 ,95混凝土的泵送 1 05.1一般规定 1 05.2混凝土泵送设备安装 1 05.3混凝土的泵送 1 16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1 36.1一般规定 1 36.2混凝土的浇筑 ,1 37施工安
7、全与环境保护 1 47.1一般规定 ,1 47.2安全规定 1 47.3环境保护 1 568泵送混凝 土质量控制 ,1 6附录A混凝土输送管换算 1 7附录B混凝土泵送阻力计算 1 8本规程用词说明 ,1 9引用标准名录 2 0附:条文说明 2 1C ontents1G eneralP rovisions 12T ermsandsymbols 22.1T erms ,22.2 5卿bols 23C onstructionS chemeD esignofP umpingC oncrete 43.1G eneralR equirements 43.2A nalysisof C oncreteP u
8、mpabihty 4一3.3S electionof C oncreteP umP ,53.4S electionofC oncreteM ixingC arrier 73.5S electionof C oncreteP ipeline 83.6S electionof C oncreteD istributor,84T ransportationofP umpingC oncrete 94.1G eneralR equirements 94.2T ransportationofP umpingconcrete 95C oncreteP umping 1 05.1G eneralR equi
9、rements 1 05.2S etupofC oncreteP unlpingE quipment ,1 05,3C oncreteP umping 1 16P umpingC oncreteP ouring 1 36.1G eneralR equirements ,1 36.2C oncreteP ouring 1 37S afetyandE nvironmentP rotectionofC onstruction1 47,1G eneralR equirements 1 47.2S afetyR equirementS,1 47.3E nvironmentP rotection,1 58
10、口O t了Q U Q口(U,1,l,1,土,土Q自9曰8P umpingC oncreteQ ualityC ontrolA ppendixAA ppendixBC oncreteP ipelineC onversionC oncreteP umpingP ressureC alculationE xplanationofW ordinginT hisS pecificationL istofQ uotedS tandards A ddition:E xplanationof P rovisions91总则1.0.1为提高混凝土泵送施工质量,促进混凝土泵送技术的发展,制定本规程。1.0.2本规
11、程适用于建筑工程、市政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本规程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的泵送施工。1.0.3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编制施工方案,前项工序验收合格方可进行混凝土泵送施工。1.0.4混凝土泵送施工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泵送混凝土pumpingconcrete可通过泵压作用沿输送管道强制流动到 目的地并进行浇筑的混凝土。2.1.2混凝土可泵性concretepumpability表示混凝土在泵压下沿输送管道流动的难易程度以及稳定程度的特性。2.1.3混凝土布料设备C oncretedistributor可将臂架伸展覆盖一定区域范围对混凝土进行布料
12、浇筑的装置或设备。2.2符号K:粘着系数;K Z速度系数;L混凝土泵送管路系统的累计水平换算距离;L 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L lnax混凝土泵最大水平输送距离;N 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N:混凝土泵台数;尸e混凝土泵额定工作压力;尸,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及泵体内部压力损失;P nox混凝土泵送的最大阻力;尸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Q混凝土浇筑体积量;Q I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2Q no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一混凝土输送管半径;S。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5 1混凝土坍落度;李混凝土泵分配 阀切换 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 间tl-一一-一一之比
13、;T 0混凝土泵送计划施工作业时间;T: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V l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矶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a混凝土输送管倾斜角;al配管条件系数;aZ径向压力与轴向压力之比;尽一混凝土输送管弯头张角;犷一一作业效率;枷搅拌运输车容量折减系数。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3.1一般 规 定3.1.1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特点、浇筑工程量、拌合物特性以及浇筑进度等因素设计和确定。3.1.2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应包括下列内容:1编制依据;2工程概况;3施工技术条件分析;4混凝土运输方案;5混凝土输送方案;6混凝土浇筑方案;7施工技术措施;8施工安全措施;9环
14、境保护技术措施;1 0施工组织。3.1.3当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泵送或与其他输送方法组合输送混凝土时,应根据各 自的输送能力,规定浇筑区域和浇筑顺序。3.2混凝土可 泵性分析3.2.1在混凝土泵送方案设计阶段,应根据施工技术要求、原材料特性、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工艺、混凝土运输和输送方案等技术条件分析混凝土的可泵性。3.2.2混凝土的骨料级配、水胶比、砂率、最小胶凝材料用量等技术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5 5中有关泵送混凝土的要求。3.2.3不同人泵坍落度或扩展度的混凝土,其泵送高度宜符合表3.2.3的规定。表3.2.3混凝土入泵坍落度与泵送高度关系表最大泵送高
15、度(m)5 O1 0 02 0 04 0 04 0 0以上人泵坍落度(mm)1 0 0?1 4 01 5 0?1 801 9 0?2 2 02 3 0?2 6 0人泵扩展度(mm)4 5 0?5 9 06 0 0?7 4 03.2.4泵送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当需要在现场搅拌混凝土时,宜采用具有 自动计量装置的集中搅拌方式,不得采用人工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泵送。3.2.5混凝土供应方应有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供应能力应符合连续泵送的要求。混凝土的性能除应符合设计要求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 G B/T1 4 9 0 2的有关规定。3.2.6泵送混凝土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
16、混凝土 G B/T1 4 9 0 2的有关规定。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 6 0时,泵送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2 0 5一3 0 5。3.2.7拌制强度等级高于C 6 0的泵送混凝土时,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增加坍落度和经时坍落度损失的检测频率,并做好相应记录。3.3混凝土泵的选配3.3.1应根据混凝土输送管路系统布置方案及浇筑工程量、浇筑进度以及混凝土坍落度、设备状况等施工技术条件,确定混凝土泵的选型。3.3.2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可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配管情况和作业效率,按下式计算:Q l专aI Q n讼 x(3.3.2)式中:Q l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17、;Q?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al配管条件系数,可取0.8一。,9;甲一一作业效率。根据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供料5的间断时间、拆装混凝土输送管和布料停歇等情况,可取0.5?0.7。3.3.3混凝土泵的配备数量可根据混凝土浇筑体积量、单机的实际平均输出量和计划施工作业时间,按下式计算:N 2QQ I T 0按计算结果取整,(3.3.3)式中:N Z混凝土泵的台数,的部分应进位;小数点以后Q一母昆 凝土浇筑体积量(耐);Q l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T 0混凝土泵送计划施工作业时间(h)。3.3.4混凝土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大于按下式计算的混凝土最大泵送阻力:
18、尸x一蟆乒 P fI U(3.3.4)式中:P二x混凝土最大泵送阻力(M P a);L各类布置状态下混凝土输送管路系统的累计水平换算距离,可按本规程附录A表A.0.1换算累加确定(m);P 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可按本 规 程附录B公 式(B.0.2一1)计算(P a/m);P f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及泵体内部压力损失,当缺乏详细资料时,可按本规程附录B表B.0.1取值累加计算(M P a)。3.3.5混凝土泵的最大水平输送距离,可按下列方法之一确定:1由试验确定;2根据混凝土泵的最大出口压力、配管情况、混凝土性能指标和输出量,按下式计算:尸。一尸于,。L m二一忑可入1
19、.(3.3.5)式中:几混凝土泵最大水平输送距离(m);尸e混凝土泵额定工作压力(M P a);尸f混凝土泵 送 系 统 附 件及泵体内部 压 力 损 失(M P a);尸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P a/m);3根据产品的性能表(曲线)确定。3.3.6混凝土泵不宜采用接力输送的方式。当必须采用接力泵输送混凝土时,接力泵的设置位置应使上、下泵的输送能力匹配。对设置接力泵的结构部位应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3.3.7混凝土泵集料斗应设置网筛。3.4混凝土运输车的选配3.4.1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车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 B/T2
20、 6 4 0 8的有关规定。3.4.2当混凝土泵连续作业时,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数量,可按下式计算:飞,Z、,Q月,Q l6 O V I枷/6 O L I.、(于二一十 1 1、乃。(3.4.式中:N 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按计算结果取整数,数点以后的部分应进位;Q l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 出量,按本规程公式(3.3.2)宝一于 算(m丫h);V l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容量(m3);枷搅拌运输车容量折减系数,可取0.9 0一0.9 5;S。一一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行车速度(km/h);L l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往返距离(km);T l每台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总计停歇时间(min
21、)。73.5混凝土输送管的选配3.5.1混凝土输送管应根据工程特点、施工场地条件、混凝土浇筑方案等进行合理选型和布置。输送管布置宜平直,宜减少管道弯头用量。3.5.2混凝土输送管规格应根据粗骨料最大粒径、混凝土输出量和输送距离以及拌合物性能等进行选择,宜符合表3.5.2规定,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 B/T1 7 3 9 5的有关规定。表3.5.2混凝土输送管最小内径要求粗骨料最大粒径(mm)输送管最小内径(mm)2 51 2 54 O1 5 03.5.3混凝土输送管强度应满足泵送要求,不得有龟裂、孔洞、凹凸损伤和弯折等缺陷。应根据最大泵送压力计算出最小壁厚值。
22、3.5.4管接头应具有足够强度,并能快速装拆,其密封结构应严密可靠。3.6布料设备的选配3.6。1配管、3。6。2规定。3。6。3布料设备的选型与布置应根据浇筑混凝土的平面尺寸、布料半径等要求确定,并应与混凝土输送泵相匹配。布料设备的输送管最小 内径应符合本规程表3.5.2的布料设备的作业半径宜覆盖整个混凝土浇筑范围。4泵送混凝土的运输4.1一般 规 定4.1.1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应根据技术要求、施工进度、运输条件以及混凝土浇筑量等因素编制供应方案。混凝土的供应过程应加强通信联络、调度,确保连续均衡供料。4.1.2混凝土在运输、输送和浇筑过程中,不得加水。4.2泵送混凝土的运输4.2.1混凝土
23、搅拌运输车的施工现场行驶道路,应符合下列规定:l宜设置环形车道,并应满足重车行驶要求;2车辆出人口处,宜设交通安全指挥人员;3夜间施工时,现场交通出入口和运输道路上应有 良好照明,危险区域应设安全标志。4.2.2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应排净拌筒内积水。4.2.3泵送混凝土的运输延续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 B/T1 4 9 0 2的有关规定。4.2.4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向混凝土泵卸料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为了使混凝土拌合均匀,卸料前应高速旋转拌筒;2应配合泵送过程均匀反向旋转拌筒向集料斗内卸料;集料斗内的混凝土应满足最小集料量的要求;3搅拌运输车中断卸料阶段,应保持拌筒低速转动;4泵
24、送混凝土卸料作业应由具备相应能力的专职人员操作。5混凝土的泵送5.1一般 规 定5.1.1混凝土泵送施工现场,应配备通信联络设备,并应设专门的指挥和组织施工的调度人员。5.1.2当多台混凝土泵同时泵送或与其他输送方法组合输送混凝土时,应分工明确、互相配合、统一指挥。5.1.3炎热季节或冬期施工时,应采取专门技术措施。冬期施工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 G J/T1 0 4的有关规定。5.1.4混凝土泵的操作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5.1.5混凝土泵送宜连续进行。混凝土运输、输送、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如超过规定时间时,应临时设置施工缝,
25、继续浇筑混凝土,并应按施工缝要求处理。5.2混凝土泵送设备安装5.2.1混凝土泵安装场地应平整坚实、道路畅通、接近排水设施、便于配管。5.2.2同一管路宜采用相同管径的输送管,除终端 出口处外,不得采用软管。5.2.3垂直向上配管时,地面水平管折算长度不宜小于垂直管长度的 1/5,且不宜小于1 5 m;垂直泵送高度超过1 0 O m时,混凝土泵机出料口处应设置截止阀。5.2.4倾斜或垂直向下泵送施工时,且高差大于2 0 m时,应在倾斜或垂直管下端设置弯管或水平管,弯管和水平管折算长度不宜小于1.5倍高差。5.2.5混凝土输送管的固定应可靠稳定。用于水平输送的管路应采用支架固定;用于垂直输送的管
26、路支架应与结构牢固连接。支架不得支承在脚手架上,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平管的固定支撑宜具有一定离地高度;2每根垂直管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固定点;3如现场条件受限,可另搭设专用支承架;4垂直管下端的弯管不应作为支承点使用,宜设钢支撑承受垂直管重量;5应严格按要求安装接口密封圈,管道接头处不得漏浆。5.2.6手动布料设备不得支承在脚手架上,也不得直接支承在钢筋上,宜设置钢支撑将其架空。5.3混凝土的泵送5.3.1泵送混凝土时,混凝土泵的支腿应伸出调平并插好安全销,支腿支撑应牢固。5.3.2混凝土泵与输送管连通后,应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混凝土泵送前应进行空载试运转。5.3.3混凝土泵送施工前应检查混凝土
27、送料单,核对配合 比,检查坍落度,必要时还应测定混凝土扩展度,在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泵送。5.3.4泵送混凝土 的人泵坍落度不宜小于1 0 omm,对强度等级超过C 6 0的泵送混凝土,其人泵坍落度不宜小于180 mm。5.3.5混凝土泵启动后,应先泵送适量清水以湿润混凝土泵的料斗、活塞及输送管的内壁等直接与混凝土接触部位。泵送完毕后,应清除泵内积水。5.3.6经泵送清水检查,确认混凝土泵和输送管中无异物后,应选用下列浆液中的一种润滑混凝土泵和输送管内壁:1水泥净浆;2 12水泥砂浆;3与混凝土内除粗骨料外的其他成分相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润滑用浆料泵出后应妥善回收,不得作为结构混凝土使用。
28、5.3.7开始泵送时,混凝土泵应处于匀速缓慢运行并随时可反泵的状态。泵送速度应先慢后快,逐步加速。同时,应观察混凝土泵的压力和各系统的工作情况,待各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以正常速度进行泵送。5.3.8泵送混凝土时,应保证水箱或活塞清洗室中水量充足。5.3.9在混凝土泵送过程中,如需加接输送管,应预先对新接管道内壁进行湿润。5.3.1 0当混凝土泵出现压力升高且不稳定、油温升高、输送管明显振动等现象而泵送困难时,不得强行泵送,并应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排除故障。5.3.n当输送管堵塞时,应及时拆除管道,排除堵塞物。拆除的管道重新安装前应湿润。5.3.1 2当混凝土供应不及时,宜采取间歇泵送方式,放
29、慢泵送速度。间歇泵送可采用每隔4 min一smin进行两个行程反泵,再进行两个行程正泵的泵送方式。5.3.1 3向下泵送混凝土时,应采取措施排除管内空气。5.3.1 4泵送完毕时,应及时将混凝土泵和输送管清洗干净。6泵送混凝土的浇筑6.1一般 规 定6.1.1泵送混凝土的浇筑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 0 2 0 4的有关规定。6.1.2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使其成为连续的整体。6.1.3泵送浇筑应预先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模板内钢筋、预埋件及其定位件移动。6.2混凝土的浇筑6.2.1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输送管输送混凝土
30、时,宜由远而近浇筑;2同一区域的混凝土,应按先竖向结构后水平结构的顺序分层连续浇筑。6.2.2混凝土的布料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输送管末端出料口宜接近浇筑位置。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布料设备的出口离模板内侧面不应小于5 0 mm。应采取减缓混凝土下料冲击的措施,保证混凝土不发生离析。2浇筑水平结构混凝土,不应在同一处连续布料,应水平移动分散布料。7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7.1一般 规 定7.1.1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符合国家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有关规定。7.1.2混凝土输送泵及布料设备在转移、安装固定、使用时的安全要求,应符合产品安装使用说明书及相关标准的规定。7.2安 全 规 定7.2.1用于
31、泵送混凝土的模板及其支承件的设计,应考虑混凝土泵送浇筑施工所产生的附加作用力,并按实际工况对模板及其支撑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浇筑过程中应对模板和支架进行观察和维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处理。7.2.2对安装于垂直管下端钢支撑、布料设备及接力泵的结构部位应进行承载力验算,必要时应采取加固措施。布料设备尚应验算其使用状态的抗倾覆稳定性。7.2.3在有人员通过之处的高压管段、距混凝土泵出口较近的弯管,宜设置安全防护设施。7.2.4当输送管发生堵塞而需拆卸管夹时,应先对堵塞部位混凝土进行卸压,混凝土彻底卸压后方可进行拆卸。为防止混凝土突然喷射伤人,拆卸人员不应直接面对输送管管夹进行拆卸。7
32、.2.5排除堵塞后重新泵送或清洗混凝土泵时,末端输送管的出口应固定,并应朝向安全方向。7.2.6应定期检查输送管道和布料管道的磨损情况,弯头部位应重点检查,对磨损较大、不符合使用要求的管道应及时更换。7.2.7在布料设备的作业范围内,不得有高压线或影响作业的障碍物。布料设备与塔 吊和升降机械设备不得在同一范围内作1 4业,施工过程中应进行监护。7.2.8应控制布料设备出料口位置,避免超出施工区域,必要时应采取安全防护设施,防止出料口混凝土坠落。7.2.9布料设备在出现雷雨、风力大于6级等恶劣天气时,不得作业。7.3环境 保 护7.3.1施工现场的混凝土 运输通道,或现场拌制混凝土 区域,宜采取
33、有效的扬尘控制措施。7.3.2设备油液不能直接泄漏在地面上,应使用容器收集并妥善处理。7.3.3废旧油品、更换 的油液过滤器滤芯等废物应集 中清理,不得随地丢弃。7.3.4设备废弃的电池、塑料制品、轮胎等对环境有害的零部件,应分类回收,依据相关规定处理。7.3.5设备在居民区施工作业时,应采取降噪措施。搅拌、泵送、振捣等作业 的允许噪声,昼间为7 odB(A声级),夜间为5 5 dB(A声级)。7.3.6输送管的清洗,应采用有利于节水节能、减少排污量的清洗方法。7.3.7泵送 和清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混凝土或清洗残余物,应按预先确定的处理方法和场所,及时进行妥善处理,并不得将其用于未浇筑的结构部
34、位中。8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8.0.1应建立质量控制保证体系,制定保证质量的技术措施。8.0.2泵送混凝土的原材料及其储存、计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 G B/T1 4 9 0 2的有关规定,原材料的储备量应满足泵送要求。8.0.3泵送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 5 0 2 0 4和 预拌混凝土 G B/T1 4 9 0 2的有关规定。8.0.4泵送混凝土的质量控制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 G B/T1 4 0 9 2的相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试验,可按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
35、0有关压力泌水试验的方法进行检测,1 0 5时的相对压力泌水率不 宜大于4 0。2混凝土人泵时的坍落度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8.0.4的规定。3混凝土强度的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 B/T5 0 1 0 7的规定。表8.0.4混凝土坍落度允许偏差坍落度(mm)坍落度允许偏差(mm)1 0 0?1 6 0士2 01 6 0士3 08.0.5出泵混凝土的质量检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02 0 4的有关规定进行。用作评定结构或构件混凝土强度质量的试件,应在浇筑地点取样、制作,且混凝土的取样、试件制作、养护和试验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
36、度检验评定标准G B/T5 0 1 0 7的规定。附录A混凝土输送管换算A.0.1混凝土输送管的泵送阻力宜按表A.0.1进行等效换算。表A.0.1混凝土输送管水平换算长度表管类别或布置状态换算单位管规格nU一叹一U一一U1 1-口一n曰nU一口一氏J一O一Q白一一匀1 1一1 1一1 1一1 1一1主一1 1向上垂直管每米管径(mm)倾斜向上管(输送管倾斜角为每米a,图A.0.1)管径(mm)水平换算长度(m)345cosa+3 sinacosa+4 sinacosa+ssina垂直向下及倾斜向下管每米17 5?1 5 0锥形管每根锥径变化(mn 飞)1 5 0一1 2 51 2 5一1 0
37、0弯管(弯头张角为尽夕 毛9 0 0,图A.0.1)胶管每只)弯曲半径卜竺(mm)1 0 0 01 2侧9 09侧9 0每根 长3 m一sm图A.0.布管计算角度示意1 7附录B混凝土泵送 阻力计算B.0.1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的估算压力损失宜按表B.0.1取值累加计算。表B.0.1混凝土泵送系统附件的估算压力损失附件名称换算单位估算压力损失(M P a)管路截止阀每个0.1泵体附属结构分配阀每个0.2启动内耗每台泵1.0B.0.2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宜按下列公式计算,采用其他方法确定压力损失时,宜通过试验验证。.0 2厂,,.,/,.t,、,门,一八。,、P,,二之K,+
38、K:1子 认a:(B.0.2一1)rL一、tl一一K l一3 0 0一5 1(B.0.2一2)K:一4 0 0一5 1(B.0.2一3)式中:尸H混凝土在水平输送管内流动每米产生的压力损失(P a/m);r-混凝土输送管半径(m);粘着系数(P a);速度系数(P aS/m);混凝土坍落度(mm);混凝土泵分配阀切换时间与活塞推压混凝土时间之比,当设备性能未知时,可取0.3;K尺S如V Z混凝土拌合物在输送管内的平均流速(m/S);aZ径 向压力 与轴向压力 之比,对 普通混 凝土取0.9 0。本规程用词说明l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
39、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对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 择,在一定条件 下 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2条文 中指 明应按其 他有关 标 准执 行 的写 法 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 B/T5 0 0 8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 B/T5 0 1 0 7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 B502 0 44预拌混凝土 G B/T1 4 9 0
40、25无缝钢管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G B/T1 7 3 9 56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 B/T2 6 4 0 87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 G J 5 58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 G J/T1 0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 G J/T1 0一2 0 1 1条文说明修 订 说 明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 G J/T 1 0一2 0 1 1,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 0 1 1年7月1 3日以第1 0 6 1号公告批准、发布。本规程是在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 G J/T 1 0一9 5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上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是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
41、上海市第八建筑工程公司、同济大学、湖北建设机械厂,主要起草人员是崔朝栋、王忠鹏、齐大文、赵志绪、施国璋。本次修订增加了术语以及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章节,并增加了C 6 O以上混凝土泵送的有关内容,取消了“泵送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的有关条文,修改了泵送过程中的换算压力损失值,修改了部分泵送工艺要求,并根据实际施工流程需要调整了章节结构。本规程修订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工程建设混凝土泵送施工的实践经验,同时参考了国外先进技术法规、技术标准,通过试验取得了多项重要技术参数。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的有关人员在使用本规程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混凝土泵送施工技
42、术规程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规程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中需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了说明。但是,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目次1总则 2 4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 2 53.1一般规定 2 53.2混凝土可泵性分析 2 53.3混凝土泵的选配 2 63.4混凝土运输车的选配 2 73.5混凝土输送管的选配 ,2 83.6布料设备的选配 ,2 94泵送混凝土的运输 3 04.1一般规定,3 04.2泵送混凝土的运输 ,3 05混凝土的泵送 3 25.1一般规定 3 25.2混凝土泵送设备安装 3 25.3混凝土的泵送
43、 ,3 46泵送混凝土的浇筑 3 66.1一般规定 3 66.2混凝土的浇筑 3 67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 ,3 77.1一般规定 3 77.2安全规定 ,3 77.3环境保护 3 88泵送混凝土质量控制 3 9附录A混凝土输送管换算 4 1附录B混凝土泵送阻力计算,4 22 31总则1.0.2鉴于我国在市政(包括路桥、隧道、地铁等)、水利水电等工程中已成功地应用混凝土泵送施工,故在本规程适用范围中,列入该类工程,以便推广应用混凝土泵送施工。因轻骨料混凝土泵送存在一些特殊性,在我国缺乏试验研究且工程实践较少,故不包括轻骨料混凝土泵送。根据目前技术形势,本次修订新增 了C 6 0以上混凝土泵送施工
44、的相关内容,但对C 6 0以上混凝土的泵送仍需要注意积累资料、总结经验,以便进一步改进和完善。1.0.3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性强,一般应连续进行,对混凝土泵输送管的选择布置、泵送混凝土供应、混凝土泵送与浇筑、施工管理等要求较高,且均需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充分考虑,所以混凝土泵送施工应制定严密的施工方案,故将原“施工组织设计”改为“施工方案”。1.0.4混凝土泵送施工时的技术、安全、劳动保护、防火、环保等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3.1一般 规 定3.1.2施工技术条件分析是泵送工艺控制的首要环节,该过程主要根据施工要求、原材料特性、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拌制工艺、混
45、凝土运输和输送方案等技术条件分析混凝土的可泵性,以评估其工艺可行性,如有不合理之处,应在泵送施工前及时协商调整,以保证后期工艺顺利进行。混凝土运输方案、混凝土输送方案、混凝土浇筑方案是混凝土泵送施工方案设计的关键内容,主要对混凝土运输设备、泵送设备、输送管路、布料设备等进行设计和配置。3.2混凝土可泵性分析3.2.1在泵压作用下,混凝土拌合物通过管道进行输送,这是泵送混凝土的显著特点。泵送混凝土应满足可泵性要求,这是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主要不同之处。3.2.2确定泵送混凝土的配合比时,仍可采用普通方法施工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故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有关标准的规定
46、。但还需考虑混凝土拌合物在泵压作用下的管道输送的特点,在水泥用量、坍落度、砂率等方面应予以特殊考虑,并宜根据具体泵送条件(材料、设备、气温等)经试配确定配合比。如果缺乏经验或必要时,尚应通过试泵送确定配合比。3.2.3表3.2.3主要是根据原规程内容以及上海建工集团等单位提供的超高层建筑施工经验数据而提出的,本次修订增大了泵送高度范围,并提出了扩展度要求。3.2.4根据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改发2 0 0 33 4 1号)的规定,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城市城区必须使用预拌混凝土;禁止采用手工搅拌的混凝土进行泵送的理由是:(1)人工拌
47、制的混凝土质量,由于计量难以准确控制和拌合方法无法达到要求,混凝土质量不能满足设计配合比的质量要求;(2)人工搅拌混凝土的效率低,往往不能满足当前混凝土输送泵的最低排量的技术要求,故不能保证混凝土泵送连续工作,此时,混凝土输送管路会因混凝土供应中断频率太高而发生堵塞事故;(3)混凝土人工搅拌工艺的技术落后、劳动强度大。3.3混凝土泵的选配3,3.1日本建筑学会制订的混凝土泵送施工规程规定:混凝土泵的型号要根据配管计划、输送管水平换算距离及平均单位时间所需的输送量来确定。日本土木学会制订的混凝土泵送施工规程规定:混凝土泵的型号必须考虑混凝土种类、品质、配管计划及泵送条件来确定。我国各施工单位都应
48、根据混凝土浇筑计划、要求的最大输出量和最大输送距离来选择混凝土泵的型号。选型的重点是确定混凝土泵的额定压力、额定排量、台数等参数。3.3.2公式(3.3.2)是根据建筑技术1 9 9 0年第n期 中混凝土泵送的机理及计算方法一文提出的。日本学者毛见虎雄提出混凝土泵的平均输出量按下式计算:(1)T一汀一乏.XaQ m一一刀夕.XQ ma一一Q式中:Q l混凝土泵的平均输出量;氨讯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h);甲一作业效率;手一一混凝土泵的实际作业时间(h);刃手一一混凝土泵的全部作业时间(h)。其提供的作业效率刀在建筑工程 中平均为。6左右,取值2 60.4一0.9。根据我 国实际施工情况,作
49、业效率取值0.5一。7较宜。3.3.3日本建筑学会规定,确定混凝土泵的台数,必须核对每小时的平均输出量和预定型号的最大输出量,同时要考虑操作上产生的各种时间中断造成的效率降低的因素。日本土木学会规定:混凝土泵的数量,必须根据所需要的泵送量和预定型号的输出量来确定。我国在实际施工中,可按公式(3.3.3)确定混凝土泵的台数。重要工程的混凝土泵送施工,混凝土泵的所需台数,除根据计算确定外,宜有一定的备用台数。3.3.5在泵送混凝土施工中,有时需确定混凝土泵的最大输送距离,以便确定其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如具备试验条件,试验确定最可靠;也可按实际配管情况,根据公式计算最大输送距离;如制造商提供有可靠的产
50、品性能表(或曲线),亦可参照确定。3.3.7为防止粒径过大骨料或异物入泵造成堵塞,混凝土集料斗必须设置网筛,该网筛同时可防止人体误入搅拌区造成伤害。3.4混凝土运输车的选配3.4.1泵送混凝土坍落度一般都比较大,为使泵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产生分层离析现象,确保泵送混凝土的质量和顺利泵送,泵送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国家现行标准预拌混凝土 G B/T1 4 9 0 2对运输车也提出了相应要求。3.4.2本公式为经验公式,是根据北京市第五建筑公司的板柱剪力墙体系B U P C一一飞模一泵送工法(V门G F一0 0 4一9 0)等文献中推荐的公式确定的。经过在几个泵送混凝土施工实例中的应用和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