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西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西省教师资格深度自测预测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年教师资格试题一 , 单选题 (共20题,每题1分,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将成熟胡杨细胞放在三种不同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三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为实验组B.茉莉酸为无关变量C.NaCl为因变量D.茉莉酸可抑制质壁分离【答案】 D2. 【问题】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胰腺细胞内.核酸合成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B.叶肉细胞内,氧气的产生发生在叶绿体内膜上C.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DNA能够发生转录D.破坏浆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后,免疫水平不变【答案】 A3.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幼儿园创设物质环境时,首先应考虑的要求是(
2、)。A.经济性B.安全卫生性C.功能性D.美观性【答案】 B4. 【问题】 一位教师讲“生物与环境”一节时,结合教学讲解了我国目前需要解决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等有关的指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体现了生物学的()教学原则。A.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B.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C.综合化D.直观性【答案】 B5. 【问题】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列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B.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C.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D.发酵液p
3、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答案】 C6. 【问题】 下列高中生物课程中,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而设计的是()。A.分子与细胞B.遗传与进化C.稳态与环境D.生物技术实践【答案】 D7. 【问题】 人体过敏反应中,通过释放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强,从而促进血浆从毛细血管中滤出,出现荨麻疹。此生理过程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一体液调节D.激素调节【答案】 B8. 【问题】 能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A.遗传B.成熟C.环境D.教育【答案】 A9. 【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环境因素B.社
4、会条件C.主观努力D.成熟机制【答案】 D10.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决定一位教师能否成功地扮演教师角色的首要条件是( )。A.角色意志B.角色体验C.角色认知D.角色期待【答案】 C11. 【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强化技能的类型不包括()。A.演示强化B.语言强化C.动作强化D.活动强化【答案】 A12. 【问题】 (2022上半年真题)关于幼儿言语的发展顺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言语理解先于言语表达B.言语表达先于言语理解C.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平行发展D.言语理解与言语表达独立发展【答案】 A13. 【问题】 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二肽时生成一分子水,该分子水
5、中的氢来自于()。A.羧基B.羧基和氨基C.氨基D.R基【答案】 B14. 【问题】 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康德D.杜威【答案】 B15. 【问题】 在教学中的课堂提问、平时测验属于哪种教学评价 ()A.配置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形成性评价D.终结性评价【答案】 B16. 【问题】 罗马帝国灭亡以后,西欧为了更好地布道,设立了众多的教区学校,适当讲授()知识。A.天文B.几何C.读写D.修辞【答案】 C17. 【问题】 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A.并列结
6、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答案】 D18. 【问题】 我国学者廖世承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于()出版。A.1903年B.1913年C.1924年D.1930年【答案】 C19. 【问题】 有些生物学实验,所需时间较长,实验材料容易获得,操作也比较简单,可采用()方式进行。A.演示实验B.学生独立实验C.课外实验D.参观【答案】 C20. 【问题】 高中生物实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属于()。A.观察实验B.验证性实验C.探究性实验D.设计和制作实验【答案】 B二 , 多选题 (共20题,每题2分,选项中,至少两个符合题意)1. 【问题】 元认知监视策略包括()。A
7、.设置学习目标B.阅读时对注意力加以跟踪C.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E.分析如何完成任务【答案】 BCD2. 【问题】 下列属于态度与品德的区别的有( )。A.两者实质不同B.意义不同C.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D.两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答案】 CD3. 【问题】 优良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B.一定的组织结构和强有力的领导核心C.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D.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答案】 ABCD4. 【问题】 现代特质理论认为特质基本涵盖了人格的所有方面,这些特质是()A.外倾性B.宜人性C.责任心D.神经质E.开放性【答案】 ABCD5. 【问题
8、】 二战以后世界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A.加强中等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B.强化普及义务教育C.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互相渗透D.高等教育的类型更加多样化【答案】 BCD6. 【问题】 在义务教育制度中必须履行教育义务的主体是()。A.社会B.家庭C.国家D.适龄儿童E.学校【答案】 ABC7. 【问题】 我国教师法中规定的教师待遇主要包括()。A.工资待遇B.教师津贴C.教师住房D.教师的医疗保健E.教师补贴【答案】 ABCD8. 【问题】 学生迁移的基因理论有( )。A.形式训练说B.奥苏伯尔的认知观C.经验类化说D.相同要素说【答案】 ABCD9. 【问题】 中学生学习困难产生的原
9、因包括()A.认知因素B.人格因素C.人际关系D.学校因素E.环境因素【答案】 ABC10. 【问题】 小学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的发展水平。A.我国的国情B.社会政治C.经济D.文化【答案】 BCD11. 【问题】 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特征有( )。A.自主性B.强制性C.普遍性D.基础性【答案】 BCD12. 【问题】 技能学习的过程包括()A.定向阶段B.分解阶段C.定位阶段D.熟练阶段E 、 应用阶段【答案】 ABCD13. 【问题】 一个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有()。A.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B.明确的共同目标C.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D.有详细的班级管理规定E.一定
10、的组织结构【答案】 ABC14. 【问题】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互补性【答案】 ABCD15. 【问题】 影响人际吸引和排斥的主要因素有( )。A.距离的远近B.交往的频率C.态度的相似性D.个性的互补性E.外形特形【答案】 ABCD16. 【问题】 下列说法符合当代教学观变革的有()A.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B.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C.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D.从重视结果同重视过程转变E.从重视学生向重视教师转变【答案】 ABCD17. 【问题】 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直接反映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B.知觉C.注意D.思维E.意识【答案
11、】 ABC18. 【问题】 教育制度的特点包括 ()A.客观性B.规范性C.历史性D.灵活性E 、 独立性【答案】 ABC19. 【问题】 教育心理学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即( )。A.如何教B.如何管理C.怎样学D.怎样评价E.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答案】 AC20. 【问题】 小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具有哪些特点?( )A.具有依附性B.缺乏原则性C.发展的趋势是稳定的、和谐的D.自我为中心【答案】 ABC三 , 大题分析题 (共5题,每题8分)1. 在一次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讨论会上,老师们积极发言。王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文体活动,多上文体课。”李老师说:“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
12、不要百分制考试。”请运用素质教育的有关知识,分析教师们的发言。【答案】(1)材料中的认识都是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的误区。(2)王老师的认识是对素质教育形式化的误解。素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在新的形势下的体现,因而,它一方面体现了新形势对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符合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培养人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在接受人类文化精华的过程中获得发展。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3)李老师的看法是对考试的误解,考试(包括百分制考试)本身没有错,要说错的话,就是应试教育中使用者将其看作学习的目的。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
13、2.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标准: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知道物质发生变化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材料二化学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l燃烧和灭火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答案】(1)学生学习本节课前应具有的相关知识和经验有:可燃物的定义、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的制取等化学知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燃烧与灭火的经验(2)教
14、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要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辩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3)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4)【教学思路】(5)可以演示实验【7一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通过该实验我们能够看到实验的现象是白磷自燃,白磷的燃烧并没有进行点火,所以点火并不是
15、燃烧的条件之一。3. 问: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答:我叫刘雨薇,五岁了。问:你是男孩还是女孩?答:当然是女孩了,你看我梳着小辫子,我表弟才是男孩呢。问:你有什么本领?答:我会擦桌子扫地,我打针都不哭,所以我是好孩子。问:你喜欢什么?答:我喜欢芭比娃娃,但是妈妈说家里太多了,不让买新的了。问:你不喜欢什么?答:我不喜欢吃胡萝卜,但是妈妈和老师说胡萝卜、吃了对身体好,我就吃了。问题:该对话体现了小朋友何种心理特点?分析该小朋友这种心理现象的特点。【答案】该对话主要体现了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案例中幼儿判断性别的标准是看是否梳着小辫子,确定好孩子的标准是从有没有擦桌子
16、扫地,打针哭不哭来进行判断,可见幼儿的自我评价具有表面性和局部性。自我意识的发展必须体现在自我调节或监督上。案例中的幼儿喜欢芭比娃娃,不喜欢吃胡萝卜,但却能够根据成人的指示调节自己的行动体现了幼儿自我调节能力的发展。4.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写作,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文体不限,不少于1000字。【答案】教育从尊重学生开始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爱默生曾精辟地指出:“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谁
17、掌握了这把钥匙,谁将获得教育上巨大的成功。”在这里,爱默生先生把尊重学生当成打开教育成功之门的钥匙,是非常正确的。对于尊重学生的人格,我深有体会。在我实习的时候,经历过一件难忘的事情。教师节前夕,我收到一张贺卡,里面写着“老师,谢谢您善意的谎言。”看到这娟秀的字迹,我就知道是谁。记得那天我正在讲课,突然看到小A在匆忙地写着什么。这时,其他学生也注意到了,纷纷把目光投向了小A。恰好她一抬头,碰到我的目光,赶忙将桌上的纸条揉成团捏紧。我走近她,和气地说:“把纸条给我吧!”她看了看我,脸都红到耳朵根了。我伸出了手,她这才把那纸团放在我的手心里。我展开一看,“可惜不是你”五个字跃入眼中。我再次看了看小
18、A,她一直低着头,我清了清嗓子,说:“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张纸上写了什么”不少学生都说:“想!”我说:“小A同学写的是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不努力肯定不会成功,而且她今天的字写得非常大方、秀气”。小A猛地抬起头,这时我观察到她快速而又细微变化的眼神,惊讶、感激人人都有追求完美、受人尊重和得到信任的需要。正因为我尊重这位学生的人格,信任她,不因为她表现不好而忽视她,所以才会有她后来的上进。还是那句老话,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学生无论在家庭、学习、性格、思想等方面如何千差万别,作为合格的教师,都应该尊重他的个性与差异。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校长的一句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校长是当时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
19、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学生是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尔斯。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这么一句语重心长的话给了他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
20、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中国教育家魏书生也曾说过:“人心与人心之间,就像高山与高山之间一样,你对着对方心灵大山呼唤:我尊重你那么,对方心灵高山的回音便是:我尊重你。”尊重是双向的,只有尊重才有平等,只有平等才有信任,有了信任,教师才可能深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最终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5. 案例:阅读下面的学生习作,完成第题。品诗乐在其中喜欢诗,因为诗是心的歌。题记“床前明月光,
21、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诗人李白的愁绪在皎洁月光的激发下,思乡之情跃然心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古代友人的感情交往犹如深千尺的潭水,更如广袤无垠的大海,当不得不悲伤离别时,那曾与朋友吟诗畅酒的场面浮现眼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才华横溢的曹操在晚年依然能吐露出不服老的壮心,这是怎样的一种气魄!诗歌的美在世世代代中吟唱、传诵,美在其中,乐在其中,在鉴赏诗歌的洪流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位。面对书架上那厚重的唐诗宋词,年纪虽小的我却对陈旧古风的唐诗宋词仰慕已久。翻开沉甸甸的封面,排队站立、码放整齐的诗句印入眼帘。历经风霜的诗句相对于我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
22、来说确实头晕目眩。但是,教语文的妈妈给我耐心细致地讲解后,我犹如拔云见日一样茅塞顿开,豁然开朗。在磕磕绊绊的理解中,我实现了与古人的对话,心情格外高兴。从此,品评诗歌便成为了我阅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家喻户晓的晏殊写下的这句被称为“千古奇偶”的诗句,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它那古诗中必有的对偶形式用得非同一般的绝妙。从另一个角度讲,不要去在意失意或者失败,也许成功与获得就与你近在咫尺。只要能准确理解得与失、成与败的含义,你就一定不会悲观失望、止步不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著名诗人朱熹用酣畅的笔墨阐述了传承千年的治学方法。只有不断地学习
23、与努力,各方面能力就会大幅度提高。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不断地丰富完善自己,才能勇立朝头,才能不会被历史洪流所淹没。诗歌的魅力无可阻挡,在无形的阅读与鉴赏的过程中,我仿佛每天都在与古人对话,每天都会神交知心朋友,诗歌也早已成为我的心灵之音。品诗乐在其中。问题:请指出该作文的两个缺点,并结合具体内容指导改进。查看材料【答案】缺点:(1)本文的主题是品诗使人乐在其中,因此作文中使用了许多诗词,这从一定程度上已经体现了作为初中生的小作者较好的文学积累。但作文中提及诗词时,都只写了寥寥几句,其分析也都仅停留在浅层次上。这使得各段对每旬诗词的讲述读来更像是单一地对诗句的解析,却并未能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文
24、中所写的是小作者思考与感悟的结果。每段诗歌的依次出现使本该出彩的诗句变成了诗句的罗列,而少了一种蕴昧,也少了对“乐在其中”的照应。(2)小作者在作文中努力将意思表达完整,但难免忽视了句子本身的通顺性。这使得文中存在许多错别字与病句。例如,第段中“在鉴赏诗歌的洪流中,我也是其中的一位”一句,小作者想表达出自已是“鉴赏诗歌的洪流”中的鉴赏爱好者的一员,但在旬中却缺失了“鉴赏爱好者”这一关键词,使句子成分缺失。改进建议:(1)文段首尾都意指“品诗乐在其中”,因此建议小作者在段举例诗歌时,能够进一步丰富文段内容。不仅要指出诗歌写了什么,有什么影响,还要写自己如何品或者品出了什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让自己能
25、够在品味时乐在其中的,等等。只有这样安排,才能使文章的主题不散不乱,时时照应主题。(2)小作者除了要将作文中的错别字和病句修改正确,还需要在日后的学习中增加汉语基本知识的学习与练习,扎实汉语基本功。例如,可以通过留心日常常用但易混淆或误写的词语来减少错别字,通过整理分类病句类型来掌握病句规律,通过运用做题技巧来区分病句等。如在辨别病句方面,以“历经风霜的诗句相对于我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确实头晕目眩”一句为例可以使用提炼中心句的技巧来观察句子是否存在成分缺失的情况。此句提炼出中心词后即为“诗句头晕目眩”,这很明显是错误的,宾语“我”缺失。因此应改为“对于我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历经风霜的诗句确实令我头晕目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