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十一五”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结题报告扬州市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课题组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
2、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中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对于初中学生,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协作意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但是,单纯地开设信息技术课并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而把信息技术和各个学科教学整合起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在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能力,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能够更快地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同时利用信息技术还能够提高各个学科的教学效率。通过与多学科的整合还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多学科互动的能力,必将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课程整合”的理念
3、,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或者与实际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整合,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变革性推动作用。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基础,融合通讯技术和传播技术,能处理、编辑、存储和呈现多种媒体信息的集成技术。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先进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情感的激励工具、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综合地应用到课程实施过程中,使教学资源、教学要素和教学环境整体化产生聚集效应,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
4、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3、有效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有机地与学科结构、学科内容、课程资源以及教学实施等融合为一体,成为学科教学的有效组成部分。在整合中重要的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新的教学体系,提供新的教学范式,以实现教学的高效。三、理论支撑1、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在 “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系统综合最优化,就是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最优管理和最优决策。从教学过程上来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就是把教学目标作为整体核心,使教学过
5、程中的多层次、多因素之间能有机结合,关系协调,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包括两个有机组成部分,一是教师教学方式的最优化,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最优化。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有力地促进这两个最优化。2、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他认为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掌握教学过程所要求的内容,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校都可以向几乎所有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如果他们打算这样做的话,与此相关的是他的掌握学习策略。掌握学习理论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多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学习内容的掌握,重视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它重视反馈矫正程序,赋予教学评价以新的意义。掌握
6、学习理论对当前的素质教育的实施极有价值。四、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课题的研究,我们要力求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共同推进,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师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进的教育技术,促进教与学的革命。通过运用多种媒体,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改革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
7、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应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改变。五、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教育革新,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因此要在文献研究中学习相关的理论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2、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密不可分,是在教学中和对教学的研究,为使研究工作按照研究设计开展,行动研究法是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课堂教学的个案分析,不断总结与反思,以构建适合校情和学情的最佳教学模式。4、教育实验法。本课题将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构建高度交互的课堂教学
8、模式,并在教育实践中检验其应用价值。六、题组成员及分工主要研究人员姓名工 作 单 位 职 务、职 称课题研究中所承担的工作仲维景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主任负责人、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胡正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高级教师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的综合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对参与课题研究人员进行信息技术培训鲁启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教导主任课题组织管理、协调组成员,分管物理课题研究。任健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政教处主任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语文课题研究。苏桂先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数学课题研究。蔡 维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收
9、集整理数学学科资料、参与数学课题研究。葛学志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教研室副主任课题研究方案策划、计划的实施,参与语文课题研究。韩维平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英语课题研究。解龙兵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二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物理课题研究。蔡 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化学课题研究。许启明宝应县小官庄镇中心初级中学中学一级校方案策划、协调组成员,分管地理课题研究七、课题研究方法步骤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并辅之以经验总结法和教育调查法等实验方法。本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06.9-2
10、007.10)。(1)制定本课题实施方案,并请专家论证。(2)全面总结前段时期电教实验的经验教训,成立本课题领导小组。(3)确立实验对象,并进行实验前的调查研究。(4)扩大宣传,营造氛围。2、实施阶段。(2007.102009.10)(1)按“实验的总体内容”分专题,分级组织具体实施。(2)分解实验目标,并分别落实到课题组,边实验边探索。(3)领导小组负责督导,做到及时反馈与定期总结相结合,抓好典型,征集成果。(4)做好实验的纪实工作,及时反馈,认真整改。(5)购置设备,完善设施。3、总结阶段(2009.102010.11)整理材料,总结经验,撰写报告。召开现场汇报会,并请专家验收、鉴定八、实
11、验原则该课题顺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趋势,故实验研究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超前性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特别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的观念,要广泛吸收当前教育领域的崭新信息,掌握崭新的信息技术,保证课题研究的有效实施。2、实践性原则:进行该课题研究必须因校制宜,结合本校的实际和原有条件(硬件、软件),不断实践、不断探索,这样才具有实效性,才便于操作,利于成果推广。3、主体性原则:教育的根本价值追求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因此,进行本课题研究必须遵循主体性原则,一方面以发展的眼光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以人文性创设愉悦的氛围培植学生群体,真正使学生个人、群体与社会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12、。九、课题研究成果1、摸索出一套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如:语文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模式;英语学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设计,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模式。2、“整合”实验的开展,促进了教师改变长期习惯的教学行为,改变传统教学结构的弊病,创建新型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3、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得到有效的发展提高,学生会
13、应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信息收集、处理;多数教师能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将计算机和网络作为自己教和学生学的工具。学生学习方式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学习者的学习主要不再是依赖教师的讲授与课本的学习,而是利用信息化平台和数字化资源,师生之间开展协商讨论、合作学习,并通过对资源的收集利用,探究知识、发现知识、创造知识、展示知识的方式进行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4、通过课题实验,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加强,新的课程观、质量观、教学观逐步形成。广大教师认真总结自己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我校教师结合课题撰写的近三十篇电教论文获国、省、市级奖,多篇论文发表在省、市刊物上。5、教育科研活动的蓬勃开展
14、,课题研究活动的扎实进行,使不少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也为他们的茁壮成长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极好舞台。在本课题实践课活动中,有一批骨干教师,他们年轻,思想活跃,在教案设计中,有创新精神,有创意;他们肯学习,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不断提高,课件制作由请他人制作,到自己制作;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充满激情,师生关系融洽,有事业性,有奉献精神。从课件构思到资料搜寻,资料库建立,课件制作,牺牲了大量的个人休息时间,甚至废寝忘食。课题研究的深入进行,对学校师德教育,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6、建立了小官庄中学网站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专题网站。利用校园数字化平台建立了教师网上
15、教学及研究站点;建立教师、教研组、班级网站,将自己的学习成果及经验做成主页,进行网上交流。学生能自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进行学习,形成教师在网上办公、学生在网上学习的习惯。十、课题研究的特色及价值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因为网络的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计算机的超文本性可实现课堂的高效能管理,多媒体的外部刺激多样性容易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
16、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人才的有效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课堂是动态的,学生是千变万化的,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不是制胜法宝,同样信息技术也不可能是万能钥匙。因此,我们在“整合”的过程中,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首先从思想认识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理念。强调整合的必要性,就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有机的、恰到好处,不是人为的拉郎配,不是每学科、每堂课都必须整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与政治整合,不能把教师放在一边,更不能用多媒体代替教师讲课的全过程,只能是在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不能讲清楚的情况下应用。不是有整合就是创新,无整合就是传
17、统。注重整合的服务性,就是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在教学中的主要应用为:媒体教学、模拟仿真、虚拟现实等,所以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如何将学科知识进行数字化,借助网络和多媒体手段实现模拟仿真,创设有利于学生认知的学习环境。把握整合的规律性,就是看到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不适应性,硬件和软件的不支持性。认真研究和把握整合的规律。我们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应强调“过程性原则”,即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教学中,有了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侧重点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对材料的收集、筛选、整理。教师教会学生的是收集信息的价值判断,以任务为驱动,以目标作为寻找资源的目的和策略,
18、当学生发现自己的技术不足以收集资源时,教师再教给他新技术。从系统论的角度讲,整合就是在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协调教学系统中教师、学生、教育内容和教学媒体等教学诸元素的作用、联系和相互之间的影响,使整个教学系统保持协调一致,维持整体的过程或结果产生聚集效应。因此,我们看整合,重点不在课件和技术,而在观念和方法。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凸现信息技术和网络的显著特点,在互动化、网络化、情境化方面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要真正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融合到各学科的教学中去,从目前情况看,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教学改革任务。.十一、研究后的反思1、必须实现思想观
19、念的转变。“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要使信息技术发挥其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要使自己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帮助者转变,不再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而应使之成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在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上,不再把教学媒体仅仅当成教学内容的展示工具,而应使之成为学生的认知、启迪思维的工具。如果仍用传统教育观念来设计教学过程,则只能是用“机灌”代替了“人灌”,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不利的。2、必须提高师生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只有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了,教师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与课程的整合更有效。如能熟练
20、运用Word、PowerPoint、多媒体广播系统,了解网络技术基本知识,了解常用软件如(FrontPage、Authorware、Flash等等)的功能,若能熟练掌握则更有利于教学,能熟练地上网搜集资料等,才能在教学设计时考虑到利用哪些软件、通过哪种形式来帮助自己实现教学目标,到哪些网站上去搜集相关资料,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水平,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备课时心中无数,上课时紧张慌乱的现象。此外,为达到教学目的,同时还必须有学生的配合。如果设计了一些需要学生打字的教学环节,而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不是很好,打得很慢,则会浪费教学时间,这就需要在开设的信息技术课上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3、必须搞好软件和硬件建
21、设。开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课,除了“人”教师与学生这个因素外,还有“机”的问题。维护与管理好网络,是顺利开展教科研实践的重要保证。在网络课教学中,可使用的教学软件虽较多,但从功能来讲,尚未有较理想的软件。同时,数字化教学资料虽有,但较零散,还缺乏合适的教学平台和网络制作平台。4、实现信息技术在学科课程教学中的三个整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给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我们着眼于将先进技术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做到在学习中应用,在应用中提高。为了推动教师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课改赛课”、“师徒观摩课”等活动,要求45周岁以内的教师每学期必须结合所教学科制
22、作课件并应用于课堂教学,并将此纳入教师百分考核。随着我校教学研究活动的广泛开展,在公开课、研究课中凡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都必须使用课件上课,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变得更直观、更生动、更具有情趣,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现行的中学学科教材中,很大的不足就是经常会出现一些离现实、离这个时代比较远的统计信息。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及时、准确地反映出来。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与信息,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还能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知识。学科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
23、双方面的需要,因此,学习材料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和有利于为他们的人生建造知识大厦永久基础最必需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方式的整合 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应该有崭新的教学方法、形式,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24、信息技术与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整合 各学科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学习的目标,又是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在这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中,我们更应该利用信息技术和各学科课程整合,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研究。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学生的亲密伙伴,对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各学科探究性学习的整合,使学生的学变得更为主动。总之,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努力实现三个突破: 教学观念上的突破。通过理论学习,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各种教改实践活动,树立现代教育观念,培养学生善于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并能学会学习、主动求知,为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上的突破。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合理配置现代教育技术硬件设备,特别是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学习方法上的突破。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口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从“以教为主”转为“以学为主”,创建新型的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结构,实现师生网络交互式教学。 2010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