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doc

上传人:1595****071 文档编号:4799498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4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doc(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对现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报告河南理工大学 2011年暑期“两课”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年级:09级 班级:信息09-02班 姓名:张珊珊 学号:310911020207 2011年8月 20日 对现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报告调研时间:2011年8月3日-2011年8月15日调研地点: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调查

2、对象: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中学生调查主题:现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调查人员:张珊珊对现代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的调查报告一、序言众所周知,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与数字化的时代,经济多元化席卷全球,世界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是日益迫切。于是,我们从小便被教导,要好好学习,这样长大了才会有出息,才不会落在他人后面。随之而来的便是老师与家长们布置的堆积如山的作业、考试与雨后春笋般的辅导班。针对此现象,我调查了许昌市襄城县湛北乡的中学生的课业负担现状,发现情况不容乐观。目前,中学生负担过重,已经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严重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影响着教育的健康发展。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提高素质教育

3、,给学生一个全新的教育环境,一个优质、高效的教育,已经刻不容缓。二、正文1.中学生负担的现状近几年来虽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再强调将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减下来,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的现象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尤其是初中生,除了课业负担过重外,尚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和思想负担,具体表现如下:(1) 学习时间长。我特意向校长要了一张湛北中学的学生作息时间表:起床:6:OO-6:15早自习:6:35-7:25第一节:8:25-9:10第二节:9:20-10:05第三节:10:20-11:05第四节:11:15-12:OO第五节:13:45-14:30第六节:14:40-15:25第七节:15

4、:35-16:20第八节:16:30-17:15晚自习一 17:55-18:40晚自习二 18:50-19:35晚自习三 19:45-20:30晚自习四20:35-21:20(注:初三年级学生上4节晚自习,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上3节晚自习。)从表上不难看出,普通初中生一天上课的时间长达十多个小时,更不用说很多学生都不得不延长学习时间来赶上学校的进度。难怪有人说:“现在早晨起得最早的是学生,晚上回家最晚的还是学生,天天如此。现在的学生最辛苦,学习时间那么长。”(2) 课后作业多。目前,初中生日作业量至少在3小时以上,也就是说,学生在下了晚自习之后,至少还有三个小时是学习时间。面临中招考试的毕业班更

5、甚,几乎没有在晚上11点之前完成作业量的。不仅如此,初中生的辅导资料也是层出不穷,大家手里每门学科至少一本,有的是学校订购的,有的是任课老师布置要求购买的,有的是学生家长帮忙挑选的可谓名目繁多。如此沉重的课业负担确实令学生苦不堪言。(3) 考试多。考试是中国传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评估手段,但现在,一个学生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参加的考试总和可是个天文数字。就以我调查的湛北中学为例,几乎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考试的名目也五花八门,有单元考、章节考、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联考、模拟考、摸底考、统考、会考等等,毕业班甚至会节节课考,并且这种现象相当普遍,几乎所有的初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考得学生抬不

6、起头来。(4) 老师、家长双重压力大。为数不少的老师将考试、课堂提问等作为惩罚学生的一种手段,利用考试分数排名,安排座位。即使现在初中严令禁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也仍然会有例外。学生回到家里,迎面而来的不是家长们的嘘寒问暖,而是永不停止地询问。学生在双重压力之下,很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为此,我以附近的湛北中学为调查对象,从中抽取了初一、二、三的学生各30名,其中,平时成绩好、中、坏的学生分别占10名,采用拜访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初一、二、三的学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厌学心理,他们中的大多数都认为,目前,自己的课业负担很沉重,难以承受,尤以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同学最甚。二年级的相对要较好

7、一些。大致原因如下:一年级刚刚升入初中,对周围一切的事物都充满了新鲜感与好奇心,于是没有将过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导致成绩下滑,不想学习。加之,老师与家长的双重唠叨,使这种心理更甚;而初三则是面临着中招考试的压力,每天都要发愤图强,老师与家长还总是“唯恐天下不乱”,找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辅导班加诸于身,学生们是苦不堪言。相比之下,初二的学生要好一些,既摆脱了初一时的稚气,又没有中招考试的压力,不少学生反映,当前的课业负担自己尚可以接受。2.造成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1)教育管理体制的原因首先是激烈的升学竞争趋势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接受这好的现代教育,人们希望进

8、入名牌大学,重点中学等学习。但限于我国现阶段的教育发展状况,学校的发展还不平衡,并非人人都能进入名校或重点中学,加剧了师与师、校与校、地与地之间的升学竞争。一所学校的优劣,社会各界甚至教育部门内部,也往往以考试成绩、升学率作为标准。因此,校长需要教师为校争“荣誉”,教师也需替自己争“面子”,这一切都要靠学生的“争气”来实现,于是学生被逼加班加点,减少活动时间,跳入复习资料和考试的“苦海”。一些教师说:“其实教师并不愿意给学生加班又加点,给学生补课,布置更多作业,也知道这样做学生很反感,效率也不高。主要是看着别的学校,别的教师给学生加码,自己也不敢怠慢。”教育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在明知应试教育无

9、出路,害了学生苦了自己,学生负担需减轻的情况下,谁也不敢第一个站出来真正实施“减负”,生怕影响质量、影响升学率。因此学生负担过重的原因之一在于现行招生制度。其次,对教育质量的评价不合理。对一个学生的好坏,对一个教师优劣的评价,往往定死于外显效果文化课成绩的好坏上。很多学校的评价制度还没有从应试教育中转变过来,在很多方面教师花费的劳动力尽管十分必要,却难以得到合理的评价,从而受到肯定。所以导致一些学校和教师去追求急功近利的外显效果,只是求近期的分数与得到的肯定,而忽视了长远的人才质量。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不惜延长学生学习时间,运用题海战术加重学生作业量。学校为了刺激教师、学生就组织名目繁

10、多的考试,学生也在多次考试中排名中,受到校方或老师的“指点”、“重压”。这么一来导致了部分学生产生恐惧感,学习效率下降,形成了恶性循环。排在前面的学生,怕自己考不好名次掉下来,心理负担很重,排在末尾的学生往往受到老师的批评,学生便对教师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产生厌学、恐惧情绪,有的因不堪承受心理压力而离校出走。(2)社会家庭原因素质教育未能在社会中形成共识,尤其是几千年封建传统教育的影响下,人们的观念、意识、思维方法是难以改变的。家长对学校对子女的期望过高,如今的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家庭经济条件尚可,于是家长们把所有的期望投到了子女身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每个家长都存在,家长们把自己不

11、能实现的理想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加上家长们的成才观的不正确,教育方法的简单,不管子女的各种因素,拼命地强压孩子去“多”学习,还通过各种方法、手段,“逼”子女成才,岂知这么做,反使子女不堪重负,有的甚至走向极端。以上所列的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几个大因素。当然,肯定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因素。正是这种种因素,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奴隶,将学习视为苦差事,不少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恐惧、逃避、退缩、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学生逆反心理严重。三、结束语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不仅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同时也压抑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影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学生过重负担的危害性,正确认识理解“减

12、负”和内在涵义,切实做好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工作。就学校层面来说,首先要端正办学思想,切实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生观和质量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考试制度和评价制度,正确运用考试的功能和评价的作用。其次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视学生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让学生在愉快中求得活泼主动全面的发展,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对学生的指导,着力培养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投入大自然,投入实践。禁止用题海战术来摧残学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还学生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第三是要加强师德行风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严禁对学生有偿补课,严禁对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次,严禁歧视后进生,严禁体罚、变相体罚和漫骂侮辱学生,倡导教学民主,让学生更多地体验成功。加强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增强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真正将“减负”落实到实处,为国家培养全方面发展的新型社会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