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报告课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报告课件.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报告课件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报告课件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示范专业建设总结报告我院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以服务社会为宗旨,紧紧围绕扬州及周边地区的企业发展情况,科学合理的调整专业结构,明确学院的专业建设方向。2006年,学院在原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基础上,结合社会企业的用工需求,新开设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培养机电设备
2、装调应用技术方面的专业技能人才。一、专业建设概况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德技双优”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分析,创新“三元二翼一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能力拓展课程+活动课程”的课程体系,并辐射引领系部相关专业的共同发展;完成部分专业能力课程标准的制定,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成了2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申评以及校本教材的撰写工作;借助专业教师工作室,在技能竞赛和教科研等方面为教师提供了学习提升的平台。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通过师徒结对、学习交流、内培外引等途径,培养了专业带头人、骨干及双师型教师,构建了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
3、高、实践能力较强、富有热情的师资团队;与扬州广菱电子有限公司等4家大中型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建成西门子PLC实训室与电机控制与典型机械传动装调实训室,改造电梯检修实训室与光电实训室,实现了校内外实训实习的有机衔接和区域职教的共同发展。该专业主要以学制四年的“技师+本科”培养层次为主,目前毕业生累计达300人以上,通过最近几年的毕业生回访以及企业的调研,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及综合实力的显著提升,辐射引领了扬州及周边区域机电专业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为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持和保障。二、保障机制与举措(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提供专业发展保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办出特色的客观需
4、要。为适应社会市场的需求,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学校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作。学校坚持育人为主,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既重视专业、岗位技术能力培养,又重视在实践中加强思想教育和职业素质培养,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企业双方建立“紧密结合,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最终达到“双赢”的目的。产业合作型的合作机制 用学校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与企业合作。形成的企业是学校实训基地,学校是企业技术提升的基地,形成长效运行机制;项目开发型的合作机制 以学校的先进仪器设备和人才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人才订单型的合作机制 开展“订单教育”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以学校是企业的人才培养基
5、地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训企业型的合作机制 成立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为企业间的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提供平台,以此吸引企业的参与。同时,这些企业成为我院的学生实习基地和就业单位。目前,每年一度的专业建设专家委员会活动已经成为学校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意见和建议的论证会,成为校企合作的洽谈会,成为企业之间的交流会。(二)采用校企合作举措,走人才培养捷径。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示范专业的建设,得到学院的支持和引导,由学校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法规,支持和引导校企合作的发展,并给予财政上的支持。给予合作企业以适当优惠的条件,吸引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充分依靠市教育局和劳动保障部门
6、组织协调作用,拓展校企合作空间领域。争取与更多的知名、品牌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全面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三、专业建设情况(一)专业设置以及培养目标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充分体现了我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办学特色。坚持每年开展本专业就业情况的市场调研,结合学
7、校实际情况和课程改革,不断调整教学计划,以满足市场需求变化。在教学过程中,突出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对学生技能训练的教学要求,实施复合工种的人才目标,使毕业生更贴近企业用人的需求,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在人才培养中,大力推行“工学结合、德技双优”的人才培养理念,根据岗位能力的需求分析,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能力课程+能力拓展课程+活动课程”的课程体系,突出培养学生基本实践能力,应用专业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设计自动控制系统并参与加工能力,独立装配、调试运行能力,编写设计过程的相关文档能力,具有鲜明的专业特色,目前已成功培养出300多毕业生,并受到企业认可。(
8、二)教学改革及创新以省校两级本学科优质工程教研项目为载体,大力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积极申报省市级精品课程,2013年机电设备设计安装与调试评为省级精品课程,2014年自动化控制系统安装与调试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建立系级教学质量监控保证体系,保障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顺利实施,纵横科研课题与教学相结合,带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结合专业特色,选择先进实用的教材,有的教材例如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气控制与PLC机电一体化系统配备了多媒体的教案,课件,满足了信息化的教学需求,为了增加理论教学的生动性,同时巩固验证专业理论知识的科学性,结合学院
9、现有的设备,编写电工实验指导讲义讲义,结合实际工作过程,研讨各类教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并编写了部分教材,达到现代企业用人的要求。专业教师多次展开教学方法的研讨,对特色专业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与企业专家交流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拟采用以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习领域为阶段的教学模式,并要求老师能灵活运用任务驱动、项目引导、行动导向等先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能自己制作实物,并在教研室会议上展开讨论,取长补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专业性较强和学生较难接受的专业课程,学校还配有先进的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对于学生较难理解的课题可以在仿真实验室中通过仿真实验,模拟工作过程实训等过程中直观形象的学习,教
10、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环境,以中央控制机发出指令或做出演示,学生在学生机上响应教师的指令操作或观看教师的操作过程,有效的利用了教学资源,学生在学习时能形象的接受知识。(三)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秉承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实践能力与社会服务能力的思路。坚持“培养为主、引进为辅、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建立健全师徒结对、“传、帮、带”等一系列制度,促进了师资队伍的薪火相传与不断发展。本专业师资队伍结构: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比例53.8专业课教师中一体化教师比例90专业课教师中实习指导教师比例30.7兼职教师比例23专职教师人数26专业课程领域中,主干课程均配有学科带头人,各学科带头人在教学质量监督与管理和教学
11、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研讨中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专业的建设,借助于“国家中职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建设,加快“走出去”的步伐:注重对专任教师的培训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近几年,本专业共选派12名专业教师赴德国进修;10人次参加国家、省级各类培训;组织了20人次的校本培训;定期组织专任教师赴企业锻炼与培训交流。加大“引进来”的力度:不拘一格降人才,积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满足高层次、多元化教学的需求,打造了一支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核心、双师型教师为基础、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四)实训基地建设本专业在建设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培训,学院有满足本专业学生实习的专用实习室20多
12、间,工位500多能同时满足本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岗位技能训练,学校于13年来投入近400多万元建设能集教学、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生产于一体的实训基地,实验实习开发率均达100%,多媒体教学实施完备,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有效。设备的购置能够代表行业技术应用发展趋势,尽可能体现专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满足学生三五年后工作的需要。现阶段学院购置机电设备安装为维修设备,具备一定科技内涵和跟踪技术前沿的特征。能保证本专业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实习训练在校内完成。除此之外,本专业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在教科研及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进行深度交流合作。充分利用本专业多年与德国
13、合作的积淀优势,在企业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结合国情校情,积极探索“双元制”本土化的切实可行之路。灵活采用企业师生工作站、订单式冠名班等多形式创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直接与生产一线对接,促进校企间的项目合作和课题研发,切实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实现校企的深度交流与合作;新建了“协鑫光伏”、“中凌高科”等四个冠名班,实现订单式培养,实现名优企业对专业建设的拉动作用,受到企业和学生的一致好评。(五)教学精细化管理我院实行院、系二级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管理规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优良的教学环境。已建立、完善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体系,把教学质量的评价作为经常性、日常化的工作,并把平均价结果与岗位聘任
14、和年终津贴结合起来,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完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强化教学管理,规范教学秩序,制定学生管理及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定。在系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省教学管理文件,按照学院教学管理体系开展教学工作,坚持每天上下午个两次教学监督巡查教学实习情况,每个班级均有班级日志,有教师记录班级情况。系、教研室两级领导普遍听课制。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形成教学信息快速反应机制,各教研室每学期两次检查教案和学生作业,随时有教研室主任抽查教按和教学进度及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每学期两次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考评,各教研室主任根据考评情况对相关教师进行通报,以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进厂实习学生每人每月写一份
15、顶岗实习学生月报表,并由单位签署意见盖章交回学校。班主任每月回访企业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六)专业能力培养职业技能: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建设高度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结合我国职业资格能力要求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培养具有维修电工技师证书、维修电工高级、钳工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高级技能人才。其中2012、2013、2014年本专业学期总评成绩及格率达100%。通过学院理实一体化教学,学生职业能力已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并且符我国技能考核鉴定标准。我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共有619人参加学习,合格率达99%以上,其中388人取得本科毕业证书。学院注重技能培养,在12、13、14年中毕业生参加职业技师
16、资格鉴定合格率达90%以上,12、13、14年高级工总评成绩及格率达98%以上,中级工总评成绩及格率达100%。学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在课余期间对本专业教师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并不定期的进行教师经验交流或总结,师生技能训练同台共进,在科学、合理的竞赛训练计划下,本专业师生技能竞赛获得可喜成绩。四、专业示范与贡献(一) 移驾“双元”模式,实现引领示范本着“开放联合,需求导向,国际视野,创新驱动,特色发展。”的教育理念,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在建设过程中,专业全面引进、借鉴、消化先进职教理念和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我院IHK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扬州地区及周边经济的发展,通过成
17、效突出的校企合作与国际合作,走出了特色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之路。(二)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引领示范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校企双方建立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创新型的校企合作模式取得累累硕果:本专业与扬州广菱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新型生产线已经正式投入生产使用,与江苏中凌高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电气控制柜已经成功运用在企业生产中。(三) 竞赛屡创佳绩,实现引领示范本专业师生积极参与国家级和省级的各类技能竞赛,并取得多项优异成绩。其中,2013年第二届省“状元杯”扬州赛区选拨赛学生组包揽前五名;2014年第二届江苏省 “状元杯”技能大赛学生组三等奖;2014年第43届
18、世界技能大赛江苏选拨赛学生组二等奖;2014年11月第五届江苏省机器人大赛暨第一届全国机器人运动大会选拔赛机器人体操项目的冠军。(四) 课改发挥优势,实现引领示范根据培养目标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要求,对课程体系的结构进行创新,形成“纵向”课程体系结构,既保证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又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符合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实现 “三类”(基础类、实践类、拓展类)并重发展,力求使学生达到“精一、会二、学三”目的,获得更多知识和技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五、专业发展存在问题(一)校企全面深度合作有待扩展 专业发展过程中,学生的诸多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结合现代化的企业生产进行
19、,而选择合适的“婆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校企合作方面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与优化,转型升级,以点带面,实现与区域大中型企业的全面深度合作。(二)教学资源建设水平亟待提高 社会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质量越来越高,在数量上急需大量的高级蓝领,从事一线操作的技术人员;在质量上要求学生能跟上企业先进生产设备的发展,但是目前我们的实训设备资源尚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专业建设的进度。为了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我们需要增加对教学设施、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以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此,恳请上级部门进一步加大投入,推进我院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示范引领作用,为企业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员工,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和社会荣誉度,更好的服务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