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794255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pt(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2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一、教育起源的代表性观点及其评价(一)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法国社会学家利图尔诺(Letourneau,C.)英国教育家沛西能(Percy Nunn,T.)3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利图尔诺认为:“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完全同人一样,生来就有一种由遗传而得到的潜在的教育。”“从观察得到的,互相有联系的许多事实已无可争辩地向我证实:兽类教育和人类

2、教育在根本上有同样的基础;由人强加的人为的教育,可以动摇甚至改变动物的,被称为本能的倾向,并反复教它们具有一些新的倾向;为取得这一结果,通常只要让年幼动物反复地练习并恰当地利用奖励也就够了。由此不难看出,人类教育的进行与动物的教育差别不大,在低等人种中进行教育,与许多动物对其孩子进行的教育甚至相差无几。”(转引自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41。)4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沛西沛西能能19231923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年在不列颠协会教育科学组大会上的主席演说词人民的教育人民的教育中指出:中

3、指出:“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教育从它的起源来说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不仅一切人类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社会有教育,不管这个社会如何原始,甚至在高等动物中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有低级形式的教育。我之所以把教育称之为生物学的过程,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意思就是说,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应的、天生的,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而不是获得的表现形式;教育既无须周密的考虑使它产生,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也无需科学予以指导,

4、它是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转引自柳海民:(转引自柳海民:教育原理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0年,年,p41p41。)。)5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教育的生物起源论者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为,归之于天生的、像动物本能那样原本具有的生物行为,教育过程就是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行为,教育过程就是按照生物学规律进行的本能过程,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这就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

5、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性。6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二)心理起源论(二)心理起源论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Paul MonroePaul Monroe,1869186919471947)。)。孟禄在其所著孟禄在其所著教育史教科书教育史教科书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中,从心理学的观点出发,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没有教材的原始史实,判定教育应该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说:原始社定教育应该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他说:原始社会的

6、教育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在这种。在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的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发展。7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避免了生物起源论的错误所在,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提出模仿是教育起源的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模仿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视之为作为一种心理现象,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视之为教育的诸

7、种途径之一。但是,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教育的诸种途径之一。但是,孟禄的错误在于他把全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部教育都归之于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模仿行为,不懂得人之所以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得人之所以为人是有意识的本质规定,不懂得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此他切活动都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因此他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的这种观点仍然是错误的。8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三)劳动起源论(三)劳动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一观点在我国的教育理论与教育这一观点在

8、我国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学界中几乎是史学界中几乎是“一枝独秀一枝独秀”,很多,很多教育学教育学、外外国教育史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史教材中,都持有教材中,都持有“劳动起劳动起源论源论”。9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前苏联教育史专家米丁斯基在前苏联教育史专家米丁斯基在世界教育史世界教育史一书一书中谈到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时指出:中谈到关于教育起源的问题时指出:“只有从恩只有从恩格斯的格斯的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这个著名的原则出发,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才能了解教育的起源。教育也是在

9、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恩格斯在来的。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说,一文中说,劳动过程是在人类制造工具的时候劳动过程是在人类制造工具的时候开始的开始的,这制造和使用工具(即使是最原始的,这制造和使用工具(即使是最原始的工具)已需要成年人对儿童作某些指示。工具)已需要成年人对儿童作某些指示。”(转引(转引自郑金洲:自郑金洲:教育通论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00年,年,p46.p46.)10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5050年代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讲过学的前苏联

10、教育专年代曾在华东师范大学讲过学的前苏联教育专家杰普利茨卡亚在她的讲稿中也写到:家杰普利茨卡亚在她的讲稿中也写到:“苏维埃的学者们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创立了苏维埃的学者们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说创立了与一切唯心主义的教育起源论不同的教育起源于劳动与一切唯心主义的教育起源论不同的教育起源于劳动的理论。的理论。”11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761976年编写的年编写的教育学教育学更更加明白地指出:加明白地指出:p“教育是在人类发展的什么阶段上和什么原因的教育是在人类发展的什么阶段上和什么原

11、因的影响下出现的呢?这不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因影响下出现的呢?这不是一个无所谓的问题,因为关于教育的兴起,资产阶级科学创造了一系列为关于教育的兴起,资产阶级科学创造了一系列的理论,对于这些理论我们不能听之任之。的理论,对于这些理论我们不能听之任之。”12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苏维埃教育学是站在恩格斯在苏维埃教育学是站在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起源和国家起源和和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作用等著作中阐述的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等著作中阐述的教育起源于劳动这一理论的立场上。马列主义教育

12、学认为,只有当人认为的立场上。马列主义教育学认为,只有当人认为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在自己和自然界之间需要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时,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只有当人学会使用它们时,只有当人面临着制作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的任务时,只有在这时才会劳动工具和劳动手段的任务时,只有在这时才会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在人类社会中产生老一辈向晚一辈传授劳动经验、知识和技巧的需要。为了使年青一代在与大自然知识和技巧的需要。为了使年青一代在与大自然的可怕威力的斗争中不致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的可怕威力的斗争中不致牺牲,为了使人不变为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

13、要性。野兽,便产生了进行教育的必要性。”(转引自胡德海:(转引自胡德海: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1998年,年,p178-179p178-179。)。)13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起源于劳动”观点于20世纪50年初被介绍到中国,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教育理论界始终把它认为是无可置疑的观点。从80年代初开始,随着人们思想的解放,有些研究者对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及理论依据提出了质疑。这些质疑是通过下述三个问题的分析进行的,并明确指出“劳动起源论”是站不住脚的,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完整、不确切

14、、不妥帖的。14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第一,劳动虽然是教育起源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条件,第一,劳动虽然是教育起源的最主要的、决定性的条件,但它只是教育起源的外因。但它只是教育起源的外因。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无疑是及其重要的。但是,通过劳动在人类起源中的作用无疑是及其重要的。但是,通过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研究,可以看到,他所强调的始终是对恩格斯有关论述的研究,可以看到,他所强调的始终是劳动作为劳动作为“推动力推动力”的作用,没有与从猿到人过度阶的作用,没有与从猿到人过度阶段中的内在矛盾联系在一起。而内因指的是事物内在段中的内在矛盾

15、联系在一起。而内因指的是事物内在的矛盾性。劳动既然只是作为从猿转变到人的主要推的矛盾性。劳动既然只是作为从猿转变到人的主要推动力,并不反映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显然就不能说动力,并不反映事物内部的矛盾性,那显然就不能说它是人类起源的内因。它是人类起源的内因。15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第二,第二,“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没有正确地理解恩格斯没有正确地理解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个命题,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简单化、绝对化和公式化的倾向。这个命题,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简单化、绝对化和公式化的倾向。“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16、观点直接的主要的立论根据,其实只是观点直接的主要的立论根据,其实只是“劳动创造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本身”这一句话,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正是以这句话为前提进行这一句话,教育起源于劳动的观点正是以这句话为前提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在此主张劳动起源论的人没有正确理解恩格斯关逻辑推理的结果。在此主张劳动起源论的人没有正确理解恩格斯关于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的命题。恩格斯在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中,从纠正某一文中,从纠正某些政治经济学家说的些政治经济学家说的“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句话开始,接着进一这句话开始,

17、接着进一步肯定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对于步肯定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对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命题,只有从恩格斯肯定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的命题,只有从恩格斯肯定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的意义上去理解才是正确的。件的意义上去理解才是正确的。16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第三,“劳动起源论”在逻辑上混淆了教育和劳动这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以至于教育被当作是从属于劳动的。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的过程,是人通过有

18、目的的活动来改变自然物;而教育则首先是人和人之间的过程,是人通过有目的的活动来促进和影响人的成长与发展。从活动的本质意义上说,劳动生产物,教育生产人,所以两者在逻辑上并不存在从属关系。17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四)需要起源论由于“劳动起源论”受到质疑,于是有些学者就从“劳动起源论”转到“需要起源论”。(1)人类的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一道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柳海民:教育原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8现在学习的是第

19、18页,共41页(2)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具体讲就是:教育起源于社会群体传递、发展文化和社会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方面的共同需要。(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3)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劳动,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需要。(刘树仁主编: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9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五)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五)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探寻教育起源,应该进一步找出教育从中脱胎的事探寻教育起源,应该进一步找出教育从中脱胎的事物,或者称为教育的原型。物,或者称为教育的原型。能

20、够成为教育原型的事物应该包含着教育的基本要能够成为教育原型的事物应该包含着教育的基本要素,而且要素间具有内在联系。整体是从整体中素,而且要素间具有内在联系。整体是从整体中孕育出来的,不是由各要素逐一相加或拼凑出来孕育出来的,不是由各要素逐一相加或拼凑出来的。的。因此,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只能从另一种活动中演化因此,教育作为一种活动只能从另一种活动中演化出来。出来。20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这种活动显然与生产劳动及其他社会活动相关,但不是生产劳动本身,因为生产劳动是人与物的相互作用,其目标是生产物质产品。p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活动中具备

21、上述条件的活动,就是人类相互非物质性的交往活动。p只要这类交往发生,就必然有交往的双方和交往的内容,交往的结果则是在交往的双方身上产生认识、情感、意志或行为的影响。21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p可见,人类交往中包含着教育的要素。一旦交往的用被人类意识到,并将此转化为以影响新生一代生长为直接目的的特殊活动,交往活动的一方就转化为教者,另一方则转化为受教育者。当这类特殊交往逐渐形成较为固定的内容和较为固定的教学关系时,教育活动就演化而生了。p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在一定意义上,教育是人类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22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4

22、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现在学术界对于教育起源仍然没有达成一致观点,而是多种观点并存。23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41页论说论说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劳动起源论劳动起源论劳动的智化论劳动的智化论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起源于劳动教育起源于有智慧的劳动教育起源于有智慧的劳动前身论前身论人类教育起源于古猿的教育人类教育起源于古猿的教育需要论需要论生产劳动需要论生产劳动需要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论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论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论社会生活和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教育起源于社会生产和

23、生活的需要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教育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的需要人生发展论人生发展论教育起源于以劳动为核心的人生发展教育起源于以劳动为核心的人生发展社会化影响论社会化影响论教育起源于产生了语言后人类对年幼一代教育起源于产生了语言后人类对年幼一代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所施加的社会化影响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论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论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教育起源于人类在劳动过程中形成的超生物经验的传递和交流传递和交流交往起源论交往起源论教育的形态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教育的形态起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文化起源活动论文化起源活动论文化活动产生教

24、育文化活动产生教育知识传授起源论知识传授起源论知识授受起源论知识授受起源论知识传授是教育的最初形态知识传授是教育的最初形态知识授受是教育的最初形态知识授受是教育的最初形态前提前提条件论条件论类人猿传递经验的活动是教育起源的前提,生活类人猿传递经验的活动是教育起源的前提,生活需要、语言等是其条件需要、语言等是其条件军事训练论军事训练论教育起源于军事训练教育起源于军事训练(资料来源: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p4950。)24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41页二、教育产生的条件二、教育产生的条件 (一)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一)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是一个根本性的前提

25、。教育既然在其出现之初,是一种有意识地为个体发展和教育既然在其出现之初,是一种有意识地为个体发展和种族的延续作准备的活动,那么,在人类意识形成以种族的延续作准备的活动,那么,在人类意识形成以前,教育是不可能产生的。只有当人类有意识形成之前,教育是不可能产生的。只有当人类有意识形成之后,才能考虑到个体和种族的未来,才能意识到为将后,才能考虑到个体和种族的未来,才能意识到为将来获取生存资料而培养本领的必要,才会进行教育。来获取生存资料而培养本领的必要,才会进行教育。25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41页(二)语言的产生。(二)语言的产生。语言体系是同时影响思想体系、影响人观察世界的语言体系是同时影响思

26、想体系、影响人观察世界的方式、影响对现实现象分类的透入人类心理的最方式、影响对现实现象分类的透入人类心理的最重要的符号。语言不仅是上辈用以将其经验传授重要的符号。语言不仅是上辈用以将其经验传授给下辈的媒介物,而且也是操同一种语言的人群给下辈的媒介物,而且也是操同一种语言的人群成员间的交流工具成员间的交流工具(柴得尔:(柴得尔:远古文化史远古文化史,上海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1990年年版,第版,第2525页)页)。26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41页(三)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从教育的构成要素分(三)必须具有一定的经验。从教育的构成要素分析,教育应同时具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析,

27、教育应同时具有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三个要素。人类最初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就容三个要素。人类最初积累的生产生活经验,就构成了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构成了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四)集体活动的出现。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建(四)集体活动的出现。教育是一种社会活动,建立在集体生活的基础上。立在集体生活的基础上。27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三、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一)无阶级性。(一)无阶级性。(二)贫乏性。(二)贫乏性。(三)非独立性。(三)非独立性。(四)为生产劳动服务。(四)为生产劳动服务。28现

28、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基诺族的教育基诺族的教育 基诺族是基诺族是19791979年年6 6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它聚居在云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的。它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基诺山(又名攸乐山),东西长约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东北部的基诺山(又名攸乐山),东西长约7575公里,公里,南北宽达南北宽达5555公里,面积为公里,面积为41004100多平方公里,共有多平方公里,共有90009000余人。余人。这个民族的历史缺乏文献记载,传说也纷纭不一。根据一些历史工作者的调查,解这个民族的

29、历史缺乏文献记载,传说也纷纭不一。根据一些历史工作者的调查,解放前这个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并开始有了阶级分化。放前这个民族尚处于原始社会农村公社阶段,并开始有了阶级分化。基诺族解放前没有文字,也没有学校,在基诺语中连基诺族解放前没有文字,也没有学校,在基诺语中连“老师老师”或或“先生先生”等词等词也没有,其教育组织形式,在也没有,其教育组织形式,在1515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并辅以长者的影响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并辅以长者的影响和培养。而男子到了和培养。而男子到了1515岁以后,则受到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就是岁以后,则受到另一种形式的教育,就是“饶考饶考”这种组织这种组织形式的

30、社会公共教育。形式的社会公共教育。29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参加“饶考”的手续十分简便,到了一定年龄的年轻人,一般只要携带上一些酒,到“饶考”组织的驻地,同全体成员享乐一番,就算是入了“饶考”。献上酒,表示对伙伴的尊重,对组织规则的遵守,同时也就得到了同伴们的认可。“饶考”的活动场所是挑选一至数户热心和善的老人的家作为基地,也算是这个组织的驻地,称之为“尼高撮”,即“玩乐之家”的意思。“饶考”的男青年长期都集中在“尼高撮”住宿,直到结婚成亲时为止。由于有了家庭的个体经济,所以他们白天是回到各自的家参加生产和生活的。30现在学习

31、的是第30页,共41页 “饶考”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来看,是比较多样的,主要有:过年的歌会活动、体育竞赛活动;日常在“尼高撮”竹楼里的社交活动;战争时期的军事教育活动。这些教育活动是以互相学习、能者为师的方式进行的,是同劳动、游戏及其他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所有男性青年在学习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可以说,“饶考”不仅是青年人的社会服务、娱乐交友的场所,也是原始的社会公共教育机构。(资料来源:冯春林:基诺族原始社会形态教育初探,昆明师院学报(哲社版)1980年第5期。)31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鄂温克人和鄂伦春人的教育 住在额

32、尔古纳河畔的鄂温克人从生下来就在游猎生活中培养。夏天成人出去打猎,把小孩放在摇篮里挂在树上。五、六岁以后的儿童,做一些传统性而具有狩猎教育意义的游戏,例如学习打熊、学习打犴、学习搬家等等。儿童再大一些就进行身体锻炼,学习跳高、撑竿跳、滑雪板,以掌握这些技能并培养他们的勇敢品质。举行滑雪比赛时,仪式相当隆重,对于优秀滑雪者给以奖励。老年人还替孩子们做弓箭,举行设计比赛,练习打靶。十二岁以后,开始跟随老人从实际狩猎中学习打猎。练习打灰鼠(因为不会伤人),十五、六岁时开始学习打鹿、犴等大兽。等到青年会自己打猎时,就算完成了训练任务。鄂伦春人是打鹿的能手,他们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这种能手。男孩子五、六岁

33、时开始用弓箭、木枪作狩猎游戏,七、八岁时练习骑马、寻马、遛马,十岁开始学习射击,十一、二岁开始跟长辈学习寻找和射击野兽的技术,到十六、七岁时就能独立进行狩猎了。32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 在生产劳动方面的教育,除了狩猎以外,他们还有采集、放牧和捕鱼的训练。小孩跟大人去采集,大人采什么小孩就采什么,大人在采集实践中教会小孩懂得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哪种生吃,哪种熟吃;哪种有毒哪种没有毒等等知识。鄂温克人教儿童放牧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六、七岁帮助母亲看小牛、挤奶,学习骑马,十到十七岁放羊,十八岁以后放马、套马。还要学会替牲口治病,

34、学会宰牲口等等技术。上述事实,说明原始社会的教育主要是在集体生产劳动中进行的。(毛礼锐、瞿菊农、邵鹤亭:中国古代教育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第2版,P8-9.)33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41页由于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虽然有语言,但是文字还没有出现或形成,因此教育的形式除上述讲到的做中学外,还借助歌唱形式进行。如鄂温克人举行婚礼时,老人们要在歌舞中为新婚夫妇祝福:为了祝福新婚夫妇永远幸福,在今天的舞会上都要服从我。新郎新娘要记住:劳动要流汗,对鳏寡孤独要扶持,对失去劳动力的人要关怀,生活中要和人们团结一心。(资料来源:王越、周德昌、杨荣春主编:中国古代教育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11

35、-12。)34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三、文字的产生与学校的萌芽三、文字的产生与学校的萌芽(一)文字的产生根据考古发现,距今7000年的仰韶遗址里,就发现了长方形骨板的刻画,并被认作是“图形文字的萌芽”。距今6000年的半坡遗址中,在彩陶上发现了17种形体不同的刻划符号。35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郭沫若认定,这“就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文字的孑遗”;而汉字的发展史,“可以以西安半坡村遗址距今的年代为指标”。他给“陶文”所作的鉴定结论是“殷墟文字已合乎六书规律,则

36、文字之起源,必尚可递溯三、二千年;仰韶、龙山似已进入有文字的时期,今观半坡先民遗址,陶器碎片上见有刻纹殆无可疑。”(鉴定原件存西安半坡博物馆)36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80年代末,陕西省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市西郊发掘出一批原始先民刻写的甲骨文,经炭同位素测定,距今45005000年。这些史料说明中国文字起码有5000年的历史是没有多少歧义的。37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二)传说中的学校1.成均(约公元前2700年间)成均,相传为“五帝”时的学校名称。在周礼、礼记中均有

37、记载。礼记文王世子中郑玄注引汉儒董仲舒之语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周礼正义中孔颖达注大司乐疏说:“尧已上当代学亦各有名,无文可知。但五帝总名成均,当代则各有别称。”38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关于成均,郑玄解释:“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我国上古五帝时音乐已发展到相当水平,而且非常重视乐教。如黄帝命伶伦造律吕,命荣猨作钟,命大容作咸池之乐。由此推断成均之教以乐教为主。正如近代学者刘师培说:“均字即韵字之古文,古代教民,口耳相传,故重声教。而以声感人,莫善于乐。”故舜时才会设置专门的乐师,即命夔典乐,教育贵胄子弟。39现在学习的

38、是第39页,共41页第一章第一章 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教育的起源及学校的产生2.庠p庠是原始社会晚期,舜及以前有虞氏的学校。庠有两个含义:一为“米廪”、粮仓;一为敬老养老之所。这两个含义可能相通,“仓库保管员”通常由德高望重的老人担任,理应受到供养和尊敬。p由于老人的见识和经验较为丰富,而成年人又必须外出生产劳动,所以,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也就落到老人的肩上。与老人有关的庠也就逐渐演化为教育的场所。p而孝道和敬老的教学内容也必然是老人们所乐此不疲的。中国以伦理为本位、以老人为轴心的历史传统,从庠的发端中就已露出端倪。40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41页复习思考题1 1对教育劳动起源论的质疑体现在哪几方面?对教育劳动起源论的质疑体现在哪几方面?2 2教育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教育产生的条件是怎样的?3 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哪几方面?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体现在哪几方面?4 4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学校有哪几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学校有哪几种?41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41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