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903679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为学是清代学者彭端淑的一篇论说文,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一起看看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查阅!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为学由难向易转化的关键是“事在人为”。 2、理解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的意思。 3、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不同语气和感情,并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

2、课文,读出人物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式、讨论式。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大家在学习中一定都遇到过困难,谁能说一说在学习中你都遇到了那些困难,又是怎样做的呢?(学生谈),看来面对学习中的困难,我们大家对待的方式和态度各有不同。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面对困难古人是怎么做的吧。今天我们来学习13课为学。(师板题) (二)教师解题、介绍作者 简介作者。(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彭端淑) 解题:为学即求学、做学问的意思。原题为为学一首

3、示子侄,是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名,他不但鼓舞和激励了彭家的子侄,而且也鼓舞和激励了后来的许多青年人。那么究竟作者在这篇文章当中都讲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文章当中去看一看,请同学们把书打到105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停顿和长句子的断句,边听边标注不认识的生字读音。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文言文呢?现代汉语与古文言文是血脉相承的,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直到今天它还在影响着现代汉语的发展.与此同时呢,文言文是一种雅语,历经千百年的锤炼,它已发展成为一种最为精练的语言。所以,为了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4、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很有学习并学好文言文的必要。这节课就让我们大家一起去感受一下文言文的魅力!因为这篇文言文不太好读,再加上这是我们初次接触和学习文言文,所以就由老师先来范读一下课文,同学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停顿和个别句子的断句,并标注好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3、同学们,在这篇课文当中,有些字比较生疏,不太好读,老师把他们找出来了,谁能试着来读读。 4、下面请你在课文中找到这些生字,并把它圈画好。然后再小声地将课文读一读。 5、指名读课文,读的时候要努力做到三不:不加字,不丢字,不错字,力求准确。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共同帮助他纠

5、正错误。 6、男女生互读、全班齐读 (四)翻译全文、研读领悟 1、同学们,文章我们已经读通了,那么这篇文言文讲的是什么意思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文言文中,很多字词古义与今义是不一样的,还有的字词呢一词多义,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字词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课件出示重点字词,学生理解意思:为、亦、鄙、语、恃、之、去、顾 2、学生自主翻译全文 理解了这些重点字词的意思,下面请你们对照原文,结合书中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来翻译一下这篇课文。而后自由的组合成学习小组,在组内练说一下。 3、逐段翻译讲解(这篇文章共有三个自然段,我们逐段来理解)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指名翻译第一自然段,学生思考:作者对“

6、为学”是怎样看的?也就是说他提出了一个怎样的观点呢?(“人之为学不学,则易者亦难矣。”)为学难易的转化关键在于是否“为”。本文说的主要是关于做学问的道理,为什么开头却从“天下事”写起?(因为“为学”是“天下事”之一,这是从一般到具体的说明事物道理的方法)。(作者的观点正确吗?有何为证呢?接下来让我们来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 (2)指名翻译第二自然段,学生思考: 蜀之鄙去南海容易吗?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明确:不容易。“不知几千里也”,“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等词句看出。) 请你想象一下,在去南海的路途中,穷和尚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是啊,西蜀去南海一路上如此困难重重,那么穷和尚去南海为

7、什么还能成功呢?是因为条件充足吗?从哪些词句上看出?(明确:凭着他坚强的信念,主观的努力,“为之”的结果。从“贫”“还”等词中体现。) 对贫者去南海之事富者前后态度有哪些变化?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明确:开始是疑问:“子何侍而往?”中间是轻视:“子何恃而往!”最后是惭愧:“富者有惭色”。) 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3)齐读第三自然段,指名翻译,学生思考: 文章光写一个穷和尚也能证明论点,文章却写了一穷一富两个和尚,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写一穷一富两个和尚是通过一正一反鲜明地对比,更能证明论点:事在人为。条件差只要肯努力,事情会成功;反之条件好,不付诸行动只是空想,到头来一事无成。)

8、 (五)拓展延伸、深化中心 本文作者为了证明人贵立志、事在人为的为学观点,举了蜀之鄙二僧的故事,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还有哪些事例可以证明这一观点? (六)总结收获、结束全文 1、学了本文,你有哪些收获?或者你有哪些感受?(学生谈) 2、是啊,同学们,人贵有志,事在人为,让我们从现在起,立志吧,“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百学须先立志”, “少年志则国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古人的叮咛仍不绝于耳,让我们共同立下远大志向,为着我们美好的人生、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策马扬鞭、奋发图强!最后让我们再次齐颂为学一篇,来结束我们本节课的学习吧!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

9、上册语文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在学习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 2.理解文中说明的道理,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 1.加强诵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认识到“人之为学”,关键在“为”,只要树立志向并坚定去实践,就可以化难为易达到预定目标。 美育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本文结构紧凑,对比鲜明,句式整饬的创作美以及故事所揭示的意蕴美。 二.学法引导 1.以学生自读为主,借助工具书自行解决文中字词的音、形、义,教师抽查巩固。 2.可将文中故事改编成小说剧表演,也可用复述的方式加以理解。可对这个故事的思想内容进行讨论,讨论一

10、下可从哪些方法得出不同的理解。 3.理情文章的结构层次,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妙处,理解对比手法的作用。可将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去掉,看看文章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由学生从写作和内容的角度加以认识和体会。 4.可以根据文章结构层次,将本文化整为零,逐段背诵,背熟后再合零为整体背诵。默写。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掌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及重点虚词的用法,准确翻译文章。可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文章,根据注解直译文章,教师答疑并讲析重点词语,让学生明确,巩固重点。 2.难点 理解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解决办法 教师适时恰当引导学生思考。 3.疑点 开篇由两个设问句组成,这种写法有什么效果?(增强语言

11、的感染力与思辨力)。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磁带及录音机。 2.投影仪及文学常识、重点词句评析、随堂练习的胶片。 3.学生制作生字新词及重点的卡片,课堂交流。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指导学生熟记文言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强化诵读练习。 2.准确直译文章。 3.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第一课时 导语 同学们步入学校的大门已近七、八个年头了,下面我想请一位同学谈一谈学习知识时的感受,特别是升入中学以来在求知过程中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得很好,每个人接受新知识都要有一个由繁到简,由难到易的过程,怎样才能完成这个过渡呢?用我们中国的一句古训来说,即“世

12、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就是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 (-)明确目标 l.文学常识及字词读音。 2.准确直译文章,掌握重点实词。 3.学习本课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4.把握文章主旨。 (二)整体感知 1.简介作家作品情况(见文下注解)并解题为学 为做 学学问。 2.教师范读文章,并指导学生朗读,读准下列读音;并掌握其意思 速 怠 迄 屏 鄙 恃 钵 语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学生对照课后注释翻译文章,以段为单位,每个学生讲一段,其他学生补充。 2.教师出示投影,将重点词句及难句对学生再次进行训练。(亦也,逮及,赶得上,怠懒散,迄等到,屏摒,常常规,语对说,钵和尚用的碗,之到去

13、,恃凭借,犹仍然,还,鄙边境) 3.在理清文章字面意思的前提下,由学生来概述段意 第一段 提出全文的主要观点,说明为学难易的转化,即“学则易,不学则难。” 第二段 讲道理说明持之以恒可令昏庸与聪敏置换。 第三段 用蜀鄙二僧的故事做论据说明主观努力的重要性,有志者事竟成。 第四段 以立志为学收束全文,深化文章论点。 (四)总结、扩展 初读文言文,同学们要加强诵读,培养语感,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读准字音,注意文言实词的积累。 (五)布置作业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朗读背诵。 (-)明确目标 1.体会文章语言运用,及在语气上的特点,理解文言中常用的语气词“

14、乎,矣,也, 焉,哉”所表达的语气。 2.理解文章以事喻理的论证方法。 (二)整体感知 1.复习文学常识。 2.在学生朗读的基础上,请一位学生把“蜀之僧去南海”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巩固文言基础知识(订正课后练习二,并出示投影,请学生把下列这些词语译成现 代汉语)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2.语言特色 学生朗读第一段,并分析排比句的艺术效果。 (第一个设问句开篇泛论天下事之难易,关键在“为”,第二个设问句进而引申论述“人之为学”。由概括到具体,使论述的道理逐步深人,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思辨力量。) 朗

15、读第三自然段,有钱的和尚两次说“子何恃而往”,语气有何不同?(第一次属于通常发问,第二次是以蔑视的语气出现的,在富和尚看来,穷和尚只凭一瓶一钵前往南海,是不可思议的,“我”(富和尚)尚未成功,“你”(穷)岂不是痴人说梦。) 语气词 乎、哉疑问,也、焉判断,矣陈述 3.把握文章主旨 提问,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 4.请学生通过学习本文,另举两个例子来说明“因为有决心而成功的,没有决心而失 败的。”(联系实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思想认识。) (四)总结、扩展 蜀鄙

16、之僧尚知“有志者事竟成”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学过本课后能有所启迪。 (五)布置作业 1.背诵默写为学。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为”“鄙”“语”“恃”“去”“顾”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借助教师范读、原文与译文对照,能读通课文,理解意思,背诵课文,初步培养喜爱古文的感情。 3.创设情境,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能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讲述故事。 4.立足“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的原因体悟,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激发学生树立志向,大胆实践的精神。 5.认识“鄙、曰、恃”3个字,正确书写“乎

17、、鄙、僧”等6个字。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对话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并背诵课文。 2.理解“人之为学”,关键在于“立志去为”的道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题释义 1.教师讲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穷,一个和尚挺有钱。有一天(“蜀鄙二僧”故事部分) 知道这个故事出自哪里吗?(板书课题:为学)齐读课题,注意“为”读第二声。知道“为”是什么意思呢?“学”又指什么呢?(做学问,求学)。 2.简介作者,了解背景。此文的原题目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作者彭端淑写给子侄们看的。让我们来看看作者的相关资料。 屏幕出示:彭端淑是清

18、代四川的文学家,他的文章笔力刚劲,气势浑厚,激昂奋进,常给人以鼓舞和教益。彭端淑一生著述较多,其中白鹤堂文集最为有名。本文是白鹤堂文集中极具影响力的一篇,意在教育晚辈们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有所建树。 【通过教师讲故事的方式创设情境,然后自然地引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初读古文,读准字音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想知道原文中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吗?请你自由地读读课文,借助后面的注释和字典,争取把课文读通顺。然后看看课文哪一个自然段是在写这个故事,请你在自然段前面做个标记。 2.同桌互读,呈现难点。 两个学生一组,一个读,一个听,纠正字音,意见不一致时,记下此字,留待解

19、决。教师巡视,相机把难读字词写在黑板上。交流正音。 预设:钵、语、蜀之鄙、子何恃而往、亦易矣。 3.指名朗读,掌握学情。 请学生再次放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特别是刚才交流过的几个字。然后指名请学生试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注意纠正同学错误的读音。 【通过同桌互读,指名试读,呈现难读字词,集中解决,为接下来把课文读通顺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1.细听范读,边听边画,展示矛盾。 听着同学的朗读,老师也想来读读。请同学们认真听,边听边把与你读得不一样的地方画下来。(学生交流不同之处,教师随机在投影仪下画出) 2.借助注释,探究停顿,读通课文。 同学们,有些句子读得不一样,就是停顿或

20、者读音有所不同,老师建议大家结合译文,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再想想到底该怎么读。 预设: 天下事/有难易乎?(读出问句的语气。) 蜀之鄙/有二僧(结合注释知道“蜀”是四川简称,“鄙”是边境的意思。) 贫者/语于/富者曰(“语”读第四声,告诉的意思,“曰”是说的意思。整个句子的大概意思:穷和尚告诉富和尚说。) 吾/欲之/南海,何如?(“吾”,我的意思,课文中指穷和尚。“欲”,打算;“之”,到、去的意思)我们还学过类似意思的句子吗?(送孟浩然之广陵)“蜀之鄙有二僧”中的“之”是否也是这个意思?(的) 子/何恃而往?(“子”,你;“恃”,凭着、依靠的意思。整句话大概意思:你凭着什么去呢?) 吾/一瓶一

21、钵/足矣。(“钵”,古代盛饭、菜等的陶制器具。整句大概意思:我一个水瓶,一个饭钵就足够了。)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整句大概意思: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了。) 3.再读课文,理解意思,讲述大意。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加通顺。 刚开始老师讲的故事就是原文的第2自然段,你能看着原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概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先自己试试,然后指名交流。 【通过借助注释、结合译文能正确断句,读出古文特有的味道。在读通顺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大意,初步体会文章的故事梗概。】 四、教师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小结。这

22、节课,我们试着读通了课文,并借助注释和译文学习了“蜀鄙二僧”的故事,至于为什么贫和尚能够到达南海,而富和尚却不可以到,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作业: (1)认读本课要求识写的生字; (2)完成课后习题2; (3)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通顺,能准确断句。 第2课时 一、复习课文,师生互译 1.老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不看书,边听边想每句话的意思。 2.老师一句一句说译文,指名学生说对应原文。 3.师生一起说故事。 【运用教师范读,师生互译等不同的方式,读好文言文的停顿和节奏,同时引导学生积累文本,为接下来的探究打好基础。】 二、品读对话,明确其义 1.定格对话,品味原因。 导语:让我们把目光停留

23、在两个和尚身上,想想他们之间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1)分角色读贫者和富者的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集体交流: _条件不同;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_决心不同:富者过分依赖物质条件,“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贫者“吾一瓶一钵足矣。”(穷和尚很有信心,非常有勇气。) 讨论:穷和尚这一路会有哪些困难?(路途遥远。地图展示四川和南海普陀山的距离;合理想象穷和尚一路上会遇到哪些实际问题?风餐露宿,舟车劳顿等) _态度也不一样:抓住两个“子何恃而往?” 想当初富和尚也向往南海,计划着买船出行,但至今未能如愿。穷和尚凭着这一瓶一钵竟然敢去。这两个句子该怎么读?学生谈理解后有感情朗读。第一个

24、是普通的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也可读出感叹的语气来。 _结果也不一样。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小练笔:贫者会告诉富者什么呢?富者心里又会想些什么?展开丰富的想象,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完成后,指名读一读写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3.试着背诵这段话。 【在品读贫和尚和富和尚之间的对话中,初步读懂两个和尚之间的明显不同之处,通过想象说话,尝试练笔等方式体会贫和尚的坚强意志,并通过朗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意思表达出来。】 三、品文涉理,悟出文道 1.学习第1自然段。 作者由这个故事还想到了我们做学问,他在一开头就提出:那就是(师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

25、之(生接)则难者亦易矣;(师说)不为,(生接着读)则易者亦难矣。(下句话同上。)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自然段每句话的意思。 (2)小结:看来做学问难易转换的关键就在于是否“为”,作者都是先用一个设问句提出问题,然后从正反两方面作答。这样,对比鲜明,突出了“为”对“学”的作用,说明了“难”与“易”的关系。 (3)体会文言文句子的精美。这段话中一共有4句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呢?(近似于对偶,读起来琅琅上口) (4)练习背诵。 2.“贫僧自南海还”“富者有惭色”的故事结尾说明了什么?它与作者的看法有什么关系?(说明“事在人为”,这个故事是一个例证,作者用它来生动形象地证明自己看法的正确。)

26、 3.学习第3自然段。 (1)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这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去:距,距离;之:在这里没有实在意义。)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副词。反而,却。) (3)小结: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了贫者能到的原因是在于能够立志,富者不能到的原因是不能立志。把这种反问的语气读出来。 (4)从这一自然段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人贵有志,事在人为。) (5)练习背诵。 【读懂作者通过对比方式亮出自己观点的行文特色,体会文言文精练的语言特色,明白“人贵有志,事在人为”的深刻内涵。】 四、落实识字,积累内化 1.认读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 2.学生独立书写要求会写的字,教师提示: (1)注意“曰”与“日”的区别。 (2)“鄙”字左边的写法,下面是“回”字。 3.试着把全文连起来背诵;背给同桌听。 4.拓展作业: (1)把蜀鄙之僧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收集有关勤奋学习的名人名言或故事,丰富课外知识。 20 / 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