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_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47825683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7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_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_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_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凤凰新学案高中语文_选修《史记》选读(教师用书).doc(6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63第一专题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其人其事专 题 解 说司马迁和史记,凡接触过中学语文教材的师生,谁不知道?传统语文教材中就选有史记的经典篇目,高考文言文阅读也常从史记中取材。然而,对绝大多数中学师生来说,真正比拟深刻地认识了解司马迁,比拟全面地学习探究史记,恐怕得从教版选修教材选读的教学开场。教学选读,当然得从太史公自序起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前后跨越三千多年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历史著作,同时也是我国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学著作。选读史记,我们首先要了解作者司马迁

2、其人其事,以及他写作史记的目的与经历。本专题只选了一篇太史公自序;还有一篇是同学们在必修五学过的报任安书,此处列为“存目。如果说报任安书是司马迁的“心灵史,那么太史公自序便是司马迁的“学术史兼“心灵史。两文结合起来阅读,便能走近司马迁,了解他的家世谱系,了解他的生活经历,了解他的志向抱负,了解他撰写史记的始末,从而比拟具体地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太史公自序教 学 定 位文本概述司马迁不把自序置于卷首,而是将其放在七十列传之末。这是为什么?清人金圣叹说:“此篇于史记为序,于太史公便是自己的列传。金圣叹之言,为我们解读太史公自序翻开了门。太史公自序既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

3、记。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也是我们这册选修教材的总起,更是我们从整体上认识司马迁和了解史记的开场。太史公自序篇幅较长,容丰富,文字艰深,学生学习的困难很大,所以教材为它提供了译文。让学生对照译文读原文,在阅读过程中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这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的主要方法;在复习报任安书的根底上,抓住“传和“序的特点,先“传后“序,寻找出相关语段和相关语句,加以分条理解和分析归纳,从而了解司马迁其人其事,那么是学习了解文章容的主要方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却又易混淆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关于史记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2.

4、阅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精读语段,理解重点容。3.通过阅读与探讨,比拟清楚地了解司马迁的生平及其伟大奉献,理解史记一书的写作要旨。学习方法.2/63以讲读法与讨论法为主:以练促读,以读助练,自读、自主讨论为主,点拨讲解为辅。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预读质疑,“感知文本,“选读理解;第二课时“探究文本。预 读 文 本预读要求太史公自序原文与译文对照排列,可指导学生对照译文阅读原文,先理解全文大意;对其中有些段落,可以在回忆报任安书中表现出来的作者的品德与人格,以及第 5 段忍辱著史的决心的根底上加深理解;然后完成“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感知文本太史公自序原由五局部组成,课文节选了前

5、两局部的主要容和结尾两段,共 13 个自然段,可分为五个局部,请根据下面的划分,简要概括每一局部的大意。(见学生用书第 2 页“感知文本)【分析】因为课文附有对照的译文,学生可以顺利理解文章大意,理清全文脉络并不困难;而理清全文思路脉络,是比拟全面具体地了解和认识司马迁其人其事的根底。第一局部(第 13 段):司马迁自叙家世谱系。第二局部(第 46 段):司马迁表达自己年轻时期的生活经历和承受父亲临终嘱托、立志创作史记。第三局部(第 710 段):司马迁通过与壶遂的对话,曲折而又明确地阐述了自己创作史记的目的。第四局部(第 11 段):司马迁表达自己忍辱写史记。第五局部(第 12、13 段):

6、写史记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史记全书的体例、规模。预读积累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徇(xn)朝歌爰(yun)及公(chu)史记石室金匮(gu)封禅(shn)牝(pn)牡(m)雌雄弑(sh)君三十六 泽流罔(wng)极幽于缧(li)绁(xi)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堕先人所言堕同隳,毁坏。弗敢阙阙同缺,空缺。其指数千指同旨,要旨。故长于风风同讽,讽喻。父子相续纂其职纂同缵,继承。罔罗天下放失旧闻罔同网,像网一样;失同佚,散失。辅拂股肱之臣拂同弼,辅助。扶义俶傥,不令己失时俶傥同倜傥,卓越潇洒,不拘于俗。3.指出以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3/63无泽为汉市长市长古义:管理市场的

7、长官;今义:一个市的最高行政长官。故发愤且卒发愤古义:抒发愤懑;今义:决心努力。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终于古义:最后落实到;今义:最后。以为天下仪表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乐乐所以立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结果。春秋以道义道义古义:引导人们遵循道义;今义:道德和正义。余所谓述故事故事古义:历史旧事;今义:一种以写事为主的文学样式。整齐其世传整齐古义:整理,归纳;今义:有条理。夫诗书隐约者隐约古义:隐晦而言辞简约;今义:看起来或听起来模模糊糊。维我汉继五帝末流末流古义:遗风;今义:最低的等级。4.指出以下句中的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其在卫者,相相:名词用作动词,做相。事武安君

8、白起事:名词用作动词,侍奉。与武安君坑长平军坑:名词用作动词,坑埋。诸侯之相王,王卬于殷王:名词用作动词,封王。于是迁仕为郎中仕:名词用作动词,做官。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显: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显耀。学者至今那么之那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那么。忠臣死义之士死: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正易传,继春秋正:形容词用作动词,辨正。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善、恶(前):形容词用作动词,奖励,贬斥。善、恶(后):形容词用作名词,好人,坏人。贤(前)、贱: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贤,以为贱。贤(后)、不肖: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不肖(品行不好)之人。存亡国,继绝世存: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存。继:动词的使动用法,

9、使继续下去。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科条:名词用作动词,按类别条目编写。5.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典:掌管。蒯聩玄卬为武信君将而徇朝歌徇:夺取,攻占。耕牧河山之阳阳:山之南、水之北。宣周邵之风风:教化。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次:按次序编排。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被:蒙受,遭受。尚书载之,礼乐作焉作:兴起。海外殊俗,重译款塞款:叩。退而深惟曰惟:思考。6.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译文:于是惠王派司马错为将,攻打蜀国,随即攻下,(司马错)便做了蜀地郡守。(2)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译文:礼是在坏事

10、发生之前加以防,法是在坏事发生之后予以惩办;法施行的作用容易看到,而礼禁绝的作用却难以发觉。.4/63(3)是故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译文:因此可以说,仪礼用来节制人的行为,乐经用来启发人的和乐之情,尚书用来指导政事,诗经用来表达情意,周易用来说明变化,春秋用来引导人们遵循道义。(4)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译文:这些人都是心积聚了忧郁愤懑,不能实现自己的主,所以才表达往事,寄希望于后来人。7.根据自己的积累和阅读填空。(1)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此书记事始于传说中的黄帝时期,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元年,表达了中国古代三千年左右

11、的历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2)司马迁自述编撰史记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鲁迅先生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金圣叹称史记为“才子书。(3)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司马迁为史记作的引序,也是司马迁为自己及其史官家世所作的传记。第二专题学究天人体贯古今史记的体例专 题 解 说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是中国第一部“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俱全的正史。这一专题的课文除了大家熟悉的“列传之外,其余各种体例也各选了一篇。学习本专题,一是要认识和了解史记各种体例特点;二是选学其中局部容,尤其是大

12、家熟悉的一些故事。由于文字艰深,篇幅较长,故不宜以“文本研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可以重点采用“问题探究的学习方法。“本纪是按世系和年代次序记载帝王大事的一种体例。夏本纪是一部夏王朝的兴衰史,其中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可以重点阅读第 57 段。“世家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但个别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人物,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农民起义领袖涉的传记,也列入了“世家。鲁周公世家为我们塑造了在我国政治史上、文化史上极为重要的周公形象。可以重点阅读第 2、3 两段,了解周公旦这一形象和“握发吐哺这一典故。“书主要用以综述典章制度。河渠书是一篇专门记述水道的著作,可以

13、参照课文译文了解其容特征。“表即大事年表,是一种以表格形式记事的体例,如六国年表。“书与“表只要让学生有所了解,不必全文阅读。本专题最好放在史家传统、理想人格、刻画艺术、叙事艺术等专题教学之后进展,此时学生对文本较为熟悉,便于总结和提高。夏本纪教 学 定 位.5/63文本概述夏本纪是记述夏朝各代君主兴亡事迹的史篇,史记十二本纪中的第二篇,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维禹之功,九州攸同,光唐虞际,德流苗裔;夏桀淫骄,乃放鸣条。作夏本纪第二。全文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说,系统地表达了由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由原始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的概

14、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课文节选局部主要记述了大禹治水定九州的事迹。学习本文主要为了认识和了解“本纪体例,同时熟悉大禹治水的故事。本文文字比拟艰深,故课本提供了译文,可对照阅读。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问题探讨,让学生掌握和积累文中涉及的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知识,了解关于“本纪及夏本纪中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2.引导学生对照译文阅读全文,了解大意;选读语段,理解语段容。学习方法以自主阅读和自我练习为主,点拨讲解为辅。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感知文本,“选读理解;第二课时评讲练习,“探究文本。预 读 文 本预读要求对照译文、注释与批注,了解文本容大意;

15、边阅读边完成“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感知文本夏本纪节选共 8 个自然段,请根据自读理解,概括每一段的大意。(见学生用书第 10 页“感知文本)【分析】读懂课文大意并不十分困难,学生只要说出每段主要意思即可。阅读与概括中,重点注意大禹治水的故事容。第 1 段:概述夏禹家世谱系。第 2 段:表达鲧治水失败受到舜惩罚的过程以及舜举荐禹继承父业治水之事。第 3 段:表达尧帝驾崩后,舜决定任用禹光大尧帝事业。第 4 段:概括介绍禹的为人与品德、才能,突出了他的帝王之才。第 5 段:描述大禹公而忘私、劳身焦思、身体力行,过家门而不入,尽心尽职治理大水的情景,刻画了一个励精图治、恪尽职守、为民造福

16、的伟大英雄形象。第 6 段:表达大禹治水成功以后,建立严格的赋税制度和分封制度的功绩。第 7 段:概述天下统一、安定的大好局面。肯定了大禹治水的功绩。第 8 段:概述大禹登上帝位并建立夏朝的过程。预读积累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6/63鲧之父曰帝颛(zhun)顼(x)摄行天子之政,巡狩(shu)乃殛(j)鲧于羽山以死禹拜稽(q)首,让于契、后稷、皋陂(bi)九泽,度九山于是九州攸(yu)同,四奥既居东渐(jin)于海,西被于流沙朔(shu)、南暨(j)2.指出以下句子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女平水土,维是勉之女同汝,你。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傅同敷,分布。致费于沟淢淢同洫,田间水道。四奥既

17、居奥同墺,可定居之地。九川涤原原同源,水源。声教讫于四海讫同迄,到达。于是帝锡禹玄圭锡同赐,赐给。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辟同避,躲开。3.指出以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群臣四岳皆曰鲧可四岳古义:四方诸侯的领袖;今义: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百姓古义:百官;今义:人民。中国赐土姓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国。天下于是太平治于是古义:从此以后;今义:表承接连词。4.指出以下句中的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怀山襄陵怀:名词作动词,包围。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伤:为动用法,为悲伤。伯禹为司空,可成美尧之功成美:使动用法,使成就、更好,使光大。行

18、山表木表: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作为标志。劳身焦思劳、焦:使动用法,使劳累、焦虑。薄衣食,致孝于鬼神。卑宫室,致费于沟淢薄、卑:使动用法,使简朴、简陋。陂九泽,度九山陂:名词用作动词,建筑堤坝。调有余相给,以均诸侯均:使动用法,使平均。咸那么三壤成赋那么: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准那么。南面朝天下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前来朝拜。5.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译文:当帝尧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地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老百姓都深陷在忧愁之中。(2)行视鲧之治水无状,乃殛鲧于羽山以死。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译文:(舜)在巡行中发现鲧治水实在不像话,就把鲧流放到

19、羽山,后来鲧就死在那里了。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3)舜曰:“女其往视尔事矣。译文: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7/63(4)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译文:有能光大尧帝的事业,可以任官职的人吗?6.根据自己的积累和阅读填空。(1)“本纪是史记的五种体例之一,列在全书的前面,是全书的总纲,以编年为体,记载帝王的世系,年代长远的以朝代为主,年代稍近的以帝王或实际当权者为主,“本纪实质上是全国编年大事记,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2)夏本纪根据尚书及有关历史传记,系统表达了从夏禹到夏桀约四百年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原始社会部落联盟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人民生

20、活的概貌,尤其突出地描写了夏禹这样一位功绩卓著的帝王形象。鲁周公世家教 学 定 位文本概述鲁周公世家为史记三十世家中的第三篇,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依之违之,周公绥之;愤发文德,天下和之;辅翼成王,诸侯宗周。隐、桓之际,是独何哉?三桓争强,鲁乃不昌。嘉旦金縢,作周公世家第三。全文详细地记述了西周开国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迹,并择要记载了鲁国经历三十四代君主、历时千余年的历史开展过程。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是我国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他帮助周武王开创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从而也把我国的第一个文明社会形式推向了巅峰,为我国民族融合、政治统一作出了巨大奉献。同时,他所制定的“礼乐

21、刑政,对我国民族文化传统的形式也具有开山的意义,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之中,至今仍涓涓流淌着西周时代那种重伦理、轻逸乐、好简朴、乐献身的君子风度和集体精神。司马迁对周公不但有一种深厚的景仰之情,而且把周公作为“立德、立功、立言的楷模来学习效仿,立志为中国文化开展作出奉献。可以说,周公的典范力量是鼓励司马迁完成史记创作的重要因素之一。“世家是史记体例之一,主要记述世袭封国的诸侯的事迹。课文节选局部主要记述了周公幼年时代的笃仁纯孝和代理国政时的忍辱负重。作者用与主人公性格相一致的深沉有力的语言娓娓道来,为我们树立了一个胸怀博大、深沉果断,为国家利益辛劳毕生、鞠躬尽瘁的伟岸君子形象,感人至深。其中“握

22、发吐哺的典故影响深远。虽然文本比拟艰深,但课本提供了对照的译文,可以比拟容易地了解大意。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问题探讨,让学生掌握和积累文中涉及的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知识,了解关于“世家及鲁周公世家中重要的文学文化常识。2.引导学生对照译文阅读全文,了解大意;选读语段,理解语段容。学习方法以自主阅读和自我练习为主,点拨讲解为辅。课时安排2 课时:第一课时“感知文本,“选读理解;第二课时评讲练习,“探究文本。.8/63预 读 文 本预读要求对照文本下注释与文本译文、批注,了解文本容大意;边阅读边完成“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感知文本全文共 15 段,可以分为两大局部。请在阅读课文、理解文

23、章容大意的根底上,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局部每一层次的大意,填在下面提供的思路结构表中。(见学生用书第 15 页“感知文本)【分析】第一局部(第 112 段):详细记述鲁周公的主要事迹。此局部可分为六层。第一层(第 1 段):辅助武王,伐纣灭殷。(笃仁纯孝)第二层(第 2 段):牺牲个人,质代王死。(义无反顾)第三层(第 3 段):临危受命,代理国政。(忍辱负重)第四层(第 46 段):平定叛乱,营建洛邑。(坚决果断)第五层(第 710 段):还政成王,制礼作乐。(胸怀博大)第六层(第 1112 段):周公病逝,成王褒奖。第二局部(第 1315 段):交代鲁国后世君臣事迹,其中的无道君臣,与周公

24、的品德形成强烈比照。预读积累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旦为子孝,笃(d)仁以夹武王,衅(xn)社以续殷祀(s)以俟(s)尔命明日,武王有瘳(chu)一饭三吐哺(b)周公乃践阼(zu)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天降祉(zh)福周公乃自揃(jin)其蚤沉之河人或谮(zn)周公治有所淫佚(y)故高宗飨(xing)国五十五年不侮鳏(gun)寡文王日中昃(z)不暇食禾尽偃(yn),大木尽拔臣妾逋(b)逃,勿敢越逐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太公、召公乃缪卜缪同穆,虔诚。无坠天之降葆命葆同宝,珍贵。我以其璧与圭归归同馈,馈送。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强葆同襁褓,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9/63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

25、而畔畔同叛,背叛。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辟同避,回避。武王蚤终,成王少蚤同早,很早。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蚤同爪,指甲。奸神命者乃旦也奸同干,冒犯。乃泣,反周公反同返,让回来。故中宗飨国七十五年飨同享,享有。百姓说说同悦,快乐。周公在丰,病,将没没同殁,死。岁那么大孰孰同熟,丰收。3.指出以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久为小人于外小人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人格卑贱的人。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流言古义:散布流言;今义:没有根据的话。至于小大无怨至于古义:以至于,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用事居多用事古义:主持朝廷政事;今义:凭感情意气行事。平易近民,民必归之平易古义:政令简便;今义:性情态度谦

26、逊和蔼或文章浅近易懂。4.指出以下句中的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骄:形容词用作动词,向炫耀。卜居焉,曰吉,遂国之国:名词用作动词,建都。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南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南边。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朝拜。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北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北。乃泣,反周公反: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子骄奢忘之,以亡其家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周之官政未次序次序:名词用作动词,排列次序。以明予小子不敢臣周公也臣: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臣。王出郊,天乃雨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5.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假设尔三王是有负子之责于天,以旦代王发之身。译文:如果三位先王在天上生病需

27、要子到天上去侍奉你们,请以旦之身代替周王发。(2)尔之许我,我以其璧与圭归,以俟尔命。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译文:你们如果能容许我的要求,我将圭璧献上,恭候您的吩咐。你们假设不容许,我就把圭璧收藏起来。(3)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译文:您不会有灾祸的。我刚承受三位先王之命,让您只须考虑周室天下的长远之计,别无他虑。6.根据自己的积累和阅读填空。(1)“世家亦以编年为体,记述王侯封国、开国功臣和有特殊地位、特殊影响的人物。其事或许并非牵涉全国,然于某一封国或全社会生活的某一方面有巨大影响,多数可视为国别史。(2)周公旦,姓姬,名旦。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

28、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圣人,儒家先驱。(3)读古代典籍,对有关名言佳句要诵读识记。操在短歌行一诗的结尾使用了本文记载的周公“一饭三吐哺的典故,诗句是“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0/63河渠书教 学 定 位文本概述河渠书是一篇专门记述水道的著作。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维禹浚川,九州攸宁;爰及宣房,决渎通沟。作河渠书第七。“书是史记体例的一大类别,它主要用以综述典章制度。与以人物为中心的“本纪“世家“列传不同,它以专题为中心来记述某一方面的典章制度。史记共有“八书,依次为: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分门别类的文化制度史,包括天

29、文、历法、水利、经济等方面容。河渠书的容特征,在于它不是对现有河渠作静态描述,如水经注那样分别记述某水系有某支流,发源于某处,流经某地,沿途有何地形、风物、掌故,入于某川、某河、某海等等;河渠书主要是通过记述河道的开凿、治理过程,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史。这项活动一般有三局部容: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修筑灌渠。司马迁以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对许多成功的事实和经历作了详细记述,同时他还怀着满腔郁愤,对豪门的阻挠、“望气用数等迷信思想的干扰作了揭露,从而对汉代弊政进展了无情的鞭挞。课文附有译文,提供了阅读帮助,阅读重点是感受“书的特征,了解文中记叙的一些治水工程,探讨司马迁写河渠书的用意及河渠书的

30、科学精神。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和问题探讨,让学生掌握和积累文中涉及的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知识,了解关于“书及河渠书中涉及的重要文化常识。2.引导学生在阅读全文、了解大意的根底上选读语段,理解语段容。学习方法以自主阅读和自我练习为主,点拨讲解为辅。课时安排1 课时:充分利用译文,引导学生课前对照译文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完成“预读积累练习,课上在教师指导下解疑并分析、探究有关问题。预 读 文 本预读要求对照译文和文本下注释阅读全文,了解文本容大意;边阅读边完成“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感知文本对照译文阅读全文,边阅读边整理全文按时间顺序写了哪些治水工程。(见学生用书第 21 页“感知文本)

31、【分析】因为课文附有对照的译文,学生可以顺利理解文章大意,整理这些信息并不困难;而整理这些信息,是进一步理解文本容的根底。.11/63大禹治水楚、吴、齐等国及蜀守冰治水西门豹兴水利国渠的开凿元光年间瓠子决口(田蚡及望气用数者以为天意)大司农当时进言开凿渭河漕渠(益肥关中之地)河东守番系议绕砥柱开漕运(河移徙,渠不利;以漕,大便利)御使汤议通褒斜道以漕(水湍多石,不能漕)庄熊罴议穿洛水以溉卤地,修建临晋灌溉工程(水颓挖井渠,未得其饶)天子使人塞瓠子决口,下淇园之竹以为楗天子作歌,塞瓠子决口,筑宫其上,复禹旧迹,梁、楚复宁无水灾自是之后,用事者争言水利,有宣房治河等许多工程。预读积累1.给以下加点

32、字注音。随山浚(jn)川,任土作贡南到华阴,东下砥(d)柱水湍(tun)悍,难以行平地难以行平地,数(shu)为败功施(y)于三代乃使水工国间说(shu)于是东郡大兴卒塞(s)之度(du)可得谷二百万石以上天子既封禅(shn)巡祭山川河汤汤(shng)兮激潺湲搴(qin)长茭兮沉美玉朔(shu)方、西河、河西、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然河菑衍溢菑同灾,灾难。故道河自积石历龙门道同导,疏导。乃厮二渠以引其河厮同斯,分开。九泽既洒,诸夏艾安洒同酾,分流,疏导。辟沫水之害辟同避,防止。百姓飨其利飨同享,享受。而闻之好兴事,欲罢之罢同疲,疲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令凿泾水自中邸瓠口为渠

33、邸同抵,抵达。并北注洛三百余里并同傍,依靠,沿着。用注填阏之水阏同淤,淤塞。其奉邑食鄃奉同俸,俸禄。鱼沸郁兮柏冬日柏同迫,迫近。颓林竹兮楗石菑菑同剚,树立,插入。佗小渠披山通道者佗同他,其他。3.指出以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害中国也尤甚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国。至于大陆,播为九河至于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件事。而漕水道九百余里,时有难处难处古义:难行的地方;今义:困难。漕从西古义:崤山以东;今义:省。往往为井,井下相通行水往往古义:到处;今义:经常。.12/63其明年,旱,干封少雨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后一年。从沔无限无限古义:没有阻碍;今义:没有穷尽。便于砥

34、柱之漕便于古义:比更方便;今义:比拟容易(做某事)。4.指出以下句中的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陆行载车,水行载舟陆、水:名词用作状语,在陆地上、在水上。荥阳下引河东南为鸿沟东南:名词用作动词,向东南流淌。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之河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裕。欲罢之,毋令东伐罢: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疲劳。东南注钜野,通于淮、泗东南: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南。此损漕省卒,而益肥关中之地肥: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肥沃。令齐人水工徐伯表表:名词用作动词,以表测量地势高低确定水流走向。漕从西西:名词用作动词,西行。那么田者不能偿种田:名词用作动词,种田。下御史大夫汤下:名词用作动词,(天子)交给(下属)。

35、从斜下下渭下(后一个):名词用作动词,流入。5.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于是禹以为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为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译文:禹认为黄河上游地势高,水流湍急汹涌,难以在平地上顺利通过,屡次泛滥冲毁堤坝,于是分开两渠来疏引黄河水流。(2)于是天子已用事万里沙,那么还自临决河,沉白马玉璧于河,令群臣从官自将军已下皆负薪填决河。译文:这时天子在万里沙祠祷神完毕,就回来亲临黄河决口处,沉白马、玉璧到黄河中祭河神,命群臣及随从人员自将军以下都背负柴薪,填塞决口。(3)甚哉,水之为利害也!译文:水为利为害的能力太大了!6.根据自己的积累和阅读填空。(1)史记中的八书,是司马迁创设的分

36、门别类的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制度等方面的专题史。八书包括礼书乐书律书历书天官书封禅书河渠书和平准书,从中可以看出“八书涵盖的典章制度分别是:礼仪、音乐、军事、历法、星象、水利、经济。其中河渠书简要表达了从上古至汉的水利开展情况,说明司马迁对治水工程重要性的明确认识和深切关注。(2)中国古代记述水道的著作,最早的是尚书禹贡。但是它还不是专记水道的,其中有导山、导水两局部。专门记载水道的始自河渠书。(3)冰,今人,是战国时期的水利家,对天文地理也有研究。昭襄王末年为蜀郡守,在今省都江堰市(原灌县)岷江出山口处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六 国 年 表教 学

37、定 位文本概述.13/63“表,史记体例之一,是以表格形式记人记事的一种体裁,为司马迁始创。记事较略的为“世表,一般为“年表,较详的为“月表。“十表分别是: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六国年表、楚之际月表、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高祖功臣侯者年表、惠景间侯者年表、建元以来侯者年表、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汉兴以来将相名臣年表。可分两类:一类是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以表载之。六国年表为史记“十表之第三,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春秋之后,陪臣秉政,强国相王,以至于,卒并诸夏,灭封地,擅其号。作六国年表第三。六国,指战国时期齐、楚、燕、六个诸侯国。全表上起

38、周元王元年(公元前 476 年),下至二世卒年(公元前 207 年),首尾 270 年。太史公“因记,踵春秋,“表六国时事,欲观并吞天下之迹。且周之后、汉之先,唯为尊,所以表列于六国之上。纵观全表,周无事可记,而事详于六国,表达了司马迁的深意。阅读本文重在表前序言,对表那么知其形即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六国年表序,掌握和积累文中涉及的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知识,以及“表的有关知识。2.引导学生阅读序文,了解大意,体会太史公在其中表现出来的历史倾向性。选读语段,理解语段容。学习方法以自主阅读和自我练习为主,点拨讲解为辅。课时安排1 课时:引导学生课前对照文本下注释阅读课文,完成“感知文本问题

39、、“预读积累练习,课上在教师指导下解疑并分析、探究有关问题。预 读 文 本预读要求对照文本下的注释与文本批注,了解文本容大意;边阅读边完成“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感知文本从六国年表全文看,分为“序文与“表两大局部,请用一句话概括“序文的主要容;同时根据“表的容,列出灭六国的大事记。(见学生用书第 26 页“感知文本)【分析】“序文篇幅短,相对于前面几篇难度要小,同时从本专题“观其大概、不求甚解的阅读要求来看,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容,就是一种阅读概括能力训练;“表文简明,体会一下如何看表,也是一种快速筛选信息的训练。“序文简要表达了王朝由建立到逐步强大,终于吞并六国,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40、的全过程。“表中所记“灭六国的大事:始皇十七年灭,二十二年灭,二十四年灭楚,二十五年灭、燕,二十六年灭齐。预读积累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周东徙(x)洛邑僭(jin)端见矣先暴戾(l)位在藩(fn)臣.14/63攘(rng)夷狄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mu)矣诸侯晏(yn)然矫(jio)称蜂出踵(zhng)春秋之后2.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僭端见矣见同现,出现。今杂戎翟之俗翟同狄,古代北方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东竟至河竟同境,边境。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从衡同纵横,合纵、连横的策略。诸夏宾之宾同摈,摈弃。西方物之所成孰孰同熟,成熟。3.指出以下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加以解释。非必险固

41、便形势利也势利古义:形势有利;今义:形容看财产、地位分别待人的表现。既得意得意古义:到达目的;今义:快乐。诸侯史记尤甚史记古义:历史记载;今义:专指司马迁所著的史记。然世异变,成功大成功古义:成就的功业;今义:获得预期的效果。4.指出以下句中的活用词,说明活用方法并解释。周东徙洛邑东:名词用作状语,向东。先暴戾,后仁义先、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后。大夫世禄禄:名词用作动词,享受俸禄。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相:名词用作动词,做宰相。海争于战功战:名词用作状语,用战争的方式。功:名词用作动词,建立功业。务在强兵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强大。矫称蜂出蜂:名词用作状语,像蜜蜂一样。法后王法:名词

42、用作动词,取法,效法。表六国时事表:名词用作动词,列表。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雄:名词用作动词,称雄。之帝用雍州兴帝:名词用作动词,完成帝业。5.解释以下句中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僭端见矣僭:超越本分。诸侯晏然晏:安宁,宁静。务在强兵务:致力于。矫称蜂出矫:假托。虽置质剖符置:派遣,安置。其文略不具具:详细。因举而笑之举:例举。踵春秋之后踵:继承。6.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争于战功矣。译文:到田常杀掉齐简公而自任齐相,诸侯却无动于衷不予讨伐,这标志着海已经围绕怎样保持本国的军事实力来争斗了。.15/63(2)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译文:开创事业

43、的人必定出现在东南,获取胜利果实的人常常诞生在西北。(3)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译文:因为后王距离自己近,当代民俗的变化也和后王那个时期差不多,道理讲起来浅显明白,容易推行。7.根据自己的积累和阅读填空。(1)“表是司马迁创造的将人物、事件按年代编排的一种表格式记事体裁,表格前面加上序文,简要介绍一些相关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2)史记的“表共有十篇,可分两类。一类是大事年表,“年经事纬,纵横互订;另一类是人物的年表,一些传不胜传的人物,就以表载之。第三专题不虚美不隐恶史记的史家传统专 题 解 说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引向、扬雄之言,赞扬史记:“其文直,其事核

44、,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不虚美,不隐恶,就是记述态度严谨,反映事实准确;不仅善恶必书,而且恰如其分;对“善不虚夸,对“恶不隐讳。“不虚美,不隐恶不仅要求史家作史要有根有据、全面系统地直书史事,而且要求史家具有存真的高尚史德。写历史,要做到“不虚美,不隐恶,不仅需要眼光,而且要有胆识和气魄。司马迁能够秉笔直书,说真话,突出表现了他作为“良史坚持真理的精神。这是最可珍贵的史学传统,也是我们今天所要继承和弘扬的。本专题中所选的高祖本纪与将军列传充分表达了“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高祖本纪中的邦,作为平民出身的开国皇帝,具有治国的雄韬伟略和远见卓识。他在入关后不先称王,而约法三章,又能知人善

45、任,善结人心,从谏如流。司马迁除记述这些史实外,同时也如实记述了邦的另一面:奸诈圆滑、不讲信用、无赖、阴冷残忍等不良个性,如“好酒及色,“不事家人生产作业,“绐为谒曰贺钱万,未央宫大宴在众臣面前奚落其父等。将军列传重点记载了广横空出世、英勇神武、机智勇敢的历史事实,他射匈奴射雕者、射白马将、射追击者、射石,百发百中,矢能饮羽;他廉洁宽厚,“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也如实记载了广睚眦必报、恃才而骄的性格弱点,如斩霸陵尉等,最后落得“命途多舛,广难封的悲剧结局。为了遵循“不虚美,不隐恶的原那么,突出某一历史人物的根本倾向和主要性格特征,史记常用“互见法。所谓“互见法,就是关于某一历史人物的

46、局部材料,不放在本传中写,而是放到其他相关的人物传记中,其主要目的是从对某一历史人物的根本认识出发,将材料有意识地加以安排和剪裁,以服从于对某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司马迁在很多地方采用了这种写法。凡属灭项兴的大事,以及表现高祖成功及其性格特征的文献资料,都记录在高祖本纪中。凡涉及“叙汉非的地方,那么用“互见法,或删繁就简,只叙事件轮廓,或略而不述,放在他人传中。如项羽本纪通过增之口道出邦的贪财好色;留侯列传表现邦.16/63的猜忌功臣;樊郦滕灌列传记载楚汉相争时,邦战败逃跑,为保全自己的性命,几次把亲生儿女推到车下。这样既保持了本篇文章自身的匀称,不至于和与之有关系的其他篇章重复,又突出了邦这位中

47、心人物。正如长之所言:“司马迁是一个历史家之外,兼是一个艺术家,他晓得每一篇传记一定有一个中心,为求艺术上的完整起见,便把次要的论点放在别处了。本专题两篇课文,宜以讲读高祖本纪为主,自读将军列传;讲读也应采取略讲整体、精讲选段的方式。高 祖 本 纪教 学 定 位文本概述高祖本纪为史记十二本纪中的第八篇,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诛籍业帝,天下惟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第八。这是司马迁创作本篇的根本宗旨。全文侧重叙写的是邦如何战胜项羽,最后建立汉帝国的过程,同时也充分肯定了这位开国之君在统一天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习本文,要让学生在具体了解邦其人其事的根底上

48、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由于课文篇幅较长,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对照文本注释、借鉴文旁批注自读原文,理清全文大体情节,明白全文记述的主要事件,并在阅读过程过“预读积累学习文言词句知识;在此根底上,选读语段,探讨问题。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并完成积累训练,掌握文中涉及的重要文言知识,积累常见却又易混淆的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了解文中涉及的重要文学文化常识。2.阅读全文,理清全文思路,了解主要容和事件;精读语段,理解重点容。3.通过阅读与探讨,清楚地了解司马迁笔下的帝王形象,明白司马迁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学习方法以讲读法与讨论法为主:以练促读,以

49、读助练,自读自主讨论为主,点拨讲解为辅。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预读质疑,“感知文本,理清全文思路与主要容;第二课时“选读理解,分析人物形象;第三课时,“探究文本,认识和理解“不虚美,不隐恶这一史家传统。预 读 文 本预读要求高祖本纪原文较长,可以安排一定时间让同学们对照文本下的注释阅读原文,先知其大意,明其主要事件;然后完成“感知文本与“预读积累练习,并记下自己的疑问。感知文本.17/631.高祖本纪在一系列历史事件的表达中展示了邦作为一个政治家的形象。从邦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活动特点看,全文(共 20 段)可分为三个局部。请划分三个局部,并概括每一局部的大意。(见学生用书第 33页“感知文

50、本第 1 题)【分析】第一局部(从开场至“生孝惠帝、鲁元公主)(第 14 段):介绍邦的姓氏、籍贯、出生、家庭,以及做泗水亭长时的种种行事。第二局部(从“沛公引兵西至“大赦天下)(第 517 段):写邦入关灭、打败项羽、建立帝业的过程。第三局部(从“未央宫成至文末)(第 1820 段):邦称帝后的情况。2.从历史开展过程的特点看,第二局部又分三个阶段。请划分这三个阶段,概括每阶段的大意及其主要情节。(见学生用书第 33 页“感知文本第 2 题)【分析】第一阶段(第 57 段):写邦领兵西进并率先入关。主要写了郦生见沛公、与军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等情节。邦奉楚怀王之命领兵西进,一路广揽人才,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