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_.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第一书记调研报告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村主任助理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县委提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腾板公路沿线镇政府西北方向,距XX县区城43公里,距镇政府14公里,座落呈三角形,主要居住汉、回两种民族,辖有杜家寨、黄
2、牛山、金孙、下和上五个自然村,共分成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537户,总人口2490人,党员有82名。耕地3798亩(其中水田2231亩,旱地1567亩),是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整个村地形复杂居住比较分散,村主路全长13公里,9公里基本建成沙石路面,另有4公里尚未完善,大部分小组道路尚未硬化、田间道路尚未建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锡矿业和种植业。拥有两所完小、两个卫生室,但基础条件较差,根据村情两所完小和卫生室有待合并。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2009年为贯彻县委提出的“323”战略,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种好两棵树、提升一片叶”的发展
3、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泡核桃3947亩(其中连片2506亩,零星1441亩)。2009年种植业销售收入达到124万元。目前全村有锡矿企业1厂6车间,特色养殖户2户(豪猪、兔子),村计划发展红花油茶1610亩、加速发展、实施蔬菜订单农业。 2、农村经济情况。2009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2万元,占36%;畜牧业收入305万元,占24.8%;渔业收入2万元,占0.2%;林业收入20万元,占1.6%; 二、三产业收入359万元,占29.2%;工资收入100万元,占8.1%;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
4、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无产后加工处理,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田间道路尚未完善、小组道路尚未硬化,
5、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部分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还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有的成梯田状,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2、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第三产业,村财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1- 3、农村基础建设有待完善。截止2009年底村440户通自来水,97户饮用井水,537户通电,437户通
6、有线电视。 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4、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
7、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干部沿袭于传统工作思路,习惯于行政命令式的工作方法,思想僵化、工作被动、疲于应付。二是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目前,一些农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对新时期农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束手无策,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在群众“盼富
8、”面前力不从心。三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相对薄弱。村级组织难以正常发挥作用,难于发挥村党组织及村委会的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同时由于包产到户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村经济发展,也致使了无人关心集体事业的现象的产生,村委会虽实行村民自治,但一些政策、规划在本村难于实施;四是没有相应的软件配套设施,致使接收新信息、新事物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 四、发展思路和几点建议 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重点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实现家庭经营和联合组织经营的优势互补。努力引进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接机制,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努力在
9、 二、三产业上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增加农民收入。 农民知识化。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教育和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能掌握至少一项致富技术,加大对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发和充分利用农村劳动力资源的潜力,加强对农民应该掌握的经营管理知识的教育,培养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的新型农民。 村风文明化。积极推进农村的“四改”(改环境、改容貌、改卫生、改观念),加大对村主路、小组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改善农村环境;制定农村规划,推进现代化农村建设,改变农村面貌。继续推行农村饮水改造、沼气、人畜分离和垃圾集中处理等措施,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农民发展
10、循环经济和生态保护的意识,树立良好的文明村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和谐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社会化。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医疗保险,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 管理民主化。引导农民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完善“四议两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监督等制度,保障农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面对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要求,针对我村的实际,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工作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技术推广,实现科技兴村 1、构建技术平台,整合推广资源。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打造村民“求变、求富、求强”的
11、团体精神,广泛开展农业科技信息服务,组织专家进村入户,为群众解答各种疑难问题,使村农民及时有效地获取农业科技服务; 2、引进品种技术,提高科技含量。加快引进新品种,发展多样化种植,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效益,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引进推广转化速度快,农民易接受,使用效果好的设施栽培、管理、加工、畜牧养殖、兽医防疫、农田灌溉等技术,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开展村耕地质量检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发展绿色农产品生产,打造村绿色品牌。 (二)培育主导产业,实现产业富村 1、特色经济林种植。响应政府号召,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不但种好更重要的是管好,按照“一分种、九分管”促使特
12、色经济林产业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2、蔬菜种植。在政府的倡导下大力发展蔬菜产业,改变原有的蔬菜种植形式,实行连片种植打特色,零星种植促增收,做到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菜园子,统一组织生产、统一产品质量、统一组织销售、统一策划宣传,扩大销售渠道; 3、突破畜牧业。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继续倡导畜牧业发展,不但要发展好现有的豪猪、家兔养殖,并要结合实际发展切实可行的畜牧养殖产业,最主要的是突出特色,以点带面的发展; 4、贯彻落实“林、饲、菜、畜、沼”循环发展思路,在现有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招商引资,引进特色产业,为特色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综合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建村
13、1、推广清洁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普及推广太阳能,解决村民生活热水,在原有沼气户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沼气池建设,并专人负责管理维修。通过沼气和太阳能的利用,减少森林消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力争将村建设成清洁能源示范村; 2、完善配套建设,美化村庄环境。改善生活设施条件,将全村现有的传统蹲坑厕所改造为粪尿分集式生态旱厕,组织农民绿化庭院。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完善道路硬化、沿外循环线两旁建设环村庄绿化带,绿化美化村庄,创建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3、整合锡矿、河道沙石、煤等资源。建立管理制度,严格管理,严格开采,实行责任制,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在开采的同时做到“安全第一”,并注意好资源保护、
14、环境保护,坚决铲除私挖乱采行为,并做好尾矿库建设,保护好下游农田; 4、整合土地资源。组织力量,配合实施好“兴地睦边”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小田改大田,低产田改高产田”,达到机械化耕作,提高项目区农业收入。 (四)完善组织机制,强化支部带村 1、健全村民自治机制,推进基层民主化进程。健全村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落实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建立村民理事会、监事会等自治组织,健全以财务公开为主的民主管理制度,推进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完善“一事一议”“四议两公开”等民主议事制度,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完善和落实村规民约,形成
15、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民主决策机制。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法制观念,增强依法维护权益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责任。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矛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造农村安定祥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加强党组织建设,发挥核心作用。加强党总支及下设党支部班子建设,围绕基层党组织“五个好”党员“五带头”的基本要求,创建学习型党组织,开展好“创先争优”“三查三看”活动,切实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增强村党总支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 (五)发展公共事业,建设和谐新村 1、加强基础教育,提高村民素质。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按照教育发展规划,将目前的两所完小合并并扩建成为标准化小学。实现校园
16、占地面积、校舍建筑面积、专用教室设臵、校园规模、班容量等五项指标达到规定标准; 2、发展文体卫生事业,提高健康水平。大力加强村文体活动中心建设,为农民提供文体活动场所。普及有线电视、部分户宽带网接入,使农民享受现代文化娱乐。改善村卫生医疗室建设,完善医疗设施,保障村民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 3、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和谐新村。以为民解困为核心,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以农村特困群众生活救助、大病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对象救助、教育救助、养老救助、自然灾害救助等为辅助,以捐赠扶贫为补充,建立健全覆盖全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保障机制和养老保险制度。 总之,要从客观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源辟路,依托县乡经济发展的大气候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按照县委提出“做活产业、做优环境、做强组织、展示特色、构建和谐”的农村发展战略,干群一心,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为社会和经济又快、又好发展而努力。 2012年12月22日 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