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习题及答案(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习题及答案(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初中物理欧姆定律习题及答案-第 2 页欧姆定律测试题一、选择题1.某同学为研究导体电阻大小与长度、材料、横截面积是否有关,他保持电路两端电压不变,把表中合金线分别接入该电路中测出通过合金线的电流大小进行对比研究,则正确的是:()A、采用序号 1 与 2 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长度有关B、采用序号 1 与 3 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长度有关C、采用序号 2 与 4 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材料有关D、采用序号 3 与 4 对比,是研究电阻大小是否与横截面积有关2.如图所示的两个电路中,电源电压相等,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都向右滑动时,灯泡 L1和 L2的亮度
2、变化是()A、L1和 L2都变亮B、L1和 L2都变暗C、L1变亮,L2变暗D、L1变暗,L2不变第2题第4题3.小明在研究“并联电路”特点时,用电流表测得通过灯泡L1、L2中的电流分别为1A和2A,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干路电流为3AB.L1的电阻小于L2的电阻C.L1两端的电压小于L2两端的电压D.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一定不同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4.5V且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电压表的示数是3V,则()A、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B、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1.5VC、向右移动滑片P,电压表示数变小D、向右移动滑片P,电流表示数变大第 5 题第 6 题5.如图电路,电源电压保持
3、不变,R0为定值电阻.闭合开关 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在某两点之间来回滑动时,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 0.51.5 安,电压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 63伏.则电源电压为()A.6 伏B.7.5 伏C.9 伏D.15 伏6.在图中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小灯发光较暗.过了一会儿,小灯亮度明显变亮,而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不变,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电阻R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小B.电阻R短路,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阻R断路,电流表示数变大D.电阻R短路,电压表示数变大7.张华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时,将记录的实验数据通过整理作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
4、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通过导体 A 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 A 的电阻大于导体 B 的电阻 C.当在导体 B 的两端加上 1V 的电压时,通过导体 B 的电流为 0.1AD.将 A、B 两导体串联后接到电压为 3V 的电源上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为 0.2A第 7 题第 8 题第 9 题8.一次实验中,郝奇同学连接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 6V 且保持不变,电阻 R1=8,滑动变阻器 R2的最大阻值为 10.他所选用的电压表量程为 03V,电流表量程为 00.6A.为了保证电路安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A.02B.08C.28D.8109.如图所示,将两只
5、额定电压相同的灯泡L1、L2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S后,发现L1亮,L2不亮.对此有下列几种猜想,其中可能的是()L2灯丝断了,灯座未短路 灯泡L2的电阻太小 灯泡L2两端电压较大 通过灯泡L1、L2电流不等 灯泡L2的灯座被短路A.B.C.D.序号长度m横截面积mm2材料110.1镍铬20.50.1镍铬310.2镍铬410.2锰铜-第 3 页10.小刚用图所示电路探究“一段电路中电流跟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当 A、B 两点间的电阻由 5更换为 10后,为了探究上述问题,他应该采取的唯一操作是()A.保持变阻器滑片不动B.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左移动C.将变阻器滑片适当向右移动D.适当增加
6、电池的节数二、填空题11.若导体两端电压为6V时,通过它的电流强度是0.1A,则该导体的电阻大小为_;若该导体两端电压为 3V,则通过它的电流强度为_A;若两端电压为零,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12.如右图所示路中,电源电压为 6V,电压表示数为 2V,R2=20,电流表的示数为_A,R1的阻值为_.13.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压力测量仪,可以反映弹簧上方金属片受到压力大小.其中 R是滑动变阻器,R 是定值电阻,电源电压恒定不变,压力表实际是个电压表.当金属片受到的压力增大时,变阻器的阻值,压力表示数(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4.有一电阻为 30的电灯,在正常工作时它两端的电压为 12V
7、.要把电灯接在 36V 的电路上,需要给它_联一个_的电阻.15.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所示,甲的电阻为_;将甲和乙并联后接在电压为 2.0V 的电源两端,干路中的电流为_A.第 13 题第 15 题第 16 题1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 6V,并保持不变,当 S1、S2闭合,S3断开时,电流表示数为 0.5A,则 R1 的电阻值为;当 S1、S3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示数为 4V.则 R2的电阻值为;如果电路中只闭合 S3,电压表示数是V.17.现有两个电阻分为为 10和 15,把它们接入一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6V,则流过源的最大电流为_A,最小电流为_A.三、实验与探究题
8、(本共 3 题,每空 3 分,共 30 分)18.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过程中,某同学按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实物后,该同学做如下步骤:步骤 1:保持定值电阻 R 的阻值不变,闭合开关 S 后,使 R 两端的电压成倍数变化,如 2V、4V、6V,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电压下的电流表示数,比较每次电流表的示数是否成整数倍的变化.步骤 2:保持每次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换用不同的定值电阻,使电阻成整数倍的变化,如 5、10、15,分别读出并记录对应于不同阻值的电流表的示数,比较每次的电阻值与电流值的乘积是否相等.(1)“步骤 1”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探究;(2)当某同学在按“步骤 2”做时
9、,选一个“5”的电阻,测得电流表示数为 0.2A,当换“10”来做时,发现电流表的示数不是 0.1A,(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你认为电流表的读数将会是(填“大于”、“小于”)0.1A,滑片应该向移动(选填“左”、“右”),此时,手和眼睛的分工是.(3)如果在闭合开关 S 后,该同学发现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电压值,造成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19.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R 是滑动变阻器,它的金属片是杠杆的一端.从油量表(由电流表改装而成)指针所指的刻度,就可-第 4 页以知道油箱内油面的高度.(1)当油箱向外输油时,油量表的示数将.(2)若图中电源电压为 24V,电流表
10、的量程为 0-0.6A,滑动变阻器的最大值为 80,为了保证电流表不超量程,保护电阻 R/的最小阻值应是_.20.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课中,老师提供了以下器材:几节干电池、3 个已知阻值的电阻 RL(5 欧、8 欧、12 欧)、1 只最大阻值为 10 欧的滑动变阻器、被测电阻,2 个开关,电压表和电流表各 1 只、导线若干.实验前老师启发同学们,为了使测定的电阻值更精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甲、乙、丙、丁四个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可测电阻 Rx 的四个方案(如下图),每个方案只变化一种元件或改变状态,且四个组的变化都不相同,并都顺利完成了实验.依据实验方案回答:(1)实验中测得下表所示
11、数据,该方案是小组的;(2)为达到多次测量电流和电压值的目的,乙小组在实验中操作时需要更换;(3)上述四个实验方案最佳的是小组.四、计算题21.现有两个电阻元件,其中一个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它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另一个是由某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其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现将其中一个元件 Ro 进行测试,测得其电流与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值,测试数据如下表所示.U/V0.400.600.801.001.201.501.60I/A0.200.450.801.251.802.813.20(1)根据表中数据,判断元件 R0可能是由上述哪类材料制成的,并简要说明理由.(2)把元件 R.接人如图所示的电
12、路中,闭合开关后,电流表读数为 1.8A.已知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为 3V,此时定值电阻 R 的电阻为多大?22.如图所示,电源电压 6V 不变,滑动变阻器 R1的最大阻值是 20,当 S 断开,把滑片 P滑至 b 端时,电流表读数是 0.2A;当 S 闭合,把滑片 P 滑至 a 端时,灯 L 恰能正常发光,电流表读数是 1A,求 R2和灯泡 L 的阻值.欧姆定律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A2.D3.A4.B5.B6.D7.B8.C9.D10.B二、填空题11.600.056012.0.14013.变大变大14.串6015.50.616.1224617.10.24三、实验与探究题18.(1)研究导体
13、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2)大于右手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眼睛观察电压表的示数(3)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左端,相当于导线(或电阻 R 接线柱松动等)19.(1)减小(2)4020.(1)甲(2)电池的节数(3)丙四、计算题21.(1)半导体因为当电压变大时,导体的温度升高,导体的电阻在逐渐减小(2)1.22.当 S 断开,把滑片 P 滑至 b 端时,R2与 R1串联,I1=I2=0.2AR1=20U1=I1R1=0.2A20=4V-第 5 页U2=U-U1=6V-4V=2VR2=U2/I2=2V/0.2A=10当 S 闭合,把滑片 P 滑至 a 端时,R2与 L 并联,UL=U2=6VI2=U2/R2=6V/10=0.6AIL=I-I2=0.4ARL=UL/IL=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