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产测量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动产测量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不动产测量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课程英文名称:Real Estate Surveying Techniques and Methods课程编号:HZ190390课程类别:个性化教育课程课程性质:选修课学 分:1.5学 时:24 (其中:讲课学时:24实验学时:0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开课部门:环境与资源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工程系先修课程:计算机辅助制图、测量学B、数字地形测量等后续课程:测绘工程专业毕业实习、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一、 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讲授不动产测绘的一些基本原理、新技术和新方法,了解不动产 测绘的流程,掌握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的测量和制作方法、
2、测量内 容,以及与一般地形测量的不同之处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具备如 下知识和能力:1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不动产测绘数据的采集、处理和管理系统 的认识,并能在考虑社会、环境、文化等多种因素情况下,给出适当设计方案。2 .熟悉不动产测绘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标准,综合运用测量设备进行不 动产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基本具备运用常用的成图软件进行地籍图、宗地图、 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的生产能力。3 .理解不动产测绘对国家经济建设的作用和需求,了解不动产在社会、环 境保护和可持续开展中的影响,并理解应承当的责任。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课程目标指标点毕业要求课程目标13.1
3、能够根据复杂测绘工程工程的目标、任 务和要求,并运用专业测绘知识设计解决 方案1.工程知识: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工程 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够将其用于解决复杂 测绘工程问题。课程目标23.2能够设计开发满足特定测绘需求的生 产实践流程;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 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识别、表达、 分析分析复杂测绘工程问题,并通过文献 研究寻求其解决方案,以获得有效结论。5.1能够了解现代测绘仪器设备、信息技术 以及测绘软件的原理和方法,并能恰当的 选择测绘仪器与信息技术解决笑杂测绘工 程问题;5.使用现代工具:能/针对袅杂的测绘地 理信息问题,合理地选择、开发与使用现 代测绘工具
4、和技术,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课程目标33.3能够在测绘工程解决方案设计中表达 创新意识,并考虑社会、健康、平安、法 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 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 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 够在设计环节中表达创新意识,考虑社会、 健康、平安、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课程目标的对应关系单 元不动产测量与管理理论教学环节数字地形测量实验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目标实验工程课程目标教学环节训练环节1第一单元:绪论授课2学时作业112第二单元:权属调 查与地籍测量授课8学时作业2、作业31、2、3地籍调查、
5、地籍图的 编绘、宗地图的制作1、2、33第三单元:土地利 用调查与现状图的 编绘授课8学时作业41、2、3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 绘1、2、34第四单元:新形势 下的房产测绘授课4学时作业51、2、3房产图的制作和面积 计算1、25第五单元:不动产 登记条例授课2学时3四、课程的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一)理论学时局部第1单元 名称:绪论(2学时)知识点地籍、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概念;地籍的种类及特点;地籍测量和地籍调 查的特点及其内容;地籍开展的历史。重 点地籍、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概念难 点无基本要求1、识 记:地籍、地籍测量、地籍调查2、领 会:地籍管理的内容和地籍调查的内容3、简单应用:无4、
6、综合应用:无第2单元 名称: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共8学时)知识点土地权属的含义、土地权属确实认方式、土地权属确实认过程;土地的划 分、地块与宗地的含义、宗地的划分、宗地编号;土地所有权调查的内容与基本 程序、权源与其他要素的调查;城镇土地使用权调查的内容与基本程序、权源与 其他要素的调查。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的测制、宗地图的测制、界址点的测绘。 重 点地块与宗地的含义、宗地的划分、土地编号;地籍图的测制、宗地图的测 制。难 点权属调查的方法、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的测制基本要求1、识 记:土地权属的含义、土地的划分、地块与宗地的含义、宗地的 划分、宗地编号的规那么、地籍图的基本要素。2、领 会:
7、地籍调查的流程和方法、地籍图与地形图的区别与联系。3、简单应用:宗地草图的绘制4、综合应用: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地籍控制测量、地籍图的测制、宗地图 的绘制。第3单元 名称:土地利用调查与现状图的编绘(共8学时) 知识点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地类调查的内容、原那么和方法, 坡度级别的划分,田坎系数的测定;县级、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土地面 积的测算与平差。重 点地类调查的内容、原那么和方法,县级、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难 点地类调查的内容、原那么和方法,县级、乡级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土地 面积的测算与平差。基本要求1、识 记:土地利用现状分类,不同地类的调查方法,土地面积
8、测算的 方法。2、领 会:地类调查、集体土地所有权调查、面积测算与平差的关系。3、简单应用:能识别和运用土地利用现状图4、综合应用:进行集体土地权属调查、地类调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编制 和面积测算与平差。第4单元 名称:新形势下的房产测绘(4学时)知识点与房屋有关的名词、房屋调查的内容、共有面积分押的原那么和方法、建筑 面积的计算和分摊。重 点建筑面积的计算和共有面积的分摊。难 点建筑面积的计算。基本要求1、识 记:与房屋有关的名词。2、领 会:建筑面积的计算方法和共有面积分摊的原那么。3、简单应用:房产平面图、分丘图、分户图的制作4、综合应用:计算房屋的总体建筑面积和每户的分摊面积。第5单元
9、 名称:不动产登记条例(2学时)知识点不动产登记的目的,登记机构,登记内容,登记类型及相关程序;不动产 登记结果的使用。重 点登记类型及相关程序,不动产登记结果的使用。难 点登记类型及相关程序基本要求1、识 记:不动产登记的目的、登记内容。2、领 会:不动产登记结果的使用。3、简单应用:无。4、综合应用:登记类型及相关程序。学时分配单元理论学时第1单元 绪论2第2单元 权属调查与地籍测量8第3单元土地利用调查与现状图的编绘8第4单元 新形势下的房产测绘4第5单元 不动产登记条例2合计24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将生产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引入到课堂中, 不断提高学生发现、分
10、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坚持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教学内容安排要突出重点和 难点,尽可能边演示边讲解,化繁为简,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应用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 题、分析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4、注重课后练习,大力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六、考核要求、方式与成绩评定考核要求:需覆盖大纲中各知识单元全部教学内容,主要是教材中重要的 知识点,亦会少量涉及到补充的内容或布置的参考资料内容。考核形式:考试+考查成绩评定: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实验成绩、作业成绩、课堂 表现等)占50%进行综合评定。评价方法评价环节课程目标对
11、应毕业要求期末考试(100分制占 50%)由填空题、名称解释、问答超等形式构成。1、2、33. 1、3.2、3.3、5.1课程实脸30$地籍调查表的埴写、宗地图的编绘(10 分),土地利用图的编绘(10分)房产图的编绘和面积计算(10分)1、2、33.1、3.2、3.3课后作业占10%作业完成质量1、2、33.1、3.2、3.3课堂表现占10%对教师课堂问题的反响1、2、33.1、3.2考查局部的评分标准评定指标评定标准考核等级分值范围总分课堂表现遵守课堂纪律,无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上课期 间对老师提出的问邈能积极的回应。合珞6-10 分10分有迟到、早退、旷课现象,上课期间对老师提出的 问
12、题能不能积极的回应。不合格小于6分课程实脸1、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内容完整,正确、宗地图的编 绘符合规范要求;2、土地利用图的编绘符合制图规 范,土地利用要素齐全:3房产图的编绘符合规范要 求,面积计算正确。优秀25-30 分30分1、地籍调查表的填写内容基本完整,正确、宗地图 的编绘基本符合规范要求;2、土地利用图的编绘基 本符合制图规范,土地利用要素齐全:3房产图的编 绘基本符合规范要求,面积计算正确。良好20-25 分1、地箝调查表的填写内容不完整,正确、宗地图的编绘有错漏:2、土地利用图的编绘有错漏的情况;3房产图的编绘有错漏情况,面积计算和分配不准 确。一般15-20 分课后作业能按照教
13、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各 次作业。优秀8-10 分10分能按照教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次作业。一般68分能完成局部作业差小于6分七、选用教材、讲义和主要参考书推荐选用教材:詹长根.地籍测量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三版。 推荐参考书:1 .王侬,廖元焰.地籍测量.北京:测绘出版社,2008年9月,第二版2 .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八、大纲说明1 .本大纲是“不动产测量与管理”课程组根据【西南科技大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中的测绘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制订。2 .本门课程理论学时较少,应精选内容。在授课方式上面要做到理论联系实 际,注意多讲解一些教师在科研、生产、生活中典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结合的实 例,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3 .本大纲的编写,通过课程组全体教师充分讨论,是课程组集体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