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沧州穿过——大运河的前世今生(9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沧州穿过——大运河的前世今生(9页).doc(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从沧州穿过从沧州穿过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大运河的前世今生http:/ 2006年11月01日 09:05 燕赵都市报大运河作为“母亲河”曾与沧州人的生活紧紧地融为一体。-第 2 页大运河在刘玉身老人记忆中留下的是鲜活。大运河选择了沧州是沧州人的幸运。-第 3 页乾隆碑前是一堆玉米秸。捷地闸所内正在建设的碑林。-第 4 页乾隆碑雕刻刀法细致,甚为壮观。本报驻沧州记者 李家伟 文/图-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全长215公里。沧州段运河最早-第 5 页开凿于三国时期,为曹魏平虏渠,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沧州段运河当时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
2、,称为南运河。南运河起自山东省德州市四女寺枢纽,由南向北经我省衡水市、沧州市的十一个县(市、区),于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汇流后经海河入海。-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由古代一条叫白沟的小河经历代整治而成。隋唐时叫永济渠,宋元时叫御河,明朝改称卫河,到了清朝称运河。元代名闻中外的京杭大运河全部完成,它贯穿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个省份,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余公里。-核心提示核心提示正因有了大运河,有了繁忙的船队,才有了沧州武术“镖不喊沧”的硬气,从“开河鲜”到“斗龙舟”,从“放河灯”到“藏冰”,一条运河就这样与沧州人的生活融为了一体。而这两岸的风情
3、又给了来往文人墨客更多的灵感,写下了与那条河有关的大量诗篇,正所谓“水一程,歌一程”。-“母亲河母亲河”:哺育:哺育了沧州人了沧州人在采访中,提起运河,不论是上了年纪的普通市民,还是致力于运河风情、文化研究的学者,还是运河管理部门的领导,用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母亲河”。沧州作家宋子平认为,大运河选择了沧州是沧州人的幸运,因为有了这条贯通南北的水系,就有了走出去的条件,是它成就了沧州人闯天下的渴望。沧州人历来是有周游世界的传统的,吴桥的杂技艺人、泊头的铸造技师们就是这样走出沧州,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运河不只是历史,也不只是风景,它今天还在为人们提供着便利,至今还担任着引黄济津蓄水工程的主河道任
4、务。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南起吴桥第六屯,北至青县李又屯村,流经吴桥、东光、南皮、泊头、沧州市区、沧县、青县,全长215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所有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这条河曾经对沧州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沧州师专教授商育英曾撰文对此进行专题研究。商教授说,大运河流经沧州,给当地带来了交通方便,从-第 6 页而促进了经济繁荣。历史上沧州各县境在运河上都修有很多码头津渡,每个渡口皆有摆渡1至2只,旧志称为“义渡”,因为都是由募捐修造而成。大运河上人员往来,货物运输,昼夜不停,明代诗人瞿佑在沧州城一诗中对此有如下描述:“但见运河绕郭流滔滔,高桅大舵长短篙。自南而北连千艘”千余年来,经运河所
5、运漕粮达300亿担之多。商教授还提到当时大运河在商品交换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外地的药材、丝绸、竹器、瓷器等运到沧州再分发到各城镇乡村;沧州当地的商品经运河运往各地,一派繁忙热闹景象。在农业方面,大运河使得沧州在灌溉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此之外,当时沧州在盐业、酿酒等方面也深得运河恩惠。先说盐业,北魏食货志记载:“沧州置灶一千四百八十有四”,大批食盐通过运河运往江南及各地。再说酿酒,甘甜的运河水让沧州美酒的名声越来越大,清代曾有诗人如此写道:“今我南还又早秋,也沽沧酒下沧州沧州好酒泻盏白,照见行人鬓上丝”康熙沧州新志艺文志选录的一百多首诗歌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写沽酒还乡、醉酒放歌内容的。沧州学者孙
6、健是通过研究纪晓岚注意到这条运河的。他告诉记者,对纪晓岚这位“沧州名人”的研究越深,越发现无法绕过这条运河。无论是纪的诗歌、故事,还是至今仍在运河两岸流传着的关于纪晓岚家族和他本人的传说,还是纪晓岚在运河岸边留下的足迹,都让他不能避开这条河。而将目光聚到这条河上时,孙健发现了这条河与这片土地更多、更深入骨髓的精神联系。“母亲河”,孙健认为这三个字最为准确,这条河促进了沧州这片土地的经济繁荣,这条河还为沧州人开创了一道文化长廊,滋养了沧州的文化传统。在孙健的眼中,那时的运河充满了人文气息,河湾深处,苇花飘扬。沧县志还记载:城南里许有村曰佟家花园,地临河曲,村民数十户均以艺花为业。二百亩间碧竹千竿
7、,名花满塍。严冬雪降而暖窖唐花芳菲,益觉可赏。是以雅人淑秀,四时游履相错也。秋来菊有佳色,来者益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运河哺育着沧州人,沧州的风俗里自然深深嵌着运河的影子。-文物宝库:尚待发掘保护文物宝库:尚待发掘保护沧州市文物局文博馆员郑志利曾经跟随上级有关部门人员沿运河进行调查。他告诉记者,当他走进一个个村子,与那些老者面对面地坐着,听他们讲起往昔运河岁月时,那条河的影像越发在他心中灵动起来。“积德行善,家住运河两岸”,这样的俗语表明了这条河对于当时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何等重要。而通过调查,他发现这条河对于沧州而言实在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可以说,这座城市就是依托这条河渐渐发展起来的,对于沧州而
8、言,有没有这条运河是大不一样的。2006年4月,河北省文物局委托省文物保护中心对大运河进行了全面的文化考古调查,从这次文化考古调查结果来看,运河两岸的早期遗址或墓葬几乎没有。现存的遗址、墓葬以及古建筑是大运河开凿后形成并存在的,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沧州运河两岸的古代繁荣是在大运河开凿之后开始的。沧州市文物部门从上世纪80年代已经开始保护运河两岸的文化和文物,比如国家、-第 7 页省、市级保护单位有赵兵部墓、马厂炮台、沧州文庙、沧州清真北大寺、捷地乾隆御碑、娘娘庙碑、张焘墓、泊头清真寺等。但是运河两岸的文物保护和运河两岸的文化保护,甚至超出文化、文物范围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京杭大运河沧州段目前
9、发现各类物质文化遗存129处,其中包括桑园码头、连镇码头等十余处重要码头,码头遗址可采集到大量陶瓷片标本;还有李又屯遗址、青县旧城、兴济故城、沧州幞头城址等多处遗址,马厂减河、兴济减河、捷地减河等重要水利枢纽等。此外,碑刻、墓葬、沉船点等历史遗存也见证了当年运河的风情与当地的发展情况。除了这些物质文化遗存,大批非物质文化遗存也引人注意,沧州自汉代以来,便是北方重要的盐业基地,沧州的金丝小枣、泊头鸭梨、御河棉等丰富的物产都是通过运河这条南北经济大动脉运向全国各地的。发达的经济带来了繁荣的文化,运河两岸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青县和沧县的哈哈腔、沧县的木板大鼓、沧州的武术、泊头的黑旗高跷、吴桥的杂技
10、等。10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捷地闸所,与运河有关的“碑林”正在紧张建设,一道长廊上,已经有多通石碑“各就各位”,工人们正在施工。闸所墙头外面,是一户普通农家,紧挨着小院的地方矗立着一通石碑,它就是乾隆碑。有资料记载,此碑三米多高,为汉白玉石碑,是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此下船看分水河闸修立的。此碑分为碑座、碑身、碑帽三部分。碑帽由四条龙盘绕而成,正反两面均为二龙戏珠,其龙精雕细镂,刀法细致,甚为壮观。但在这通碑的旁边,是一堆晾干后堆起的玉米秸。据介绍,目前有关运河文物的发掘、保护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先期调查已经完成,目前正在汇总,由省有关部门制定保
11、护规划。-无水之河:还运河以水身无水之河:还运河以水身曾经的桨声帆影如今已经绝迹。如果今天把一个对运河毫无感知的人“空投”到沧州的运河岸边,相信谁也不会将眼前这条“河”与刘汉林、刘玉身老人记忆中的那条河联系到一起,那些在史书典籍中记载下的繁华景象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更换了内容。如今这条河只是在市区段尚能见到存水,这是因为当地在沧州市区南外环建起了橡胶坝,在市区北端关上了闸,这样,这段运河里的存水就成了“宝贝”。多年从事运河管理工作的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副处长王建新感叹:“偌大一条河,除了引黄济津那两个月有水,其余时间都是干的。运河无水还叫运河吗?”10月22日下午,在河北省南运河河务管理处捷地闸
12、所,上世纪30年代从德国进口的启闭机静静地排列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机器现在仍能用,但就是没有“用武之地”了。除了断流,还有污染困扰着运河。沧州市政府有关领导曾在大运河申遗研讨会指出,运河沧州段多个河段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污染问题。一是向河中排放污水,比如上游向沧州段排放污水,其中有造纸厂的、化工厂的;二是向河中倾倒垃圾,不仅有建筑垃圾,而且有生活垃圾。这种现象在县城段尤其明显。“幸运”的是,据王建新介绍,沧州段的运河沾了引黄济津的光,每年在引水之前,天津都会给运河管理部门支付一定的费用,-第 8 页对穿越运河的大小所有污水河流实施堵截工程。运河周边少有违法建设项目,现在虽然有十河九污的说法,但
13、运河从没有流进过污水,成为被包围的洁白“身躯”。2000年,水利部还拨出1000万元截污费,重点对沧州段运河周围的污水河实施堵截。还有一种污染更加让人警醒,那就是将运河当成垃圾场。在沧州市新华桥南侧的运河堤上,临近运河一侧有一处由附近居民常年倾倒垃圾形成的“垃圾点”,地面已经被“沤”得黑臭。不久前,这里安装了一个垃圾箱,但是,仍有居民将垃圾扔到地上。这种情况在2000年以前几成公害,记者仍旧记得当时当地媒体的一张照片:沧州市区一处运河岸边,整个一段栏杆已经不见,完全被垃圾掩盖了,其情景让人触目惊心。随着管理力度和群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大与增强,这种情况现在有了明显好转。沧州市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
14、站长马立华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沧州市区运河段的清洁,他们出动专人,每天对河面及河坡上的垃圾进行清理,这几年总体感觉河里的垃圾越来越少,现在每天算上河面、河坡能清理出4三轮车的垃圾,这已经比前几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立华说,一方面感谢市民们对运河环境的关爱,另一方面仍想提醒市民们再多些爱护运河的意识,毕竟垃圾越少越好。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京杭大运河沧州段京杭大运河沧州段最早开凿于三国时期,为曹魏平虏渠,隋代在此基础上进行疏浚。京杭大运河“沧州段”北起青县李又屯村,南至吴桥第六屯,流经青县、沧县、沧州市区、泊头、南皮、东光、吴桥,全长253公里,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的20个城市中里程最长的城市。占京杭
15、大运河总长的七分之一。沧州段运河当时称为御河或卫河,清代以后,称为南运河。南运河起自山东省德州市四女寺枢纽,由南向北经我省衡水市、沧州市的十一个县(市、区),于天津市静海县十一堡与子牙河汇流后经海河入海。南运河自隋代开凿至明清,始终是国家的交通命脉,明、清两代每年都有约400万石漕粮经沧州运至北京。此外,还有大量瓷器、盐、煤等货物靠运河水路运输。漕运的繁忙和南北物资的融汇给沧州带来了两岸经济的繁荣,更有了大小不等的码头、摆渡。沧州段从南向北有桑园码头、连镇码头、东光码头、泊头码头、沧州码头、兴济码头、青县码头、流河码头等十几处。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南运河因水资源枯竭而丧失航运能力。目前南运河仅有输水功能,每年国家利用南运河向天津输送黄河水。-第 9 页从沧州穿过从沧州穿过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大运河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