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重点笔记(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重点笔记(13页).doc(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 1 页第一章第一章第二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三章第四章第四章 企业人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资源管理师二级重点笔记重点笔记-第 2 页第五章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1、组织结构是组织内部分工协作的基本形式或框架。组织结构设计是指企业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它是企业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前提。2、组织理论又称作为广义的组织理论或大组织理论,它包括了组织运行的全部问题,如组织运行的环境、目标、结构、技术、规模、权力、沟通等。其发展阶段分:古典(刚性)、近代(人)、现代(权变)。3、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任务与目标(基本原则,出发点和归宿)专业分工和协作有效管理幅
2、度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稳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4、典型组织机构模式:直线制(集权)、职能制(计划经济)、直线职能制(集权分权结合)、事业部制(集中决策分散经营)、矩阵制、超事业部制(规模巨大的企业)。5、新型组织结构的模式:多维立体组织结构又称:多维组织结构/立体组织结构/多维立体矩阵制结构(矩阵与事业部制结合)模拟分权组织结构分公司与总公司(分公司是总公司的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在法律上和经济上均无独立性,不是独立的法人企业)子公司与母公司(子公司是指受集团或母公司控制但在法律上独立的法人企业)企业集团(企业集团是以母子公司为主体,通过产权关系和生产经营协作等多种方式,与众多企业法人组织共同组成的经
3、济联合体)。6、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分析组织结构的影响因素(环境、规模、战略目标、信息沟通),选择最佳的组织结构模式。根据所选的组织结构模式,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的、相对独立的部门。为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部门结构,进行组织机构设置。将各个部门组合起来,形成特定的组织结构。根据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组织结构。7、部门组织结构不同模式的选择:以工作和任务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直线制、直线职能制、矩阵制结构等)。以成果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以关系为中心来设计部门结构(巨大的企业或项目、跨国公司)。8、组织结构变革的程序:组织诊断确定问题;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组织改革的目标-组织诊断:采集数
4、据资料对组织机构进行诊断分析实施变革提出改革方案:提出若干可行的改革方案可供选择-确定实施计划:明确方法步骤具体措施和工作重点组织评价评价效果:检查分析评价组织变革效果和存在问题-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各种相关的信息修正改革方案。9、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征兆:企业经营业绩下降组织结构本身病症的显露员工士气低落,不满情绪增加,合理化建议减少。10、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式:改良式变革爆破式变革计划式变革11、组织结构变革阻力表现:生产经营恶化;工作效率下降;要求调职离职的人数增加;发生争吵与敌对行为;提出各种似是而非的反对理由。12、组织结构变革阻力原因:1)由于改革冲击他们已习惯了的工作方法和已有的业
5、务知识和技能,使他们失去工作安全感 2)一部分领导与员工有因循守旧思想,不了解组织变革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13、减少变革阻力的相应措施:1)让员工参加组织变革的调查、诊断和计划,使他们充分认识变革的必要性和变革的责任感。2)大力推行与组织变革相适应的人员培训计划,使员工掌握新的业务知识和技能,适应变革后的工作岗位。3)大胆起用年富力强和具有开拓精神的人才从组织方面减少变革的阻力。14、组织机构整合是企业最常用的组织结构变革方式,是一种计划式变革。是组织设计中的第二步工作。结构整合的四个阶段:拟定目标、规划、互动、控制。15、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泛指各种类型人力资源规划。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指企业
6、人员规划。(5 年以上的计划可以称为规划)。按年度编制的计划主要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晋升条件、比率、时间)。16、广义的人力资源规划应编制的内容有:人员配备计划人员补充计划人员晋升计划人员培训培训开发开发计划。员工薪酬激励薪酬激励计划。员工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其他其他计划(劳动组织计划、员工援助计划、劳动卫生与安全生产计划)。-第 3 页17、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1)满足企业总体战略发展的要求 2)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 3)协调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计划 4)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 5)使组织和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18、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环境:1)外部环境(经
7、济、人口、科技、文化法律)2)内部环境(行业特征、发展战略、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19、制定企业人员规划的基本原则:确保人力资源需求。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与战略目标相适应。保持适度流动性。20、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调查、收集和整理涉及企业战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根据企业或部门的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解企业现有人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在分析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以定量为主的各种科学预测方法对企业未来人力资源供求进行预测。(最困难最重要的环节)制订人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
8、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供求达到平衡时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21、企业人员计划的编制:人员配置计划。人员需求计划。人员供给计划。人员培训计划。人力资源费用计划。人力资源政策调整计划。对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对策。2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需求预测的内容:需求预测、存量与增量预测、结构预测、特种人力资源预测。23、人力资源预测的局限性: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内部的抵制。预测的代价高昂。知识水平的限制。24、影响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一般因素:市场需求、生产需求、劳动力成本趋势、劳动生产率变化趋势、追加培训需求、每个工种员工的移动情况、旷工取向、政府方针政策、工作小
9、时变化、退休年龄、社会安全福利保障。25、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包括:现实的、未来需求、未来流失。其每种预测的程序是:准备阶段(构件系统、预测环境与影响因素、岗位分类、资料采集与初步处理)、预测阶段、编制人员需求计划 平衡公式:计划期内员工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员工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员工数量26、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原理:惯性原理。相关性原理。相似性原理。27、定性预测方法:德尔菲法(专家评估法)。经验预测法。描述法。28、定量预测方法:转换比率法。人员比率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经济计量模型法灰色预测模型法生产模型分析法马尔可夫分析法定员定额法计算机模拟法。29、劳动效
10、率定员需求人数=计划定额工时总数(1+废品率)/2000出勤率定额完成率30、人力资源供给包括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影响企业外部劳动力供给的因素:(1)地域性因素(2)人口政策及人口现状(3)劳动力市场发育程度(4)社会就业意识和择业心理偏好(5)严格的户籍制度。主要渠道:大中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复原专业军人失业及流动人员其他组织的在职人员。31、内部供给预测方法:人力资源信息库管理人员接替模型。马尔科夫模型(关键是确定转移概率)。32、企业人力资源供求关系有哪三种情况:人力资源供求平衡。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企业设备闲置,固定资产利用率低)。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人浮于事,内耗严重,生产或工作效
11、率低下)。33、企业人力资源供不应求的措施:(1)将符合条件而又处于相对富于状态的人调往空缺职位(2)如果高技术人员出现短缺,应拟定培训和晋升计划,在企业内部无法满足需求时应拟外部招聘计划(3)延长工作时间(4)制定聘用非全日制的临时用工计划(5)制定聘用全日制临时用工计划32、企业人力资源供大于求的常用方法:人力资源过剩是我国现在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力资源规划的难点问题,解决方法有:1)永久性辞退某些劳动态度差、技术水平低、劳动纪律观念差的员工-第 4 页2)合并和关闭某些臃肿的机构3)鼓励提前退休或内退,对一些接近而还未达到年龄者,应制定一些优惠措施,如一次性发放部分奖金或补助,鼓励提
12、前退休4)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如制定全员轮训计划,为企业扩大在生产准备人力资本5)加强培训工作,使员工掌握多种技能,增强他们竞争力,激励部分自谋职业6)减少员工工作时间,降低工资水平,这是西方在经济萧条时常用的一种解决临时性资源过剩的有效方式7)采用由多个员工分担以前只需要一个或多数几个人就可完成的工作和任务,企业按工作任务完成量来计发工资的办法,这一方法也是减少共所时间降低工资水平。第二章招聘与配置第二章招聘与配置1、员工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个体差异原理、工作差异原理、人岗匹配原理(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员工与员工之间岗位与岗位之间的匹配)。2、员工素质测评按用途分的类型:选拔性测评(特点:区分功
13、能刚性客观性灵活性)、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特点:测评内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全面广泛结果不公开有较强的系统性)、考核性测评(特点:概括性结果要求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3、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为: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心理测评是静态的,评价中心面试观察评定是动态测评)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德能识体)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4、员工素质测评量化的主要形式:一次量化、二次量化、类别量化、模糊量化、顺序量化、等距量化、比例量化、当量量化。5、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由那些要素组成:标准包括评语短名式、设问提示式、方向指示式(分为测
14、定式、评定式)、标度(分为量词式标度、等级式标度、数量式标度、定义式标度、综合式标度)、标记(即对应于不同标度范围强度频率的符号表示)。6、品德测评法:1、FRC 品德测评法、2、问卷法 3、投射技术起源于临床心理学和精神病治疗法其特点是:目的的隐藏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7、知识测评分层次分为:1、记忆 2、理解 3、应用 4、分析 5、综合格、6 评价。8、能力测评包括:一般能力测评、特殊能力测评、创造力测评、学习能力测评。9、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测评结果调整、综合分析测评结果。10、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1)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2)
15、晕轮效应 3)近因误差 4)刚感情效应 5)参评人员训练不足。11、测评结果异常分析的方法:1)集中趋势 2)离散趋势 3)相关分析 4)因素分析。12、面试的特点:1)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 2)面试是一个双向沟通的过程 3)面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4)大幅度是按照预先设计的程序进行的 5)面试考官下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13、面试的类型:根据面试的标准化程度(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根据面试实施的方式(单独核小组)、根据面试的进程(一次性和分阶段)、根据面试题目的内容(情景性和经验性)。14、面试的发展趋势:1)形式丰富 2)结构化面试为主流 3)提问的弹性化 4)内容不断扩展 5)
16、考官专业化 6)理论和方法不断发展。15、结构完整的面试程序:1)面试的准备阶段(制定面试指南准备面试提问评估方式确定)、2)面试的实施阶段(关系建立/导入阶段/核心阶段/确认阶段/结束阶段)、3)面试的总结阶段(综合面试结果/面试结果反馈/结果存档)、4)面试的评价阶段。16、面试中有那些常见问题:1)面试目的不明确、2)面试标准不具体、3)面试缺乏系统性、4)面试问题设计不合理、5)面试考官的偏见。17、面试实施技巧:充分准备、灵活提问、多听少说、善于提取要点、进行阶段性总结、排除各种干扰、不要带有个人偏见、在倾听时注意思考、注意肢休语言沟通。-第 5 页18、员工招聘时应注意的问题:1)
17、简历并不代表本人 2)工作经历比学历更重要 3)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 4)让应聘者更多了解组织 5)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 6)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应聘者 7)关注特殊员工 8)慎做决定 9)考官应注意自身形象。19、结构化面试问题的类型:背景性问题、知识性问题、思维性问题、经验性问题、情境性问题、压力性问题、行为性问题20、行为描述面试的实质: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 2)识别关键性工作要求 3)探测行为样本。行为描述面试的假设前提:1)一个人过去的行为最能预测未来的行为 2)说和做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1)情景 2)目标 3)行动 4)结果。21、选拔性素质模
18、型的结构化面试的步骤: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2)设计结构化面世提纲 3)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 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 6)决策。22、群体决策的特点:1)决策人员的来源广泛 2)人员不唯一 3)运用了运筹学却体决策法的原理。招聘团队应由:企业高管人员、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用人部门经理、用人部门经验丰富的员工工代表组成。23、评价中心是从多角度对个体行为进标准化评估的各种方法的总称。评价中心技术被认为是当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识别有才能的管理者最有效的工具。其作用是:1)用于选拔员工,重点在于挑选那些有胜任岗位所必须的能力或潜质的员工 2)用于
19、培训诊断,重点分析员工优劣势,明确员工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为培训提供参考依据。主要技术有:无领导小组讨论、公文筐测验、案例分析、管理游戏。24、无领导小组讨论(简称 LGD)是评价中心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一组被评人(6-9)人,在规定时间内(约 1 小时)就给定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中各个成员处于平等的地位,并不指定小组的领导者或主持人。评价被评价者的领导能力、人际沟通技巧、主动性、口头表达能力、说服力、自信心等能力。25、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点:1)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 2)能在被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 3)计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 4)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 5)测评效率高
20、。缺点:1)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 2)对评估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 3)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 4)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26、无领导小组实施的步骤:1)前期准备:编制讨论题目(题目必须要争论性)、设计评分表、编制计时表、对考官的培训、选定场地、确定讨论小组 2)具体实施阶段:宣读指导语、讨论阶段 3)评价与总结:参与程度、影响力、决策程序、任务完成情况、团队氛围和成员共鸣感。27、无领导小组的题目的类型:开放式问题、两难式问题、排序选择型问题、资源争夺型题目、实际操作型题目。题目设计的原则:联系工作、难度适中、具有一定的冲突性。28、无领导小组题目设计的一般流程:1)
21、选择题目类型 2)编写初稿 3)调查可用性 4)向专家咨询 5)试测 6)反馈、修改、完善。第三章培训与开发第三章培训与开发1、制定培训规划的要求(系标有普):系统性、标准性、有效性、普遍性。2、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11 点):目的、目标、对象和内容、范围、规模、时间、地点、费用、方法、教师、实施。培训需求分析并不属于培训规划设计的范畴,但它是企业制定员工培训规划的基本前提。3、培训规划的基本步骤:培训需求分析工作岗位说明工作任务分析培训内容排序设计培训内容设计培训方法设计培训标准试验验证的。4、教学计划的设计原则:适应性、针对性、创新性、最优化原则。5、培训课程的要素(11 点):课程目标、
22、课程内容、课程教材、教学模式、教学策略、课程评价、教学组织、课程时间、课程空间、培训教师、学员。6、培训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1)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企业和学员的需求;2)培训课程设计要符合成人学员的认知规律;3)培训课程的设置应体现企业培训功能的基本目标。-第 6 页7、培训内容选择的基本要求:相关性、有效性、价值性。8、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培训侧重点:a)创业期:集中力量提高创业者的营销能力、客户沟通能力;b)发展期:集中力量提高中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c)成熟期:集中力量建设企业文化,提升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9、聘请企业外部培训师的优缺点1)优点:选择范围大,可获取高质量的培训教师资源;可带
23、来许多全新的理念;对学员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可提高培训档次,引起企业各方面的重视;容易营造气氛,获得良好地培训效果。2)缺点:企业与其之间缺乏了解,加大了培训风险;外部教师对企业以及学员缺乏了解,可能合培训适用性降低学校教师可能会由于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导致培训中是“纸上谈兵”,外部聘请教师的成本高。d)来源:从大中专院校聘请教师聘请专职的培训师;从顾问公司聘请培训顾问;聘请本专业有专家、学者;在网络上寻找并联系培训教师。10、开发企业内部的培训师1)优点:对各方面比较了解,使培训列具有针对性,有利于提高培训的效果;与学员相互熟识,能保证培训中交流的顺畅;培训相对易于控制;培训开发教师资源成本低2
24、)缺点:内部人员不易于在学员在树立威望,可能影响学员在培训中的参与态度;内部选择范围较小,不易开发出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内部教师看待问题受环境决定,不易上升到新的高度。11、培训教师选配的标准:1)具备经济管理类和培训内容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2)对培训内容所涉及的问题应有实际工作经验;3)具有培训授课的技巧和经验;4)能够熟练运用培训所需要的培训教材与工具;5)具有良好地交流与沟通能力;6)具有引导学员自我学习的能力;7)善于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8)积累与培训内容相关的案例与资料;9)掌握培训内容所涉及的一些相关前沿问题;10)拥有培训热情与教学愿望。12、培训层次等级:高层管理人员:理
25、念培训-中层管理人员:人文技能、交流、沟通、写作等;-基层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操作技能。13、企业管理人员一般培训:知识补充与更新、技能开发、观念转变、思维技巧。14、管理技能开发的基本模式:在职开发、替补训练、短期学习、轮岗任职计划、决策模拟训练、决策竞赛、角色扮演、敏感性训练、跨文化训练。-第 7 页15、培训评估的意义体现在对培训过程的全程评估,全程评估分为三个阶段:培训前评估、培训中评估和培训后评估。此为还有一起承前启后作用的评估年度绩效考核评估。16、培训效果评估的步骤:1)作出培训评估的决定 2)制定培训评估的计划 3)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 4)培训项目成本收益分析 5)撰写培训评估
26、报告 6)及时反馈评估结果。17、培训评估四个层次:1)反应评估:是培训评估的第一层评估,在培训课程刚结束时,了解受训者对培训的满意程度,评估内容有培训内容、培训讲师、培训方法、培训材料、培训设施、培训场地、报名程序等,如问卷调查、面谈观察、综合座谈、电话调查。这个层面易于进行,是基本、最普遍和评估方式;2)学习评估:第二层评估,着眼于对学习效果的度量,评估学员在知识、技能、态度或行为方式方面的收获。评估方法较为具体,有测试、模拟、技能练习、教师评价。一般地培训之中或培训后进行,由教师或辅导员来负责实施。3)行为评估:第三层评估,主要评估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方式有多在程度的改度。主要的评估方式有
27、观察、主管评价是、客户评价、同事评价等。4)结果评估:通过对质量、数量、安全、销售额、成本、利润、投资回报率等企业或学员上司关注的并且右量度的指标进行考查。18、在设定培训评价标准时,应当注重评价指标和标准的相关性、可靠性(信度)、区分度和可行性。1)相关性:指衡量培训成果的标准与培训计划预定训练或学习的目标之间的相关性;2)信度(可靠性):指对培训项目所取得的成效进行测试时,其测量结果的长期稳定程度;3)区分度:指受训者取得的成果能真正反映其绩效的差别;4)可行性:指在培训成果进行评估时,采集其测量结果的难易程度。19、培训评估的标准和方法成果分类标准举例测量方法认知成果安全规则、电工学原理
28、、绩效考评的步骤笔试、工作抽样、访谈技能成果操作规范、技能等级、质量标准、定额标准现场观察、工作抽样、专家评定情感成果对培训的满意度、工作态度、行为方式访谈、关注某小组、态度调查绩效成果缺勤率、事故发生率、劳动效率、专利项目数现场观察,原始记录,统计日报投资回报率直接成本,间接成本预算,统计分析20、培训效果的定性评估方法:问卷调查、访谈、观察、座谈培训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硬性指标:成本收益分析、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废品减少、质量改进、成本节约、利润增加等。21、评估报告撰写的要求:1)调查培训结果时必须注意接受调查的受训代表性,避免因调查样本缺少代表性而做也不充分的归纳;2)评估者在撰写评
29、估报告时要尽量实事求是,切忌过分美化和粉饰评估结果;3)评估者必须综观培训的整体效果,以免以偏概全;4)评估者必须以一种圆熟的方式论述培训结果的消极方面,避免打击有关培训人员的积极性;5)当评估方案持续一个以上时间时,评估者需要作中期评估报告;6)要注意报告文字的表述与修饰。22、撰写评估报告的步骤:1)导言 2)概述评估实施的过程 3)阐明评估结果 4)解释,评论评估结果和提供参考意见 5)附录 6)报告提要-第 8 页第四章第四章 绩效管理绩效管理1、效标即指评价员工绩效的指标及标准,为了实现组织目标,对个人或集体的绩效应当达到的水平要求。1)特征性的效标,考量员工是怎样的一个人,侧重点是
30、员工的个人特质。2)行为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如何执行上级指令,如何工作”,这类效标对人际接触和交往频繁的工作岗位尤其重要。3)结果性效标,其侧重点是考量“员工完成哪些工作任务或生产了哪些产品,其工作成效如何?”。2、绩效考评方法的种类 1)行为导向型的考评(主观考评方法:排列法、选择排列法、成对比较法、强制分配法和结构式叙述法,客观考评方法:关键事件法、强迫选择法、行为定位法、行为观察法、加权选择法)2)结果导向型的绩效考评(目标管理法、绩效标准法、短文法、直接指标法、成绩记录法和劳动定额法)3)综合型的绩效考评(图解式评价法、合成考评法、日清日结法和评价中心法)。3、制约和影响绩效考
31、评正确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问题:1)分布误差(宽厚误差、苛严误差、集中趋势和中间趋向)2)晕轮误差 3)个人偏见 4)优先和近期效应 5)自我中心效应 6)后继效应 7)评价标准对考评结果的影响。4、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针对性、科学性、明确性。5、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方法:要素图示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面谈法、经验总结法、头脑风暴法。6、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设计程序:工作分析、理论验证、进行指标调查,确定指标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改和调整。7、绩效考评标准的设计原则: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依据和准则,绩效考评标准是指对员工绩效考评进行考量评定分级分等的尺度。1)定量准确的原则 2)先进合理
32、的原则 3)突出特点的原则 4)简洁扼要的原则8、绩效考评标准:综合等级标准、分解提问标准。9、按测量水平不同,考评标准分为:名称量表、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没有绝对零点,只做加减运算不能做乘除运算)、比率量表(有绝对零点可做四则运算)。10、关键绩效指标 KPI 不仅特指绩效考评体系中居于核心或中心地位,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以制约影响其他变量的考评指标,而且也代表了绩效管理的实践活动中所派生出来的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11、战略导向的关键绩效体系的意义:1)使该体系不仅成为激励约束企业员工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机制,同时还要发挥该体系的战略导向的牵引作用。2)通过企业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将员
33、工的个人行为与部门的目标相结合,使 KPI 体系有效地诠释于传播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成为实施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工具。3)彻底转变传统的以控制为中心的管理理念。12、选择关键绩效指标的原则:整体性、增值性、可测性、可控性、关联性。13、平衡计分卡就是根据企业组织的战略要求而精心设计的指标体系。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衡量企业的业绩,从而帮助企业解决两个关键问题:有效的企业绩效评价和战略的实施。14、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概念:1)是一个核心的战略管理与执行的工具 2)是一种先进的绩效衡量的工具 3)是企业各级管理者与管理对象进行沟通的一个重要方式 4)是一种理念十分先进的“游戏规则”,即一
34、种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平衡积分卡使用领域比较广泛,包括 IT 行业、生产制造业、服务业、上市公司、改制企业等,跨国公司、医院、政府、警察局也采用。15、提取关键绩效指标的方法:目标分解、关键分析、标杆基准。关键绩效指标设定值上,参考企业至少存在三种情况:本行业领先的最佳企业、居于国内领先的最优企业、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顶尖企业。16、关键绩效指标分为:数量、质量、成本、时限。17、360 度考评成为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主要强调全方位客观地对员工进行考评,既注重考评员工的最终成果,又将员工的行为、过程和个人努力的程度纳入考评的内容,使得绩效考评更能客观全面地放映员工的表现和业
35、绩。18、360 度考评又称全视角考评方法,它是指由考评者的上级、同级、下级和客户以及被考评者本人担-第 9 页任考评者,从多角度对被考评者进行 360 度的全面评价,再通过反馈程序达到改变行为、提高绩效等目的的考评方法。19、360 度考评的优点:1)具有全方位、多角度的特点 2)不仅仅是工作产出,还考虑深层次的胜任特征 3)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建立更为和谐的工作关系。4)采用匿名评价方式,消除考评者的顾虑 5)尊重组织成员意见,激发组织的创新性 6)加强管理者与组织员工的双向交流 7)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缺点:1)定性评价比重较大 2)不同渠道的来的并非一致的信息 3)增加
36、了收集数据的成本 4)如果处理不当甚至带来企业文化震荡,组织成员忠诚度下降等现象。20、360 度考评的实施程序:1)评价项目的设计 2)培训考评者 3)实施 360 度考评 4)反馈面谈 5)效果评价。21、实施 360 度考评应关注的几个问题:1)确定并培训公司内部专门从事 360 度考评的管理人员 2)应选择最佳时机(在面临士气不足,处于过渡期或走下坡时不宜采用)3)上级考评者应对考评者进行沟通,要求考评者对其意见承担责任,确保考评者的意见真实可靠 4)使用客观的统计程序 5)防止考评过程中出现作弊、合谋等违规行为 6)准备识别和估计偏见、偏好等对业绩评价结果的影响 7)对考评者的个别意
37、见实施保密,确保每位接受考评的员工无法获知考评者的意见,上级评价除外。8)不同的考评目的决定了考评内容的不同,所应注意事项也有所不同。第五章薪酬管理第五章薪酬管理1、薪酬调查是指企业采用科学的方法,通过各种途径,采集有关企业各类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以及支付状况的信息,并进行必要处理分析的过程。2、薪酬调查的种类 方式分:正式和非正式主体分:政府、行业、专业协会、企业家联合会、咨询公司、公司企业自己等。3、从调查组织来看,正式调查又分:商业性、专业性、政府。从调查的具体内容和又分:薪酬市场调查和企业员工薪酬满意度调查。4、薪酬调查的作用:1)调整员工的薪酬水平的依据 2)调整薪酬制度奠定基础 3)
38、掌握薪酬管理的新变化与趋势 4)控制劳动力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5、岗位分析与评价是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依据和前提。6、薪酬市场调查的程序:1)确定调查的目的:整体薪酬水平、薪酬制度、晋升政策、岗位薪酬水平 2)确定调查的范围:企业、岗位、数据、时间段 3)调查的方式:企业之间相互、委托中介机构(块、准、全)、采集媒体公开信息、问卷调查通信调查 4)统计分析调查数据:数据排列、频率分析、趋中趋势分析(简单平均、加权平均、中位数法)、离散分析(百分位、四分位)回归分析、图表分析。7、调查应涉及的内容:1)与员工基本工资相关的信息 2)与支付年度和其他奖金相关的信息 3)股票期权或影子股票计划等
39、长期激励计划 4)与企业各种福利相关的信息 5)与薪酬政策诸方面有关的信息。8、设计薪酬调查问卷表格的要求:1明确要调查的内容再设计,保证表格满足使用目的。2经过审核剔除不必要的调查项目,以提高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3请同事来填写表格样本,倾听反馈意见,了解表格设计是否合理。4要求语言标准,问题简单明确。5把相关的问题放在一起。6尽量采用选择判断式提问,尽可能减少表中的文字书写量。7保证留有足够的填写空间。8使用简单的打印样式以确保易于阅读,当然也可以采用电子问卷,以便于统计分析软件处理。9如果觉得有帮助,可注明填表须知。10充分考虑信息处理的简便性和正确性。11如果有多种场合需要该信息,
40、可考虑表格带有复写纸,以免多次填写表格。-第 10 页12如果表格收集的数据使用 OCR 和 OMR 处理,表格则需要非常仔细地设计,保证准确地完成数据处理。9、工作岗位横向分类的原则:1岗位分类的层次宜少不宜多 2直接生产人员岗位的分类应根椐企业的劳动分工与协作的性质与特点来确定,而管理人员岗位的分类则应以他们具体的职能来划分。3大类,小类的数目多少与划分的粗细程度有关。.10、工作岗位分类的主要步骤:岗位的横向分类岗位的纵向分级根椐岗位分类的结果,制定岗位说明书作为管理工作依据。建立企业岗位分类图表,说明各类岗位的分布及配置状况,为企业员工的分类管理提供依据。11、工资制度是根椐国家法律规
41、定和政策制定的,是与工资的制定与分配相关的一系列准则,标准,规定和方法的总和。12、工资制度中必须明确的内容有:工资分配政策,原则,工资支付方式,工资标准,工资结构,工资等级及级差,奖金,津贴,过渡办法,其他规定等。13、企业工资制度的分类:岗位工资制技能工资制绩效工资制特殊群体的工资。14、岗位工资制是以员工在生产经营工作中的岗位为基础确定工资等级和工资标准,进行工资给予的工资制度。15、岗位工资制的最大特点就是工资的给予“对岗不对人”,工资水平的差异来源于员工岗位的不同,在相同的岗位上工作的员工,获得相同的工资,而很少考虑员工的年龄,资历,技能等个人因素。16、技能工资制是一种以员工的技术
42、和能力为基础的工资.17、技术工资能够鼓励员工发展各项技能,提高业绩表现,增强参与意识,尤其适用于那些提倡员工参与管理的企业.18、绩效工资是以员工的工作业绩为基础支付的工资,支付的唯一根椐或主要根椐是工作成绩和劳动效率.19、绩效工资制的不足:1.绩效工资制的基础缺乏公平性.2.过于强调个人的绩效.3.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评价的方式方法不是公平的,精确的,整个绩效工资制度就有崩溃的危险.20、经营者年薪制是指企业的一个经济核算年度为时间单位确定经营者的基本工资.21、年薪制一般由固定工资与可变工资(浮动工资)两部分构成。实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的利益与员工的利益相分离,而与企业利益相联系。22、
43、实行经营者年薪制应具备的条件:健全的经营者人才市场,完善的竞争机制。明确的经营者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健全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的群众监督机制。23、工资水平的影响因素: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市场、生活费用和物价水平、地域、政府法律、法规)企业内部影响因素(自身特征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企业决策层的工资态度)24、一个合理的组合工资结构应该是既有固定工资部分,如基本工资,岗位工资,技能或能力工资,工龄工资等,又有浮动工资部分,如效益工资,业绩工资,奖金等。25、工资结构类型:以绩效为导向的工资结构以工作为导向的工资结构 以技能为导向的工资结构组合工资结构26、工资等级1.工资档次2.工资级差3.浮动幅度
44、(浮动幅度是指同一个工资等级中,最高档次与最低档次之间的工资差距)4.等级重叠27、企业工资制度设计的原则 1)公平性原则 2)激励性原则 3)竞争性原则 4)经济性原则 5)合法性原则28、熟悉 P327 页企业工资设计程序图P292.293 页图 5-5.5-6.5-7 某公司员工薪资满意度调查结果-第 11 页分析图。29、企业工资设计程序1.确定工资策略2.岗位评价与分类3.工资市场调查4.工资水平的确定5.工资结构的确定6.工资等级的确定7.企业工资制度的实施与修正30、宽带式工资,又称工资宽带,它是对传统的垂直型工资结构的改进,本质上也是一种工资结构.31、宽带式工资结构的设计程序
45、:1.明确企业的要求2.工资等级的划分3.工资宽带的定价4.员工工资的定位5.员工工资的调整32、工资调整是指工资标准的调整.分三类:1.个体工资标准的调整,2.整体工资标准的调整,3.结合内部分配改革对工资结构的调整.33、制定薪酬计划的程序:1.通过薪酬市场的调查,比较企业各岗位与市场上相对应岗位的薪酬水平2.了解企业财状况,确定企业薪酬水平3.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4.将前三个步骤结合画出一张薪酬计划计算表5.根椐经营计划预计的业务收入和前几步骤预计的薪酬总额,计算薪酬总额/销售收入的比值,将计算出的比值与同行业的该比值或企业往年的该比值进行比较,然后作出调整.6.各部门根椐企业整体的薪
46、酬计划和企业薪酬分配制度规定,考虑本部门的实际情况作出部门薪酬计划,并上报到人力资源部,由人力资源部进行所有部门薪酬计划的汇总.7.如果各部门薪酬计划和企业薪酬计划不一致,需要再进行调整8.将确定的薪酬计划上报企业领导,董事会报批.34、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自愿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1、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派遣劳动者受接受单位指挥监督,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因为劳动力的使用,按照劳务派遣协议向劳动派遣单位支付费用,派遣劳动者获
47、得就业岗位及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劳务派遣单位从派遣业务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2、劳务派遣具有代表性的含义有二:其一,劳务派遣泛指民事活动中的特殊的劳务关系:其二,特指劳动力市场中的组合劳动关系。3、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劳务派遣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的就业方式,在我国亦是一种新型用工方式。三种主体是:劳务派遣单位、接受单位、被派遣劳动者。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务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用与使用分离。劳务派遣单位是雇主,有义务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提供福利待遇等。4、劳务派遣单位与接收单位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民事纠纷。劳务派遣单位的出现是
48、劳动管理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5、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资格条件(50 万注册资本)、合同体系、不得克扣接受单位给被派遣劳务者-第 12 页的报酬,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6、被派遣劳动者管理:1)与正式雇员一样享有法定劳动权利,参加工会、民主参与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的权利等。2)同岗同酬 3)平等享有内部劳动规则 4)不得将连续的用工期限分成数个短期劳动合同 5)可以依法解除劳动合同 6)派遣单位也可依法解除被派遣劳动者劳动关系 7)实际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7、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
49、平等事项进行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工资协议是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8、工资协商的内容:期限、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奖金、津贴等的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终止的条件、工资协议违约的责任、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9、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其主要目的是调整、规范工资分配关系。10、工资指导线的作用:第一,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第
50、二,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第三,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分开”。11、制定工资指导线就遵循的原则:1、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就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原则,2、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工资指导线标准,3、制定工资指导线衽协商原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研究制定,并将当年工资指导线方案报劳动保障部申核后,经地方政府审批,由地方政府(或其委托劳动保障行政部门)颁布。12、工资指导线有三条:上线(预警线)、基准线、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