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调研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一主、三化、三加强”的重大发展战略和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格局精神,按省政协的安排部署,*市政协经济委组织相关部门及部分委员深入(区)县、企业,就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情况 *市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切实抓好一村一品的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形势良好。 (一)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我市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坚持一村一品,以发展绿色产业为依托,以建设示范区为载体,科学规划,突出特色,着力扩大基地规模,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第一车间”。全市已建设农
2、产品加工基地示范乡12个,示范村105个,示范社1081个,示范户1.4万户。建设一村一品专业村121个,其中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11个。农产品基地面积累计达到168万亩,为进一步推进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特色品牌日益增多。 全市累计有42个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有17个农产品被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四县(区)都被认定为省级无公害猪、牛、羊生产基地;南江黄羊成为亚洲第一的知名肉用山羊新品种;通江、南江分别被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中国核桃之乡”。为积极实施农产品深加工的品牌战略,创建了一批特色品牌。 (三)龙头带动能力增强。 全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43
3、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培植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24家,产值过亿元的企业4家。提高了农产品商品率,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增强了基地建设带动能力。 (四)专合组织快速发展。 全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41个,拥有会员11.4万人,带动农户26.5万户,其中专业协会377个,专业合作社184个,专业市场82个,专业场园68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将有效助推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快速发展。 二、*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的主要差距及问题 我市农产品深加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一)区位形势劣,企业发展缓。我市地处边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很大,由于高成本低效益
4、的山区农业经济,上规模的民营企业参与少,引进外资难,企业管理人才缺,职工文化水平低(职工队伍中,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职工占15.2%。其中高级技术人才仅占0.9%,高级技师人才占0.3%。),不能引领企业快速发展。而现有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很多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国有企业。这些企业虽已进行了“双置换”的改革和加工技术改造,但企业的历史包袱还没有彻底卸掉,产权不明,机制不顺,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计划经济时期的经营观念没有根除,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农产品商品率低,企业原料缺。农副产品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种养成本高而价值低。取消农业税后,农民已无任何交售的义务和责任,25%的农村劳动
5、力弃农外出务工,使农产品的商品需求量增加50%,而本地提供的商品农副产品仅占产量的5%左右。很多农户的土地撂荒,在家留守的老幼多数都是种养自给。造成了农副产品的商品量显著下降,企业原料紧缺。 (三)企业规模小,市场竟争弱。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普遍偏小,基本属于传统生产、传统加工、传统产品,缺乏科技支撑和创新能力,科技含量低,没有形成产业链,资源利用率低;加工不能达产,公路运输半径大,更加重了企业经营成本的筹码,产品市场占有率低,竞争能力不强。 (四)流动资金缺,企业运转难。除公共公益企业外,没有1户企业争取到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企业的生产经营基本上是全面负债,甚至不惜在民间借高利贷保运转。
6、绿颂米业年生产能力3万吨,因缺乏流动资金,经常性停产,2007年仅加工290吨。绿颂油脂公司是西南地区科技含量较高的加工企业之一,已完成投资3000万元,工程形象进度达90%,由于尚差资金1500万元,无法竣工投产,致使先进的设备闲置近两年。 三、*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的有利条件 *市地处长江上游四川东北部,远离大中城市,工业污染源少、空气水质好、森林覆盖率高,具有绿色环保、无公害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是天然的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 (一)我市是粮食主产区。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红薯和油菜籽,常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60万吨以上,有较好的粮源基础,是发展粮油加工和生产的先决条件。 (二)我市畜牧业发
7、展优势独特。山区地貌,沟壑纵横交错,自然屏障有利于防控动物重大疫病,养殖业疫病灾害性风险相对较小;山区牧草资源丰富,适合草食牧畜的发展,有利于畜牧的有效资源配置和应对市场对畜产品多样化需求,保障多种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我市林产业得天独厚。*“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优势在山,特色在林。全市现有森林面积985.3万亩,其中商品林535.3万亩;尚有100多万亩的撂荒地、四旁隙地适宜发展林竹基地。全市活立木蓄积3530万立方米,并且每年以200万立方米以上速度在递增。*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多种木质原料林、竹林、经济林生长。 (四)酒类、饮料加工产业基础好。我市现有大小酒类产销企业109
8、户。其中,江口醇、小角楼为全省工业500强企业,重啤*分公司、抱国醇、帝王杯为巴州区重点骨干企业,通江银耳酒业公司的滋补保健酒很有特色。 四、加强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的对策建议 调研中发现,当前阻碍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小农经济格局打破难,土地规模经营推进难。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加大小农经济改造步伐,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只有进一步稳妥推进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才可能快速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 (一)深化改革,促进土地经营集中。依法有序地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一是争取惠民政策重点向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倾斜,特别是粮食综合直补和良种
9、补贴要多向交售粮畜的农民倾斜。二是推进土地租赁、代耕、入股等经营体制改革,应尽快制订“农地流转促进方案”,增设农地流转补贴专项资金,对出让农地的农民给予补贴。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的登记、审查、确认和公证等服务体系。促进闲置撂荒土地的合理流转,培育种养大户、种养能手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商品化率。三是进一步探索土地所有权属改革,把土地所有权全面落实给农户,使进城的农民可以拿自己在农村的土地去换取原始资本,永久性迁徙到城市,而将土地集中“释放”给专事农业生产的农户,更大程度地实现土地的市场价值,更大程度地“释放”土地的生产力,打破“小农经济”的农业模式,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
10、局产业集群。立足区位优势、原料生产和产品加工现状,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区域性基地建设总体规划,突出重点与规模效益,制定好长中短期分步实施计划和措施;妥善处理产业之间的兼容与冲突,切实把农户的生产与企业的深加工结合起来;统筹兼顾,推进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承接产业转移、加速实业聚集的主要载体,培育共生性企业集群。以经营加工大户为龙头,延长产业链条,推进基地建设。比如:以江口醇、小角楼酒业为龙头,培育*酒类、饮料产业集群。帮助现有酒类小企业发展壮大,扶持符合条件的新办酒类小企业,逐步实现基酒本地化,形成酒类产业链,提高深加工档次,推进龙头酒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这些酒类小企业要培育更多的原料基地,扩大小
11、麦、高粱的种植面积,带动种植、养殖基地的发展。 (三)立足市场,大力培育企业集团。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大市场、大范围,确立与市场适应、符合企业实际的远景目标、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积极扶持一批基础好、生产规模较大、有发展前景并与基地农民利益关系密切的加工龙头企业,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集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龙头作用和示范效应。比如:以国有粮食企业为载体,整合市级粮食企业资源,组成一个大型粮食企业集团,打造一支集种、养殖业,米、面、油、饲料加工为一体,资产超亿元的粮食企业航母,并力争成为国家级龙头企业。促使这个企业航母与县区小企业建立好利益联结机制,自觉组成利益
12、共同体,形成政府推动生产,企业带动农户,“航母”拖动小企业,小企业抓基地建设,“航母”承载市场拓展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力争35年内,建设商品粮基地100万亩,加工粮油产品总量达20万吨以上。 (四)完善机制,稳步推进基地建设。完善利益连接和分配机制,建立合理的企业与基地、企业与农户、企业与中介组织、中介组织与农户的利益调节和运行机制。一是推进合同契约生产,企业和农户双方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使产销行为由松散的、随意的组合变为紧密的对接,企业所需原料由农户按合同提供。二是推进股份合作,企业与农户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建立原料基地,使基地成为企业的“第一车间”,调动企业和农户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共同建设基地,加快发展。三是推进租赁建基地,龙头企业付给农户一定租金,租赁农户的土地建设原料基地。四是推行二次返利,企业从加工或流通领域的利润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返还生产环节,培植后备原料基地。五是积极培育和发展原料流通中介组织,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入企业的原料流通领域,扩大基地的辐射面,推进基地建设。 第7页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