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 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一起看看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欢迎查阅!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1 一、教学要求: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三、教学难点: 1、通读全文,了解游览顺序,理清文章条理。 2、了解路上景物的特色。 四、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2、1、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2、同桌两人轮流读文,议自然段意。 3、指名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 板书: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学习游览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几个自然段是讲路上景色的? (23) 2、自由朗读第二三段,想想路上景色有什么特点。 3、讨论。 (1)“新绿”“映山红”什么意思? (2)“或浓或淡”什么意思? (3)“明艳”什么意思?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出来? (4)“时而”什么意思? (三)练习朗读第二三段。 1、各人自由读,想象景色。 2、指名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自学 1、提出自学要求: 认真读读下面的课文,想一想,外洞和内洞各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
3、入内洞的。 2、学生按要求自学,可在书上圈圈画画,同桌也可讨论讨论。 (五)讨论外洞特点。 1、课文中怎样介绍外洞的?谁能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 2、外洞的主要特点?(大)从哪儿体会到的? (六)讨论内洞的特点。 1、课文怎样介绍内洞的? 2、从刚才读的语句,可以看出内洞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变化多端”什么意思?“颜色各异”什么意思? 3、为什么说“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4、你知道它为什么叫双龙洞吗? “蜿蜒”什么意思? (七)讨论作者是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1、课文哪一部分写的? 2、这一段讲了哪几层意思? 3、作者进洞时的感受是怎样的? 从作者的感受中,你体会到什么? (八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边读边想象外洞、内洞的特点,想象乘船进入内洞的情景。 (九)理解泉水流经的路线。 1、启发思考: 溶洞都是由于流水的常年冲刷而形成的,有洞就必然有水。本文作者不仅写了洞,而且写了水。请同学们把课文中写水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再想一想泉水是从哪儿流到哪儿的。 2、学生阅读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板书:深黑的石洞内洞外洞洞口流下山 五、作业: 布置作业:背诵从外洞进内洞的那一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2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借助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
5、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 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识天山,引入课题 1.师:在我国西北边疆,有一条连绵几千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天山。它横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它终年积雪。盛夏,茫茫戈壁滩上虽然暑气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是另一番天地了。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天山山脉,去领略那奇异风光。 2.师:(课件呈现)这就是咱们祖国的天山,这盆地,这谷地,这山林,是不是已经吸引了你的眼球了呢?就让我们翻开书本,去尽情地读读课文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初识天山美景,产生强烈的
6、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把七月的天山最吸引你的段落多读几遍,想一想作者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充分读课文,并交流初读所得。 (1)师:把你最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 (2)学生展示自己的朗读。教师指导学生把语句读正确,读流畅,并引导学生说说三个段落分别展示了哪三个不同的画面。 天山的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读时注意读准“白缎”的“缎”,“山涧”的“涧”,“俯视”的“俯”,读准多音字“饮”。) 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读准“白皑皑”的“皑”,“马蹄”的“蹄”,“溅起”的“溅”,读准多音字“重”。) 天山深处的景象。(读准“绵延”的“
7、延”,“离鞍”的“鞍”。)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意在通过学生的自读发现,扫除阅读阻碍,以获得对课文的整体性了解。教师的随机检查,要落实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整体感知课文。) 三、再读课文,展示画面 1.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走进了天山,也看到了那一幅幅奇异的风光画。请你再仔细读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怎么说的?你又想说些什么呢? 2.学生默读课文,并在段落旁写上自己想说的一个词、一句话。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初步感受。 3.交流、评价。 4.引读。 天山是那样的充满生机。我是从“”读出来的。(学生接读) 天山正是有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才会有秋天般的凉爽。我是从“”发现的。(学生接读) 天
8、山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相映成趣。我是从“”感受到的。(学生接读) 天山真像一个巨大的春天花园啊!我是从“”感受到的。(学生接读) (设计意图:问题引路,再读课文,并写上自己的点滴印象和感受,为研读课文、品读天山美景预做“热身”。)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细品美景 1.师:是呀,天山是那样的生机勃勃。请同学们再次轻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又是怎样把这些景物呈现在我们眼前的? (1)学生潜心读文,边读边思。 (2)交流品味。 这一段话中作者写了雪峰、雪水和雪水汇成的溪流,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天山既是寂静的,又有着无限的生机。(从内容的把握上去
9、评价) 这一段话中作者用了许多比喻,把雪峰比作白缎,把雪峰间的云影比作花朵,把雪水比作银链,把浪花比作白莲,多么形象,多么生动,我眼前的这些景物变得栩栩如生了,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写法的理解上去评价) 这一段话中有许多好词,用得很巧妙,很准确。如“抛”这个词就直接写出了天山的凉爽;“飞泻”这个词写出了雪水直流而下的气势;“汇成”这个词又写出了溪流的湍急。(从用词造句的感悟上评价) 这一段话作者写得很有条理,从高处的蓝天、雪峰写到低处的雪水和溪流;从远处的戈壁滩写到近处的饮马溪边。(从布局谋篇的发现上评价) 2.师:同学们学得可真好,不但把课文读懂了,还有自己的体验、感悟和理解,与天山
10、来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相信大家同样能学好第3、第4两个自然段。现在各小组围绕下列要求展开学习:读一读,说一说,品一品。 (1)学生按四人小组展开合作学习,教师巡回参与并指导。 (2)分组展开交流;点评合作学习情况,作如下归纳。 第3自然段:内容天山密林幽静的美景;写法比喻;用词造句用“漏”而不用“照”;谋局布篇从近到更近。 第4自然段:内容天山深处的野花;写法比喻、排比、反问;用词造句“柔嫩”、“柔美”、“矫健”、“精神”;谋局布篇从更近到深处。 (设计意图:在教材的处理上,把第2自然段作为学生阅读的重点,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与文本展开充分的对话,既从内容、写法、用词等方面深入地阅读课文,同时也
11、品味了天山美景。而第3、第4两个自然段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先前的学习方法得到运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略读课文的课型特点。) 二、美读课文,体会写法 1.再自由读课文,相信你一定会把这夏天的天山独特的风光从你的读中表现出来,注意把一些好词佳句读得更有味。 2.学生诵读课文。自由读、同桌读、展示读。师生评价。 3.师:同学们,我们把这么美的天山读出来了,也发现了作者是如何把天山的美景表现出来的。现在我们再从以下几方面感受作者的表达方法 从重点词中感受。如“抛”、“飞泻”等词的准确性、形象性。 从重点语句中感受。如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 从段落、全文上感受。作者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
1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来写景。 (设计意图:以读悟情,以读悟法,这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情感目标的达成还得依靠朗读,表达方法的学习还得引导、渗透。这是真实的语文课堂。) 三、阅读整理,写法迁移 1.背诵自己喜欢的一个或几个段落,感受文中那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积累文中的优美语句,增加文化积淀。 2.课外尝试用想象、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来写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物。 (设计意图:积累是为了更好地使用,有了积累和悟得方法,再学以致用,这是阅读教学由吸收到表达的具体体现。)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反思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
13、风景的喜爱之情。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情分析: 学生对天山不了解,只能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天山优美的景色,并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积累好词好句。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借助字典,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天山景色图片
14、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诗人笔下的“天山”令人神往。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自读自悟 1、我能把课文读流利 2、我能读准下列词语 戈壁滩 白缎 山涧 飞泻 洄水涡 俯视 五彩斑澜 饮马 无限生机 白皑皑 撑开 枝丫 马蹄 溅起 重重叠叠 幽静 萦绕 五彩缤纷 绵延 矫健 马鞍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我还知道作者是按什么方法来介绍天山哪些景物的。 三、合作、探究 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a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b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3、第三段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主要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朗读四自然段:作者抓住野花的哪些特点进行描绘的? 四、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板书设计: 4 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雪峰 溪流 游览的顺序 再往前走 森林 感受大自然的美 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再往前走:野花 12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