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企业_担保链_问题分析_孟繁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企业_担保链_问题分析_孟繁颖.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014第 1期 (总第 115期 )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Finance College No. 1, 2014 Sam No. 115 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问题分析 孟繁颖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统计信息处,浙江杭州 310000 ) 摘要 浙江企业间的担保互助融资现象由来已久。但区别于以往,目前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已超越了单纯的连 带责任担保,并且隐藏了大量的交叉互保现象,甚至形成隐性担保圈,涉及面广、问题复杂。从目前情况看,企业担 保制度并不是浙江担保链风险的症结所在,真正的危险是担保链上企业的主业现金流、自身
2、资产累积与企业整体 债务水平及对外担保额不匹配而造成的虚假繁荣。 关键词 互保联保 ;担保链 ;风险传染;风险消释 中图分类号 F830.59l 文献标识码 A 收稿日期 2 13-11_2 文章编号 1671-6671(2014)01-0005-04 作者简介 孟繁颖 ( 1982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浙江监管局统计信息处研究分 析科科长,产业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企业理论与金融理论。 “ 担保链 ” 现象,尤其是民营企业之间错综复杂 的互保关系,在中小企业活跃的浙江历来普遍存 在,由此引发的问题和风险也时有发生。自 20U年 下半年以来,受国内外经
3、济下行压力影响,浙江经 济金融形势较为严峻。一些实体企业受到外部环 境的冲击,经营出现困难,由此产生的资金链断裂 风险沿企业担保链迅速扩散,导致原本在经济高速 增长期只是个案的企业 “ 担保链 ” 现象在浙江地区逐 渐增多,这将对浙江经济未来发展产生较大影响。 、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现象的基本现状 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现象是伴随着保证贷款的 发展而衍生兴起的。浙江民营经济活跃,中小企业 数量居全国之首。在直接融资受阻、有效抵押不 足,以及企业规模、效益、品牌、管理无法达到银行 信用贷款要求等多重因素制约下,依赖保证担保是 广大中小企业获取正规融资的主要途径。因此,近 年来浙江地区企
4、业间担保较为盛行。据有关部门 估算,目前在浙江,采用互保、联保形式从银行获取 贷款的中小微企业比例占到 70%以上,浙江企业平 均涉及对外担保数量在 3 5家,还有个别企业为 10 家以上企业提 供担保。 1而银行方面,出于审慎经营 的考虑,现阶段仍然偏好于将保证作为防范、缓释 风险的主要手段。有关数据显示,近几年浙江商业 银行信用贷款的比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近 90%的 企业贷款为担保贷款,保证贷款规模从 2011年起有 一定程度的上升 6但由于受省内实体经济增速放 缓的影响,目前浙江地区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向 下迁徙压力较大,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 “ 双升 ” 态 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企业
5、 “ 担保链 ” 风险积聚情况 依然突出。据抽查, 2013年浙江地区新増不良贷款 中有五成以上涉及 “ 担保链 ” 问题,大幅高于往年比 例,部分机构出现企业保证贷款不良率水平增长较 快的态势,信用风险防控形势不可小觑。 二、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的主要特点 浙江企业间的担保互助融资现象由来已久 a 但以往的企业 “ 担保链 ” 构成较为简单,链条延展范 围有限,且涉及的贷款数额较小,风险处置相对容 易 , X#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有限。从近年来省内相 继发生风险或损失并且在金融界有一定影响的问 题 “ 担保链 ”来看,目前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已超越了 单纯的连带责任担保,并且隐藏着
6、大量的交叉互保 现象,甚至形成了隐性担保圈,涉及面广、问题复 杂,解决的时间较长。具有 以下几个突出特征: (一)结网范围方面,基于块状经济的地域性特 征更加突出 浙江民营经济活跃,区域经济块状、集群特色 显著,本地企业担保链往往以所在地区的龙头企业 为核心,以血缘、亲缘、宗缘、地缘、行缘、商缘等 “ 缘 ” 关系为半径逐步外扩并融资结网,最终形成具 有鲜明地域关系的利益共同体,并随着企业间经济 往来范围的不断扩大,逐渐呈现出跨地区结网的发 展趋势。 (二) 生成模式方面,基于行业往来的自发性特 征更加突出 浙江企业素有抱团经营的商业传统,在互助性 规范的文化影响和强制性集体信任的纪律作用下,
7、 浙江地区企业间人格化融资合作行为较为普遍。 虽然目前地方政府以及银行的 “ 拉郎配 ” 行为在一 定范围内存在,但现有企业 “ 担保链 ” 主要还是基于 企业主之间的社会资本自发形成的,并在链条延续 上以地方商会、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等行业往来 方式维系,自发性特征较为突出。如浙江某地的一 家最大麻纺织企业,由于民间融资过多,在 2012年 7 月出现资金链断裂,陷人经营困境。为其担保的 8 家企业中有 6家是当地企业,有 7家是上游供货商 企业,仅有 1家担保企业与其没有直接业务关系。 (三 ) 链条形态方面,基于开放连接的交错性特 征更加突出 目前,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呈现 “ 线
8、、环、网 ”三种 联结形式。 “ 线性担保链 ” 是最基本的担保形式,主 要是两家非关联企业基于互助目的结对互保而形 成的; “ 环状担保圈 ” 是企业在自愿基础上组合成联 保小组,小组成员共同互为担保并对小组贷款承担 连带责任 ;“ 复杂担保网 ” 则主要表现为集团企业内 部的复杂关联担保以及集团和集团之间的复杂担 保,既有控股母公司为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又有 下属关联子公司之间互保。在担保融资结网过程 中,处于不同链条形态之上的各担保主体往往相互 交错、交叉互保,且上述三种链条形态彼此捆绑、开 放连接,动态交织成层层嵌套的蜘蛛网状结构,使 得涉及的企业数量随着担保层次的增加被层层放 大,企
9、业信用联合的强度不断増大。 2 (四) 结网路径方面,基于多元融资的复杂性特 征更加突出 “ 担保链 ” 一旦形成,往往会沿着复杂的融资关 系迅速扩散,并与其他 “ 担保链 ” 纵横交织,形成盘 根错节的庞大的担保网。维系 “ 担保链 ” 关系的主 要包括 :产业链间的 “ 业务关系 ” 、股权投资形成的 “ 资金关系 ” 、集团企业内的 “ 母子关系 ” 、地方政府 干预下的 “ 地方关系 ” 、高管人员间的 “ 私人关系 ” 以 及企业间微妙的 “ 抱团关系 ” 。对于一些规模较大 的担保圈,上述情况往往同时存在 Q结网路径的复 杂性特征使得浙江一些地区 “ 担保链 ” 内部关系较 为密集
10、,形成了较多的闭合回路,网络凝聚系数偏 高,网络的连通性和整体性相对较强,派系内风险 传导方向也更为多样、复杂,难以进行有效的 “ 担保 链 ” 风险管理。根据公开信息披露, 2011年 9月发 生资金链危机的一家浙江企业,整个 “ 担保链 ” 上的 企业数达到惊人的 730家,金额超过 150亿元 ,:, (五)链条识别方面,基于信息缺失的 隐蔽性特 征更加突出 研究发现, “ 担保链 ” 上的企业通常会通过多次 交叉担保来掩盖互保的事实,关联担保以非担保圈 形式出现,从财务报表上比较难发现企业间的互保 问题。由于结网形式复杂、链条范围多变、企业蓄 意隐瞒以及数据更新不及时等多重因素影响,目
11、前 单纯依靠人民银行的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还难以 及时察觉 “ 担保链 ” 的存在。特别是在现有的征信 水平条件下,企业向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以及 民间借贷群体提供的担保仍处于调查和统计的 “ 真 空地带 ” 。这些游离于银行机构以外的 “ 灰色 ” 担保 隐蔽性较强,且往往超过企业的承受界限,成为诱 发 “ 担保链 ” 传导的关键因素。如浙江某市一家公 司于 2012年发生法人代表逃逸事件,根据人行系统 查询债权仅有 6亿元 ,但截至 7月末实际申报债权 已达 17亿元,其中包括他人民间借贷提供的担保负 债 4.2亿元。 三、浙江企业 “ 担保链 ” 风险的复杂成因 从本质上,企业 “ 担
12、保链 ” 旨在以保证担保作为 信用增进机制,通过将多家企业捆绑授信完成弱势 群体的信用自増强和信用自增级,使分散的信用个 体集合成松散的信用联合体,以解决单体授信企业 资信不足和银企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而实 现与 银行信贷制度的基本对接。从理论上分析,担保技 术本身固有的亲周期特性,使得 “ 担保链 ” 同时具备 风险消释和风险传染双重机制,是一把 “ 双刃剑 ” 。 在经济繁荣的上行期 ,“ 担保链 ” 可发挥风险消释功 能,部分缓解因经济转型与金融抑制并存所引发的 企业融资难与求发展之间的矛盾冲突,助力企业发 展、繁荣地方经济。但在经济下行期,隐藏的风险 被暴露,企业出风险的可能性增大,
13、 “ 担保链 ” 的风 险传染机制使得任何一个企业的出险都可能沿担 保链条传导至外围的数级担保圈,形成由点及面的 扩散放大效应,引发大批企业巨额连锁性代偿 风 险,极易对区域经济金融稳定造成冲击。 当前浙江地区企业 “ 担保链 ” 风险的形成并不 简单是银行方面信贷管理方式的问题,而是国内外 经济环境变化、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企业融资方式 不科学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 浙江经济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企业转型升 级步伐缓慢 近年来,浙江经济发展 “ 以融资促投资、以投资 带融资 ” 的模式特征比较明显,贷款对本地 GDP的 产出远远低于广东、江苏等省份。在 “ 赚快钱 ” 等投 机心态的作
14、用下,企业普遍存在盲目扩张冲动、过 度投资倾向和高负债发展偏好 。一 些企业没有将 筹集来的资金用于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而是偏离 主业、多元投资,甚至脱离实体经济,投向了地产、 矿产、期货以及高利贷市场等投机性行业,从事资 金运作,累积了一定的风险隐患。随着经济形势的 变化,特别是 2012年以来,受外需萎缩、银根紧缩、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以及浙江经济运行困难等因素 的影响,省内一些产业层次较低的企业经营难度加 大,投资无法产生效益或及时回收,资金流动性降 低,继续发展前期投资所需的现金流难以维系。企 业资金链断裂停产,成为引发 “ 担保链 ” 风险的直接 诱因。据了解,浙江出险企业平均资产负债
15、率 (仅 指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率)为 58%,部分甚至超过 100%,且多数为跨业经营企业。此外,浙江企业对外 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高,流动资金贷款短贷长用现 象比较普遍,期限的不匹配加剧了资金链的紧张。 (二) 企业融资模式存在弊端,对外担保决策机 制不科学 目前,浙江企业融资的方式仍以间接融资为 主,直接融资比例较低。而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活 跃,抵质押资产不足,信用贷款的门槛难以达到,第 三方担保市场又供给不足,对互保贷款依赖性较 大。同时,浙江地域面积小、要素资源少,企业跨 省 投资多。浙商的总部经济在浙江,省外投资的融资 主要在省内完成。这些外地项目资产无法用于抵 押,也致使大量贷款采用担保
16、方式。而受到中小企 业公司治理水平较低、风控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 响,一些企业对外担保决策过于简单随意,缺乏科 学的风险评估机制和流程,企业是否对外担保往往 取决于实际控制人的个人意愿。 “ 先决策、后决议 ” 的 “ 一言堂 ” 现象,进一步催化了 “ 担保链 ” 风险 c 有 调查显示,目前承担担保责任成为浙江企业出险的 主因之一 ,占比超过 30%。 (三 ) 银行信贷管理文化不够成熟,信贷管理体 制存在问题 银行业在近 年发展过程中,仍然主要依靠规模 扩张盈利,存在多头授信、过度授信的冲动。与此 相应,其考核机制也偏重业务拓展指标,风险管理 指标权重较小。特别是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担
17、保贷款中放松调查,使得部分不符合授信条件的企 业以担保为由获得了贷款。另一方面,银行业金融 机构的风险管理水平亟待提升。部分机构对市场 适应能力不强,反应不敏感,忽视担保贷款存在周 期性风险 ;过分倚重第二还款来源,忽视借款人自 身的现金流和风险评估 ;对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测算 不准,对资金的真实用途和流向把控能力较弱。而 在发生风险后的惜贷、抽 贷、压贷等简单化处理方 式 ,一 定程度上放大了 “ 担保链 ” 风险。 四、对 “ 担保链 ” 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 担保链 ” 变成了 “ 导火索 ” ,问题不在 “ 担保链 ” 本身,不应因噎废食,全盘否定。从浙江情况看,目 前担保制度并不是浙江
18、 “ 担保链 ” 风险的症结所在, 真正的危险是 “ 担保链 ” 上企业的主业现金流、自身 资产累积与企业整体债务水平及对外担保额不匹 配而造成的虚假繁荣。针对企业 “ 担保链 ” 风险成 因及 “ 难识别、易传播、难化解、易积聚 ” 的传导特 点,建议从多方人手,综合治理。 (一) 妥善化解存量 “ 担保链 ” 风险 坚持 “ 风险降低、因圈施策、存优劣汰、截流净 化 ”的工作原则,先易后难、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整 体推进,积极开展 “ 担保链 ” 风险化解工作 6综合运 用客户分类管理、压缩风险融资、担保方式置换、信 贷产品改造、切断担保链条等手段,对存量担保圈 贷款进行清查、分解和清理,
19、避免采取一刀切的方 式,导致授信风险扩大。 3 (二 ) 推动深化销 行信贷管理改革 一是牢固树立 “ 第一还款来源为王 ” 的信贷经 营理念。切实转变 “ 抵押担保为王 ” 的信贷文化,注 重第一还款来源的考证,扎实做好信贷精细化经营 管理工作。同时建立科学的经营绩效考核机制,加 强授信风险全程把控 ,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科学 测算其实际资金需求,合理核定授信总量,防止盲 目放贷、收贷 e二是建立完善利率风险定价机制。 切实提高利率风险定价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按照 收益覆盖风险原则,合理确定利率水平,解决中小 企业抵押物不足和担保人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三是加快重建审慎合理的担保管理体系。转
20、变单 纯依赖净资产值核定担保额度的做法,注重企业短 期可变现资产和经营活动净现金流的评估,严控对 外担保规模和 介入比率。尝试多元化的担保方式 组合,着力建立与企业实际拥有抵质押物情况及对 外担保能力情况相适应的、分层次的信贷担保体 系,避免盲目授信和过度授信。 (三 ) 科学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是加快建立担保决策机制 s进一步建立健 全现代企业制度,强化风险防控意识,构建科学完 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管理决策流程,防止因盲目担 保而承担的潜在风险。二是科学规范企业经营行 为。摒弃以往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树立适度融资的 发展理念。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科学发展规划,归 回实业、专注主业、加快转型,合
21、理把控企业发展速 度,避免盲目扩张和过度投资。三是加强企业现金 流管理。健全企业财务制度,合理配备企业长期资 产和短期流动资金,避免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四 是完善信息披露制度。规范企业财务管理,纠正中 小企业财务报表失真问题,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 (四 ) 推进完善第三方担保市场体系 一是清理整顿现有的担保机构。大力规范整 顿担保公司经营行为,扶优劣汰 ,鼓励资质良好、操 作规范的担保机构做大做强。二是建立完善政府 主导的信用担保体系。加快构建以政策性担保机 构为主体,商业性担保机构、互助性担保机构为辅 的担保体系,缓解担保机构规模与实 际资金需求不 匹配的矛盾。三是加强与保险公司的多层次合
22、作。探索引人商业保险作为担保市场的重要供给 方,鼓励银行金融机构尝试在信贷领域加大与保险 公司的合作深度,开发以履约商业保险为担保方式 的信贷产品,进一步增强企业在融资过程中担保产 品的可获得性。四是探索组建产业互助担保基 金。尝试组建 “ 自愿互助、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 限责任 ” 的地方性中小企业产业互助担保共同风险 基金,以独立于各成员的专门性自立组织替代自发 互保的互保契约,探索解决企业贷款担保中存在的 信息不对称、担保拖累、风险蔓延等问题。 4 (五)加快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一是对社会信用体系进行整体设计,就信用体 系建设进行统一立法,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的 征集、应用等,形成良好
23、的社会诚信环境。二是尽 快推进跨部门信用平台建设,整合现有信用信息, 并增加部分信用征集内容。建议从完善人民银行 征信系统人手,将企业对外担保、小贷公司借贷等 或有负债纳入征信系统,为商业银行授信审查提供 全面、真实的信息。三是在有关经济立法中进一步 体现诚实信用原则,明确银企双方作为市场主体的 交易规则和信息披露义务,强化对当事人信赖利益 的保护,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和违约 成本,重构银企 互信关系。四是在担保立法中对连带责任保证方 式进行一定的规范,并对一般保证中保证人履行代 偿责任的条件予以明确,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更多 采用一般保证方式。考虑承认独立担保,突破现行 担保合同受主合同效力影响的
24、规定。在信用条件 成熟时 ,探索担保人以个人信用担保、不承担实际 代偿责任的担保方式。 参考文献: 1 张乐才 .企业资金担保链:风险消释、风险传染与风险 共享 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 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 理, 2011,( 20):57-65. 2 张荣刚,梁琦 .社会资本网络:企业集群融资的环境基 础与动力机制 J.宁夏社会科学 ,2006, (1) :51 - 54. 3 吴堂保,刘荣 .对担保圈资款风险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J.经济与金融, 2012, (1): 70 - 73. 4 杜权,郑炳蔚 .对当前浙江企业担保链问题的思考J. 浙江金融 , 2010,(6):20 21. The A
25、nalysis on the Financial Security Chain Problem in Zhejiang Enterprises MENG Fan-ying (Statistics Department of Zhejiang Supervision Bureau of China Banking Regulatory Committee, 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The phenomena of mutual guarantee financing has a long history between Zhejiang enterpr
26、ises. However, it is different from the past that the present financial security chain in Zhejiang enterprises has surpassed the simple 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ies guarantees and hides a large amount of stagger mutual guarantee, even forming invisible guarantee circle which involves many aspects a
27、nd complicated problems. At present, the system of enterprise guarantee isnt the real key of Zhejiang financial security chain .Instead the risk lies in the main finance source of the enterprises in the chain, the accumulation of their own asset and the false prosperity caused by the mismatching between their overall debt levels and external guarantee limits. Key words: mutual guarantee and joint guarantee; financial security chain; risk contagion; risk dilute 责任编辑 :耿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