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5篇) .doc(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 5篇)篇)(篇一)6 月中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清荣同志的带领下,本调研组先后深入*、*、*三乡镇中心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以及县医院、卫计局、医改办、医保局等单位,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工作成效近年来,县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履职尽责,强化管理,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力改善人民群众就医环境,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1、医疗服务保障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先后改扩建 12所乡镇卫生院,178
2、个村级卫生室达到“五化”标准,成立县精神病医院(精神卫生中心),XX 县区医院住院大楼。县医院、中医院建立了“名医堂”、“养生堂”和“知名中医工作室”,17 个乡镇卫生院建起“国医堂”。社会力量办成综合医院 3 家,在建医养融合医疗机构 1 家。县医院 4 个临床科室、县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申报创建市级甲类临床重点专科,乡镇卫生院 1 个针灸科和 5 个放射影像科申报创建市级乙类重点专科。组建 120 急救指挥中心,县医院完成介入诊疗中心建设。按照“以大带小,以强带弱,以城带乡”的思路,依托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带动 17 个乡镇卫生院,组建 3 个医疗联合体。全县构建起以县级医院为龙头、
3、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2、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卫生应急法制、体制、机制和预案体系建设不断推进和完善,卫生应急管理能力和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应对能力不断提高。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态势平稳,未发生重大传染病流行,遏制了艾滋病蔓延势头,实现了国家免疫规划跨越式发展,预防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显著下降,法定传染病报告率、及时率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率100%,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 100%。3、计生服务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构建了全方位工作网络、全覆盖利益导向、全域信息化建设、全过程依法管理、全参与公共服务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五全”工作体系,积极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严格
4、执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全面兑现计生奖扶政策,高质量完成省、市下达的人口责任目标,为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4、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扩大基本药物品种,并全部纳入新农合和医保报销范畴,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率、上网采购率、使用率、零差率政策执行到位率均达到 100%。深入开展过度医疗等十大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为,群众“看病贵”问题的到有效解决。各级医疗机构均成立了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领导小组,组建了分级诊疗科,完善了二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机制,县域内就诊率达到 90%以上。5、健康扶贫工程实施精准有效。各医疗机构按照“精准识别、跟
5、踪帮扶、精准脱贫”的要求,积极实施精准式医疗救助。一是设立精准扶贫对象服务窗口,公开承诺、公示、宣传脱贫攻坚医疗救助各类优惠政策。对贫困户需要住院的,免收门诊诊疗费,减免 10%的急救服务费,住院治疗在新农合报销后自付部分给予 5%减免。二是严格把握入院指征,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在服务中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按标准收费,按规定核销,控制贫困户住院自付费用。三是对扶贫对象实施“一对一”服务,随时掌握动态,对重点人群开展面对面、个体化健康教育,通过前期的预防保健和后期的健康指导,力促其不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四是坚持集中帮扶与定期帮扶相结合,定期了解贫困户实际情况,跟进健康扶贫措施,
6、确保贫困户如期脱贫。自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精准锁定因病致贫返贫对象 6533 户 19588 人,建立了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医疗救助大数据库,认真开展医疗保障提升、住院就诊减负、医保结算便捷、公共卫生强化、服务体系建设“五大行动”。截止 5 月底,全县乡镇卫生院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免门诊费 1.43 万元、住院费 114.73 万元,其他费用 4.41 万元;县医院减免住院费 200 余万元,全县累计减免费用 320.55 余万元。二、存在的突出问题虽然我县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同“构建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体系
7、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密切协作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升的迫切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1、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科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碎片化,县乡医疗机构资源共享、互联互通格局尚未形成,重复检查、过度医疗现象难以有效遏制;专科门诊特色不鲜明,医疗康复、老年护理、精神卫生等领域服务能力比较薄弱;医疗保障渠道单一,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公立医疗机构占比过大,还未有一家乡镇民办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医疗资源闲置,利用效率不高;全县村级达标卫生室没有实现全覆盖,按照“五化”标准,还有 66 个未达标。如*16 个村级
8、卫生室,达标的有 9 个;*16 个村、1 个社区卫生室,1 个村未达标,2 个村还没建卫生室;*镇 11 个村卫生室,1 个未达标。2、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准确。少数乡镇医院对医改后基层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明,导致群众期望值过高,就地就近满足群众医疗卫生健康的基本需求与乡、村医疗机构职能定位的矛盾比较突出,“健康进家庭,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分级诊疗制度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单体规模不合理扩张,特别是有些乡镇卫生院盲目跟进“综合医院”建设标准,全力上大项目,进高端设备,导致医疗建设项目普遍超预算,新增大量债务,加重了运行负担。*镇中心卫生院近年来已消化 276 万元,仍负债 374
9、万元。*镇卫生院累计负债高达660 万元,仅*年县财政就投入化债资金 210 万元,仍余 230万元。*镇中心卫生院现有债务 407 万元。3、乡镇卫生院编制总量不足。按每千服务人口核定 1.4 个编制的医改要求,我县乡镇卫生院核定编制 649 人。机构改革后,乡镇卫生院又增加了计划生育基本服务职能,计划生育服务站 56 名同志统一划转至乡镇卫生院,按理编制应随之增加,但近年来因调出、退休、自然减员、组建食药监局和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划转 34 人等原因,由医改时核定的 649 人反而减少到615 人,同时减少了财政差额补助的人员经费。为积极应对农村医疗卫生健康需求的快速增长,乡镇卫生院大量使用临
10、时工,有的编外用工超过编内人员,增加了人力资源成本,人员经费成为医疗机构的主要支出。如*镇中心卫生院定编 29 人,在职 54 人,其中,在编 22 人,临时聘用 32 人。尤其是乡镇卫生院均未向临时用工人员交纳“五险一金”,为后期管理埋下较大隐患。4、基层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匮乏。目前乡镇卫生院共 945人,编制内 573 人,实际在岗 557 人(XX 县区借用 2 人、改革前 14 人不在岗),临床医疗专业 266 人、护理专业 119 人、医技专业 40 人、其他人员 148 人;编外 372 人,临床医疗专业77 人、护理专业 181 人、医技专业 44 人、其他人员 70 人。目前在岗
11、的人员中医护比要求为 1:1.2,实际仅为 1。0.88,结构不合理。b 超、检验、放射等医技岗位大部分东拼西凑、短期学习上岗;公共卫生人员不仅总量不足,基本上没有专业人员,大部分为医技、护理等非专业岗位人员转岗,且以编外人员为主。全科医生、中医临床(含康复理疗)、西医临床(含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影像、检验、护理、公共卫生、财务等人才尤为紧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不足,设施简陋,工资待遇不高,很难吸引医学院本专毕业生来工作。由于乡镇就医对象少,临床经验少,医疗水平难提高,加剧了乡镇卫生院的人才流失。编制管理不够规范,人才引进渠道不够通畅,陷入“医护人员编制空缺、编外人员大量使用、技术人才引
12、进不来”的怪圈。5、新农合保障水平不够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基本消除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效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健康保障水平。为防止基金透支,实行基金总量控制,乡镇卫生院核定基金普遍不足,不得不向县级以上医疗机构推转住院病人,无形中增加了病人负担。今年 1 至 5 月,*镇卫生院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减免门诊费 1353 人次 13530 元、住院费437 人次 10313 元,*镇卫生院减免门诊费 636 人次 2210 元、住院治疗 1095 人次 19841 元。县医院应补尽补,应免尽免,累计减免 4375 人次 50.6 万元。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乡镇卫生院为贫困户门诊住院例均
13、减免了 13 元,县医院为贫困户例均减免了 116 元,例均减免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6、乡村医生队伍不太稳定。村医是农村基层卫生服务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缓解农村群众“看病难”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目前村医队伍面临人员不足、年龄偏大、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特别是村医特殊的身份性质和补偿机制的不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不健全,待遇普遍较低的问题,直接影响其工作的积极性和队伍的稳定性。7、医疗机构用电成本过高。自*年 12 月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来,医疗卫生单位电费由原来半营利性质变成按商业用电收取(每度 0.97 元),在收入降低、经费来源减少情况下,电费支出与医改前实行“以药补医”时期相比不降反升,高
14、电费已成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较大负担。8、床位费收费标准偏低。自*年修订的医院床位费收费标准使用以来,我县一直未进行调整。随着乡镇卫生院服务环境的改善、服务能力的提高及市场物价水平的增长,床位费还是旧标准,与患者的实际消费差距较大,制约了乡镇卫生院的发展。三、对策与建议为科学配置城乡医疗资源,建立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切实提高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水平,现提出如下建议:1、明确功能定位,实行分级分类管理。根据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医疗卫生资源现状,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分类制订配置标准,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发展;合理控制公立医院资源规模,推动发展方式转变;科学界定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严格执行分级诊
15、疗标准(根据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20)和医改的有关规定,县级公立医院是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载体,主要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急危重症抢救与疑难病转诊及突发事件的紧急医疗救援;乡镇卫生院负责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护理、康复等综合服务,并受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委托,承担所在乡镇的公共卫生管理工作,以及对村卫生室的综合管理、技术指导和乡村医生培训;村卫生室接受乡镇卫生院的管理和指导,承担所在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普通常见病、多发病的初级诊治、康复等工作)。2、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始终坚持以解决群众健康问题为导向,以调整布局结构、提升医疗
16、能力为主线,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适度有序发展;应急谋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统筹预防、医疗和康复,坚持中西医并重,发挥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加快县级公立医院的项目建设,综合提升医疗、预防、保健功能,妥善应对因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新增出生人口持续增加而带来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突出的供需矛盾;补齐短板,实现“五化”村级卫生室的全覆盖;增加村医补助标准,统筹村医养老保险,稳定农村医务人员队伍。3、坚持政府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落实政府医疗卫生投入政策,全力保障 17 个乡镇卫生院的污水处理站建设XX 县区直医疗机构污水处理站的改扩建项目顺利推进。适当提高新农合住院基金总量控制标准,
17、放大健康扶贫效果,增强医疗机构自我发展能力。督促县乡医疗机构严格执行健康扶贫政策,对减免贫困户的诊疗费用应给予补助。4、健全用人机制,规范编外用人管理。在确保退一补一的前提下,探索编制备案制管理和合理有序的人才流动模式。乡镇卫生院在编制控制内以公开招聘的方式予以补充。进一步规范编外用人管理,优化编外人员进入程序,严格按照编制比例、岗位必须、条件符合等要求,择优聘用,实行合同制管理。对现有编外人员要全部缴纳社会保险,实行合同制管理。新聘编外人员按照一定的比例控制,实行考试考核,择优聘用。5、加强队伍建设,破解人才短缺难题。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用人单位和社会资助为辅的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投入机制,优先
18、保证人才发展的投入。加大全科医生的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医疗卫生队伍结构。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引导,畅通临床、医疗紧缺人才和医学专业本科以上毕业生的引进渠道,鼓励和吸引优秀医务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工作,探索“一人多岗、一专多能”的培养模式。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符合医疗卫生队伍特点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不断完善职称评定制度,促进医疗卫生人才的合理流动和快速成长。6、整合医疗资源,加快医养结合步伐。整合医疗服务、养老服务资源,合理布局养老机构和老年医疗康复机构,畅通交流协作渠道。支持县级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推动中医
19、药与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的传统优势。加快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提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积极鼓励医疗机构将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广泛开展医疗健康养老签约服务,逐步丰富完善医疗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支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养结合产业,加快提升全社会健康养老保障能力。7、缴纳养老保险,稳定基层医疗队伍。建议县财政参照我县村级副职干部养老保险金缴纳标准,为乡村医生缴纳社会养老保险。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先行安排 50 岁以上村医的养老保险经费,50 岁以下村医的养老经费逐步安排解决,从根本上解除村医的后顾之忧。8、加强部门协调,增强自
20、我发展能力。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非商业赢利性质,政府应协调供电部门变更医院用电性质,由商业用电调整为居民用电,以减轻医疗机构负担,目前,上级物价部门已调高乡镇卫生院床位费收费标准,最高达到 17 元。县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主动与物价、医保等部门协调,尽快调价并执行到位。(篇二)一、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基本情况我县有医疗卫生机构 262 个,其中:县级医疗机构 5 个,镇卫生院 21 个,村卫生室 212 个,个体诊所 24 个,全县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基本形成。截止*年底,全县在编医务人员501 人。全县医疗机构临聘人员 490 人,其中:县医院 174人,中医院 1
21、00 人,妇幼保健院 61 人,疾控中心 8 人,镇卫生院 147 人。村医 350 人(其中:执业医师 5 人,助理执业医师7 人)。*年度镇卫生院基本医疗服务总诊疗人次 51.6 万人次,住院 1.29 万人次,公共卫生项目服务群众 164.5 万人次,每名职工日均服务 50.2 人次。县级公立医院总诊疗人次 30.7 万人次,住院 1.54 万人次,公共卫生项目及其他服务群众 51.8 万人次,每名职工日均服务 20.8 人次。(二)取得的成效(1)医疗机构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近年来,中省项目累计投入资金 1.2 亿余元,完成了 21 个镇卫生院、59 个村卫生室新建和 3 家县级公立医
22、院改扩建项目,配置常用医疗设备2000 余台(件),累计培训业务人员 6700 余人次。创建二级甲等医院 1 个,二级乙等医院 1 个,一级甲等卫生院 9 个,乙等卫生院 12 个,创建规范化和标准化村卫生室 212 个,建成市级以上示范化预防接种门诊 21 个、规范化妇幼保健门诊 21个、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中心 21 个,建成“艾滋病初筛实验室”4 个。实现了县镇、镇村一体化管理,全县的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提升,广大群众的就医条件进一步改善。(2)药品“三统一”政策实施,缓解了百姓买药贵和看病贵的难题。自药品“三统一”政策实施以来,药品价格、门诊次均费用、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下降 3
23、3.5%、26.8%和 24.3%,门急诊人次同比上升 22%。(3)新农合保障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由于不断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强化服务管理,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入院门槛,控制医疗费用,提高报销比例,简化报销程序,及时兑现补助,使广大患者得到了实惠,农民主动参合的人数越来越多,*年参合率达到 98.7%,人均筹资标准由 50 元提高到 365 元,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4)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整体推进。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推行岗位聘用,实行全员聘任、竞聘上岗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临床路径改革、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项工作有序开展,整体工作稳步推进。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
24、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政策落实不够到位。主要表现为:一是落实药品零差价后,财政对镇卫生院实行差额拨款,相当于全县卫生院职工工资总和的 49%,实际运行情况是拉高填低,即:效益不好的卫生院享受财政补偿较高,效益好的卫生院财政补偿低,少部分卫生院没有享受财政补偿,影响了卫生院的工作积极性;二是镇卫生院绩效工资制还没有完全推开,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用人机制,一线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三是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公共卫生服务配套经费不到位;四是招聘的大学生还未享受到省上出台的优惠政策(陕政办发(*)36 号,待遇:一年试用期满考核合格,一次性补助安家费 3 万元,按有关政策规定优先享受保障性
25、住房)。(二)基本建设财政投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基层卫生院的诊疗设备相对缺乏,多数卫生院实用的诊疗设备仍显不足。二是部分卫生院房屋紧张,周转房短缺,医务人员长期在外租住,对工作有一定影响。(三)医务队伍现状堪忧。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人员偏少,基本服务运转难。就卫生院而言,县上核定镇卫生院人员编制 310 名,目前在编 256 人,其中:县级医疗机构借调 51名,实际在岗 205 人,缺员较多。为了确保工作的基本运转,聘用了大量的医护人员,一些受聘人员嫌工资待遇低,正式入编无望,就到大医院或外地找工作,致使医技术人员队伍缺乏保障,不能适应当前医疗卫生工作的需要;二是整体素质不高,提供优质服务
26、难。目前,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素质相对偏低,就镇卫生院而言,全县在编卫技人员中,本科学历15 人,占 1.9%;大专学历 128 人,占 50.3%;中专学历 102人,占 47.7%;副高技术职称人员 2 人,占 0.82%,中级技术职称人员 33 人,占 13.5%,初级技术职称人员 152 人,占 62%,员、士 58 人,占 24%。有的卫生院,卫技人员最高职称只有医师(初级职称),放射、检验、b 超等科目多数人员是“半路出家”,或者由医生兼职。农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素质更令人堪忧,难以满足广大群众的优质医疗服务需求;三是用人机制不畅,人员结构优化难。由于医疗机构用人机制不健全,面临着
27、“大学生进不来、好的留不住、差的出不去”,致使许多卫生院医疗技术力量低下,服务能力薄弱;四是职称评聘受限,工作积极性调动难。由于受职数编制限制,一些长期工作在基层医疗机构的专科毕业生,他们向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聘机会少,晋职难,影响了工作积极性;五是县级公共卫生机构队伍现状与承担工作不相适应。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目前在编在岗 24 人,在编人员中仅一人是全日制预防医学本科毕业生,非专业人员 7 人,占 29.2%,50 岁以上 6 人,占 25%,人员现状与所承担的工作不适应;县妇幼保健院现有在编人员 8 人,不能满足对全县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与管理工作的需要;卫生监督所在编 4 人,与监督对象比
28、为 1:168,监管任务重、难度大。医疗技术人才紧缺已成为制约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挥作用的最大障碍。(四)保障机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一是医务人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工作。二是医疗机构使用的临聘人员没有纳入全县事业单位临聘人员管理,加大了医疗机构的经费支出。三是基层卫生院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机制还未建立,医务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医院秩序难以保障。四是 120 急救中心没有单独设立,职能不明,责任不清,运行不规范。(五)网底工程建设不牢。主要表现在。一是村医队伍年龄结构老化,专业人员缺,业务能力普遍薄弱。二是收入低,大部分村医缺乏工作热情。(按新医改政策,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实行零差价,村医没有了药品收入,
29、政府给村医每年 1万元的补助,年收入在 2.5 万元左右,远远低于实行药品零差价前村医的收入,因此,许多村医工作热情不高。)三是卫生室的房舍条件普遍较差。四是养老机制未建立,部分年轻村医为了维持一家人生活,不得不离职外出创业,造成村医队伍不稳定。(六)信息化水平低,服务能力差。主要表现在。一是镇村医务人员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不够;二是信息标准化建设资金短缺,大部分村卫生室没有配备信息化设施,所有资料的收集和上报还处于手工操作阶段;三是人员缺。(七)就医难”仍是群众反映较多的问题。我县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虽已初步形成,但镇、村卫生资源比较匮乏,基层广大群众普遍对医疗设备不足、医务人员短缺、诊疗水平
30、有限的村卫生室和镇卫生院缺乏信任,患者涌进市县级医院就医,结果导致大多数二级以上医院“人满为患、一床难求”的局面。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一)突出政府统领作用,积极推进管理改革。(1)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根据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意见,加快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院长负责制,赋予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全面激活公立医院主导作用的发挥。(2)强化政府对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管理。建立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管理、服务等实行系统考核评价,进一步夯实岗位绩效工资考核机制,有序推进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3)进一步理清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的工
31、作职责,夯实工作责任,切实解决小病不出村镇的问题。(二)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建立和完善财政投入机制。(1)完善政府对公共卫生和基层卫生院经费的投入机制。加大对县级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卫生院开展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所必需的建设发展经费、人员经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任务经费的财政保障力度,逐步增加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使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经费标准不低于 40 元。基层卫生院、县级公共卫生服务机构按规定取得的收入,应及时足额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公立医院政府补助政策。对县医院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离退休人员
32、费用、政策性亏损及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等给予专项补助;对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促进中医、妇幼保健事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使硬件设施达到国家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标准和要求。(三)建立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的保障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人才是关键。要按专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多渠道、多途径吸引和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1)合理核定人员编制。根据内容总结内容总结(1)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共 5篇)(篇一)6 月中旬,在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清荣同志的带领下,本调研组先后深入*、*、*三乡镇中心卫生院和部分村卫生室以及县医院、卫计局、医改办、医保局等单位,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方式,对全县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