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docx(4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2020 年 7 月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目录第一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1.二、发展目标.1.三、主攻方向.2.第二章主要任务.一、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4.(一)工作目标.4.(二)发展重点.4.二、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7.(一)工作目标.7.(二)发展重点.7.三、实施工业数字化升级专项行动.1.1.(一)工作目标.1.1.(二)发展重点.1.1.四、实施服务业数字化突破专项行动.1.4.(一)工作目标.1.4.(二)发展重点.1.4.五、实施数字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行动.1.8.(一)工作目标.1
2、.8.ii(二)发展重点.1.8.六、实施政府数字化治理专项行动.2.1.(一)工作目标.2.1.(二)发展重点.2.1.七、实施数字惠民普及专项行动 .2.5.(一)工作目标.2.5.(二)发展重点.2.6.八、实施数字化创新体系建设专项行动.2.8.(一)工作目标.2.8.(二)发展重点.2.8.第三章实施步骤.一、夯实基础阶段(2020 年).3.1.二、强化支撑阶段(2021 年).3.2.三、提质增效阶段(2022 年).3.3.第四章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 .3.6.二、完善要素保障 .3.6.三、健全资金支持 .3.7.四、强化数据共享 .3.7.五、夯实安全保障 .3.8.
3、普洱市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第一章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坚持“两型三化”,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以“资源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依托“城市大脑” 建设统筹推进数字经济协同发展,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数字化转型、工业数字化升级、服务业数字化突破、数字新兴产业发展、政府数字化治理、数字惠民普及、数字化创新体系建设等八个专项行动,聚焦八大重点产业和世界一流“三张牌”,聚力
4、打造数字经济“百亿级产业”,实现数字善政、数字兴业、数字惠民,全力构建数字化发展体系。二、发展目标从 2020 年开始用 3 至 5 年时间,力争将打造成为全国绿色经济数字化发展试验田、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数 字经济新窗口、绿色和康养产业数字化创新应用先导区。到2022 年,全市数字经济总量快速提升,占地区 GDP的比重达到 20% 以上,“城市大脑”等一批“新基建”建设完成,推动 500 家传统企业数字化升级改造形成示范带动效应,形成一批电子商务、智慧旅游、智慧物流等数字服务业,培育 一批大数据、区块链、线上经济等数字新业态,汇集新型智39能硬件等数字制造业,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数字
5、治理 水平、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形成基本完备的数字 化发展体系。三、主攻方向搭建“一个”中枢系统,形成数字化发展体系雏形。开展“城市大脑”顶层设计,引入先进模式、经验和做法, 构建一个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协同 产业的中枢系统,服务政务服务、城市管理、产业发展、创 新转化等应用场景,初步形成数字化发展体系。强化“两个”重点提升,推动数字社会加速变革。重点打通数据“孤岛”“烟囱”,形成政务数据湖,实现“党 管数据”,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路,提升数字治理水 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入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和 交换,充分利用政企合作模式强化政府决策支撑;重点提升 数字
6、惠民普及力度,增强社会数据资源汇集能力,充分利用 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等渠道,在金融、交通、医疗、教育、 养老等领域促进惠民服务普惠化、专业化、数字化。聚焦“三个”数字转型,促进新旧动能加快转化。聚焦“一产”抓特色、聚焦“二产”抓提升、聚焦“三产” 抓突破,依托新一轮数字技术,站在时代发展的新“窗口”, 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中找准优势和特色,加速布局物联网、 大数据、人工智能、5G 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夯实“数字”建设的引擎。构建“一核两带三极”空间布局,形成全市重点突出、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格局。持续推动思宁一体化建 设,汇聚数字经济产业资源,引领全市数字
7、经济发展;布局 “数字贸易合作带”与“数字协调发展合作带”,两带联动 促进全市数字经济开放合作发展;加快工业园、景谷林产工 业园及澜沧工业园建设,形成数字经济发展三大集群。第二章主要任务一、实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行动(一)工作目标到 2022 年,基本建成以“一朵云、一张网、一批平台、一张图、一体系”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实现高速宽 带应用深度融入生产生活,4G 网络城乡深度覆盖,5G 网络全面商用落地,智慧感知终端广泛应用,建成高速、移动、 安全、泛在的数字经济发展基石。(二)发展重点1. 打造数字基础设施。持续推进“数据湖+ 云”等重点项目建设,出台绿色数据中心的优惠扶持政策,招引一
8、批 IDC 服务商,统筹开展全市绿色大数据中心规划布局,加快搭建 绿色大数据中心集群。到 2022 年底,“数据湖+ 云”全面建成,支撑全市及周边计算、存储、灾备需求。牵头单位: 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业园 区管委会、供电局、各县(区)人民政府2. 提升网络通信能力。以全域极速光纤核心网络及 5G网络为核心,建设全市通信“一张网”。开展极速光网提升专项,实施“千兆光网”基础设 施升级方案,选取重点区域开展千兆光纤接入试点工作,推 进骨干网扩容,增强互联互通能力。到 2022 年底,全市初步实现 10GPON 平台,重点区域初步实现千兆到桌面,初步满足各工业园区宽带接入
9、速率达到 1000Mbps 级别的业务需求。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委网信办、 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 电信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云南广电网络分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 5G 基站建设专项,全面规划 5G 基站建设, 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合理提高用电设计标准,协调解决 5G 基站的选址等问题。到 2022 年底,完成行政中心、大型商业圈、工业园区、重点景区、大学城、县区重点乡镇等区域5G 部署,建成 5G 基站 3600 个。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供电局、中国移动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中国
10、联通分公司、中国铁塔分公司、云南广电网络分公司、各县(区)人民政府3. 建设物联网接入平台。全市范围内部署窄带物联网基站,规划建设开放式物联网泛在接入平台,初期采用虚拟化EPC 部署方式实现感知数据采集,后期随着物联网业务量增加构建包含 NB-IoT 功能的 5G 基站,有序部署全域物联网设备统一接入。到 2022 年底,完成全市重点区域物联网基站部署工作,完成开放式物联网泛在接入平台建设,有序统 筹物联网设备接入。牵头单位: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各县(区)人民政府4. 建设时空大数据平台。加强地理信息数据获取能力,充分利用遥感卫星、高中空航摄飞机、低空无人机、地面遥
11、测等遥感系统,建立全市亚米级分辨率航空航天影像基础数据库。加快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以平台建设为基础, 完善地理信息数据采集与整合,逐步开放数据接口、形成数据共享机制,实现与农业、林业、城市管理等各部门数据共用,支撑全市空间资源多规合一“一张图”建设。牵头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林业和草原局、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 人民政府5. 强化网络安全防护。与国内知名网络安全企业合作,推进市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网络安全领域相关 指导意见、管理条例、通知规定等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切实 做好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针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安全建
12、立常态化网络安全检查测评机制。深入落实网络安全 审查制度。强化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 和溯源能力。深化对公共服务领域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保障 工作,对市基础信息网络、云计算平台、大数据应用平台及 其他网络安全保护对象,在通信传输、可信验证、边界防护、 访问控制、身份鉴别、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方面达到 国家有关安全标准。牵头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 人民政府图 1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路径图二、实施农业数字化转型专项行动(一)工作目标到 2022 年,重点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农村电子商务培育”3
13、 个农业数字化特色发展专项,累计建设6 个农业示范基地,建成 1 个农产品追溯信息平台。农业生产作业机械化、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 大幅提高,电子商务对特色农产品销售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凸 显,基本实现以茶咖为核心的特色现代农业数字化转型。(二)发展重点1. 推进农业种植数字化。重点改善现代化农业作业基础设施条件,广泛推广农用机械装备,促进物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5G 等数字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加快物联网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完善农业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进重点农作物生产 区基础设施改造,构建适宜农机装备作业的种植环境。用好用足农机补贴政策,开展针对适用于丘陵地区的小型农机推 广工作,加快推广新型智
14、能农机装备。到 2021 年底,全市重点种植区周围道路平整、交通网络实现基本完善,水利灌 溉等设施基本完备,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40% 以上;完成机械化应用茶园面积达到5 万亩以上。到2022年底,全市重点农作物生产区全面完成农田灌排工程等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工作,完成机械化应用茶园面积达到 15 万亩以上。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市科技 局、市水务局、市数字经济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专项。加快物联网设备感知设备及监控检测设备在农业中的应用,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 范基地。持续推进思茅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引领全 市农业数字化
15、发展。在柏联茶庄园、新华国茶、爱伲庄园等 重点种植庄园率先建成茶叶/咖啡种植智能感知系统,推进一 批“数字茶园/咖啡园示范基地”建设。到 2022 年底,建成2 个以上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成数字茶园示范基地、数字咖啡园示范基地各 2 家以上,全市农业与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融合程度大幅提升。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茶 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数字经济 局、各县(区)人民政府2. 推进农业管理精准化。开展全市农业领域数据采集工作,搭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开展农业数据采集工作。建立常态化的农业数据采集机制,对高原特色农产品、农业环境数据进行采集汇总,
16、搭建市高原特色农业数据库,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农业大 数据平台。到 2022 年底,实现全市农业数据关联整合,初步建成农业大数据平台。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配合 单位: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专项。率先搭建基于区块链的茶追溯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建设,聚焦林下三 七、肉牛等特色产品,建立农产品追溯信息平台,逐步纳入 全国农产品追溯“一张网”。推行农户农资购买卡制度,完 善农资产品追溯体系,推广农资监管新模式。到 2022 年底, 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运营成熟,全市重点茶企业全部实施 数字化上链升级,上链产品达 50 个以上;以县域为单位,构建 1-2 个农产
17、品追溯信息平台,并与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协同联动。牵头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数字经济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 中心、国家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配合单位:各县(区) 人民政府3. 推进农业销售网络化。重点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专项,发展高附加值农产品,着力打造产业载体及平台建设, 发展农业新业态。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育专项。深化电子商务进农村 综合示范,积极引进产地供应链服务商,着力构建农产品网 络销售链条。支持农业经营主体与阿里巴巴、京东、拼多多 等电商平台合作,开发适合在电商平台销售的特色产品,开展充分适应市场需求的柔性生产、订单农业等新模式,与电商企业联手打
18、造“爆品”。鼓励各县(区)积极开展地理标志认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到 2022 年底,对接 1-2 个农产品产地供应链服务商,建成茶咖为核心的“明星农产品矩阵”,重点打造 3-5 个有影响力的特色产品。牵头单位: 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科技局、市数字经济局、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农产品网络营销工作。持续办好茶叶、咖啡两个交易博览会,积极举办茶咖专业领域赛事活动,打造系列活动品牌。鼓励经营主体与互联网企业、数字营销企业合作, 充分利用短视频、直播、社群运营等形式,探索新型营销模式。到 2022 年底,茶和咖啡系列展览活动声量持续增大。牵头单位:市茶叶和咖啡
19、产业发展中心;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 民政府开展产业载体及平台建设。推进云南精品咖啡加工 园区、中国云南茶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开展“数字景迈”建 设,建立古茶林遗产保护大数据采集、汇聚和分析的云上系 统平台,完善古茶林遗产保护的监测监管机制,推进古茶林 遗产保护数字化发展。到 2022 年底,云南精品咖啡加工园区、中国云南茶特色产业园区建设完成,实现标准仓储、生 产加工、物流集散等功能。牵头单位:市工信局、景迈山 古茶林保护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数字经 济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市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有关县(区)人民政府图 2农业数字化
20、转型实施路径图三、实施工业数字化升级专项行动(一)工作目标到 2022 年,深入贯彻实施云南省产业互联网实施方案,重点开展“智能制造升级”“企业上云上平台”“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化发展”3 个工业数字化提升专项,重点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 20% 以上。巩固提升市工业互联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成果,全市企业数字化转型意识大幅增强,传统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二)发展重点1. 开展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支撑工作。对全市规上及重点制造类企业进行摸底和调研,搭建重点改造项目库 ,并对入库企业持续开展数字化转型跟踪服务工作。持续推 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工作,举办对接会
21、等形式,推动企业与 本地工业互联网服务商、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他第三方服务机构对接。到 2020 年底,全市重点企业全面摸底完成,建立重点企业项目库。到 2022 年底,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企业累计 1000 家,动员会、对接会、推介会等活动累计举办 30 场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 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业园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2. 开展智能制造提升专项。持续推动茶叶初加工规范提升工作,鼓励茶叶初制所、咖啡初加工厂应用自动化生产线 及清洁能源加工设备。支持本地茶叶加工机械、咖啡初加工 机械生产企业开发基于智能控制技术的初级加工机械产品。 加快重点产业“机器换人”进程,在茶
22、咖加工业、绿色食品 加工业、林纸林化等重点领域出台“机器换人”目录,制定 重点智能生产装备补贴政策。鼓励多上果汁、昌裕糖厂、云 景林纸等重点企业,打造一批数字车间。鼓励企业申报云南 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持续推动企业开展“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贯标工作。到 2021 年底,重点领域“机器换人”目录编制完成,全流程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总数达到 15 条。到 2022 年底,云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5 家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 2 家以上。牵头单位:市工信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业园管委会、市 茶叶和咖啡产业发展中心、各县(区)人民政府3. 开展企业上云上平台专项。完善
23、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三大工业园区、重点企业内外网升级改造。引进 和培育一批工业互联网服务商,深入推动中小企业上云上平 台,推进企业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管理及业务上云。到 2022 年底,全市上云企业达到 500 家以上,培育 3个行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平台, 1-2 个针对重点行业的工业APP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4. 开展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化发展专项。聚焦多上果汁、天士力等本地龙头企业,率先在绿色食品加工领域搭建“绿 色食品加工业生态平台”,并建立绿色食品行业级工业互联 网平台。到 2022 年底,初步建成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平
24、台及绿色食品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打造“绿色食品牌”数 字引擎。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 市发改委、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5. 开展绿色能源数字化体系建设。提升绿色能源领域数据采集和监测能力,加快形成能源基础数据库,配合推进云南省“一库两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区块链+ 电力交易体系。延长绿色能源产业链条,推进电动汽车充电桩生产及应用配套建设项目,在全市范围内统筹搭建智慧新能源充电系统。到 2022 年底,完善绿色能源运营数据监测能力,为全市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新增 200 个以上电动汽车快速充电服务网点。牵头单位:市发改委;配合单位:市工信局、 市数字经济局、
25、供电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图 3工业数字化升级实施路径图四、实施服务业数字化突破专项行动(一)工作目标到 2022 年,重点开展“跨境电商培育”“智慧旅游发展”“智慧物流体系建设”3 个服务业数字化突破专项,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新型服务业规模持续增长、新业态不断显 现,生活性服务业服务供给能力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业规 模质量显著提升。(二)发展重点1. 发展数字化新型服务业。完善对电子商务的服务支撑工作,建立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体系,为本地电子商务发展 提供专业的运营团队及外包服务。开展“跨境电商培育”专项 ,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区建设。培育电子商务新模式、 新业态。开展电子商务服务支撑工作。
26、构建农村电商统计监 测体系,开展农村电商数据采集工作。持续推进农村电商培训工作。引进有电子商务大型团队运营经验的职业经理人队 伍,建立电子商务运营服务平台,为本地电子商务发展提供 专业的运营团队及外包服务。到 2022 年底,电子商务培训累计超过 20000 人次,培养电商运营团队 10 个以上。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统计局、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跨境电商培育专项。招引阿里巴巴、京东、敦 煌网等跨境电商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面向缅甸、老挝、越南 等国家的商贸合作。统筹规划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区, 积极培育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扩展跨境电子商务覆盖领域。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
27、单位:市发改委、市投资促进局、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新零售模式创新。支持本地实体零售创新转型, 鼓励企业发展无人零售、体验消费、定制消费等新零售模式。积极推广无人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新型销售终端。到 2022年底,培育和扶持 3-5 家新零售标杆企业。牵头单位:市商务局;配合单位: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2. 发展智慧化生活性服务业。推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生活性服务业深度融合,丰富旅游、康 养等领域智慧化服务产品供给。开展智慧旅游发展专项。持续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工作,深入开展旅游行业规范工作,推动旅游要素数字化。与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智慧旅游
28、大数据平台。 在 4A 级景区推动智慧化改造,建立标杆性智慧景区。积极融入云南省全域旅游线路建设,探索推出边境游、跨境游合 作路线。到 2022 年底,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搭建完成,建成 2-3 个标杆性智慧景区,推出 1-2 条特色旅游组合路线。牵头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投资促进局、 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智慧康养产业提升工作。鼓励已有康养项目智 慧化升级,招引智慧医疗机构及产业地产服务商,建立半山 酒店等智慧型度假康养庄园。鼓励远程医疗、智慧旅游、在 线文娱等与康养产业融合,发展集旅游、养生、休闲、养老、 医疗为一体的智慧康养新业态。到 2022 年底,建成 1-2
29、 个智慧康养标杆性项目。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配合单 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3. 发展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商务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产业运行效 率及抗风险能力。开展智慧物流体系建设专项。持续推进全市物流园 区建设,在具备条件的物流园区率先开展智慧物流和物流标 准化试点工作。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快递物流服务体系,加强 末端配送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应用智慧物流终端设备。扶持 培育一批冷链物流企业,发展冷链物流信息化,并纳入产品 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培育无车承运人企业;建设物流数据中 心和智慧物流大数据服务平台,充分汇集交
30、通运输、智慧物 流数据。到 2021 年底,全市 10 个物流园区基本建成,在1-2 个园区率先实现智慧物流装备、标准化托盘等智慧化试点应用。到 2022 年底,建成 3-5 个智慧物流园区,培育无车承运人企业 1 家以上、专业冷链物流企业3 家以上,物流数据中心和智慧物流大数据平台初步建成。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数字经济局、市邮政管理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展数字金融培育工作。开展移动支付普及工作,尤其加快向边远山区、农村地区延伸。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 建集成式在线支付平台,为本地中小企业、零售商户提供收 付款解决方案。发展信用经济,与企业合作建设市
31、信用经济 平台,探索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 建立基于供应链的信用评价机制。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市金融办、市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 银保监分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图 4服务业数字化突破实施路径图五、实施数字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行动(一)工作目标到 2022 年,数字新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 8% 以上,引进数字经济龙头企业 2 家以上,聚集数字经济领域核心企业20 家以上,大数据、区块链、电子信息、线上经济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发展重点1. 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按照“党管数据”的思路,发展大数据产业。引进国内知名 IDC 服务商,建设绿色数据中心,加快推
32、进“数据湖+ 云”等重点项目建设,并推动“数据湖+ 云”承接市政务云、城市大脑、数据共享交换、政务数据应用等相关基础政务服务,加速推动平台面向社会提供服务。 积极争取国家、省在建立数据中心或分中心。招引大数据服务企业,围绕数据采集、挖掘、分析等领域,培育一批大数据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到 2022 年底,“数据湖+ 云”等重点项目有序落地运营,引进或培育 20 家以上大数据服务企业。牵头单位:市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局2. 培育发展区块链产业。依托绿色大数据中心,建立区块链算力中心。重点突破区块链应用,全面推广区块链电子 发票应用,鼓励优质企业上链开票;出台对于农产
33、品追溯、 电力交易、乡村振兴等重点应用方向的支持政策,引进和培 育区块链应用服务企业,推进区块链+ 政务服务、区块链+ 高端古树茶、区块链+ 生物医药、区块链+ 乡村振兴以及区块链+ 电力交易等应用场景建设。牵头单位:市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务局、市卫生健康委、 市扶贫办、市投资促进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茶叶和咖 啡产业发展中心、供电局3. 培育发展电子信息制造业。招引一批智能电子整机生产企业,重点瞄准智能小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安防产品、 智能金融终端等制造领域。引进一批以模组制造、传感器制 造、新型显示为主导的相关零部件配套产业,依托矿产资源 培育有色金属导体材料相
34、关产业。建设智能家居产品销售中 心,优化外贸产品结构。到 2022 年底,引进新型智能硬件制造或零部件制造企业 1-2 家,培育本地配套企业 3-5 家。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投资促进局;配合单位:市科技 局、市数字经济局、市工业园区管委会4. 培育发展线上经济。重点发展直播经济、在线文娱、城市 O2O等线上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发展直播经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特色景点活动策划,与微博、抖音等互联网平台合作打造“网红打卡景点”。鼓励各县(区)与互联网平台合作,发展“直播+ 电商”。建设“直播经济小镇”,对接产业地产运营企业、MCN 机构等,提供包含直播空间、网红孵化、创意设计的一体化服务。到 20
35、22 年底,与 3-5 家互联网平台或网络红人开展合作,每年开展 10 场以上针对农特产品、旅游景点的线上活动;打造“直播经济小镇”,招引孵化公司共建直播空间。牵 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数字经济局;配合单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投资促进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在线文体产业。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推进 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数字化,发展基于少数民族文化的泛娱乐 产业。鼓励各县(区)与文化传媒类企业合作,开发动漫、影视、游戏等在线文娱产品,打造文娱 IP,充分发扬茶文化、少数民族文化。鼓励景区、庄园企业主动向文化传媒领域企 业进行推介,支持影视作品制作过程到进行取景。选取有条 件的体育场馆开展智慧化改造,
36、引进新型体育培训机构,打 造智慧化亚高原体育基地。到 2022 年底,落地 1-2 个大型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到取景拍摄,扩大知名度。牵头单位: 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广播电视局、 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人民政府发展城市 O2O服务。推广线上线下融合便民服务,支持本地中小型餐饮、购物、家政等商户充分利用生活服务 平台,拓展销售渠道;全面完善9 个乡村新型商业中心功能设施,对传统交易批发市场及农贸市场进行升级改造,推广 移动支付、电子结算、电子发票等数字化业务。加速文化服 务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 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县乡村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
37、络, 探索发放“文化消费券”等方式,激发本地文化消费潜力。牵头单位:市商务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单位:市教育体育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数字经济局、各县(区) 人民政府图 5数字新兴产业发展实施路径图六、实施政府数字化治理专项行动(一)工作目标到 2022 年,“互联网+ 政务服务”初显成效,应急管理、生态环境、边境边贸等领域治理能力大幅增强,美丽乡 村建设与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建成“纵向贯 通、横向协同”的数字政府。(二)发展重点1. 推进“互联网+ 政务服务”建设。编制统一的政务服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清单,基本满足“一网通办”数据共享需求。依托“城市大脑”中枢协同整合各级网上服
38、务系统,推进各类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系统,与省、市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对接,实现统一对接和一体化服务。按要求政务服务事项基本做到标准统一、整体联动、业务协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及国家秘密等外,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平台办理, 推动政务服务“一次登陆、全网通办”,大幅提高政务服务便捷性。牵头单位: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配合单位:市直 有关部门、各县(区)人民政府2. 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加快大数据、物联网、卫星通信等数字技术与应急系统深度融合,遵循国家、云南省应急管理体系架构,搭建市应急管理信息化“五横四纵”总体框架。到 2020 年底,完善应急通信网络体系建设,初步建设市级应急指挥场所基础环境和信息化系统建设;强化生产安全、自然灾害、城市安全领域的监测与数据获取能力, 选取 1 个县建立城市安全综合监测试点示范;在云南省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与集成统一门户,完善数据接入与汇总; 以业务为基础,初步形成智能化安全运营机制与地方标准规范。到 2022 年底,全面形成应急管理信息化体系,建成完备的市应急指挥系统,生产安全、自然灾害领域的风险评估、 监测及预警能力持续提升,全市范围内推广城市安全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牵头单位:市应急管理局;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水务局、市林草局、市政务服务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