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压力容器项目利润管理【参考】.docx

上传人:m**** 文档编号:4746258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2.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属压力容器项目利润管理【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金属压力容器项目利润管理【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属压力容器项目利润管理【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属压力容器项目利润管理【参考】.docx(4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泓域/金属压力容器项目利润管理金属压力容器项目利润管理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4一、 产业环境分析4二、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6三、 必要性分析8第二章 项目简介10一、 项目单位10二、 项目建设地点10三、 建设规模10四、 项目建设进度10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10六、 建设投资估算11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2第三章 利润管理14一、 利润分配程序14二、 利润及其构成15三、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17四、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19五、 股利支付形式23六、 利润分配政策的概念及意义26七、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27八、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30第四章 建设进

2、度分析34一、 项目进度安排34二、 项目实施保障措施35第五章 投资计划36一、 投资估算的编制说明36二、 建设投资估算36三、 建设期利息38四、 流动资金39五、 项目总投资41六、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42第一章 项目背景分析一、 产业环境分析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总体有利于释放发展潜力。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信息技术革命为先导,生物技术、新能源和新材料技术、空间利用和海洋开发技术等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国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亚太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铺开,全球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逐渐形成,全球治理体系和规则面临重大调整。从国

3、内看,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这对于一直坚持内涵式发展的区域来讲,布局高端装备、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实施创新驱动有了新支撑。国家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这对于一直坚持开放发展的珠海来讲,融入国

4、际市场、汇聚高端人才、提升内外开放联动有了新空间。国家更加重视生态建设,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干净饮水、安全食品、优美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地区生态环境优美、土地开发适度、社会和谐稳定,宜居宜业环境奠定了更显著的发展优势。在新常态下面临难得的叠加发展机遇。始终秉持科学发展理念,没有走上过度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的道路,较早运用新常态思维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具备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和引领新常态的先发优势。拥有的较高发展基础和显著生态优势为保持经济较快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当前,区位优势、开放优势、后发优势、战略优势将得到重构,珠海的国家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要看到,全球经济可能维持一段时间的平庸增

5、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利用低成本优势加速产业转移,将削减高开放度的经济发展动力。国内处于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期,面临“三期叠加”持续影响,新旧增长动力转换需要过程。内外部交通连接瓶颈依然存在;创新驱动基础相对薄弱,民营经济活力没有充分激发;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工业增量不足,产业集聚程度不高,骨干企业较少;外经贸结构优化压力较大;东西部和城乡差距仍然较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不够均衡、质量不够高;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有待提升;领导干部用创新思维、改革手段和法治理念推动发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体制机制创新优势弱化。二、 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1、技术壁垒精密结构件行业综合应用了材料、机械、模具开发

6、、工业设计、电子、机电、精密控制等多种学科技术,并且每个环节的技术水平都将对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产生直接影响,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同时,由于本行业多为定制化产品,不同类型客户对产品外观、功能、性能等方面的要求各不相同,这对精密结构件生产制造企业提出了较高的技术要求,生产制造企业要具备产品研发、模具开发、质量控制、快速响应客户等方面的能力,需要进行长期的技术及经验积累,从而对新进入企业形成一定的技术壁垒。2、人才壁垒由于本行业产品涉及复杂精细的制造工艺、个性定制化的生产模式以及多种学科的综合运用,业内企业既需要对各应用领域有着深刻理解并具备专业知识体系的技术型人才,也需要能够综合统筹“研产销”各项事

7、务的管理型人才,人才团队的互相配合协同需要经过较长的磨合时间。行业内先入企业通常由于先发优势已汇聚大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逐步培育了一支相对成熟、稳定的人才团队。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通常缺乏稳定的技术团队,难以短时间内获得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因此本行业具有一定的人才壁垒。3、客户壁垒精密结构件行业内企业与下游大型客户建立稳定供应关系的门槛较高,下游大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要经过严格、复杂及长期的考核过程,并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试产、检验等程序。下游大客户通常有着较为严格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在供应商筛选时通常要求供应商要具备完善的业务管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环境控制体系,以及较强的研

8、发能力、生产能力、服务能力等,而一旦成为知名企业的合格供应商,一般会与其形成高度信任的稳定供应链关系,并且不会轻易进行调整。新进入企业短时期内通常很难获得下游大客户的认可和合作,具有较高的客户资源壁垒和品牌壁垒。4、运营能力壁垒精密结构件行业内企业需要为不同客户提供种类繁多的定制化产品。一般而言,不同客户对精密金属结构件性能、结构、外观等要求不同,对企业的管理体系、信息系统以及执行调配能力等运营能力要求较高,使得本行业具有一定的运营能力壁垒。精密结构件业内企业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需要提高计划管理、生产排程、设备管理、库存管理、物流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资源调配和整合的综合管控能力,还

9、要合理安排生产周期,并提升及时交付产品的运营能力。上述条件使得新进入企业短时间内难以形成稳定高效的运营体系。5、规模壁垒精密结构件行业内企业的产值规模与承接、匹配下游核心客户大型订单的能力息息相关,新进入企业通常产值规模较小,难以与先入企业在高附加值的核心领域开展竞争,规模壁垒凸显。通讯服务器构配件及塑胶结构件在生产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固定成本得到有效分摊,边际生产成本会逐步下降,规模效益逐步显现,从而在单位成本上占据优势;而工业锁具具有个性化、定制化的特征,对企业相关模具及生产设备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通常在设备、模具等方面有着丰富的积累,大多数模具基本可以通用,能够有效降低产

10、品设计及模具开发等方面的成本。三、 必要性分析(一)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项目的投资,引入资金的到位将改善公司的资产负债结构,补充流动资金将提高公司应对短期流动性压力的能力,降低公司财务费用水平,提升公司盈利能力,促进公司的进一步发展。同时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将为公司未来成为国际领先的产业服务商发展战略提供坚实支持,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第二章 项目简介一、 项目单位项目单位:xx(集团)有限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x,占地面积约71.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三、 建设规模该项目总占地面积47333

11、.00(折合约71.00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100682.13。其中:主体工程62542.03,仓储工程18542.93,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10441.08,公共工程9156.09。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建设的实际工作情况,xx(集团)有限公司将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其工作内容包括: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勘察与设计、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设备安装调试、试车投产等。五、 项目提出的理由行业内先入企业通常由于先发优势已汇聚大批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并通过长期的实践积累逐步培育了一支相对成熟、稳定的人才团队。新进入行业的企业通常缺乏稳定的技术团队,难以短时间内获得经验丰富的专

12、业人才。因此本行业具有一定的人才壁垒。(一)长期的技术积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公司已具备产品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并已获得了下游客户的普遍认可,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国家政策支持国内产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规范产业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助推下,本产业已成为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伴随着提质增效等长效机制政策的引导,本产业将进入持续健康发展的快车道,项目产品亦随之快速升级发展。六、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5235.6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44

13、01.9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6.05%;建设期利息898.0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99%;流动资金9935.62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1.96%。(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4401.95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0138.9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22.55万元,预备费1040.50万元。七、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867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69642.19万元,纳税总额8057.24万元,净利润12480.2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0.77%,财务净现值18051.38

1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6.01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7333.00约71.00亩1.1总建筑面积100682.13容积率2.131.2基底面积30766.45建筑系数65.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82.332总投资万元45235.602.1建设投资万元34401.952.1.1工程费用万元30138.90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222.552.1.3预备费万元1040.502.2建设期利息万元898.032.3流动资金万元9935.623资金筹措万元45235.603.1自筹资金万元26908.613.2银行贷款万元1832

15、6.994营业收入万元867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69642.196利润总额万元16640.267净利润万元12480.208所得税万元4160.069增值税万元3479.6310税金及附加万元417.5511纳税总额万元8057.2412工业增加值万元27369.5813盈亏平衡点万元31780.80产值14回收期年6.01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0.77%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8051.38所得税后第三章 利润管理一、 利润分配程序(一)非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根据我国公司法等的规定,非股份制企业当年实现的利润总额应按国家有关税法的规定做相应的调整,然后

16、依法缴纳所得税。缴纳所得税后的净利润按下列顺序进行分配:(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按照规定,企业当年发生的亏损,可以用下一年度的税前利润弥补。下一年度税前利润不够弥补时,可以连续5年继续弥补。但超过5年仍未弥补的亏损,则用净利润弥补。(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扣除以前年度亏损后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它主要用于弥补企业亏损和按照国家规定转增资本金,但转增资本金后的法定盈余公积金一般不低于注册资本的25%。(3)提取法定公益金。法定公益金按当年净利润5%10%的比例提取,主要用于职工集体福利设施支出。(4)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企业的净利润

17、扣除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后,再加上以前年度未分配的利润,即为可供投资者分配的利润。(二)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程序现行制度规定,股份制企业的利润分配应按以下顺序进行:(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3)提取法定公益金。(4)支付优先股股利。(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任意盈余公积金按照公司章程或股东会议提取和使用。(6)支付普通股股利。股份制企业当年无利润时,原则上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但为了维护企业股票的市价和信誉,避免股票价格大幅度波动,经股东大会特别决议,可以按照不超过股票面值6%的比例,用法定盈余公积金向股东分配股利,但在分配股利后,留存的法定

18、盈余公积金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5%。二、 利润及其构成(一)利润概念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成果的最终体现,在数量上表现为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二)利润构成企业的利润总额包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减投资损失)、补贴收入以及营业外收支净额。(1)营业利润,是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提供商品和劳务等营业活动所取得的净收益。(2)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收益扣除对外投资损失后的净额,也是利润总额的构成部分。其中投资收益包括:企业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进行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以及联营、合作分得的利润;企业以购买股票形式分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

19、企业以购买债券形式投资获得的利息收入;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高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企业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增加的净资产中所拥有的数额。投资损失包括对外投资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转让取得款项低于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以及按照权益法核算的股权投资在被投资单位减少的净资产中所分担的数额。(3)营业外收入,是指与企业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具体内容有:固定资产的盘盈和出售净收入、罚款收入、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等。(4)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报废、毁损和出售的净损失,非正常停工损失,职工子弟

20、学校经费和技工学校经费,非常损失,公益救济性捐赠,赔偿金、违约金等。三、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企业的财务特征决定了分权的必然性,而企业的规模效益、风险防范又要求集权。集权和分权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分权程度的把握历来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点。从聚合资源优势,贯彻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角度来看,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显然是最具保障力的。但是,企业意欲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除了企业管理高层必须具备高度的素质能力外,在企业内部还必须有一个能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并通过信息传递过程的严格控制以保障信息的质量。如果这些要求能够达到的话,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势便有了充分发挥的可能

21、性。但与此同时,信息传递及过程控制有关的成本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此外,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复合优势可能会不断强化,但各所属单位或组织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却可能在不断削弱。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实质上是把决策管理权在不同程度上下放到比较接近信息源的各所属单位或组织机构,这样便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从而使信息传递与过程控制等的相关成本得以节约,并能大大提高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利用效率。但随着权力的分散,就会产生企业管理目标换位问题,这是采用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通常无法完全避免的一种成本或代价。集权型或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本质上体现

22、着企业的管理决策,是企业基于环境约束与发展战略考虑顺势而定的权变性策略。依托环境预期与战略发展规划,要求企业总部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取向等因素,对不同财务管理体制及其权力的层次结构做出相应的选择与安排。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分散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时选择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管理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需要考虑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和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以及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作为实体的企业,各所属单位之间往往具有某种业务上的联系,特别是那些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求各所属单位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

23、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反之,则相反。如果说客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必要程度是企业有无必要实施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特征则是企业能否采取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指派较多董事去有效地影响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也只有这样,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事实上,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集中与分散,除了受制于以上两点外,还取决于集中与分散的“成本”和“利益”差异。集中的“成本”主要是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分散的

24、“成术”主要是可能发生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降。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和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散的“利益”主要是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和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此外,集权和分权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由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因素所决定的企业及各所属单位的管理水平,对财权的集中和分散也具有重要影响。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地集中财权,否则,财权过于集中只会导致决策效率的低下。四、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一个企业如何选择适应自身需要的财务管理体制,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更新财

25、务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或变更应当遵循如下四项原则。(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产权制度,它是以产权为依托,对各种经济主体在产权关系中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调节的制度安排,它具有“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企业内部相互间关系的处理应以产权制度安排为基本依据。企业作为各所属单位的股东,根据产权关系享有作为终极股东的基本权利,特别是对所属单位的收益权、管理者的选择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等,但是,企业各所属单位往往不是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其经营权是其行使民事责任的基本保障,它以自己

26、的经营与资产对其盈亏负责。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产权关系确认了两个不同主体的存在,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要求。在西方,在处理母子公司关系时,法律明确要求保护子公司权益,其制度安排大致如下:确定与规定董事的诚信义务与法律责任,实现对子公司的保护;保护子公司不受母公司不利指示的损害,从而保护子公司权益;规定子公司有权向母公司起诉,从而保护自身利益与权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必须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以财务制度为依据,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管理的思想。(二)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原则现代企业要

27、做到管理科学,必须首先要求从决策与管理程序上做到科学、民主,因此,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制度必不可少。这一管理原则的作用就在于加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强化决策执行的刚性和可考核性,强化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三)明确财务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战略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不是也不可能是企业总部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当然也不是各所属单位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它是一种战略管理。这种管理要求:从企业整体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定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统一规范,做到高层的决策结果能被低层战略经营单位完全执行;以制度管理代替个人的行

28、为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管理的连续性;以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思想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员、财务经理及财务部门各自的管理内容与管理体系)。(四)与企业组织体制相对应的原则企业组织体制大体上有U型组织、H型组织和M型组织三种形式。U型组织仅存在于产品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实行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H型组织实质上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分公司则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由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能显示其长期效益和整体活力,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它在大型企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M型结构所代替。M型结构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由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组成的总部,

29、它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它既不同于U型结构那样直接从事各所属单位的日常管理,又不同于H型结构那样基本上是一个空壳。沱的主要职能是战略规划和关系协调。第二个层次是由职能和支持、服务部门组成的。其中计划部是公司战略研究和执行部门,它应向企业总部提供经营战略的选择和相应配套政策的方案,指导各所属单位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的业务计划。M型结构的财务是中央控制的,负责整个企业的资金筹措、运作和税务安排。第三个层次是围绕企业的主导或核心业务,互相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各所属单位,每个所属单位又是一个U型结构。可见,M型结构集权程度较高,突出整体优化,具有较强的战略研究、实施功能和内部关系协调能力。

30、它是目前国际上大的企业管理体制的主流形式。M型的具体形式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结构等。M型组织中,在业务经营管理下放权限的同时,更加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事实上,西方多数控股型公司,在总部不对其子公司的经营过分干预的情况下,其财务部门的职能更为重要,它起到指挥资本运营的作用。有资料表明,英国的控股型公司,财务部门的人数占到管理总部人员的60% 70% ;而且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在公司中起着核心作用。他一方面是母子公司的“外交部长”,行使对外处理财务事务的职能;另一方面,又是各子公司的财务主管,各子公司的财务主管是“外交部长”的派出人员,充当“外交部长”的当地代言人角色。五、 股利支付形式企业在

31、决定发放股利后,便要做出以何种形式发放股利的决策。企业分配股利的形式一般有现金股利、股票股利、财产股利、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一)现金股利形式现金股利形式是指企业以现金支付给股东股利的形式。由于投资者一般都希望能得到现金股利,而且企业发放股利的多少,直接影响企业股票的市场价格,因此现金股利是企业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股利发放方式。但这种形式加大了企业资金流出量,增加企业的支付压力,在特殊情况下,有悖于留存现金用于企业投资与发展的初衷。因此,采用现金股利形式时,企业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企业要有足够的未指明用途的留存收益(未分配利润);二是企业要有足够的现金。(二)股票股利形式股票股利形式

32、是指企业以股票形式向股东发放股利。一般都按现在股东持有股份的比例来分派,对于不满一股的股利,则仍采用现金来分派。具体到增发股票,可以是在公司注册资本尚未足额时,以其未认购的股票作为股利支付;也可以是发行新股支付股利。在操作上,有的企业增资发行新股时,预先扣除当年应分配股利,减价配售给股东;也有企业发行新股时进行无偿增资配股,即股东不缴纳任何现金和实物,即可取得公司发行的股票。企业发放的股票股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股利,这既不引起企业资产的流出和负债的增加,也不影响股东权益总额,仅仅是直接将企业的盈利转化为普通股股票股利,即盈利的资本化,是一种增资行为,因而它影响的只是所有者权益各项目的结构发生变化

33、,以及由于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起的每股盈余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由于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不变,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格总额仍保持不变。严格地说,股票股利不能直接称为分红,因为它既没有改变企业所有者权益数量,股东也未收到现金,所以是不应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可见,发放股票股利不会对公司股东权益总额产生影响,但会发生资金在各股东权益项目之间的再分配。发放股票股利后,如果盈利总额不变,会由于普通股股数增加而引起每股收益和每股市价的下降;但又由于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不变,每位股东所持股票的市场价值总额仍保持不变。尽管股票股利不直接增加股东的财富,也不增加公司的价值,但对股东和公司都有特殊的意义。如对股东的意义在

34、于:在发放股票股利后同时发放现金股利,股东会因所持股数的增加而得到更多的现金;事实上,有时公司发放股票股利后其股价并不成比例下降,一般在发放少量股票股利(一般为2%3%)后,大体不会引起股价的立即变化,这可使股东得到股票价值相对上升的好处。发放股票股利通常由成长中的公司所为,因此投资者往往认为发放股票股利预示着公司将会有较大发展,利润将大幅度增长,足以抵消增发股票带来的消极影响,这种心理会稳定股价甚至使股价略有上升。在股东需要现金时,可以将分得的股票股利出售,有些国家税法规定出售股票所需缴纳的证券交易税比收到现金股利所需缴纳的所得税率低,这使得股东可以从中获得税收方面的好处。股票股利对公司的意

35、义在于:发放股票股利可使股东分享公司的盈余而无须分配现金,这使公司留存了大量现金,便于进行再投资,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在盈余和现金股利不变的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可以降低每股价值,从而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发放股票股利往往向社会传递公司将会继续发展的信息,从而提高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稳定股票价格。但在某些情况下,发放股票股利也会被认为是公司资金周转不灵的征兆,从而降低投资者对公司的信心,加剧股价的下跌;发放股票股利的费用比发放现金股利的费用大,会增加公司负担。股票股利相比于现金股利,其作用在于:在企业现金短缺又难以从外部筹措现金时,股票股利可以达到既节约现金支出,又使股东分享利润;从而对

36、企业感到满意的目的;股票股利有助于企业把股票市价控制在希望的范围内,避免股价过高而使一些投资者失去购买股票的能力,促进其股票在市场上的交易更为活跃;股票股利可以使企业保持较高的股利支付比率,又可保留现金,可对投资者的心理产生良好的影响,即传播给投资者企业利润将增加的信号;对股东来说,虽然企业盈余不增加,股票股利不增加其实际财富;但如果在发放股票股利之后,维持现金股利的发放,则股东可以多得现金收入,或者股权增加,但股价并不成比例下降,股东财富会有所增长。六、 利润分配政策的概念及意义(一)利润分配政策概念利润分配政策是企业对利润分配有关事项所做出的方针和政策。由于税法规定的强制性、严肃性和固定性

37、,任何企业对纳税政策都是无方案可以选择的。因此,利润分配政策从根本上说就是净利润分配政策,就股份制企业而言,就是股利政策。(二)制定利润分配政策的意义利润分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利润分配是企业与企业所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集中表现,企业所有者的利益主要是通过利润分配加以实现;另一方面,利润分配对企业来说,既是分配过程,又是筹资过程。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与方案,一方面受企业发展规划及筹资、投资计划的影响;另方面又反过来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因此;对利润分配的管理;需兼顾所有者利益的实现及企业长远发展两个方面的需要,在保护所有者利益的基础上谋求企业的发展。七、 集权与分权的选择企业的财务特征

38、决定了分权的必然性,而企业的规模效益、风险防范又要求集权。集权和分权各有特点,各有利弊。对集权与分权的选择、分权程度的把握历来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难点。从聚合资源优势,贯彻实施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角度来看,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显然是最具保障力的。但是,企业意欲采用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除了企业管理高层必须具备高度的素质能力外,在企业内部还必须有一个能及时、准确地传递信息的网络系统,并通过信息传递过程的严格控制以保障信息的质量。如果这些要求能够达到的话,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优势便有了充分发挥的可能性。但与此同时,信息传递及过程控制有关的成本问题也会随之产生。此外,随着集权程度的提高,集权型财务管理体

39、制的复合优势可能会不断强化,但各所属单位或组织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与应变能力却可能在不断削弱。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实质上是把决策管理权在不同程度上下放到比较接近信息源的各所属单位或组织机构,这样便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缩短信息传递的时间,减小信息传递过程中的控制问题,从而使信息传递与过程控制等的相关成本得以节约,并能大大提高信息的决策价值与利用效率。但随着权力的分散,就会产生企业管理目标换位问题,这是采用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通常无法完全避免的一种成本或代价。集权型或分权型财务管理体制的选择,本质上体现着企业的管理决策,是企业基于环境约束与发展战略考虑顺势而定的权变性策略。依托环境预期与战略发展规划,要求

40、企业总部必须根据企业的不同类型、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阶段的战略目标取向等因素,对不同财务管理体制及其权力的层次结构做出相应的选择与安排。财务决策权的集中与分散没有固定的模式,同时选择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财务管理体制的集权与分权,需要考虑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和业务关系的具体特征,以及集权与分权的“成本”和“利益”。作为实体的企业,各所属单位之间往往具有某种业务上的联系,特别是那些实施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企业,要求各所属单位保持密切的业务联系。各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越密切,就越有必要采用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反之,则相反。如果说客所属单位之间业务联系的必要程度是企业有无必要实施相对集

41、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因素,那么,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资本关系特征则是企业能否采取相对集中的财务管理体制的一个基本条件。只有当企业掌握了各所属单位一定比例有表决权的股份(如50%以上)之后,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指派较多董事去有效地影响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也只有这样,各所属单位的财务决策才有可能相对“集中”于企业总部。事实上,考虑财务管理体制的集中与分散,除了受制于以上两点外,还取决于集中与分散的“成本”和“利益”差异。集中的“成本”主要是各所属单位积极性的损失和财务决策效率的下降,分散的“成术”主要是可能发生的各所属单位财务决策目标及财务行为与企业整体财务目标的背离以及财务资源利用效率的下

42、降。集中的“利益”主要是容易使企业财务目标协调和提高财务资源的利用效率,分散的“利益”主要是提高财务决策效率和调动各所属单位的积极性。此外,集权和分权应该考虑的因素还包括环境、规模和管理者的管理水平。由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等因素所决定的企业及各所属单位的管理水平,对财权的集中和分散也具有重要影响。较高的管理水平,有助于企业更多地集中财权,否则,财权过于集中只会导致决策效率的低下。八、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设计原则一个企业如何选择适应自身需要的财务管理体制,如何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更新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其财务管理体制的设定或变更应当遵循如下四项原则。

43、(一)与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相适应的原则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产权制度,它是以产权为依托,对各种经济主体在产权关系中的权利、责任、义务进行合理有效的组织、调节的制度安排,它具有“产权清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特征。企业内部相互间关系的处理应以产权制度安排为基本依据。企业作为各所属单位的股东,根据产权关系享有作为终极股东的基本权利,特别是对所属单位的收益权、管理者的选择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等,但是,企业各所属单位往往不是企业的分支机构或分公司,其经营权是其行使民事责任的基本保障,它以自己的经营与资产对其盈亏负责。企业与各所属单位之间的产权关系确认了两个不同主体的存在,这是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

44、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根本要求。在西方,在处理母子公司关系时,法律明确要求保护子公司权益,其制度安排大致如下:确定与规定董事的诚信义务与法律责任,实现对子公司的保护;保护子公司不受母公司不利指示的损害,从而保护子公司权益;规定子公司有权向母公司起诉,从而保护自身利益与权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必须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主线,以财务制度为依据,体现现代企业制度特别是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管理的思想。(二)明确企业对各所属单位管理中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者分立原则现代企业要做到管理科学,必须首先要求从决策与管理程序上做到科学、民主,因此,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制度必

45、不可少。这一管理原则的作用就在于加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强化决策执行的刚性和可考核性,强化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三)明确财务综合管理和分层管理思想的原则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管理是一种综合管理、战略管理,因此,企业财务管理不是也不可能是企业总部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当然也不是各所属单位财务部门的财务管理,它是一种战略管理。这种管理要求:从企业整体角度对企业的财务战略进行定位;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统一规范,做到高层的决策结果能被低层战略经营单位完全执行;以制度管理代替个人的行为管理,从而保证企业管理的连续性;以现代企业财务分层管理思想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人

46、员、财务经理及财务部门各自的管理内容与管理体系)。(四)与企业组织体制相对应的原则企业组织体制大体上有U型组织、H型组织和M型组织三种形式。U型组织仅存在于产品简单、规模较小的企业,实行管理层级的集中控制。H型组织实质上是企业集团的组织形式,子公司具有法人资格,分公司则是相对独立的利润中心。由于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不能显示其长期效益和整体活力,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它在大型企业的主导地位逐渐被M型结构所代替。M型结构由三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组成。第一个层次是由董事会和经理班子组成的总部,它是企业的最高决策层。它既不同于U型结构那样直接从事各所属单位的日常管理,又不同于H型结构那样基本上是一

47、个空壳。沱的主要职能是战略规划和关系协调。第二个层次是由职能和支持、服务部门组成的。其中计划部是公司战略研究和执行部门,它应向企业总部提供经营战略的选择和相应配套政策的方案,指导各所属单位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制定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的业务计划。M型结构的财务是中央控制的,负责整个企业的资金筹措、运作和税务安排。第三个层次是围绕企业的主导或核心业务,互相依存又相互独立的各所属单位,每个所属单位又是一个U型结构。可见,M型结构集权程度较高,突出整体优化,具有较强的战略研究、实施功能和内部关系协调能力。它是目前国际上大的企业管理体制的主流形式。M型的具体形式有事业部制、矩阵制、多维结构等。M型组织中,在业务经营管理下放权限的同时,更加强化财务部门的职能作用。事实上,西方多数控股型公司,在总部不对其子公司的经营过分干预的情况下,其财务部门的职能更为重要,它起到指挥资本运营的作用。有资料表明,英国的控股型公司,财务部门的人数占到管理总部人员的60% 70% ;而且主管财务的副总裁在公司中起着核心作用。他一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献 > 管理手册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