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上).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研究(上)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农村信用社选择什么样的改革方向与发展模式,不仅关系到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信用社)的兴衰、成败,而且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当前,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的改革,关键是要坚持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的方向,明晰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以充分发挥其在农村金融服务中的主力军作用,使之真正成为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和桥梁。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推进其健康、稳定发展,本调研组结合天津分行辖区实际,选择山西省临汾市,河
2、北省衡水市、沧州市就信用社改革与发展模式进行了专题调查。一、关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1996年8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农村信用社改革由争论、徘徊,进入到实质性改革阶段。经过五年多的努力,信用社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完成了信用社与农业银行的脱钩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合作制的改革方向,端正了信用社的经营行为,把服务方向定位在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上;组织开展了对信用社的改革。整顿、规范和管理工作;各级人民银行加强对信用社的监管,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有效的治理,有效地防范和化解了金融风险,基本遏制住了风险蔓延的势头。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
3、好转,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走上了稳健发展的轨道。农村金融改革的实践说明,明确信用社改革与发展的方向是深化信用社体制改革的首要问题,事关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调研组认为,坚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需要把握和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坚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就是要牢记农村信用社的服务宗旨,立足农业和农户,面向农村经济,提高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水平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个方向问题、根本问题。在调查中了解到,凡是坚持为农业、农民服务,办社方向正确,信用社信贷资金主要投放给农户的,经营效益就好,风险就小;凡是把大量信贷资金集中投放到非农产业(如乡镇企业)、或用贷款垒大户的,效益就
4、低,风险就大。1.农户作为农村信用社的承贷主体,具有风险小,安全性高的特点。据对山西省临汾市调查,全市信用社2000年各项贷款收息率分别为:农户贷款92.5%,个体工商户贷款92.14%,乡镇企业贷款50.81,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贷款3.22,其它贷款9.95。从贷款到期收回率情况看,个体工商户贷款、农户贷款分别为91、84.2(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农户贷款收息率相对较高,不良贷款占比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制度,农户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作为信贷资金的载体,具有产权关系清晰,偿还责任明确,并且负无限责任(如父债子还)的特点。近年来通过开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把
5、稀缺的、有限的信贷资金配置到最需要的农业生产和农户中,不仅扩大了农户受益面,还分散了信贷资金的风险,使社员和农民获得了急需的贷款,解决了农民“贷款难”问题,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欢迎。2.农村信贷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农户贷款需求量增加。传统意义上的农业贷款需求较弱,农民经过多年的积累,一般购买化肥、种子农药、薄膜等农业生产资料所需资金基本上能“自给自足”。而农户对信贷的需求量稳步上升,主要体现在扩大生产需求、消费需求和教育需求等多个方面,如农业生产、农产品深加工、务工经商、住房信贷、耐用消费品、子女教育信贷需求等,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因此,信用社坚持为农业、农户服务,不仅有广阔的信贷市场,而
6、且还提高了农业信贷资金效益,降低了信贷资金的风险。由此看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业贷款风险大、效益低,工商业贷款风险小、效益高的观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需要重新认识。当然,农户贷款中也有赖债户,但只是少数,比重很小。只要坚持小额信贷的原则,加强信贷管理,就不会形成信用社的整体风险。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信用社通过开展“百村信用工程”,对农户、村镇开展信用度评估,办理农户贷款证,合理确定信用贷款额度等措施,增加了农户信用贷款的投放,提高了贷款发放的有效性、安全性。临汾市信用社农户贷款的比重2000年末为54.75,比1998年提高了11.07个百分点,农村金融市场的潜力很大。3.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客观上需
7、要金融服务的多样化。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民务工经商、兼业增多,劳务输出、垮地区流动增多,因而对农村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调整农村信贷结构,以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如何通过改善金融服务,增加信贷投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如何处理好支持农业与乡镇企业的关系。这些都对信用社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课题。信用社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客观上会减少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投放,是否会影响乡镇企业的发展,或者说影响中国农村工业化进程呢。这也是调研组在调查中关注的一个问题。2000年末,天津分行辖区金融机构中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758.55亿元,比年初增加67.73亿元,较1999
8、年少增加22.46亿元。其中,农业银行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154.81亿元,比年初减少投放12.86亿元与1999年比少增加29.30亿元;信用社乡镇企业贷款余额为597.92亿元,比年初增加80.61亿元,比1999年多增加贷款12.89亿元。可以看出,信用社不仅没有减少对乡镇企业的信贷投放,还增加了对涉农乡镇企业的贷款投入。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农业银行以乡镇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归咎为信用社按照合作制进行规范带来的。综上所述,把握信用社体制改革的方向,就是要牢记为“三农”服务的宗旨,扎扎实实地推进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信用社就有希望、有前途;如果离开了
9、为“三农”服务这个宗旨,信用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偏离了服务“三农”这个宗旨,就会迷失方向,失去发展的动力,加剧风险。可以说,服务“三农”是信用社的立社之本,发展之源,是检验信用社体制改革成败的主要标准。因此,信用社体制改革不能再“推倒重来”,也不能再“折腾”,必须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不断地推进改革。(二)坚持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不断完善、健全这个制度,使之更加适应和促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合作制对信用社来说是个好制度,对于端正信用社的服务方向,规范经营行为,解决农民“贷款难”等问题确实起到了重要作用。就天津分行辖区情况看,坚持合作制的基本原则,符合农业。农村和信用
10、社的实际。但从管理的角度看,信用社的产权关系不清晰,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由谁投资、由谁管理、出了风险由谁承担、责任由谁负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还十分薄弱,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责任落实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完善合作制而不是废除合作制。通过引入股份制机制,按照股份合作制的要求对信用社进行改制,以扬合作制之长,补合作制之短,实现信用社的制度创新,必将使其更加充满活力。(三)坚持农村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就是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作用,使之更加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目前,在农村金融体系中已构成信用社、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驾马车”的基本框架。由
11、于农业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的服务对象和经营目标与信用社不同,信用社扎根农村,贴近农民,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担负重要的金融服务职能,各项业务占到农村金融的“半壁江山”(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信用社各项存款、贷款分别占到三家农村金融机构的55.38、39.56;2000年,信用社的各项存款、贷款净增额占到三家金融机构净增额的61.61、46.46。农业、农村、农村金融是个紧密联系的整体,信用社通过充分发挥联接农户与市场的桥梁作用,带动农民走向市场,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四)坚持信用社的改革方向,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地的信用社体制改革,不搞“一刀切”经济决定金融,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信用社体制改革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由于各地情况千差万别,自然条件、经济因素、社会环境等对信用社的影响很大。在天津分行辖区,既有华北平原这样的平川地带,也有以山区为特征的太行山区、吕梁山区,还有内蒙古高原上的农牧区。因此,信用社体制改革不能一个模式、“一刀切”,应该是多种模式,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