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育为谁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教育为谁读后感.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为谁读后感 (一) 胡荔枝 这个寒假有幸读到李老师的教育为谁这本书,受益匪浅,感受颇深,下面就书中的内容以及个人的教学经历来谈谈我的感想。 有关于书中提到的什么是好课堂这一观点,根据我们以往的理解,一般说一堂课好不好,要看老师讲得生不生动,内容丰不丰富,学生气氛活不活跃。而关于好好课堂标准或特征,已经有许多老师和专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概括这个原则,还有那个维度,还有各种生成性互动性之类等等。这些概况丰富了我们对好课堂的理解。但李老师却根据自己的课堂实践,为好课堂的标准提供了一个朴素的理解:所谓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有趣,就是能吸引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心情愉悦,如沐春风,觉得实践
2、过得很快,下课后盼着第二天再听这位老师的课。有效,教师完成了教学任务,而学生有成果无论知识的,能力的,情感的,思想的,总之有收获。有趣,是手段;有效,是目的。如果只是有趣而没有效,课堂就成了看小沈阳,搞笑而已,.但如果课堂无趣,只追求所谓的有效,一味地灌输,这样的课学生不爱听,也很难达到真正的有效。 教书几年来年,我也有深刻体会。一节课讲得好不好,从学生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来。一双双眼睛注视着你的话,说明这节课是很成功的。课堂有趣真的很重要,不管你这节课讲得再好,如果学生不爱听,甚至没兴趣听,那么你也是不成功的,因为学生根本就无法吸收到你所传授的知识,你讲了也是白讲。所以,要使学生能吸收你所传授
3、的知识,你就要让你的课堂变得有趣起来,从而才能吸引学生听你的课。这个是事实,以往很多教师的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教学,课堂都是老师教的课堂,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非常少,虽然学生的成绩也会提高,但是,看到的却是学生的固定思维,很少有自己的主观思想,缺少创新思维,从而造成了学生思维的不活跃,就很难有新的突破。但是近年来也有不少老师在新课标的改革下,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从教师的教变成了学生的学,让学生不断自主学习创新,不断地打破了常规。 顺着好课堂的标准,李老师认为,所谓好教育,就是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 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
4、美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造精神,以及要点燃的思想火花与要拓宽的海洋般的开阔胸襟和视野有意思,是站在孩子的角度说:情趣,浪漫,好玩儿,妙趣横生,其乐融融,心花怒放,欢呼雀跃,心灵激荡,泪流满面或是教室里老师讲的一个跌宕起伏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师生之间在田野上的追逐以及让风筝在蓝天写诗李老师把好教育归纳为是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从教师和孩子的角度阐述得如诗如画。确实,我们经常都会说教育的意义是什么,其实也就是从我们老师自身出发而已,考虑我们所教的内容是否有意义,学生所学是否有意义,从而就经常会导致了我们的教育只有乏味的意义而没有意思.李老师所说的既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才是完整而完美的教
5、育,就是说我们的教育要符合儿童心理的趣味,在孩子的童年多给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才能让每个孩子的童年丰富多彩。让教育有意思,其实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让教育的痕迹尽可能淡化: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换句话说,学生不必在每个具体情况下知道教师是在教育他。教育意图要隐蔽在友好和无拘无束的相互关系气氛中。 我们要尽可能在友好、和谐,充满正能量的环境下,去渲染学生,去陶冶学生,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做人、做事、生活的知识,这才是成功而有效的教育。 教育为谁读后感 (二) 利用暑假时间我拜读了李镇西教育为谁这本书,看到这个名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
6、教育为了学生,读完这本书以后让我明白了,教育要扎扎实实,不搞一些为特色而推出的特色. 教师的本质工作就是要上好课,从书中我明白了好课堂就是有趣加有效.如何才能到达有趣方式可以有很多:语音的诙谐风趣,让课堂妙趣横生;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觉得学知识其实就是学生活;引导课堂讨论甚至争鸣,让学生的思想碰撞;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自主学习。这些都能让学生感到课堂有趣,因而全身心地投入。 如何才能达到有效方法和途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把教师的教的过程变成学生学的过程,而所谓学生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彼此互相讲解知识的过程,因为最好的学习,就是给别人讲,这是个常识。我们都把这个常识忘记了,不停
7、地给学生讲,却不让学生讲,于是老师怎么讲学生都记不住。我们要利用这个常识,让学生在课堂上不停地给别人讲,成绩就会提升。 好教育就是即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教育,有意义,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说的:我们的责任、使命、理想,我们的教育目的,我们所要传递给学生的真善美品质,还有要培养的公民意识与创作精神,以及要点燃的思想火花要拓宽的海洋般开阔的胸襟和视野。有意思,是站在孩子们的角度说的:情趣、浪漫、好玩儿、或是教师讲的跌宕起伏而又感人肺腑的故事,或是师生之间在田野上的追逐以及让风筝在蓝天写诗。让教育有意思,其实就是苏霍姆林斯基所提倡的,让教育的痕迹尽可能淡化:在自然而然的气氛中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是这种影响
8、产生高度效果的条件之一。教育的意图隐蔽的越好,教育效果就越佳。不动声色,不知不觉,这些都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教育的境界。 最好的教,就是让学生学会学,最好的学,就是让学生给别人讲,现在各种名目的自主学习课堂,只要学生动起来,教育才能高效。 书中通过李镇西在他乡感悟,让我明白了我们的教育理念并不落后,我们就差在了行动上,我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强调以学生为本,这个观念领先,甚至可以说超前,大概十年前,我国开始新课程改革,于是新课改成了中国基础教育最响亮最时髦的词儿。当时为了转变观念,有相关部门还出版了一本一名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书,课堂上平等相互的师生学生会体验到平等、自由、
9、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但是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课堂基本上还是独统天下。 中美差异主要是观念,而是行动。中国的教师。只说不做,也不特别准确,其实我们不少课堂也很精彩,但这样的课堂大多数是公开课或课堂大赛,每当这时,课堂总是学生快乐的天堂。教师精心设计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每个环节都尽量让学生活动,而且这些活动还不单一,安排有讨论、辩论、表演、小组合作、学生上讲台。这样的课往往高潮迭起,然而平时每一天的课并不是这样的,如果天天这样上,还不把教师和学生累死。所以同样的是做,美国是常态,中国是
10、特例。 不是说我们不需要观念更新,也不是说我们不需要学习别人的先进理论和做法。如果不把我们学生的理论知识化为行为,这些理论都是没有用的,这里的行动,不是昙花一现的表演,而是自然而然的生活。像呼吸一样自由,像朝夕一样自然,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才算成功。 教育为谁读后感 (三) 王俊娜 寒假中,我拜读了学校发给每位教师的教育为谁这本书。本来想着里面的内容多是些空洞无味的教育理论和繁琐难懂的教育观点,可一拿起来细读这本书,就放不下来了,一篇又一篇,直到把它读完。从没有一本书能让我有如此高的读书效率,其带给我的内心震撼之大便可想而知了。 李老师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实在太热闹、太喧嚣、太紧张了,各种新潮的教
11、育理念令人目不暇接,各种评比、赛课、检查、培训、参观、会以、表格使人不堪重负,以至于有教师说现在只能抽空上课。 对此,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我真是深有同感,备好课、上好课成了我们的一个奢望,因为学校里有太多的与教学无关的杂事耗费着你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目前教育上所存在的种种问题,李老师用教育为谁这本书适时地发出了清醒的呐喊。别把教育简单化、让校园宁静些,再宁静些、教育为谁、|教育的起点在哪里、什么是真正的特色每一篇里的每一段,每一段里的每一句都振聋发聩,引起我深深的反思和思考。尤其是让校园宁静些,再宁静些这一篇,更让我有深深的感触。书中说:现在的校园一会儿维稳,一会儿疾控,一会儿创卫还有
12、各项初检,复检。什么都要从娃娃抓起,使得现在的校园成了超市,商场,热闹非凡。喧哗嚣叫中,教育没有了。越是宁静的校园,才越有真教育。 文中写了苏霍姆林斯基任校长时每天的作息时间。迎接学生、检查作业、上课、阅读、写作,简简单单,周而复始,日复一日,其中所做的每一件事无不与教学有关,无不与学生有关。如此充实而专一的日常工作,如此宁静而单纯的校园环境使得苏霍姆林斯基有了更多的思考和研究的时间,也使得有了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给教师的建议(上、下)帕夫雷什中学爱情的教育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等丰硕的成果。无以淡泊而明志,无以宁静而致远也是这个道理吧。 书中引起人共鸣和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简单化、作秀般的德育
13、创新,让人想到:一次性的感人肺腑、一次性震撼人心、一次性的催人泪下、一次性的强烈反响就真的能够收到持久的实效吗。李老师说:德育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者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么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意义。是啊,很多时候,教师的行为决定了学生的行为,这是我们意识不到的德育,这也是最真实最自然且最有效的德育。李老师说:真正的德育,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完全不用刻意提升,也不用专门创新,更不用一天一个花样地
14、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德育,不是为了通过上级验收而彰显的所谓特色,不是为了扩大学校影响而打造的所谓品牌,而不是为了人教师和学生本身。这一番语重心长的解释,真让人从心底里佩服这样的见解。在傻傻的美国人中,李老师写了几件在美国购物遇到的几件事情,由此想到:孩子从小就在充满平等、尊重、信任、自由、宽容的环境中长大,还需要德育吗。是的,德育就是生活,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声感谢不都是德育吗。真正的德育就在我们身边啊。 在问候与呼应中,李老师针对中国和美国的两种截然不同现象进行了反思,在国内,朋友之间见面也常常你好,但这种问候往往发生在熟人之间。而在美国,常常在大街上碰到素不相识的人对我微笑点头。李老师说:礼貌这事儿说小就小,说大就大。这让我想到自己的孩子,不知道问候别人,大家都说:孩子还小,不懂事。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说: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真让人惭愧啊。 书中给人的教育太多太多,再次细细品味,一定会收获更多 第9页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