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统战部××年工作思路_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委统战部××年工作思路_4.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市委统战部年工作思路年统战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和市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实施凝聚力工程,努力夯实基层基础,拓展统战工作领域,扩大统战工作影响,发挥统战工作优势,进一步巩固和壮大我市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实现统一战线成员的大团结、大联合,为我市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一、围绕开展凝聚力工程,引导统一战线成员为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服务(一)、积极探索新社团组织的统战工作。要积极探索中介社团组织的统战工作,把工作的重心放在知识分子密集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事务所的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上,通过行业协会推荐,统战部
2、门考察,把政治素质高,专业造诣深,遵守职业道德社会形象好,有一定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的专业人士选拔出来,建档立册,加强培养。通过座谈会、通报会、联谊会、培训班、沙龙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增进与专业人士的友谊和信任,为专业人士参政议创造条件,提供舞台,支持他们参与我市政治生活,发挥独特作用。(二)、积极搭建新的参政议政平台。在巩固市、镇两级联系交友制度的基础上,继续扩大交友范围,建立党外代表人士较为集中的企事业单位党政领导与党外人士的联系交友制度,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联系网络,加大党政领导与党外人士的联系沟通为党外人士参政议政创造更多的渠道。加强与市人大、政协联系,开展非党人大
3、代表和政协委员“回娘家”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联谊会、走访座谈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广交朋友,把凝聚人心落到实处。建立统战工作网站,设立参政议政信箱,提供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平台,做到定期收发,定期研究分析,定期反馈结果。(三)、积极筹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统一战线代表人士人才库。积极筹建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和统一战线代表人士人才库,建立起统一战线“人才库”、“智囊团”,开展对党外知识分子和海内外、省内外籍创业人员的调查,摸清底数,同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侨台及民族宗教界的代表人士统一纳入到统一战线代表人士人才库,实现资源共享,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参与性,围绕我市经济发展的热
4、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促进重大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四)、积极支持民主党派开展自身建设。要协助新一届民主党派加强班子建设,协助把好民主党派成员的考察培养关,把民主党派新成员的吸收与后备干部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党外干部队伍。同时,由统战部负责牵头,整合统战资源,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成员专业特长优势,支持他们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活动。(五)、积极做好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和政治安排。根据中国共产党市委进一步做好培养选拔非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按照政治可靠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拓宽非党干部的培养和选拔渠道,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党外人士队伍,做好党外后备
5、干部人才库的动态管理,对近期可用的党外后备干部与本单位的党政领导开展“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做好优秀党外人士的政治和实职安排工作。(六)、积极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在抓特约人员的实效上下功夫,多与特约人员联系,定期召开特约人员工作汇报会,加强对特约人员的培训指导,教育特约人员正确履行职责,充分发挥其联络、参谋、咨询和监督作用。继续开展对重大事项和人事安排的协商通报,深化对口联系工作,加强对口联系单位面对面的相互交流。二、围绕开展凝聚力工程,引导统一战线广大成员为发展第一要务服务(一)、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工作领域的拓展。以北京、上海、深圳等我市非公有制企业人士比较集中的大城市为突破口,积极探
6、索建立异地商会,构建三大异地商会与本地商会的互动网络,发挥“金桥”优势,积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主动地融入长三角经济发展圈,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拟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尝试建立统战部,扩大统战工作领域,进一步发挥非公有制企业中统战各界人士的作用,为企业发展、科技攻关、改善企业环境献计献策,致力于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企业家的健康成长。(二)、探索互助互惠的活动载体。以促进共同发展、促进和谐稳定的“双促”活动为主题,以广大非公有制企业为主体,整合统战资源,发挥统战整体优势,促进统一战线成员的大团结、大联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主与统战困难对象、党外知识分子和海归人员及留学生三个层面的结对,要积极探索建立帮贫扶困基金,加大对困难群众特别是困难少数民族群众的帮助,做到优先安排就业、优先扶助生产、优先提供信息;要开展智力识对接,发挥党外知识分子、海归人员和留学生的知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