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得词创作.docx

上传人:李** 文档编号:47280395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5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苏轼得词创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论苏轼得词创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苏轼得词创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苏轼得词创作.docx(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论苏轼的婉约词作 On Su Shis graceful poems 学 院(系):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 号: 17011188 学 生 姓 名: 王禹钱 入 学 年 度: 2017 年 指 导 教 师: 刘莲英 完 成 日 期: 2021 年 月 日 摘要 宋初的词作多数衍生于娱乐场所,故而多数词的内容也以歌咏纸醉金迷的生活、歌姬们的身姿魅力以及男女间产生的恋情等为主,这种词也被统称为艳词。不过,在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增生的过程中,我们可发现,相较于传统诗歌,词作这种句式长短变化莫测的形式,可让人们充分展现内心的情感。故而,大众对词的热衷与日俱增,而文人们亦逐渐重视这种体式

2、的地位,这也使词作能够在宋代登堂入室,成为文坛上流行的创作体式。在苏轼创作的作品当中,他能够将婉约词的题材加以转变,使之脱离别离之情以及闺中怨情的藩篱,在题材范畴上打破了“词为艳科”的束缚,转而在词作中加入对身世波折的慨叹以及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等。苏轼在充分吸收前代词作精髓的同时,也摒弃了其中所具备的“脂粉气”,进而加入了新颖的内容,也通过自己的创作天赋以及坎坷的遭际,为婉约词加入了更多值得品咋的内容与活力。关键词:苏轼;婉约词;个性化;创新;影响On Su Shis graceful poemsAbstract Most of the ci poems in the early Song Dy

3、nasty were derived from entertainment places, so the content of most ci poems was mainly to sing about the life of extravagance and luxury, the body charm of singers and the love between men and women, etc. These ci poems are also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colourful ci poems. However, in the proce

4、ss of the constant proliferation of social class contradictions, we can find tha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poetry, Ci Zao, with its changeable length of sentences, can fully show peoples inner feelings. Therefore, the publics enthusiasm for Ci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and the literary people grad

5、ually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status of this style, which also makes the Ci can enter the room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become a popular style in the literary world. In the works created by Su Shi, he can change the theme of the graceful and graceful ci, so that it breaks away from the feeling of s

6、eparation and the barriers of the resentment in the boudoir, and breaks the bondage of ci is Yan Ke in the subject category. Instead, he adds the lament of the twists and turns of his life and the sympathy for the disadvantaged groups in the ci. Su Shi in the full absorption of the pronoun before th

7、e essence at the same time, also abandoned which have the fat gas, and then joined the novel content, but also through their own creative talent and rough encounter, for the graceful words to add more worthy content and vitality.Key Words: Su shi; Graceful and restrained word; personalized; innovati

8、on;impact 目 录摘 要 Abstract 绪 论 一、个性化的题材内容 (一)抒写政治情怀 (二)吊古伤今,感慨人生 (三)抒写真挚友情 (四)展现田园风光 二、清远的词境营造 (一)多元形象和个性形象 1、个性化的女性形象 2、多元化的意象 (二)比兴手法和代言体式 1、比兴手法2、代言体式(三)灵活结构和诗化语言1、灵活结构 2、诗化语言 三、苏轼婉约词的影响 结 语 参 考 文 献 绪论苏轼词对于整个宋词乃至整个中华文化史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文化瑰宝。提及苏轼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在豪放词风上的开拓。然而,在苏轼现存的三百四十多首词作中,婉约词流传至今的有三百余首,约占传世作

9、品的87%,将近大半,而且有很多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词摆脱了传统婉约词香艳软媚的“俗性”,显得清新真挚、明丽洁净。通过比较苏轼与先前的婉约词作,我们能够知道苏轼的婉约词作较之传统婉约词有所不同,拓宽了题材内容,寄寓了不同的思想感情,提升了婉约词的格调等等,而这些对后世的词作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但是现今学术界的研究视野一般都关注其豪放词作,对其婉约词作的研究相对比较忽视,这也是我将其作为本篇论文写作的出发点。一、个性化的题材内容 苏轼在其婉约词作中描写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咏物、怀古、赠寄送别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他蕴涵了自己的人生境况,并且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深切感慨,从而极大提升了传统婉约词的

10、旧有格调,他摆脱了词为艳科的桎梏,拓宽了婉约词的题材范围。比如苏轼的咏物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农村词浣溪沙;爱情词西江月梅花、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少年游代人寄远;友情词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怀古词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洞仙歌;赠答词浣溪沙赠陈海洲等。(一)抒写政治情怀 传统婉约词,大多吟咏男女之间爱慕相恋、离愁相思之情。例如冯延巳的南乡子,通过对“芳草”的描绘来抒写少女的闺中怨恨;再如晏几道的临江仙(斗草阶前初见),将作者所所思念的女子幻化成流水一样,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漂远流走了,寄寓了词人对女子的深切怀念之情。而苏轼的婉约词中不仅有传统婉

11、约词所写的内容,更是增加了其对当时政治生活的意愿与看法,这是之前婉约词中所没有的。例如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都是其抒写政治情怀的代表作。以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为例:“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的这首词在上阙描写了深夜在庭院中可以看到的自然景色,“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接下来的两句中又通过“幽人”、“孤鸿影”来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独。下阕写人见鸿,“有恨无人省”写出了没有人能理解他内心的孤独,知音难寻的这种孤苦心情。接下来两句“拣尽寒枝不

12、肯栖,寂寞沙洲冷。”主要描述的是孤鸿遭遇不幸,心怀恩怨心生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将寒枝拣尽了却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荒凉寂寞的沙洲,度过这样孤寂寒冷的夜晚。作者借助清风月夜和孤鸿这具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感想、寄托自己的情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境。这首词是苏轼在遭遇乌台诗案后被弹劾贬官黄州期间写的。元丰二年,苏轼知湖州。湖州连着几年遭受了自然灾害,土地荒芜,苏轼一面积极救灾,一面为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实行而忧郁,说了一些不能将希望寄托于当时的执政者来扶危济困的话,表现了他对新政的不满,被大臣们群起陷害,连章弹劾,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不能参与政务,这是苏

13、轼一生中遭受到的第一次大的打击。贬官后,苏轼居住在凄清的定惠院,过着孤苦的生活,他或闭门谢客,借酒浇愁;或策杖江边,望云涛渺然。他“奋厉有当世志”而不得施展,加之其有着孤傲的品质,使之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因而倍感忧郁、愁怨。正是基于如此惆怅的心境,所以当月光朦胧,一只孤鸿出现在他的视野时,引发了他的感慨并触动了他的情感,他在这只孤鸿身上基于自己的切身遭遇,寄托了自己的情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失意之感和要有作为的愿望。 再例如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借描写轻盈的杨花飘坠,含蓄地表达了原作者的离别之意,同时也寄寓了自己沉沦叹世之情。这首词是苏轼在宋神宗元丰四年创作的,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

14、居住在黄州的第二年。有一封当时苏轼写给章质夫的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首词的寓意,说明了这首词并非一般的泛泛咏物之作,而其中确有特定的含意。这首词的上片主要结合杨花本身的自然特征来描写杨花的神态,“也无人惜从教坠”中的“坠”字,写出杨花纷飞零散的飘落之景;其中的“惜”字,表达了杨花的这种飘零之感让作者心生爱惜。这首词的下片主要写杨花最终的归宿,其中所寄寓的感情色彩更加浓厚。“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作者在这里以落红陪衬杨花,婉转地抒发了对于杨花的怜惜;继之由“晓来雨过”而问询杨花最终的归宿,进一步表达了出离人的春恨;“一池萍碎”则是对杨花最终归宿的回答。从这首词中我们能看出作者欲借杨花

15、的遭遇及最终归宿来抒发自己宦海沉沦的感慨和对时事不可为的幽怨、怅惘。因此他在被贬谪居住黄州受其政敌监视时,才会有“不以示人”的切切叮嘱。 以上两首词都寄寓了他政治上的失意和要有作为的愿望,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这是由苏轼曲折的政治生涯所决定的,这也是他与前人所不同的。(二)吊古伤今,感慨人生 苏轼在以怀古为题材的婉约词作中,无论是写景,还是描绘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慨,蕴含着作者深广的人生忧患,同时给人以时空的纵深感,并在哲理中给人以启发。比如苏轼的洞仙歌(冰肌玉骨)和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都属于怀古词。 其中洞仙歌描述的是五代时后蜀国君孟昶与其妃花蕊夫人夏夜在摩河池上纳凉的情景

16、,其中作者将花蕊夫人的美丽姿质与高洁的心灵生动的描绘出来。词的上片写花蕊夫人帘内欹枕。“丽质天生,有冰之肌、玉之骨,本自清凉无汗。”则写出了她的绰约风姿;词的下片直接描写人物自身,通过女主人公与爱侣夏夜偕行的活动,展示她美好、高洁的内心世界。“庭户无声”,制造出一个夜晚静谧的氛围,暗寓着美好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的流逝。“时见疏星渡河汉”,写二人在这静谧的夜里望着星星。在该词中作者通过写环境之静谧和时间的流逝及推移变化,来表现出女主人公对时光流逝的深深惋惜,同时作者借花蕊夫人对时光流逝的惋惜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易逝的深深惋惜与感叹。 苏轼作于徐州的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夜宿燕子楼,梦盼盼)也是吊古

17、伤今的名篇。苏轼的这首词作于元丰元年,多年的仕途奔波,频繁的迁调,使作者倍感孤寂落寞。当他夜宿建于二百多年前的燕子楼时,不由的对燕子楼当年发生的故事心生感叹,也由此发出对人生的思考,来寻求心灵上的超脱和自由而不再受他事所羁绊。 词一开头就将人带到了一种无穷清幽的境地,作者就在这清幽的夜色下,伴着皎洁的月光和和煦的秋风安然入睡。接着抒写清夜的幽丽和深沉寂静,“寂寞无人见”,暗写出作者的梦境的安谧甜美。突然三更夜中,梦中的朝云如暮雨般飘渺的倩影已经消失了。作者在茫茫夜色中,找遍了小园各处,再也没有了踪迹,不禁使词人倍感惆怅失落。紧接着下片抒发词人的感慨,表明了他已倦于宦游天涯和孤寂的漂泊。这楼中的

18、梦境,是词人的希望和心愿的象征。这梦中的“惊断”,是他企求的破灭。当年小楼中的美好情景一去不返了,就如同在梦中的一般,最终也会飘渺不见。由此,词人借景抒怀,吊古伤今。由身世之感引出对人生的感叹:古往今来人生如梦,人世间的旧欢新怨之情不断。 由上面的怀古词我们可以看出,苏轼没有着意于红粉艳情,也没有一味地描述君妃艳事,而是入乎其中,并能出乎其外,在怀古中蕴含了人生的感慨,从而充实了婉约词的内容,使之有了品味的提高。(三)抒写真挚爱情、亲情和友情 苏轼在人生中共有数位妻妾和两位正妻,他的两位妻子均姓王。前妻在16岁时便嫁给年长自己三岁的丈夫,但在十一年后不幸去世。而第二任妻子则是他的堂妹,但她同样

19、在46岁时不幸病故。而侍妾当中只有王朝云始终相伴左右。苏轼本人的爱情是十分令人感动的,而我们亦可从其词作中体会到这种真挚的情感。他也将这种诚挚感人的爱情写于他的词作当中。 在提及苏妻王弗时,我们自然会联想到江城子当中生死两别的梦中形象。在苏轼的印象里,妻子一向是善解人意且美丽温柔的,其中“小轩窗”一句更是通过梦中同妻子久别重逢后,二人相视流泪的场景,展现出妻子对自己深沉的爱和殷殷的期盼,同时也将自己对身世浮沉的感受寄寓到悼亡的词句中。苏轼不但藉此彰显了自己亡妻的感情,同时他也通过诸多作品表达了对下一任妻子王润之的感情。譬如少年游代人寄远当中,我们便可发现一对患难夫妇在困苦中不离不弃的,又彼此分

20、离的场景。在创作这首词作时,作者本人正在润州赈济灾民,故而无法还家,而自己则通过妻子的角度来表达思念之情,也深刻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真切想念。 王朝云不但是苏轼的侍妾,同时也是他的精神伴侣和红粉佳人。无论苏轼处于仕途得意还是流放落魄,甚至是在苏轼被放逐到海南时,她都始终未曾抛弃这位比她年长二十六岁的“病翁”。苏轼的词作中有一首怀念朝云的词比较著名,该词便是西江月梅花:“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苏轼在西江月中饱含深情地记述了自己同朝云之间的感情,“冰姿自有仙风”的梅花被苏轼视作纪念亡妻的最好代表,而“高

21、情已逐云去”则体现出了自己丧亡哀悼的情感。在词中所具备的深厚情感中,我们可发现作者同朝云之间存在的真切动人的感情,而他同两位妻子的感情都如此令人感动。在他的妻子当中,只有朝云长久相伴身畔,故而他对于朝云的感情也最为深厚。 苏轼的婉约词作品不但描述了令人感动的爱情,同时也展现出了深深的人伦亲情。譬如水调歌头当中,作者本人在1077年的中秋之夜,因与兄弟分别七年未曾相见,故而一时兴起创作了这篇作品。当时作者正面对着郎朗明月,故而心潮澎湃,趁着酒兴倾吐内心的感情。在上片中,词人表达了观赏月色的心境,而下片则回归现实,体现了对远方亲人的怀念。中秋的月色勾起了他对同胞亲弟的怀念,同时也使他感慨命运本身的

22、坎坷无常。“照无眠”句,词人不但藉此体现了自己因思念家人而无法入眠的场景,同时也囊括了所有因无法团聚而产生忧思的人们内心的情感。而“人有悲欢离合”句则具有很强的哲理性,概括出了从古至今月色同人生的关联。此外,作者本身也具备豁达的一面,认为人们总会有相逢相聚的时候,正如月色也有圆缺的变化,这也具备很强的辩证逻辑性。词的最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蕴含了作者豁达的人生态度、乐观的精神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在这美好的月光下传递着对彼此的思念,可以说这首词饱含了苏轼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苏轼一生交友广泛,朋辈众多,他对友人至情至性诚挚相待,因而他的惜别念旧之词多表现出朴厚、真切的感

23、情。 以苏轼的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为例,从该词中我们能深深体会到苏轼对欧阳修这个挚友的思念。苏轼在其年纪尚小的时候来到京城求学,被欧阳修看重并得到赏识提携。后来二人在某些政治理论方面的意见又不谋而合,并且在诗文的创作中又彼此心灵相通,最后成为了彼此的挚友。欧阳修是苏轼的人生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对其诗文创作、为人处事以及政治思想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正因如此,作者在其词作中所抒发的深情慨叹和真挚思念也显得更加感人。这首词的上片写自己泛舟颍河时触景生情,下片写月出波澜照射内心时的那份感悟和思念之情,而词人将这种感情融入于水光月色之中,婉转深沉,情深意长。再例如苏轼的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这首词是一首写给

24、东坡老友李公择的送别词,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心怀郁闷,过了几年之后,想着回到朝廷有所作为,但由于当时的政治局面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未见朕兆,于是他们未能回到朝廷,只能了无期限地四方流荡,这首词中的“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夜不能寐,独自一人面对一盏寒灯,且只有暗月孤灯相伴的生活情景,从这两句中我们能看出作者对友人的挂念。最后两句话“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通过运用楚辞招魂中天帝派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也饱含了两人的深厚感情。这首词通过对暮春的描写,表达了惜别之情以及想要被君主再次重用的渴望,同时也写二

25、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除此之外苏轼还有南乡子送述古也是真切的表达了其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熙宁七年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陈襄移守南都,苏轼追送其至临平写下了这首情真意切的送别词。词的上片主要写了词人离别后再次回顾自己曾经留过的地方,又一次回望离别之地临平镇和临平山,抒写了对往事无限美好的一段深情回忆和自己对远方朋友的深深依恋之感;下片写词人在回去的途中因日夜思念友人而夜不成眠的情景,“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这几句词通过其中对几个意象的巧妙的组合,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烘托了作者的悲伤凄凉的心境,从而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苏轼怀有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讲究

26、操守与风节,因而他在婉曲的赠答留别词中也表现了劝勉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守住本心的进取精神。在一首浣溪沙赠陈海州的词中,作者把友人比作“仲卿”,激励他应当勤恳辅佐朝政、体恤百姓,而不要计较个人的仕途得失。这是因为词中“仲卿”是汉代循吏朱邑,他早年在桐乡为吏,“廉平不苛”,深得吏民敬重。这种深沉劝勉励志之情,在赠答词中寄托了有意义的政治内容,使之有格调,有新意。(四)展现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和农村风光是古代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要题材。而在词中有涉及到对田园风光的描写,苏轼堪称第一人。他所创塑的田园作品有着风格别变的词风,其中诸多词句都显得婉转而清丽,故而这些作品均是典型的婉约词。其中浣溪沙是苏轼在

27、徐州任职时创作的一组词作,这本是为东石谭谢雨而即兴创作的作品。苏轼通过明朗清丽的笔调,勾勒出了诸多宋代乡村的自然美景,也彰显出了乡民们在雨后欢悦舒畅的心情以及忙碌的耕作。在苏轼的作品里,我们可发现卖瓜者、采桑者、白发老人以及黄发孩童等淳朴勤奋的形象,同时也可发现麦熟丰收季节时优美的自然风光,另外还有赛神、缫丝等乡下民俗等,其词作中带有自然泥土的醇厚和生活气息的馥郁。此外,其词作中也同样具备诸多蕴藉和含蓄的地方,这也为读者们创造了美好的幻想空间。如浣溪沙 其四: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在传统文人的视角中,枣花本身不具

28、备香气,颜色也显得不够娇艳,因此难以将之作为诗词所反映的意象。不过苏轼巧妙借用了枣花落在衣服上时簌然作响的场景,有效展现出了自己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对乡野风情的热爱,以及雨过天晴以后内心的欢悦之情。 在被关押在乌台并最终被贬以后,苏轼又创作了浣溪沙来展现乡间的美景。不过,由于心境早已发生改变,故而作者本人引用的情调以及创作主旨亦发生了较大改变。譬如“翠袖倚风萦柳絮”等句,尽管表马上仍在描写自然中的美景,且运用了形象的比喻,然而读者在阅读这些诙谐的词句以后,却能体会到作者本人远离故土、亲人,自己又前途无望的内心悲戚之情。尽管这同此前婉约词所惯用的风格较为一致,不过实际上苏轼却是要通过作品来传达内心

29、的悲凉和忧虑。此外,苏轼还在作品中通过词句来展现对农民们生活疾苦的忧思,譬如“但令人饱我愁无”等句,大胆地表现出了麦熟后,农民们反而忧虑无法分得生活所需的麦子,这也体现出了民生的疾苦。而苏轼之所以可以创造性地在词作中反映这些,同他心系民生疾苦的博爱胸襟以及带病劝课农桑的气度有着密切关联。在词句中,苏轼不乏“身杂老农间”、“唯农最辛苦”等句。另外,由于苏轼有着充分的地方官任职经验,故而他可以密切接触乡民,也能够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以及农村基层的风土人情作为素材融入词作中,而这些别具风采的田园风光以及农村风景均增拓了婉约词的描写范畴,同时也为婉约词加入了新的元素,为之创造了活泼生机以及更清新的描写方式

30、。 苏轼的词几乎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写,让词成为表现个人生命体验的严肃文体,提高了词的品味。而他洒脱豁达的个性,又使他的婉约词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二、清远的词境营造 从苏轼婉约词清丽淡雅的语句中,我们往往能读出其真挚的情感并从中感受到到清丽深远的词境。苏轼婉约词的词境常常通过形象意象、表现手法以及结构语言等方面来表现出来,进而寄寓了作者自己的某种思想感情。这样便创作出大量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给人一种清新雅丽崇高的审美体验。 (一)个性形象和多元意象 苏轼使婉约词的意境得以开阔,格调得以提升, 整个作品更加高雅。在苏轼之前的婉约词主要是描写莺歌燕舞, 词间展现出来的都是风花雪月, 这些词比较俗气

31、, 格调不高。苏轼的词更加清婉、情致悠远, 与苏轼自身的人生态度有着密切联系。最为典型的就是洞仙歌, 词中将花蕊夫人这个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 在苏轼的笔下, 原本绮艳的事情变得高雅、清新, 这一点是花间派词人所不能比拟的。在苏轼的婉约词中,通过塑造一个个生动的形象,描绘出种种多元化的意象中,我们就能从中看出苏轼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婉约词的格调。1、个性化的女性形象 苏轼的婉约词作品具有词句幽婉而内涵深邃的特点,他也在词作中塑造了诸多女子,其中既包涵了多姿娇媚的民间女子、才艺突出的舞女歌姬,也包涵了优雅温婉的良门贵妇等。可以说,诸多种类的女性形象被运用别出心裁的词句加以反映,进而变得栩栩如生。苏轼

32、在洞仙歌当中,更是运用语句勾勒出了花蕊夫人这一最为典型的贵妇信箱,她不但容貌美丽俊俏,同时更具有不容侵犯、高洁纯粹的难得品格。由此看来苏轼笔下的贵妇“冰肌玉骨”,高洁而不可侵犯,这与以描写贵妇著称的温庭筠笔下华丽富贵的贵妇差别很大。 作者同样通过词作反映了各种女性形象,譬如浣溪沙.春情当中,便通过“绿寰倾”、“红窗睡重不闻莺”等句,充分描绘出了别具一番风情的慵懒、娇羞且清丽脱俗的女性形象,摆脱了用浓妆俗粉对女性加以物化的刻板描写方法。此外,在蝶恋花当中,作者又通过描写一位“云鬓鬅松眉黛浅”的女性,用其慵懒且懒于装扮的妆容来展现她内心的忧伤愁苦,表现出了深闺待嫁的女性在心理上的烦闷,同时也令读者

33、为之感到辛酸和同情。在阮郎归当中,苏轼塑造了新颖的少女形象,改变了此前词人们热衷于的怨妇形象,通过描述一位单纯脱俗、对生活怀揣着满满热爱的少女形象,展现出了她所具备的勃勃生机以及她身上的青春活力,这也给读者们带来了一种新颖的阅读体验。而苏轼也同样在词作中加入了此前词作里所没有的乡村女性的形象。譬如浣溪沙当中,我们一方面可以欣赏到旖旎秀丽的乡村盛景,同时也可发现形象鲜明的乡村女性。譬如“旋抹红妆”、身着“蒲罗裙”的乡下女子,当她们听说太守造访以后,纷纷带着仰慕之情前来瞻仰太守英姿。而作者也带着喜悦记录了在乡下体会到的热络场面,以及接见这些群众时的愉快心情。女子们为了能够为太守留下好印象,还飞快地

34、完成了形象上的装扮,而“旋抹”则体现出了她们迫不及待想要目睹太守的急迫和急切的心态。在简单梳妆以后,女子们便集中到篱笆门门口来等候太守,而当太守路过时,她们都相互挤挤挨挨,即使裙子被踩脏也在所不惜。作者通过这种生动的场景描写,体现出了乡下女子们淳朴、纯真和活泼的一面。 从作者自身的角度来讲,真正优秀的词作者或诗人,均具备远大理想和现实主义的关怀。他们在描写女性的过程中,也不会停留在肤浅吟咏“妖娆万种”、“绮罗香泽”的境地。苏轼很显然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情感的词人,他在词作方面充分展现出了时代的特点。在他的词作中,不但有舞女、歌儿等为酒宴表演助兴的人,也有温柔体贴的侍妾和贤妻的形象,还有乡村中朴实敦

35、厚的女性以及追求自由个性的少女,同时更有社会中的怨妇、思妇等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可谓遍及社会的不同层面,也充分展现出了各种地位女性的生活实况。苏轼作品中的女性不但身份多样,且具备各种特点,这是此前的作者所无法比拟的,而苏轼也同样对女性提出了更为新颖的看法。2、多元化的意象 舟船、灯烛、楼阁、燕子、影酒、秋、春、溪水、江河、风、雨、水、树、花、月等均可作为婉约词所用的意象,而这些常见的意象则多集中在楼阁庭院以及自然景物方面,不过苏轼将更为丰富广泛的意象应用于婉约词的创作当中,这也使他营造的意象变得更为丰富。譬如水调歌头当中开创性地运用了音乐来作为描写对象,进而有效展现出了音乐的美感,同时也在词作中

36、体现出了壮美的景色。而南乡子当中则将特殊的“春情”作为描写对象,上篇又使用“云山翠作堆”等语势雄浑的句子营造雄伟意象。而浣溪沙当中,苏轼通过不同的声音联想到各种意象,并引出了一幅生动活泼的乡村生活实景图,诗人将农村风光和田园美景作为诗词的主要意象,进而起到了开创性的意义。 “词以意象的内涵丰厚取胜”,词的意象对词境的渲染以及主题或思想的影响很大,狭窄的意象内涵会导致词境及主题的狭窄。在苏轼的词中,他极大的丰富了所选取的意象的内涵,使词的整体内容和意境变得更为开阔。他将咏物之风巧妙的引入词的创作之中,含蓄地将自己的思想、品格、理想融入外物中,赋予事物深刻的内涵,从而寄托自己的思想感情或者某种志向

37、,这有别于一般状物的婉约词。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这首词中,苏轼以杨花自比,以“抛家傍路”的杨花联想到了了自己贬谪黄州时的抑郁、飘泊以及无所依靠,这也是对苏轼自身境遇的一种真实写照,从而进一步的表达苏轼的怀才不遇、忧郁愤懑之情。这便是将自己的经历处境暗藏于所选取的意象之中。同时,苏轼在词中注重情与理的结合,将高深的哲理蕴含在简单的事物、现象中,言犹尽而意无穷。如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这首词是宋哲宗元祐六年春苏轼知杭州时,为送别从越州(今浙江绍兴)北徙途经杭州的老友钱穆父所作。词的上片写作者与友人三年未见,久别重逢。虽然分离了这么长的时间,但两人的感情依旧深厚没有变化,更为可喜的

38、是友人的心还像当初那般清澈坚定,友人高风亮节的品格令苏轼倍感欢喜与欣慰。苏轼在词的上片中表达的既是对友人辅君治国、坚持操守的欣慰和支持,也是其对自己的勉励,富有强烈的身世之感。词的下片写月夜送别友人。“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烘托出一种凄清幽冷的氛围,与即将与友人离别的那种凄凉忧郁的气氛正相吻合。但“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一句,由哀愁转为旷达、豪迈。人生就是座旅店,人人都是匆匆过客,又何必计较眼前聚散呢?这首词以作者对朋友的的慰勉结束,既动之以情,又充分的表现出其淡泊得失的人生态度。全词通过能在人们身上普遍发生的这样一件离别之事,既抒发对老友的眷恋与惜别之情,又蕴藏着无

39、穷人生哲理于其中,极富理趣,充分体现了作者旷达洒脱的思想感情。 (二)比兴手法和代言体式1、比兴手法 自从诗经、楚辞之后,我国古典诗歌在创作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使用比兴的艺术手法,借助诗中的形象对某种情感进行寄托。词兴起的时间并不是很早,因此,将比兴的手法用于词中也相对较晚。据了解,晚唐开始,在文人眼里,就将词看作是“诗余”、“小道”,其作为一种艳曲,在当时的社会很受欢迎。特别在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等方面更是不需要寄托情怀。宋代之后,词中开始出现一些寄托家国兴亡的情感,之后,词在情感表现以及情感寄托时,开始用上比兴的手法,和诗一样给人一种意境悠远的感觉。之后,词的意境不断得到丰富。苏轼时期,在对词进

40、行创作时开始引入传统的“诗言志”,将人的性情进行展现。从内容上看,词不再只受到各种艳情题材的桎梏,只要是诗中有的题材,就可以在词中体现。 苏轼在婉约词运用的艺术手法中,比兴手法是最为突出的。写词时通过使用比兴的手法,可以借景抒情,借助景物来抒发内心感想。比如在描写叙述家国情思、游子思归时,都是对其思想情感的一种寄托。 苏轼通过使用比兴的手法,将婉约词借景抒情、意境悠远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以西江月梅花举例,从表面上看,首词主要描述的是岭南梅花的形态,但是站在实际的角度,描写的则是苏轼在被贬低之后,侍妾朝云要追随自己到岭南惠州。词人将梅花的自然属性与自身特点结合在一起,在对梅花挺立的姿态进行描述

41、时从多角度展开,而且,侍妾朝云人品的高贵以及美貌动人也自然表现出来。 作者在这首词中将人和花的神韵都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再如苏轼临江仙中写道:“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该词中的“风静”、“小舟”将作者的心境与此时的景物结合在一起,体现了一种静谧的意境,象征着词人所要追求的安静和谐的境界。苏轼在他的一生中三起三落,其思想以及心境也随之变化,在逆境中他也学会了从容淡定的面对, 形成了旷达不羁的性格。“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馀生”, 正是表达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从容的心态。再如

42、贺新郎中以美人、榴花作比喻,从而寄托自己怀才不遇、时光易逝的悲凉之感;卜算子中借孤鸿寄寓自己虽处困厄但不屈身随人的孤高自洁;水龙吟中借杨花的“拋家傍路”寄寓自己贬谪黄州时的孤独、寂寞、漂泊之感。 二、代言体式 苏轼在婉约词中除了擅用比兴手法,他还用代言体来寄寓己怀。在苏轼之前,由于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婉约词中很少出现代言体词。在早期,词人多为男性,而且是雅士文人,主要以歌伎作为词的核心,主要目的是为了采用歌唱的方式来取悦客人。进行创作时,词人会对歌伎等女性包括身份、语态进行模拟,进而写出女性的心理情感变化,但是很少有真情的流露。比如,欧阳修、温庭筠等都是早期的词人,一般在写作中都会选用与妇人女

43、子相符合的语音来表达她们孤独落寞心情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到了苏轼时期,婉约词有了一定发展,苏轼也做了少量的代言体词,这时,他的婉约词中不能体现出脂粉气息,而是将自己的精神思想以及心理活动寄托在词中。相比于传统的代言体词,苏轼所做代言体有其特殊性。苏轼看重的是人生体验以及内心情感的表达,对传统的代言体词不断进行创新,词中更多流露出自己的人生目标和理想追求,当然也会有一些失落和苦闷的情感,将自己的人格精神通过代言体词很好的体现出来。在词中,情感表露时经常会借助自己的身份和口吻,将整个精神世界都表达出来。苏轼的少年游润州作中,从表面上来看,这是代言体,但是又存在不同。代言体一般在抒发他人感情时,都是对

44、他人口吻、情感以及思绪进行模拟,有真切性存在,但是始终不能取代他人的思想精神,有些时候,也会避免不了些许轻浮之意。真挚的感情是苏轼对自身情感的真实流露。站在词面看,主要是王夫人对远在他乡的苏轼表达的思念之情,但实际上,词人从对方的立场进行考虑,在表达他的思乡之情时,没有直接将自己对杭州夫人的思念表达出来,而是间接的写到王氏夫人余杭送别之后对作者朝思暮想,每日翘首期盼的情形。苏轼采用这种情景描述的方式将自己对家乡和妻子的思念真实的表露出来。(三)灵活结构和诗化语言1、灵活结构 苏轼婉约词作的结构方式因内容的不同而灵活多样。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作者分别从时间、空间和人生三个角度来展开进而抒发

45、自己的情感的。先是从时间这个维度展开,说明时间慢慢流逝,自己和妻子分离已有十年,可是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却没有因为时间的久远有半点消磨。接着从空间这个维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自己在密州知州任上,妻子埋在数千里外的四川彭正县,两者距离千里,即使心中有凄凉悲伤也无从诉说。这首词最后的三句则从人生感慨这个维度进行描写,作者已经是灰尘满面,两鬓斑白如霜,即使见面,妻子也认不出“尘满面,鬓如霜”的自己了,这满腔的思念之情又如何诉说呢?正是有了这样几个维度展开的结构手段,才使词作具有情思浓重顿挫揉肠的意境,同时也具有动人的柔情力量。点绛唇(红杏飘香)写道:“红杏飘香,柳含烟翠托轻缕水边朱户,尽卷黄昏雨。烛影

46、摇风,枕伤春绪。归不去。 凤楼何处,芳草迷归路。”下阕的“烛影”照应上文的“黄昏”,摇风”也暗和上阙的朱户卷帘;“一枕伤春绪”恰与“尽卷黄昏雨”相映照。两人情境,一样彼此交互相思,无计团圆,起句对杏香柳烟之一往情深,与末句芳草迷路之归去无计,相反相成,越神往越凄迷,其中的结构可谓回环婉转。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写道“记得画屏初会遇。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那日绣帘相见处。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在这首词中顺叙、倒叙交叉运用,使结构错落有致。上片先写爱情的“好梦惊回”,下片再写甜蜜的欢会,这显然是倒叙。单就上片来说,从初会到破裂再到

47、无穷尽的思念,显然又是顺叙,如此曲折交叉的情节布局,颇有点像现代的抒情性短篇小说的逻辑,收到了曲折生情、摇曳生姿的艺术效果。2、诗化语言在早期。苏轼之所以会提出以诗为词,一方面,词的写作范围不断扩大,同时词中开始融入一些不同的体裁和词句。这样,传统的曲子词不再受到限制,在音调上不会受到束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词的艺术魅力。以诗为词是对苏轼创新精神很好的一种体现,而且在语言表达上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说起苏轼的以诗为词,主要是他通过用典的表现手法进行作词,这也是“诗话”的一种内在表现形式。古诗词中很少会用字来展示社会的复杂多样,大部分都是用典,通过利用几个典故就能表现出整个社会的复杂多样化。特别是在苏轼的婉约词中,借助用典的方法抒发情感,曲折而又深婉。 沁园春是苏轼赠与其弟的一首婉约词。词中“孤馆灯青”就用到了用典手法。在词的上阕,将一幅旅途早行图生动的刻画出来。下阕主要是对兄弟二人的远大抱负进行追忆。伊尹曾写到“使是君为尧舜之君” ;杜甫又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以实现远大的政治思想报负。同时,兄弟两人“笔头千字,胸中万卷”,特别是对于“致君尧舜”充满了期望,也满腹自信。又比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