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监察机关劳动保护监察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监察机关劳动保护监察制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监察机关劳动保护监察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劳动保护监察,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劳动保护,是指为了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等。 第三条在本市范围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适用本条例。 本市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之建立劳动合同关系的劳动者,依照本条例执行。 第四条劳动保护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
2、用人单位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第五条劳动者有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享受休息休假和工伤保险待遇、接受劳动安全卫生技术培训的权利。 劳动者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危害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守劳动保护法律、法规,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第六条本市鼓励和发展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的先进技术,提高劳动保护水平。 对在消除重大危险、危害因素,防止伤亡事故,改善劳动条件和开展劳动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市或者区、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
3、第二章劳动保护监察、管理和监督 第七条*市劳动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市劳动行政部门)是本市劳动保护监察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劳动保护的综合管理和行使劳动保护的国家监察职能。 区、县劳动行政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本辖区内劳动保护监察工作。 卫生、技术监督等行政部门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劳动行政部门开展劳动保护监督管理工作。 第八条劳动行政部门实施劳动保护监察的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检查行业管理部门、用人单位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本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的情况; (二)督促行业管理部门和用人单位编制、落实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审查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中有关劳动
4、保护的工程技术措施; (三)监督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工作;负责用人单位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劳动保护专职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考核、发证工作; (四)负责锅炉、压力容器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管理工作,对特种设备进行产品安全认可;对特种设备的安装、维修保养和检测检验单位以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可; (五)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措施及其组织管理实施监察; (六)组织重大事故隐患评估分级和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参加职业病的调查,按照规定通报伤亡事故和职业病情况; (七)对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用人单位,发出劳动保护监察指令书;对违反本条例的用人单位、
5、法定代表人或者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按照规定建议给以行政处分和实施行政处罚。 第九条行业管理部门对本行业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实施行业管理。 行业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贯彻执行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国家、行业、本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二)编制行业劳动保护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三)指导用人单位制定和落实劳动保护措施计划,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对重点劳动保护技术改造项目和重大事故隐患治理项目的资金投入; (四)组织行业劳动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 (五)组织行业劳动保护工作的检查和考核,总结、推广劳动保护工作先进经验和管理方法。 第十条工会依法代表劳动者
6、对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工作实行群众监督。 工会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和重大事故隐患,有权提出纠正意见和改进的建议;有权参加因工伤亡事故和其他严重危害职工健康问题的调查,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追究有关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法律责任的建议。 第十一条劳动行政部门设立劳动保护监察员。 劳动保护监察员是从事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人员。 劳动保护监察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劳动保护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技术规范; (二)坚持原则,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三)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并从事劳动保护工作两年以上; (四)身体健康,能胜任劳动保护监察工作。 劳动保护监察员由市劳动行政部
7、门按照规定统一进行考核、发证。 第十二条劳动保护监察员依法享有下列职权: (一)进入生产作业、经营和施工场所,对劳动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参加有关会议,调阅有关资料,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二)发现有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或者身体健康的紧急情况,要求用人单位立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停止作业,并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报告。 第十三条劳动保护监察员应当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保守国家秘密和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 劳动保护监察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出示有关执法证件,秉公办事,文明执法。 第三章用人单位劳动保护职责 第十四条用人单位的职责是: (一)遵守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国家、行业、本市劳动安全卫生
8、规程和标准; (二)接受国家监察、行业管理和群众监督,定期向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报告本单位劳动保护情况; (三)建立和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 (四)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 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责任。 第十五条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实际需要,设置劳动保护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劳动保护人员。 劳动场所危险、危害因素大的用人单位,应当设置专门的劳动保护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劳动保护人员。 第十六条用人单位在编制发展规划和生产计划时,应当同时编制劳动保护技术措施计划,并落实相应的经费。 第十七条所有有危险、危害因素的生产
9、设备或者劳动场所,必须有相应的劳动保护设施。 用人单位的劳动保护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本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用人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建设项目,其劳动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第十八条生产作业、经营和施工场所的劳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本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对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防护、治理设施,用人单位应当定期维护,保证其有效使用。 第十九条对有爆炸、高空坠落等职业危险因素的劳动场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划分危险等级,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并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对有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场所和高强度
10、的体力劳动,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行业、本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进行分级评定,并报劳动行政部门备案。 对有放射性、电磁幅射等职业危害因素的劳动场所的分级评定,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执行。 对职业危害因素的分级评定不符合规定标准的,用人单位必须在劳动行政部门规定期限内进行治理。 第二十一条建筑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必须将开工安全受监报告以及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书同时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 第二十二条机械、电气等生产设备的设计制造、改造、安装、维修保养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行业、本市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特种设备必须经法定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后,用人单位方可投入使用
11、。使用中的特种设备应当定期复验。定期复验由经法定认可的检测检验机构承担。 第二十三条用人单位必须按照规定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并指导、督促其按照使用规则和防护要求正确使用。 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的劳动防护用品必须符合国家、行业和本市规定的标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以及安全鉴定证。 第二十四条用人单位从境外引进劳动保护设施、特种设备和劳动防护用品等,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标准。 第二十五条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的工作时间每日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不超过四十小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用人单位因生产经营特点,需要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的,应
12、当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在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但必须遵守有关延长、增加工作时间的时限规定,并按照规定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工资报酬。 劳动者休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用人单位安排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从事的工种,必须符合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 女职工在经期、孕期、哺乳期间,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国家规定的禁忌劳动。 女职工生育,享受不少于九十天的产假。 第二十七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第二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劳动者进行劳动保护教育培训。 用人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和使用新
13、设备时,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专门的劳动保护技术培训。 从事有职业危险、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经过劳动保护技术培训,在掌握必要的防护知识后,方可上岗作业。 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劳动保护专职管理人员应当参加劳动保护专业培训,掌握必备的劳动保护知识。 第二十九条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劳动保护技术培训和考核,取得由市劳动行政部门颁发的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对已经取得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的人员,应当定期组织复训。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经营特点,对劳动保护工作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季节性检查和专业性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采取整改措施。 第四章
14、事故隐患和事故的处理 第三十一条劳动者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有权要求用人单位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对用人单位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有权拒绝执行。 第三十二条对可能导致重大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由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评估。经评估确定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或者防范、监控措施。对难以立即整改的,应当编制整改计划,在限期内落实整改措施。用人单位应当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已经完成重大事故隐患整改的情况。 第三十三条用人单位发生伤亡事故,必须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伤员,防止事故扩大,保护好事故现场,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如实、逐级上报。 第三十四条
15、用人单位发生轻伤、重伤事故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调查;发生一次重伤三人以上或者死亡事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成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 事故调查组应当查明事故的原因、过程、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等情况,确定事故责任者,提出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写出事故调查报告。 事故调查组提出的事故处理意见和防范措施建议,由发生事故的用人单位或者其上级管理部门负责落实。用人单位或者其上级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劳动行政部门书面报告事故处理情况。 第三十五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劳动行政部门报送伤亡事故报表,向劳动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报送职业病报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有关规
16、定,由劳动行政部门发出监察指令书,责令其改正,可处以警告并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第十八条规定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二)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一款、第二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处以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三)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 (四)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的,按每名劳动者每超过工作时间一小时处以一百元以下罚款; (六)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的,按每侵害一名女职工或者未成年工处以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七)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的,按每人次
17、处以五百元罚款; (八)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的,按每一无证作业人员处以三千元罚款; (九)用人单位不按规定改善劳动条件而发生职业病的,按每发生一例职业病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十)用人单位发生急性中毒、重伤或者死亡事故的,按每中毒、重伤一人处以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每死亡一人处以四万元罚款; (十一)用人单位对发生的重大伤亡事故瞒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或者破坏、伪造事故现场的,处以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用人单位接到劳动行政部门发出的监察指令书,逾期不改的,或者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后,不采取预防措施或者采取的预防措施不力,一年内发生同类伤亡事故的,可处以本条例规定的相应罚款数
18、额二至五倍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提请同级人民政府决定其停产整顿。 第三十七条劳动行政部门对违反本条例的用人单位进行行政处罚时,凡涉及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分工范围的,应当会同其他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条例的用人单位,除按第三十六条处罚外,劳动行政部门可以同时对用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五百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九条对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因素不采取预防措施,或者强令劳动者违章作业,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应当给予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或者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劳动行政部门对有下
19、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依法减轻行政处罚: (一)发现职工有职业病,但通过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劳动条件已经得到改善的; (二)主动消除或者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条例对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二条劳动行政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对劳动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依照行政复议条例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用人单位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劳动行政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13页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