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贵州定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目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贵州定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目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贵州定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目标 中国教育报2012年7月19日3版 记者从XX省教育厅获悉,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XX省近日提出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的四大目标。 一是提倡小学初中独立办学。在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人口较多的社区小学建设寄宿制学校,逐步减少现有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以一定比例的寄宿制小学和必要的村小、教学点为补充的农村小学新格局。 二是适度扩大初中学校办学规模。此次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XX省明确提出初中学校学生一般应达到1000人以上。原则上人口在2万人以下或学生规模达不到600人的乡镇不独立设立初中学校,人口在2万至5万人的乡镇可举办一所初中学校,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
2、乡镇可举办2所初中学校。 三是支持各地集中举办普通高级中学,适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撤销设在乡镇的普通高中学校,在县城新建一批规模在3000人左右的普通高中,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的需要。 四是解决“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XX省提出在市(州)政府所在地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城逐步建设(以改扩建为主)一批学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问题,逐步满足城镇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需要。 据了解,XX省将通过优化教育结构,实现中小学合理布局,最大限度缩小XX县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办学差距。 第二篇:景村镇中小学发展目标和布局结构调整方案景村镇中小学基
3、础教育 发展目标和布局结构调整方案 景村镇将进一步加大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力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将逐步使农村中学集中布局到县城、寄宿制小学集中布局到乡镇,以此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随着XX县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大量人口向城镇集中,学龄人口流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适应新的形势,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XX县区教育厅提出四项目标任务:提倡小学初中独立办学。在乡镇中心小学和部分人口较多的社区小学建设寄宿制学校,逐步减少现有村小和教学点,形成以一定比例的寄宿制小学和必要的村小、教学点为
4、补充的农村小学新格局;适度扩大初中学校办学规模。初中学校学生一般应达到500人左右。原则上人口在2万人以下 或学生规模达不到300人的乡镇不独立设立初中学校,人口在2万人至5万人的乡镇可举办1所初中学校,人口在5万人以上的乡镇可举办2所初中学校;支持各地集中举办普通高级中学,适度扩大高中办学规模,逐步撤销设在乡镇的普通高中学校,在县城新建一批规模一般在3000人左右的普通高中,满足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就读的需要;在市(州)政府所在地以及进城务工人员较多的县城逐步建设(以改扩建为主)一批学校,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就读问题,逐步满足城镇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的需要。在“十二五”期间较好地解决县
5、城及城市学校“大班额”和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问题。 为确保调整中小学布局结构任务完成,XX县区将统筹学校布局与经济发展,各级教育部门主动与当地发展改革、财政、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国土资源等部门沟通协调,准确把握城镇化布局、产业发展、人口密度,尤其是学龄人口变 化的趋势与特征,将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与工业化、城镇化统筹考虑,促进基础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紧密结合布局调整实施教育项目;在安排有关项目和资金时,优先向XX县区属景村镇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优先向布局调整较快、结构相对合理的村组和布局调整后办学规模较大的新建、改建学校倾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6、。 第三篇:中小学布局调整信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审计调查 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本次审计调查按照“评价总体、揭露问题、规范管理、推动改革、提高绩效、维护安全”的总体工作思路,以检查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相关政策贯彻落实情况为核心,深入反映布局调整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原因,提出科学规划、综合统筹、完善配套措施、合理配置资源等建议,促进农村中小学布局更加合理,充分发挥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专项审计调查,是国家审计署统一安排的审计项目。审计局把此审计调查项目作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和关注“三农”及民生的重要举措来抓,通
7、过走访、面询、座谈等调查方式,重点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前后的变化情况、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编制及调整、实施情况、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对全县8乡1镇10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审计调查。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审计组采取了双休不休、晚上加班等方式,确保审计调查扎实有效推进。通过调查,进一步了解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总体情况,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评价工作取得的成效,并从体制机制和制度层面 摸清存在的问题,深入细致分析原因,提出科学规划、推动改革、完善政策、健全措施的审计建议和意见,以达到“摸清总体情况,强化质量控制,防范审计风险,提升审计成果”的工作目标,促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合理规划和调整
8、好农村中小学布局,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学生和人民群众。 第四篇。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 布局调整的再审视再出发中国教育报2012年8月14日4版 话题缘起或新建或改扩建,在XX省XX市相对偏僻的农村地区,121个中小学校点不久将以全新的面貌开放,缩短孩子的上学路。今年,名为百所农村中小学新建、改扩建的工程被XX市摆放到重要位置,将解决近13000名家校距离5公里以上学生路途远的问题。 在不少地方还在继续撤并小规模学校的情势下,XX市为什么作如此选择。市教育局副巡视员徐保卫介绍,数年之前的大规模
9、布局调整压缩了不少农村校点,不少农村孩子深受上学路途远、交通安全等系列问题的困扰,而本地小学新一轮入学高峰近在眼前,无疑令业已存在的农村学校布局问题越发突出,这促使当地重新考虑学校布局。 最终,XX市决定因时而变,尽快采取行动。去年底,市政府明确:今后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调整的重心在于优化,最终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当地重新研究和完善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决定在问题较为突出的地方恢复一批、新布点一批农村中小学,同时改善一批薄弱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逐步满足群众就近上学、上好学的强烈需求。 专家视角 我们能有勇气恢复和建设农村学校,意味着我们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成熟和实践理性
10、化水平的提高,值得赞许。 恢复和建设是布局调整的重要内涵邬志辉 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 自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以来,县域学校数由2001年的464962所减少到2010年的241010所,减幅达48.17;县域教学点由2001年的113656个减少到2010年的66736个,减少41.28。10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实践让部分人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识,即学校布局调整等于撤并学校,这样的认识需要纠正并在行动上矫正。 首先,学校布局调整并不等于学校撤并,它有完整内涵。 应该说,学校布局调整针对的是现实中“不合理”的学校布局。那
11、么什么是学校布局呢。学校布局是指在一定的人口聚落范围内,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数量、地点、规模、层次、功能等所作的规划设计以及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配臵安排。它既涉及学校的空间分布,还涉及学校的结构与功能构造,即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办多少所学校、办什么层次和类型的学校、办多大规模的学校、办在什么地方,如何定位学校的功能、如何对办学的要素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等)进行配臵与使用等。那么,当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龄人口数量结构和流动状况发生变化的时候,原有的布局就会出现“不合理”的状况,地方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就这些变化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学校布局进行重新规划,这一过程就是学校布局调整。布局调整既包括
12、撤销学校、合并学校,还包括恢复学校、新建学校、扩建学校、改变学校功能(如由学校改为教学点)、改变学制结构(如由小学六年制改变为“学前教育与小学前三年一校制”、“小学后三年与初中一校制”等),更包括因学校空间和结构改变而对教育要素资源所进行的重新配臵。 判断一所农村学校究竟应该撤并、保留还是恢复的依据,不能只看经济社会发展和学龄人口变化这一点,还要看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上学远近、学生的家庭背景,甚至还要看政府的经济承受能力。所以,当前徐州等地恢复和新建农村完小和教学点的做法,本身就是对以往片面学校布局调整观的一次纠正,同时也是在“试误反思”基础上对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一次升华。换句话说,不仅“撤
13、并”是布局调整,“恢复”也是布局调整,甚至是更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我们能有勇气恢复和建设农村学校,意味着我们对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认识的成熟和实践理性化水平的提高,值得赞许。 其次,提高教育质量与方便就近入学并不矛盾,两者可以兼得。 过去10年,我们之所以快速度、大幅度地进行农村学校撤并,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就是“只有集中办学,实现办学的规模化,才能提高教育质量、优化资源配臵、提升办学效率”。正是在这一前提理念下,部分地区认为那些学龄人口有所减少的村小和教学点不是今后的办学方向,所以采取了“不投入、不建设、不发展”的“三不政策”,导致这些学校破败不堪,许多家长由于看不到村小和教学点的发展希望,不
14、得不被迫走上进乡进镇甚至进城的择校道路,而农村家长进城择校陪读反过来又成为我们加速撤并这些学校的理由和借口。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石,教育是社会底层群体实现向上流动、改变身份命运的最后机会。在农村社会存在许多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当身边的学校被撤并的时候,他们没有能力选择到更远的学校去上学。可以说,就近上学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要求,也是实现教育公正的需要。那么,小规模学校真的就没有办法提高教育质量吗。以XX省缓德县义合镇党家沟教学点的胡永锋老师为例,由于她的教学素养高、教学态度认真,她所教23名学生(包括小学一二年级和幼儿班)的考试成绩连续多年在全XX县区排在前三名。农村小规模学校能否提高教
15、育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能吸引优秀教师任教,而不在于规模的大小。 再其次,适度恢复和建设乡村学校不仅可以实现就近上好学,还有助于降低交通风险、节约教育经费。 过去,地方政府撤并学校的重要动力之一就是可以节约教育开支。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生上下学交通事故频发带来的社会压力以及增加校车引发的经济压力,让人们重新发现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的好处。一方面,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可以大幅度降低学生的上学距离,如果控制在2.53公里的范围内,学生只要步行上学即可,无需乘车,因而也就永久性地杜绝了校车事故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不恢复和建设乡村小学而是采用购车的方式满足学生的上学需求,可能花费会更大。我们以1万
16、名学生需要乘校车上学为例,按每台校车乘载学生45人计算,那么至少需要220辆校车,按每辆校车40万元计价,则至少需要投入8800万元;司机工资、汽油、维修保养等运行费用每年约1500万元,合计要1亿元以上。所有这些都是以乡村公路符合校车行驶条件为前提的,且这些投入并不是投在了能直接提高质量的教育资源要素上。但是,如果恢复乡村学校,就可以利用原来因撤并而闲臵的校舍,除了恢复乡村学校的基本维修费和新建校的基本建设费外(平均每校50万元500万元不等),即使按每校500万元计算,三年建设40所学校就基本可以解决就近入学问题,花费也只有2亿元左右,但政府提供的却是就近入学的便利、根除校车风险的烦恼和减
17、轻农民负担的实惠。 由于过去10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存在过快过度的问题,因此适当恢复和建设一批乡村学校是必要的,但是在“恢复型”布局调整问题上,要加强预测、科学规划,全面考虑新农村建设、城镇化推进、学龄人口变化等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同时要把加强已恢复和没有撤并乡村学校的教育要素资源配臵和内涵建设放在重要位臵上,仅“恢复”而不“建设”,乡村学校仍然是没有吸引力的。 局长声音 全市民族学校撤并的权限上划市教育局;全市教学点不再撤并,同时进一步改造校舍,优配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重心从撤并转到强化建设上来宝丽华 XX省XX市教育局局长 最近,媒体报道了XX市改建濒临撤并边缘的农村中小学并恢复部分
18、撤并的办学点的做法,我不禁为之叫好。XX市的做法切实体现了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代表了当前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新趋势:布局调整的工作重心从撤并转移到强化后续建设上,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学校。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教育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小学布局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于受人口年龄结构、城乡发展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总是阶段性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衡量中小学布局调整成功与否的指标,并非是撤并中小学的数量多或合并后的学校规模大,而是能否为当地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提供切实保障及教育质量的提高。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完成“两基”达标的背景下,我国各地陆续开始了新一轮中小学布局
19、调整。10多年来,布局调整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产生了积极作用。但由于个别地区违背校点布局的科学规律,过于强调集中办学,大幅度撤并中小学、教学点,对于学生就近入学、健康成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其实,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接受高质量教育的学校,我们就应该想尽办法办好,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中小学布局调整关系到千家万户,各地区、各学校的情况又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从实际出发,既积极推进,又稳步实施。规划学校布局,应重点考虑人口及学龄儿童增减趋势、学生上下学交通安全、方便就近入学及控制辍学。“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
20、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这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明确要求。撤并学校要分类进行、严格程序、先建后撤。就当前实际情况看,加强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要比撤并更为紧迫。如果不加强建设,既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让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更无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近几年,XX市在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今年,我们下发文件对全市中小学校撤并标准、工作程序做出新的规定;全市民族学校撤并的权限上划市教育局;全市教学点不再撤并,同时进一步改造校舍,优配教师,切实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全市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重心从撤并学校转移到强化后续建设上,即以加快中小学标准化建设、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1、为重点,努力使广大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全面发展。我们还将继续有计划地按照校安工程建设标准改扩建校舍,进一步为广大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今年全市规划建设中小学校舍33.8万平方米。在去年新建83所幼儿园,率先实现一镇一所标准公办园基础上,今年再建100所中心行政村标准公办园。“十二五”期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舍将全部实现安全达标,义务教育阶段民族学校率先实现标准化。 当前,我国中小学布局还远没有达到科学合理的状况。深化布局调整改革,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编辑连线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范先佐: 这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敬畏 针对布局调整后,偏远农村地区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一些
22、地方或新建或选择恢复被撤并的农村校点,并对已有村小、教学点提升改造,为农村教育“补点”,这在学校布局调整已大规模实施推动10余年的大背景下,是大有必要的明智之举。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不仅仅是撤并校点,而是在于优化校点布局,调整的目的是要保证孩子就近上学的权利和公平接受教育。但一段时间,布局调整更多追求的是效率目标,偏远农村地区一些成班率不足、校均人数未达标的校点很快便被撤并,这就必然出现在效率目标的追求下对公平的牺牲和对孩子就近上学权利的侵害。尽管撤并校点可以增加偏远地区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但问题恰恰是,边远地区的孩子很可能因为上学远、上学难而失去或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甚至加大了辍学和失学
23、的风险。因此,为边远农村地区教育“补点”,是对实事求是精神的一种敬畏。 第五篇: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 一、2002年学校布局及学生、教师数 全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69所,其中: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九年制学校1所,民办初中1所,县重点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12所,完全小学62所,初小170所,民办小学1所,儿童育智学校1所,幼儿园12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27023人,其中:普通高中1913人,职中500人,初中6594人,小学16094人,儿童育智学校6人,幼儿园及学前班1916人。有教职工1615人,其中:普通中学446人,职中51人,小学996人,幼儿园118人,儿童育智学校4人。 二、2005年学校布局及学生、老师数 全县有中小学、幼儿园156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民办完全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5所,九年制学校2所,民办初级中学1所,县重点小学1所,乡镇中心小学9所,完全小学2所,初级小学117所,民办小学3所,儿童育智学校1所,幼儿园12所。中小学、幼儿园在校学生22631人,其中:高中3238人,职中290人,初中7906人,小学9735人,儿童育智学校7人,幼儿园及学前班1455人。共有教职工1552人,其中:普通中学709人,小学686人,儿童育智学校10人,幼儿园147人。 第14页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