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习题(共24课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课课练习题(共24课附参考答案).doc(2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课课练第一单元 水1.水到哪里去了一、填空题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_,但有一定的_。2、水蒸气与水相同点是_、_、_。3、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_。4、湿衣服晾干后,水跑到_里去了。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1、水只有沸腾才能蒸发。( )2、水蒸气跑到空气里去了。( )3、湿手变干、衣服晾干的缘由是水变成水蒸气跑了。( )4、水蒸汽和水一样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 )5、两杯温度相同的水,它们蒸发的快慢也一定相同。( )6、水蒸气是水的一种形态,物质没有发生变化。( )三、实验题下面是某组同学观察水蒸发实验,请完成相关内容。1
2、、实验过程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_的水,标出水的_。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把它们放到_和_的位置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2、观察到的现象:_3、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4、你是怎么知道水蒸发跑到空气里去了呢?四、问答题1、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2、怎样让衣服干得快些?3、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2.水沸腾了一、填空1._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2.一般情况下,当温度上高到 _时水会沸腾。水加热后有 _产生。3.沸腾后水面翻滚,水的温度不变,水的体积 _,同时脱离器壁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 _,一直上升
3、到液面后破裂。二、判断1.给水加热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变。( )2.使用温度计时要符合操作规范。( )3.水沸腾后,如果不持续加热,就不会持续沸腾。( )4.将温度计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与壁。( )5.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100不变。( )6.用酒精灯烧水时,冒泡就说明水沸腾了。( )7.测量水温的实验时,一定要等温度计液面不动时才能读数。( )3.水结冰了一、填空题1、水在 _ 开始结冰,在 _ 沸腾。2、_ 使水的形态发生改变。3、水结冰后体积 _ 。4、碎冰中加入食盐是为了使冰快速 _ 。5、水结冰的过程叫 _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和冰都具有固定的形体。(
4、 )2、冰、水蒸气都是水,只是形态不同,物质没变。( )3、冰可以雕刻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4、冰是水遇冷后形成的晶体。( )5、冰在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海鲜加冰保鲜等。( )6、冰是固态的水,中国的北方冬天随处可见。( )三、实验题下面是某组同学做的关于冰形成过程的实验,请完成相关试题。1、实验操作(1)在一支试管中加人约 _的清水,温度计固定在橡皮塞上插入试管,测出水温,并在水面处用橡皮筋做好标记 .将装有清水的试管放入盛满 _的容器中,用温度计测量试管中水的温度。为了使冰快速溶解, 可以往容器里加入 _,温度计插入水中的位置保持不变,等待试管中的水结冰。当试管中的水开始结冰时,记
5、录温度。水完全结冰后,在试管上标记冰柱的_。4.冰融化了一、填空题1、冰变成水的过程叫 _。2、水是液态,冰是 _的水,水蒸气是 _的水。3、水、水蒸气和冰,尽管形态不同,但都属于同一 _。4、冰在融化的过程中很长时间保持在 _。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水蒸气和冰,三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2、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开始上升,直到和周围空气温度一致。( )3、冰的融化可以为人类提供更多的淡水资源,也可以使海平面上升危及人类生存。( )4、水结冰体积变小,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大。( )5、在同等条件下,冰比冰激凌融化快。( )6、热量是使水的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因素。( )三、选择题,把
6、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把一小块正在融化的冰 ,投人到一大桶 0的水中 ,则( )A、有少量的冰融化成水 B、冰全部融化成水C、有少量水凝固成冰 D、冰和水的质量都保持不变2、下列方法中,不能加快冰的融化速度的是( )A、用火烤 B、用手捂 C、放在 0 以下的地方3、下列温度环境中,冰块融化得最快的是( )A、10 B、50 C、90 4、液态的水变成固态的冰的过程叫( )A.融化 B.凝固 C.冷却5、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是因为( )A.受热了 B.受冷了 C.温度不变6、冰块放在实验桌上会融化的原因可能是( )A.室内的温度高 B.冰块比较小 C.桌子产生了热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一、填
7、空1.我们知道,食盐 _、_可以溶解在水中。2.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 _(填“相同 ”或“不同的”)。二、判断1.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的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2.在溶解过程中搅拌或振荡时不要让 水洒出来。( )3.只要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4.因为糖能溶于水,所以一杯水可以无限制地溶解糖。( )5.研究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时,为了节省时间,可以一次性往烧杯中多加几匙食盐。( )6.在相同条件下,食盐的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 )三、选择1.下列各组物质都能在水中的是( )。A.味精、沙子 B.碱、洗手液 C.面粉、砂糖2.一定温度下,一杯浓盐水的底部还有少量未溶解的食
8、盐,下列方法能使食盐继续溶解的是( )。A.加入少量研碎的食盐B.加入少量水并搅拌C.把它放在冰箱里3.比较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不正确的做法是( )。A.两杯水的多少要一样B.充分搅拌溶解了再倒入下一份食盐C.当加入第 4 份小苏打 的时候,发现不能溶解,记录加入小苏打的量是 4 份4.一桶水比一杯水能溶解的白糖多,这是因为( )。A.白糖在一桶水中的溶解能力强B.白糖在一小杯水中的溶解能力强C.白糖在一桶水和一小杯水中的溶解能力相同,但水越多,溶解的量就越大5.在同样多的两杯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 溶解越多说明这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越( )。A.强 B.弱 C.一样6.下列说法正确
9、的是( )。A.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强B.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弱C.食盐溶解能力比小苏打相同6.加快溶解一、填空题。(1) 在两个杯子中倒人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并分别放人质量相同的食盐 , 其中 A杯中的水不动,用小棒不停地搅拌 B杯中的水。( )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此实验说明,物质溶解的快慢与( )有关。(2) 把大小、形状相同的两块香皂分别放进同样多的热水和冷水中,( )水中的香皂溶解得快。在这个实验中 , 只有( )不同 , 其他的条件都相同。(3) 在设计对比实验时,要设置( )条件和( )条件, 其中( )条件只有一个。二、判断题(1) 加热和搅拌都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2
10、) 溶解的速度只与物质本身有关,与其他条件无关。( )(3) 在“搅拌是否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的实验中 , 两个杯子中的食盐要一样多。( )三、选择题(1) 质量相同的情况下,( )杯中的糖块溶解得最快A.水温 10且不断搅拌B水温 50不搅拌C水温 50且不断搅拌(2) 小明在做比较溶解快慢的实验,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A.不断地往烧杯中加食盐B.每个烧杯中的水是一样多的C.在比较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时,一杯搅拌,一杯不搅拌(3) 在研究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时,下列条件能形成对比的是 ( ) 。A.搅拌与不搅拌 B.搅拌与加热水 C.搅拌与小颗粒7.混合与分离一、填空题。(1) 沙子(
11、)溶解在水中 , 食盐( )溶解在水中。 填“能”或“不能” (2) 用小勺装少量盐水放在蜡烛上加热 , 最后勺子底部会出现 ( )粉末, 这是( )(3) 从前, 有一头小毛驴驮着两袋盐过河,河水很深,把它背上的盐浸湿了,它过河后 ,觉得身上轻了许多 , 这是因为( )(4) 我们通常用( )法 , 分离水和沙子。二、判断题(1) 用滤纸过滤时,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高于滤纸的边缘。( )(2) 在给食盐水加热的过程中,当杯子底部出现食盐颗粒时 , 说明剩下的盐水中已经没有食盐了。( )(3) 用非常细的筛子也能将食盐和沙子的混合物分离。( )(4) 加热食盐水时 , 分离后的水变成水蒸气跑到空
12、气里了。( )三、选择题。(1) 我们说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是因为 ( )。A.用过滤的方法不能将沙子分离出来B.将沙子放人水中 , 搅拌后水变浑浊 , 容器底部有大量颗粒C.将沙子放人水中 , 搅拌 , 看不到颗粒了(2) 我们通常用 ( ) 方法将食盐从水中分离出来。A.过滤 B.加热 C.搅拌(3) 在利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分离食盐和水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水完全蒸发之后熄灭酒精灯B.加热后,立即用手拿蒸发皿移放在桌面上C.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4) 用酒精灯加热浓盐水,最后我们能见到 ( ) 。A.什么也没有 B.细小的白色颗粒 C.一颗颗很大的黑色颗粒8.它们发生了
13、什么变化一、填空题(1) 像捏橡皮泥撕纸、冰块融化这样的变化,仅仅( )发生了变化。(2) 折纸的过程中,纸改变了( )但没有产生( )通过一定的手段还可以恢复( )(3) 在自然界,水是以三种状态存在的 , 分别是( )( )和( );水的三态变化是由( )变化引起的。二、判断题(1) 做泥塑或面塑时仅仅状态发生了变化。( )(2)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 )(3) 生活中,人们经常会根据需要来改变物质的状态或使其产生新物质。( )(4) 折纸和撕纸本质没有什么不同。( )三、选择题(1) 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等是 ( ) 。A.状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了新
14、物质 C.没有什么变化(2) 关于烧水时发生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发生了变化 B.状态发生了变化 C.水的组成成分发生了变化(3) 下面( ) 与其他两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A.用手撕碎纸张 B.用火点燃纸张 C.用水弄湿纸张(4) 下列变化中,与水的三态变化不同的是( )A.将水泥制成泥砖 B.用纸做成纸杯 C.铁钉生锈(5) 将块橡皮泥捏成球状 ,( ) 发生了变化。A.组成成分 B.状态 C.质量第二单元 空气1.感受空气一、填空题(1)拿一个自封口塑料袋,抓住袋中口,在空中来回挥动几下 ,然后收紧袋口 ,可以发现塑料袋变得鼓鼓的,里面装満了( )。(2)物体可以
15、分为( )、( )和( )三种类型。(3)將瓶口稍微向上倾斜放在水中,瓶口有气泡冒出,冒出的气泡是( )。气泡总是从水面下方往水面上方冒出 ,说明空气比水( )填 “轻”或“重。二、判断题。(1) 放在桌子上的空杯中什么都没有。( )(2) 厨房里的香味充满整个房同,这是因空气的流动性。( )(3) 在装满空气的袋子底部扎一个小洞,挤圧袋子,会感到空气在流功。( )(4) 人的生存离不开空气。( )三、选择题。(1)收集空气时,下列容器最好的是( )。A.碗 B.塑料袋 C.塑料杯(2)空气是 ( )色的。A.白 B.无 C.灰(3)水和空气的共同点 ( )。A.都是白色 B.都会流动 C.都
16、是摸不到的(4)下列现象中不能让人感知到空气流动的是( )。A 将密封的塑料瓶放在水中 B.工厂排放的烟雾 C.吹肥皂泡泡2.空气能占据空间吗一、填空题1、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 _。2、在做纸团不湿的实验时,纸团要粘在杯底防止 _在水中。3、在杯子底部扎一个小孔,把杯子中的空气放出去, _占据杯子空间,杯子中的水就会慢慢满上来。4、用打气筒从杯子底部向杯子打入一些空气, _占据杯子的空间,杯子中的 _会慢慢被挤出来。5、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用小石子把瓶子中的 _挤出,空气占据瓶子的空间越来越少,瓶子里的 _就慢慢上升了。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有时占据空间,有时又不占据
17、空间。( )2、只要把杯子放入水中,杯子就会充满水。( )3、把空杯子倒着放,空气就都流出来了,杯子就空了。( )4、当我们把气球吹得鼓鼓的,气球里的空间就被气体占据了。( )5、我们所在的教室的空间很大,很多地方都空着,什么都没有。( )三、选择题1、乌鸦喝水的故事里,乌鸦将小石子放入瓶子里,水面就会升高一点,当水面没有上升到瓶口时,占据瓶子空间的物质是( )A.只有小石子 B.小石子和水 C.小石子、水和空气2、一个奶粉罐能装 200克奶粉,使用后,只剩 2 克奶粉,此时,罐子里占据空间最多的物质是( )A.水 B.空气 C.奶粉3、下列关于空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是固体 B.空
18、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 C.空气是白色的3.压缩空气一、填空题1、空气占据的空间( )改变,水占据的空间( )改变。2、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 ),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被压缩的越厉害弹性越强。3、水占据的空间不容易被压缩,也不容易( )。4、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 ),被扩张之后的空气有恢复原来状态的本领,由此也会产生一股力量。5、被压缩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湘比较,质量不变,空气微粒的间隔变( )了。6、被扩张之后的空气与原来状态的空气湘比较,质量不变,空气微粒的间隔变( )了。7、空气压缩枪利用了被压缩的空气产生的( )把“子弹”发射出去。8、利用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人们制造了( )
19、、( )等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是可以改变的。( )2、把密封罐里的空气抽去一半,这个瓶子里只剩下半瓶空气。( )3、空气可以被压缩到体积为 0。( )4、能弹的很高的篮球里的气体是压缩的空气。( )5、水枪和弹弓都是利用了压缩空气的原理制成的。( )三、选择题(1)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A.很难推动 B.推到 0 刻度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2)如果注射器里抽进水,堵住口,用力压活塞,活塞会( )A.很难推动 B.推到 0 刻度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3)关于空气和水,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发生变化,而水占
20、据空间的大小不能改变B.空气是透明的,而水是彩色的C.空气是气体,水是液体4.空气有质量吗?一、填空题(1)虽然空气很轻,但是有一定的( ) 。(2)天平两端分别放有两个充满空气的气球,此时天平左右两端处于平衡状态,把右侧气球中的气体放掉,天平会向( )端倾斜,这是因为空气( )。(3)在探究空气是否有质里的实验中选用豆子作为衡量物的好处是豆子容易得到且单体质量( ) ,个体差异( ) ,方便通过增减数量对天平平衡状态进行观察和控制。二、判断题。(1)空气被压缩后,质量变小。()(2)用简易天平做实验,把气球换成篮球,也能证明空气有质量。()(3)简易天平两端的小桶应该是一模一样的。(4)空气
21、很轻,用打气筒打气时,多打一简或者少打一筒都没有关系。()三、选择题。(1)观察下面这个简易天平,天平现在并没有处于平衡状态,天平的( )重些。A气球一端 B.重物一端 C.无法判断(2)在用简易天平测空气质量的实验中,( )不会使实验现象更明显。A.在天平的一端多挂几个气球B. 把气球充更多的气C. 把木条换成更长更粗一些的(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密封瓶子中的空气质童可以发生变化B.两个相同的瓶子中的空气质里可能不同C.在用打气筒给皮球充气时,每次活塞压缩的距离要尽量保持一致。四、简答题请根据下图说明空气为什么有质里,为什么打进的空气越多质里越大。五、实验探究(1)在简易天平的两端各
22、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 )(2)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筒空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天平会向( ) 端倾斜。如果想让天平重新平衡,需要向( )端的小桶里加入豆子。(3)天平重新达到平衡后,将皮球放出一部分气。天平会向( ) 端倾斜,如果想让天平重新平衡,需要向( ) 端的小桶里加人豆子.六、实验分析.(1)在自制的天平上,右侧拴一个木片,左侧拴一个没充气的气球,此时天平平衡,然后把气球吹胀再系上,我们发现此时的天平会向( ) 的一侧倾斜,这说明空气( )(2)气球内的气体保持不变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使天平重新保持平衡?5.一带空气的质量是多少一、填空题1、一
23、袋空气的质量时多少可以用 _工具来测量。2、假如 20 筒空气是 2.7 克,那么 100 筒空气是 _克。3、空气和同它质量相当的物品相比,其特点是 _。4、用打气筒搜集空气后要立即把口扎紧,这因为空气容易 _。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像石头等固体,看得见摸得着,它有一定的重量,但空气我们着不见甚至感觉不到它的存在,所以它没有重量。( )2、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比较,空气的重量很轻。( )3、没有固定形状、质量轻、易压缩的物质是空气。( )4、科学家伽利略用气泵向一个瓶子里打足气,然后称它的重量,称好后瓶口打开,然后再称重量,结果瓶子变轻了,这个实验说明不了什么问题。( )5、在质
24、量相同的情况下,空气的重量总比其他物品轻。( )6.我们来做热气球一、选择题1.如下图所示,厨房里的抽油烟机都装在上部。主要是因为( )。A.油烟混合着被加热的空气会往上升B.装在上部比较好看C.可以节省厨房空间2.热气球与孔明灯的原理是( )。A.相同的B.不同的C.无法判断3。下列材料不能热胀冷缩的是( )。A.牛奶B.锑C.空气4。三国时期的军事家诸葛亮发明了“孔明灯”.点燃的孔明灯能放飞的原因是( ) .A.蜡烛块燃烧后变轻B.灯内空气变热体积膨胀C.蜡烛块燃烧后灯的外壳变轻二、填空题5。大自然中的空气受热不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白天陆地上的岩石、土境在太阳的照射下温度( ):而海水的
25、温度( )这样,陆地上气温高.海洋上气温( ) :陆地上空气( ):海洋上的冷空气就会沿着海面水平( ):这样就形成了( ). 到了晚上,陆地的气温( ); 会比海洋上的( ),海 上的热空气上升.陆地上的冷空气就( ),这样就形成了( )6.大自然里空气流动主要和大自然中不同地方的空气( )有关。7.在模拟一间房于的实验中,蜡烛相当于房间里的( ).三、判断题8.孔明灯一般在元南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9。“放飞塑料袋”实验可以在老师的协助下进行。( )10.加热袋于里的空气时,可以用蜡烛直接加热。( )11.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重量变重,就会下降。( )12.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
26、气轻。( )7.风的成因一、填空题1.空气流动形成了( )。2.我们可以用( )、( )、( )等方式让空气快速流动,来制造“风”。3.做风的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让周围的空气温度升高; 远离蜡烛火焰的空气温度相对( ), 空气流动起来 , 就形成了( )。4.做风的模拟实验时, 利用小纸条 (或者小风扇 ) 放在出风口,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观测到是否产生了( )和风的( )。5.大自然的风主要是由于空气( ),流动起来而形成的。6.大自然中空气温度的不同,主要是由于( )引起的。二、判断题。(1)风是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它不具有破坏性。( )。(2)风是由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3)日常
27、生活中,我们可以用多种方式感受到风。( )。(4)妈妈在炒菜时 ,其他房间也能闻到香味,说明空气在流动。( )。三、选择题。(1)风扇可以给我们送风,主要是因为 ( )。A.风扇可以让周围的空气流动B.风扇可以压缩空气C.空气没有质量(2)下列现象中不是由风造成的是 ( )。A.塑料瓶漂浮在水面上B.烟囱里排出的气体在飘动C.吹出的泡泡在飘动(3)流感病毒可以通过空气快速地传播,这是因为空气 ( )。A.有质量B.没有固定的形状C.可以流动(4)下列关于空气和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空气没有质量,水有质量B.空气可以流动 ,水也可以流动C.空气是无味的,水是有点甜的8.空气和我们的生活
28、一、判断题(1)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2)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 )(3)炒菜时如果锅里着火了 ,应该马上盖上锅盖。( )(4)植物的根埋在土壤里,所以植物的根不需要空气。( )(5)空气是种物质。( )二、填空题1、我们的地球被一层厚厚的空气包围着,人们称它为 _。2、大面积焚烧秸秆,会污染我们赖以生存的 _。3、鱼儿能在水中吐泡泡,说明水中有 _。4、用打气筒把 _打进自行车车胎里,使自行车跑得又快又稳。三、选择题(1)下列关于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A.空气是由很多种气体组成的B.植物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C.一个房间里只有一半的地方有空气
29、(2)下列方法中,能让我们感受到空气存在的是( )。A.看一看 B.摸一摸 C.扇一扇(3)一个气球皮的质量为 2.2 克,将气球吹大后 ,把气球口扎紧 .这时气球的质量( )。A.大于 2.2 克 B.等于 2.2 克 C.小于 2.2 克(4)使用天平可以测出物体的( )。A.质量 B.体积 C.温度四、问答题1、用气泡图表示空气的特点和作用。2、请举例说明我们可以利用空气做哪些事情?(至少三例)第三单元 天气1.我们关心的天气一、填空题1、( )是指一个地方在某一短时间里( )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2、我们的地球被一层( )包围着,我们观察到的各种天气现象都是发生在 ( )中的
30、自然现象。3、了解天气变化太重要了。科学家利用( )观测天气、发现( )告诉我们大气可能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二、判断题。1、天气预报只报道阴、晴、雨、雪的天气现象。( )2、不同的天气状况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表示。( )3、天气总是在不断变化,有时迅速,有时缓慢。( )4、留心观察天气变化可以减少生活中不必要的损失和麻烦, 还有利于身体健康。( )三、选择题。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天气的是 ( )。A.万里无云 B.阳光明媚 C.秋高气爽2、在天气日历中不需要记录的内容是 ( )。A.每天的降水量 B.人体舒适度 C.每天的风速和风向3、我们有时要穿雨衣或打雨伞上学是受 ( )。A.大风天气
31、的影响 B.大雨天气的影响 C.晴朗天气的影响A.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不同B.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C.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天气不同6、关于天气日历的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遇到下雨天就停止记录B每天的观察记录不需要在同一时间C.天天记录,遇到节假日也要坚持观察记录2.认识气温计一、填空题1、我们用( )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所在区域的( )。它的单位是( ),读作( )。2、如图,( )观察温度计上读数最准确。( )观察的读数偏高;( )观察的读数偏低。3、( )可以使地球变热。温度是( )是( )天气的重要内容。二、判断题。1、体温计也可用来测量气温 ( )2、当气温计的液
32、面稳定后才可以读数。( )3、我们用气温计测量好室外的气温后, 应该拿到室内来读数, 以便及时记录在天气日期上。( )4、为了准确测量气温,最好到阳光下测量。( )5、气温是一种重要的天气现象,气温随时都在变化。( )三、选择题。1、如图,该气温计的读数是 ( )。A.35 B.38 C.402、如果气温计 1020 之间有 5 个小格,那么该气温计的每一个格表示 ( )。A.1 B.2 C.53、5读作 ( )。A.摄氏五度 B.五度 C.五摄氏度3.测量气温一、填空题(1)要知道气温是多少, 或者了解一天中气温是怎么变化的, 需要我们利用( );进行测量。(2)在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 要
33、将气温计悬挂在 ( )的空气中,让气温计保持干燥,等示数( )后再读数,让视线与 液柱的上表面相平。(3)选择一天中的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测量数据绘制成( ),更加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4)气象站里气温的测量是在( )里进行的。二、判断题(1)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时,气温计应该悬挂在空气中。( )(2)气温计时玻璃做的,打湿了也不影响测量气温。( )(3)最高气温是指一天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中午 12 时。( )(4)天气预报中的 “2332 ”,是指这一天中最低气温为 23,最高气温为 32,。( )三、选择题(1)果果计划在学校测量气温,应该选择( )测量更为准确。A.教室里
34、 B.操场上 C.大树下(2)我们使用气温计时,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B.等气温计里的液柱停止上升或下降后才读数C.用测得的某一时刻的温度代表这一 天的气温4.测量降水量一、填空题1._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 _、_、_等。2._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单位是 _。3.雨的等级一般分为 _、_、_、暴雨、 _、特大暴雨。4.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喷壶模拟的是 _。二、判断题1.“刚才的雨下得有点大”中的大雨于气象学降水量等级中的大雨不是一回事()2.通过观察雨滴的大小、 稀疏, 下雨的时间长短, 也可以
35、初步判断出降水量的大小。( )3.雨量器的瓶口大小不会影响测量的结果。( )4.降水的形式有雨、雪、冰雹等。( )5.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6.气象学家是根据降水量的多少来区分降水等级的。( )三、选择题1.下列不同形状的容器中,适合做雨量器的是( )。A. B. C.2.下雨天,小明用自制的雨量器收集雨水, 10 分钟共收集了 27 毫米,这说明当天下午的( )。A.至少是大雨 B.肯定是大雨 C.肯定是小雨3.古代的一位大才女曾作过这样一句诗:“未若柳絮因风起”,来描述一种降水形式,这种降水形式应该是( )。A.雨 B.雪 C.冰雹4.北京某日的降水量达到 357.0 毫米,这次降雨可
36、以称为( )。A.大雨 B.暴雨 C.特大暴雨5.下雨前最可能见到的现象是( )。A.松果鳞片打开 B.泥鳅出水 C.冬眠长蛇早出洞5.观测风一、选择题1.气象学家记录的风速的最高等级是( )。A10 级 B12 级 C13 级2.下列不是大雨来临前的现象的是( )。A蚂蚁搬家 B小鸟歌唱 C燕子低飞3.毛毛出门,发现广场旗杆上的旗子耷拉着不动,当时的风力可能是( )。A0 级 B1 级 C2 级4.今天的降水量是 70 毫米,今天下了( )。A小雨 B大雨 C暴雨5.要准确地知道降水量的多少,最好使用( )。A雨量器 B风向仪 C天气预报6.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 )处,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
37、A开阔 B狭窄 C平坦7.雨量器测量的是( )。A10 小时内的降雨量 B12 小时内的降雨量 C24 小时内的降雨量8.下面动物或植物的行为预示晴天的是( )。A松果的鳞片张开 B蚂蚁搬家 C泥鳅在水里上下翻滚9.小于 10 毫米的雨是( )雨。A大雨 B中雨 C小雨10.下列容器中,最适合做简易雨量器的是( )。A透明圆柱形容器 B不透明圆柱形容器 C透明椎形容器二、填空题11.同一时间、 _的天气可能不一样,同一地点、 _的天气也可能不一样。12 ._ 是测量降水量的仪器。气象学家根据 _小时的降水量来确定当天下雨的等级。降水量的单位是 _。13.气象学家通常把云分为( _)、(_)、(
38、_)三类。14.蒲福风力等级表把风力分为 _个等级。三、判断题15.风向通常采用四个方向来记录。(_)16.台风往往会损坏一些房屋,吹到一些树木,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不便。(_)17.自然界里没有冷热的差别,就不会有风。(_)18.风的形成与塑料薄膜有关。(_)19.虽然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但天气没有影响我们的生活。(_)20.风吹来的方向就是风向。(_)四、排序题21.制作风向标,在( )中分别写上序号。(_)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_)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_)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或麦秆
39、) ,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 1 厘米的缝隙。6.观察云一、填空题1.云实际上是由无数的 _ 或 _ 组成的。2.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 _ 、 _ 和_ 。3.根据云的形状可以分为 _ 、 _ 和_ 。二、判断题(1) 我们可以根据云的形态简单预测晴雨天气。( )(2) 晴天是指天空中没有点云朵的天气。( )(3) 天空中的云总在不断地变化着。( )三、选择题(1) 夏天的某个下午 , 优优发现东边的天空有大团大团像棉花一样堆积的云 , 这些云预示着接下来可能会 ( ) 。A.下雨 B.阴天 C.晴天(3) “有雨山戴帽 , 无雨半山腰。”是一句气象谚语 , 主要描述的是 ( ) 。A.风
40、和雨的关系 B.风和云的关系 C.雨和云的关系(4) 天空中云比较多 , 有时可以看到太阳。这样的天气属于 ( ) 。A.晴 B.多云 C.阴(5) 下列词语是描述云的是 ( )A.一望无际 B.晴空万里 C.望尘莫及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一、填空题。(1)天气日历包括( )、( )、( )等方面的天气信息。(2)通过前面的学习,测量天气特征用到的工具有( )、( )、( )等。二、判断题。(1)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叫天气日历。( )(2)学会使用天气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制作“天气日历”。( )(3)对天气进行连续观测和记录 ,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4)一个地方一周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三、选择题。(1)下列谚语中预示即将下雨的是( )。A.天上鱼鳞斑 , 晒谷不用翻B.云钩向哪方 , 风由哪方来C.云往南 , 水涨潭 ; 云往西 , 披蓑衣(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是( )。A.空气的流动 B.温度的变化 C.太阳的光照(3)“今天风和日丽、晴空万里。”这句话描述的是( )A.气象 B.天气 C.气候(4)“每年的 7 月下旬和 8 月上旬是北京的雨季。”这句话描述的是( )A.气象 B.天气 C.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