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docx(2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 摘要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城市化水平越来越高,工业得到了显效发展,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环境检测是保护环境质量的重要方式,可以给环境管理提供参考。本文主要探讨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措施,希望可以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现状 doi: 10.3969/j.issn.1673-0194.2016.10.134 中图分类号x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16)10-0-02 环境监测工作主要针对环境监测、污染监控、企业评估和验收监理等工作。在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的影响下,环境监测已经
2、成为国家重点发展项目之一。各地政府纷纷发动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和监测中,提高了环境保护防护和处理水平。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涉及环境保护的各项内容,是提升工作效率、完善环境质量管理的主要方法。只有协调好环境变化和经济生产之间的关系,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实施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意义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状况越来越严重,环境保护问题引起了众多人士的关注。虽然国家和政府已经实施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但由于各项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各种监测质量问题,对政府决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实施造成了严重影响,降低国家公信力。当前环境质量检测管理的重点是实现系统的全面协调,主要借助一些计算或实验室方法对环境质量进行控制。
3、因此,必须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可以从系统和全面协调做起,将先进技术手段应用到环境指导和监测工作中,提高监测的准确度,反映出环境监测质量存在的问题,帮助政府更好地进行决策。 随着社会发展形式的转变,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多,导致社会各界对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要求,监测范围和项目也不断扩展,很多新型的检测系统和方法开始广泛应用到环境检测质量管理中,监测人员的队伍也不断壮大,给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造成了很大影响,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环境检测技术得到了空前发展,如何优化人员结构,发挥新技术和设备的效果,成为当前环境监测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 2环境监测工作的特点 环境监测管理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对人们生活和
4、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作用。分析发现,环境监测管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征。 第一,动态性。环境质量监测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居住环境的改变不断变化。只有不断提升环境监测和环境质量变化的适应度,才能更好地调整监测项目,实现监测管理目标,提升环境质量监测水平。第二,目标性。实施环境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加速环境管理工作的进展,保证监测数据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反映环境变化趋势,进而使相关人员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环境保护防护。第三,整体性。由于环境质量监测涉及范围较广,所以不仅要进行样本采集、数据处理、布点、试点监测等内容,还要实现各项内容的有机结合,形成环境质量监测工作的整体性,提高环境
5、监测的科学性。第四,层次性特点。环境质量监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必须分层次进展,按照管理内容可以将其划分为特定目标监测管理、研究性监测管理等,进行监测时,必须在分析环境污染状况和了解环境变化趋势的前提下,按照监测重点划分,合理监测环境污染,最后分析环境污染对人们的危害,保证环境质量监测的完整性。 3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不健全 虽然现在很多环境监测部门都已经根据环境监测内容,制定了监测管理体系,但由于体系建立不健全,导致很多环境监测单位都将监测管理工作的重点放在了监测方面,而忽视了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不仅浪费了人力、财力和物力,还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造成了严重影响。而
6、且很多监测单位认为进行环境监测没有必要,会增加监测成本,导致监测机构质量管理投入资金严重不足,不能将环境监测管理贯穿到环境监测的各项流程中,影响了环境监测的效果,导致其信息缺乏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 3.2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素质有待提升 监测人员是进行环境监测的主体,直接决定环境监测的效果,而且监测工作人员也是环境质量管理中的一部分。由于环境监测工作资金投入不足,很多监测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经常应付了事,影响环境监测效果。除此之外,很多监测人员由于自身能力有限,在监测时,专业技术操作不熟练,导致监测结果、准确率不高。在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很多新型监测设备应运而生,由于人员能力有限,很多监测人员依
7、然采用传统的监测仪器操作,新设备运行状况非常差,新设备的不正确使用或不使用严重影响了监测工作的进展,同时还有可能产生安全事故。 3.3监测能力差距较大 近几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加剧,给各个城市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由于很多监测设备和技术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严重差距,加之很多监测设备较落后,不符合现在的监测需求,监测结果存在很大偏差,影响我国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3.4质量管理技术与监测水平不匹配 随着现代化的实施,很多监测设备、监测技术、监测能力发生了巨大变化,监测深度得到了明显改变。但从质量管理技术的现状来看,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仅重视对实验数据结果的分析,现场测试、采样等环境
8、监测没有发生变化,不能做好测试环境的管理。除此之外,质量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经常采用数据比对、平行样等方式进行测试。质量管理技术和检测水平不一致,影响了环境检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展开。 3.5监测布点不精确 监测布点是环境质量监测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必须保证其准确性。但从当前环境质量监测的实际状况来看,由于监测布点环境、位置等影响,布点人员不能精确选择监测点。为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成,很多布点人员直接选择邻近位置作为布点,影响了监测结果的精确性,无法正确反映环境变化状况。 4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措施 4.1提高环境测试质量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可参考国家对环境监测人员的要求,同时学习国外人员的管理方法和
9、技术,提升管理人员作业质量,减少资金浪费,提高管理效率。除此之外,应给环境监测人员建立长远目标,制定长期规划,提高管理人员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养,尤其要加强其职业思想和专业技能,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实现环境检测质量的管理目标。 4.2完善质量监测管理体系 完善质量监测系统对环境监测工作的进展具有很大作用,在质量监测管理体系的作用下,环境检测工作可以向规范化进展。同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监测细节,将监测体系贯穿到各个工作环节中,形成完善的质量系统。 4.3转变质量管理工作方式 首先,质量管理人员必须加强思想认识,增强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加入到环境质量管理监测中。其次,引进新技术
10、,在新技术的作用下,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必须将新技术贯穿到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两部分,实现环境监测和质量管理的协调发展。 4.4提高人员的质量意识 由于环境质量监测工作量较大,且资金比较短缺,很多监测人员在实际监测中都存在应付、抱怨状况,这不利于环境监测工作的顺利进展。环境监测机构必须强化工作人员的质量意识,让其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意义。除此之外,还要加强细节管理,让质量管理贯穿到监测工作的各个阶段中,提升环境质量监测水平。 4.5建立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体系 环境质量监测报告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反映环境监测工作的状况,还可以给环境保护人员提供参考,有针对性地制定环境保护对策。制定监测报告
11、体系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规范性。工作人员要根据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制定质量监测报告和质量报告。第二,时效性。环境监测人员必须及时记录环境监测中的各种数据,并及时反馈环境监测数据的意见。第三,针对性。环境监测面向的是大众,必须根据人们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报道。 5结语 环境质量检测工作对环境保护具有很大作用。随着社会形式和经济发展转化的变化,环境监测人员必须从监测工作实际出发,正确认识环境监测工作对人们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积极克服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给环境保护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除此之外,工作人员还要不断提升自我的专业水平,借助科学手段完成数据分析,给环境管理提供技术支
12、持。 主要参考文献 1袁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2(3). 2张胜祥;梅晶.对如何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思考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4(6). 3张雪晶.加强基层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化工管理,2013(2). 4李志伟.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几点思考j.河南科技,2014(1). 第二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和政府决策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
13、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和辐射环境监测机构(以 下统称环境监测机构)。 第三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 第四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 程。 第二章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辖区内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和管理职责。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
14、,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 第六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对本机构出具的监测数据负责。应主动接受上级环境监测机构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并积极参加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研究、监测资质认证、持证上岗考核、质量管理评比评审、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监测质量。 第七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有质量管理机构或质量管理人员,明确其职责,并具备必要的专用实验条件。 质量管理机构(或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监督管理本环境监测机构各类监测活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有效运行和持续改进,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二)组织和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比对
15、、方法验证、质量监督、量值溯源及量值传递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三)负责本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的申报与日常管理,国家级和省级环境监测机构组织和实施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人员的持证上岗考核工作; (四)建立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质量管理工作的动态信息库; (五)组织和实施环境监测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培训和交流; (六)组织开展对下级环境监测机构监测质量、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 (七)负责本环境监测机构质量管理的信息汇总和工作总结; (八)参与环境污染事件、环境污染仲裁、用户投诉、环境纠纷案件、司法机构的委托监测等涉及争议的监测活动。 第三章工作内容 第八条各级
16、环境监测机构应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及辐射环境监督站建设标准(试行)的要求进行能力建设,完善人员、仪器设备、装备和实验室环境等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 第九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依法取得提供数据应具备的资质,并在允许范围内开展环境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的合法有效。 第十条从事监测、数据评价、质量管理以及与监测活动相关的人员必须经国家、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部门考核认证,取得上岗合格证。所使用的环境监测仪器应由国家计量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按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或按规定程序进行校准。所使用的标准物质应是有证标准物质或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的物质。 第十一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建立
17、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质量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十二条环境监测布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 (一)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保证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二)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保证监测信息能准确反映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三)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交接、制备和分析测试过程中,应严
18、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质量。 (四)现场测试和样品的分析测试,应优先采用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方法;需要采用国际标准或其他国家的标准时,应进行等效性或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应在本环境监测机构存档保存。 (五)监测数据和信息的评价及综合报告,应依照监测对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国家或地方标准或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和分析。 (六)数据传输应保证所有信息的一致性和复现性。 第十三条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应积极开展和参加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比对和方法验证等质量管理活动,并采取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和平行样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控制。 第十四条质量管理实行报告制度。下级环境监测机构应于每年年底向同级环境保护行政
19、主管部门和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提交本机构及本辖区内各环境监测机构当年的质量管理总结,向上一级环境监测机构提交下一年度的质量管理工作计划。 第十五条对用户关于环境监测数据异议的核查、环境监测质量投诉事件的仲裁和环境监测质量事故的处理等工作,应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处理,并在其领导下进行调查和取证。 第四章经费保障 第十六条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经费(包括公务费、业务费和设备购置费等)应给予保证,并确保专项使用。 第五章处罚 第十七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所在地或上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改正,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予以处罚。 (一)向外报出的监测数据是由未取得上岗合格证人员完成的; (
20、二)造成重大质量事故的; (三)编造或更改监测数据,以及授意编造或更改监测数据的。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十九条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规定环境监测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水平,规范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监测数据和信息的准确可靠,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准确依据,根据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及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环境保护部,化验室。 第三条 环境监测管理工
21、作,是指在环境监测的全过程中,为保证监测数据和信息的代表性、准确性、精密性、可比性和完整性。所实施的全部活动和措施,包括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监督等内容。 第四条 环境监测管理是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于监测工作的全过程。 第二章 环境保护部的主要职责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对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实施统一管理。对厂区内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具有领导和管理职责。 第六条 环境保护部负责对化验室的监督管理。并对监测活动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有效管理方法,并持续改进,切实保证环境监测工作质量。 第七条组织和开展质控考核、能力验证、比对、方法验证、质量监督、量值传递等质量管理工作,并
22、对其结果进行评价。 第八条建立环境监测标准、技术规范和规定、质量管理工作。 第九条组织和实施环境监测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技术培训和交流。 第十条环境保护部对化验室开展,监测考核、质量管理的监督与检查。负责化验室质量管理的信息汇总和工作总结。 第十一条环境保护部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程序化、文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并保证其有效运行。 第三章化验室的职责 第十二条化验室人员经公司部门的考核合格后,可以从事厂内监测、数据评价等工作。所使用的环境监测仪器应进行校准。 第十三条化验室对出具的监测数据负责。主动接受环境保护部,对化验室的管理工作及业务指导,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工作,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23、环境监测质量。 第十四条化验室应积极开展和参加质量控制考核、能力验证、比对和方法验证等质量管理活动,并采取密码样、明码样、空白样、加标回收和平行样等方式进行内部质量考核。第十五条积极参与厂内环境污染事件的监测活动。 第四章监测要求 第十六条环境监测点、采样、现场测试、样品制备、分析测试、数据评价和综合报告、数据传输等全过程均应实施质量管理。 第十七条监测点位的设置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和具体条件,按监测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进行,保证监测信息的代表性和完整性。 第十八条 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保证监测信息能准确反映
24、监测对象的实际状况、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第十九条 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和分析测试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样品质量。 第二十条现场测试和样品的分析测试,应优先采用行业标准方法;应进行等效性或适用性检验,检验结果应在化验室存档保存。 第二十一条监测数据的信息,应依照监测对象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标准分析。 第二十二条数据应保证所有信息的一致性和复现性。 第五章责任落实 第二十三条按照操作规程认真使用每台仪器设备,如不按操作规程操作,导致分析数据错误发现一次给予责任人扣发绩效工资50元。 第二十四条数据漏报或忘报,一次给予报表人员扣发绩效工资50元。 第二十五条及时准确完成各项分析任务,因操
25、作者自身原因而未能在规定时间完成分析项目,发现一次给予责任人扣发绩效工资50元。 第二十六条由于自身原因导致分析数据不准确,受到相关部门投诉的,给予责任人扣发绩效工资100元。 第二十七条出现异常数据(化验室)时必须立即复测,复测结果仍异常要立即报告部门领导,违者扣发绩效工资50元。 第二十八条原始记录中数据计量单位错误,或有效位数保留错误,扣发绩效工资50元/次。 第二十九条化验室所有数据必须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情节轻微者扣发绩效工资500元/次,情节严重者交生产处待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条本规定由环境保护部负责解释、修订。 第三十一条本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本规定施行前制定的有关文件
26、与本规定不一致,依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篇:加强班组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加强班组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 袁秉九 【内容提要】 当前车间的班组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人心的凝聚和企业的发展,要彻底改变存在的不良现象,就必须认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思考对策,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班组建设思考对策 过去的2009年,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艰难环境下,我们公司克难奋进,大胆创新经营理念渡过了上半年的低迷时段,下半年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成车生产增长率达到25%,设备技改投入、生产环境等硬件指标均有较大的改变,人均劳动生产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管理中存在的问
27、题,主要体现在班组基础管理工作不到位。 通过调研发现,班组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对班组重视程度趋向弱化。在生产任务重,抢时间、抓质量的前提下,由于工作千头万绪,分散了抓班组的精力和力量,对班组这个生产组织的“小细胞”重视不够,甚至根本就搁置一边不闻不问。这种现状存在一定客观原因,但是,和车间的管理者没有真正树立抓“三基”的思想、个别人认为“班组建设可有可无”的意识是分不开的,没有对抓好班组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深层次思考。 二是班组管理机制不完善。一些工段班组管理制度交叉、重叠、空档,造成班组管理标准不统一,脱离工作实际。个别工段管理机制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不能有效调动班组和职工的积极性。
28、一些生产一线班组的安全自控、互控和他控机制没有很好运作,安全保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班组长的责、权、利不统一,班组长在内部人员使用、奖惩等方面没有决定权,权威树立不起来,影响了班组长指挥生产的效果。 三是培训效果不明显。一些班组不能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岗位培训,缺乏实用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一些班组长的政治、业务和文化素质不适应当前形势任务要求,缺乏对班组管理工作规律性认识,缺乏应具备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个别班组长技术业务水平甚至还不如普通职工,无法承担起本班组的专业管理工作。一些班组对薄弱人包保力度不大,转化效果不明显。 四是考核奖惩流于形式。在班组“双达标”考核上,还存在轮流
29、“坐庄”、弄虚作假和应付检查等问题。同时。个别车间对班组奖励额度过小,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工作热情。 五是有的班组风气不正。个别班组的违章违纪、不思进取、投机取巧等不良行为形成风气,甚至影响和左右班组管理和考核,严重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 六是文明生产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有的班组不注重职场环境建设,生产秩序混乱,物流无序,备品随意丢放,卫生存在死角,产品、半产品杂烂堆放,油渍污垢遍地现象随处可见,影响了班组甚至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 七是班组基础管理的问题反映在产品质量问题上是经常犯同样的错误,对工艺单执行不严格,工艺流程不规范,只凭车间的经验做产品,结果造成屡次交学费,同样的质量问题一而再、再而三
30、地发生。 八是在班组长建设方面,也存在很大的欠缺,某些班组长本身存在素质不高、质量意识不强、管理水平不够,车间只有做的人,没有管的人,不能为车间主任分担压力,车间主任忙于事务性的事情,缺少思考和理性管理的时间,某些车间还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 针对存在的以上种种问题如何进行整改呢。我认为首先要提高对班组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班组是企业的细胞,是基层组织的基础,也是一个企业活力的基础点,凝聚力的聚焦点和创“一流企业”的落脚点。基于此,可以说,没有班组的健康发展,就没有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企业也不可能实现长远的发展。 如今,东风汽车公司都在推行和创建“五型”班组,即学习型、安全型、节约型、清洁型、和谐型班
31、组。在创建“五型班组”的实践中,要激活班组这个“细胞”,就要着力解决好存在的上述八大问题,主要对策如下: 对策一:强化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 一是企业负责人和部门要把班组建设摆在企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企业的一个永恒主题认真抓实、抓细、抓好。二是主管班组建设部门要认真研究、探讨班组建设理论,创新管理模式,帮助班组制定和推行结合实际的班组管理措施,在企业内部形成班组建设的浓厚氛围。三是把班组作为企业的细胞来建设,党、团、工组织齐抓共管,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党小工作组、团小组、工会小组,把党、团、工小组作为班组领导力量和坚强后盾,取得无往而不胜的效果。 对策二:规范管理,强化基层班组建设 班组建设
32、以规范管理为着力点,重点抓好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二是建立和完善设备操作规程和服务规范;三是建立和完善各项业务流程;四是建立和完善各项记录台帐和记录表格,健全档案资料;五是建立和完善物质管理、设备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要始终坚持不放过一个“低标准”,不原谅一个“小差错”,不容忍一个“过得去”的原则,规范、有序的开展工作。 对策三:加强班组的核算与考核 班组是企业核算的基础,所以人人必须有主人翁意识,要树立“公司靠我发展,我靠公司生存”的理念,把车间的生产、经营关键成本要素实施专项管理,细分目标、指标和责任,费用核算到班组,个别能量化的费用还要核算到员工个人,如办公经
33、费等,这样才有利于建设节约型,清洁型班组。加强班组考核,把工作业绩、费用、安全等指标纳入绩效工资挂钩考核内容,按月考核,按季发放兑现。对员工实行“业绩积分卡”制度,将工作业绩、成本费用、工作态度、团结协作、技能竞赛等内容纳入日常考核,按考核内容进行评价打分,业绩与绩效工资、评优选先等员工的切身利益挂钩,建立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员工队伍的管理。 对策四:把基层建设的内涵融入到各项具体工作中 一是要提高员工素质,制定近期的学习,教育,培训的目标和中长期培训计划,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以学历教育、法律知识、安全常识、专业知识和本岗位应知应会的操作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积极倡导“学习工作化
34、,工作学习化”的理念,建立学习型班组。二是班组成员人人清楚岗位职责,清楚本岗位的操作规程,清楚身边的危险源,清楚身边的隐患及控制对策,清楚应急预案,并且执行有力。三是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自觉查“三违”,找陋习,排隐患,发现安全问题及时整改。建立绿色岗位承诺制度,强化安全环境责任,在实践中形成班组无油污,辖区无垃圾,设备无渗漏,污水无泄漏,作业无污染的“五无”环保环境。四是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形成一套充分体现人本管理的工作规范,一座干群之间的沟通桥梁,一种促进员工成员进步的激励机制,一个规范的团队形象,一种人本管理的“家”文化,构建和谐型班组。 对策五:坚持能者上,庸者让的用人标准,选好班长,树立先
35、进典型 第五篇: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 技术法规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管理规定(暂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确保监测数据资料的准确可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全国环境监测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质量保证是各级环境监测站的重要技术基础和管理工作,应与其它监测工作同时计划、同时实施、同时检查,所需经费应有保证。 第三条环境监测人员实行合格证制度,经考核认证,持证上岗,无合格证者不得单独报出数据。 第四条环境监测站开展创建和评选优质实验室活动,以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强化实验室管理,推动实验室的质量
36、保证工作。 第二章机构和职责 第五条 质量保证工作实行分级管理。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分别负责组织国家和省质量保证管理小组,各地、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情况组织质量保证管理小组。 第六条各级质量保证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所辖地区环境监测人员合格证考核认证工作; (二)负责所辖地区环境监测优质实验室评比工作; (三)审定有关质量保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 (四)指导有关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规范、手册等的编写工作; (五)组织仲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方面的争议。 第七条 国家级、省级及规模较大的地、市级监测站应设置质量保证专门机构,并配备专用实验室,其他监测站根据
37、情况设置专门机构或专职人员。质量保证机构或人员由业务站长直接领导。 第八条各级监测站质量保证机构和人员的主要职责是: (一)全面负责本站的质量保证工作,制定质量保证技术方案并组织实施,审查上报的质控数据; (二)制定质量保证工作计划和规章制度并组织落实,定期向本站领导和上级站汇报工 作; (三)指导下级站开展质量保证工作,组织有关的技术培训和质量参核; (四)负责监测人员考核认证和优质实验室评比的日常工作。 第三章质量保证的量值传递 第九条标准物质是量值传递的重要物质基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或其他经过国家计量部门授权的单位负责研制、生产和提供各类环境监测所需的标准物质。 第十条各级环境监测站应追
38、踪总站或其他经过计量部门认证的标准物质的量值。严禁提供、使用超过保存期限的标准品。 第十一条各类环境监测计量器具应由计量部门或其授权单位按有关要求进行检定,未按照规定申请检定或检定不合格的,不得使用。 第四章实验室和监测人员的基本要求 第十二条 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包括。监测人员岗位责任制;实验室安全操作制度;仪器管理使用制度;化学试剂管理使用制度;原始数据、记录、资料管理制度等。 第十三条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按有关规定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指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校准。 第十四条环境监测人员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不符合要求
39、者应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监测工作。 第五章质量保证工作内容 第十五条 监测点位的布设应根据监测对象、污染物性质、分析方法和具体条件,按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定进行,经过优化确定后原则上不变,确需变更时,须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上级监测站备案。国控网络站变更测点时须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并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备案。 第十六条 采样频次、时间和方法应根据监测对象和分析方法的要求,按国家环境保护局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定执行。样点的时空分布应能正确反映所监测地区主要污染物的浓度水平、波动范围及变化规律。 第十七条 采样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填写采样记录,采样后
40、按规定的方法进行保存,尽快运至实验室分析,途中防止破损、沾污和变质,每一环节应有明确的交接手续,最后经质控人员核查无误后再行签收。 第十八条 分析测试时应优先选用国家标准方法和最新版本的环境监测分析方法,采用其他方法 时,必须进行等效性试验,并报省级以上监测站(包括省级)批准备案。分析人员在开展新项目(包括本人未做过的项目)监测之前,要向质控人员提交基础实验报告。第十九条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采用自控和他控两种方式: (一)分析人员可根据情况选用绘制质控图、插入明码质控样或作加标回收实验等方法进行自控。 (二)凡能做平行样、质控样的分析样品,质控人员在采样或样品加工分装时应编入的密码平行样或质控样
41、。样品数不足个时,应做密码平行样或质控样。 第二十条实验室之间质量控制采取下列方式: (一)各实验室配制的标准品应与国家的标准物质进行比对试验。 (二)上级站经常对下级站进行抽查考核。 (三)上级站组织下级站对某些样品的部分监测项目进行室间互查。 第二十一条监测数据的计算、检验、异常值剔除等按国家标准、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和监测分析质量保证手册中规定的方法进行。 第二十二条 各实验室在报出分析数据的同时,应向质控室提交相应的质控数据,待质控负责人审核无误后,全部数据方能认为有效,经三级审核,业务站长签字后数据生效。 第六章质量保证报告制度 第二十三条 环境监测系统实行质量保证工作报告制度。二级站应在每年一季度末向总站提交上年度质量保证工作总结和本年度工作计划,基层站也应在上级站规定的时间内报送有关质量保证材料。 第二十四条 报告内容主要包括常规监测中质量保证、监测分析人员考核认证、实验室考核评比、人员培训、标准样品及质控样品的使用和新开监测项目的进展等情况。如有特殊情况应及时向上级站作出专题报告。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规定适用于环境保护系统各级监测站和网络成员监测站。 第二十六条本规定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28页 共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