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生态保护实施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加强生态保护实施意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加强生态保护实施意见 各街镇乡人民政府(办事处),县府各部门,县属各厂矿、中学: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和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委发200624号),根据XX市环境保护局转发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工作意见的通知要求,为加快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努力打造重庆直辖市的“窗口”和“门户”,确保生态县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生态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十五”以来,全县上下高度重视生态保护,采取了一系
2、列重大措施,不断加强生态保护工作,各级各部门积极参与综合决策,加强监管,有效地遏制了生态恶化趋势,成功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市级山水园林城市。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取得积极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资源开发生态保护监管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县创建工作顺利开展,农村污染防治得到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度明显提高。 (二)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虽然我县生态保护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但生态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彻底扭转。生态系统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削弱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水污染和水生态失衡制约了经济社会发
3、展;土地退化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土壤污染影响到了农产品安全;森林质量下降,林地分布不均,生态功能降低;次级河流污染严重,水的供需矛盾突出;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畜禽养殖专业户及企业逐步成为新的污染大户;矿产资源开发不合理导致一些地区生态破坏严重,地质灾害频发;人口增加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 (三)生态保护工作基础薄弱。生态保护政策、法规、标准体系不完善,职能部门实施统一监管手段不足,环保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执法队伍力量薄弱,投入机制不健全。生态保护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 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和子孙后代的发展,关系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必须坚定
4、不移地坚持保护生态环境的方针,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相结合,以生态修复扩大环境容量,以生态措施强化污染防治,确保实现“十一五”环保目标,努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二、明确生态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四)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为契机,加大执法力度,重点抓好自然生态系统保护与农村污染防治,严格控制资源开发建设活动造成的生态破坏,提高监督管理水平,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生态安全保障。 (五)保护目标。到2010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基本遏制,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生态功能基本稳定
5、,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多样性锐减趋势和物种遗传资源流失得到有效遏制,外来有害物种入侵得到控制;农村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基本摸清全县土壤环境污染状况;生态保护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执法能力进一步加强。到2020年,全县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 (六)基本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强化监管措施,规范开发建设活动,防止造成新的人为生态破坏。生态保护和建设重点从事后治理向事前保护转变,从人工建设为主向自然恢复为主转变,从源头上扭转生态恶化趋势。 坚持“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的原则。按照国土空间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
6、主体功能区的定位,以及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对策和措施。 坚持“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正确处理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近期与远期兼顾、局部与全局协调。优先抓好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项目,力争在短期内有所突破。 三、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生态问题 (七)以实施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为龙头,大力推进农村环境保护。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饮用水源地的保护和监管,保障农民群众饮水安全;重点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农业污染源调查,科学
7、实施秸秆燃烧还田;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和环保监管能力建设,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防止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 根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划定畜禽禁养区,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环境执法。禁养区内不得新建任何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搬迁或关闭。制定、完善畜禽养殖环境保护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研究并制定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及产业化的经济技术政策、发展规划。积极发展养殖小区,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实行种养结合、雨污分流、清洁生产、干湿分离,实现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加快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技术改进与污染治理。 优先在重点区域和畜禽养殖环境问题较为严重的地区,根据当地经济
8、发展水平、种植业和养殖业布局等具体情况,选择生产沼气、堆肥等方法建设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一批经济适用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和模式,加大推广力度,切实推动畜禽养殖环境问题的解决。 (八)以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的建设和保育为主体,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认真做好生态功能区划工作,确定不同地区的主导生态功能和发展方向;开展自然保护区基础调查,优化空间布局,强化管护能力建设,推进规范化管理,完善监管机制,提高保护质量。加强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监测与研究水平,加强对自然保护区周边资源开发活动的监控引导,完善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法规体系,
9、促进自然保护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初步建立自然保护区监测体系,制定自然保护区资源状况的调查和信息公布相关标准和规章制度,全面提升自然保护区和各级有关主管部门的管理能力。 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自然生态保护。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生态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 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加大天然林和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力度,推进环境友好的林业建设方式,禁止陡坡开荒,严厉打击各类盗伐、超量采伐活动。加强对单一树种人工林建设的生态监管,对大
10、规模林纸一体化项目及其造林基地建设要进行严格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九)以遏制人为生态破坏为重点,强化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监管。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大规划环评力度;加强对矿产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开发建设项目和活动的环境监管,努力遏制新的人为破坏生态活动。严格控制破坏地表植被的开发建设活动,防治水土流失,对资源开发活动的生态破坏状况开展系统的调查与评估,制定全面的生态恢复规划和实施方案,针对矿山、取土采石场等资源开发区、大型工程项目建设区的裸露工作面开展生态恢复。加强生态恢复工程实施进度和成效的检查与监督,及时公布检查评估状况。 规范水资源开发行为,协
11、调好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要全面评估工程项目对流域和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维持健康的水生态系统。 强化旅游开发活动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大旅游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检查力度,做好旅游规划中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指导和督促。重点加强对生态敏感区域旅游开发项目的环境监管,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标准和考核办法,规范旅游开发活动,开展生态旅游试点示范。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培训等活动,提高公众的旅游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十)以土壤污染状况调查与监测为基础,全面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工作。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逐步完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土壤环境质量
12、监测和评价制度,开展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试点;加强对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及工业园区周边地区土壤污染的监管,严格控制主要粮食产地和蔬菜基地的污水灌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严格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监管。 (十一)以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和生物安全议定书为主线,加强物种资源保护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履约工作的组织协调,制订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开展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工作;做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工作,完善生物物种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做好转基因生物安全、外来有害入侵物种和病原微生物的环境安全管理。 (十二)以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为载体,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社会与环境协
13、调发展。扎实推进和深化生态县创建工作和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工作,创新工作机制,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理;求真务实,严格标准,完善考核办法;制定鼓励性政策措施,以奖代补推动生态创建工作。 四、强化生态保护工作措施 (十三)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分工,强化队伍建设。在统一领导下,实行分工负责,建立部门对生态保护和建设的目标责任制,逐步形成由多部门的分散管理协调到统一监督管理的轨道。建立环境保护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党政“一把手”要对本辖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负责,将生态环境质量作为对党政领导干部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奖惩。 实行重大决策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自然资源开发及生态建设等非污染性项目,必须
14、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各级各部门要把生态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动各街镇乡设立专(兼)职生态环境监管人员。切实加强生态保护能力建设,继续开展生态保护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十四)研究探索生态补偿政策,拓宽生态保护资金渠道。按照投资多元化,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多层次筹集保护和建设资金,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投入,尤其要解决生态保护的投入问题。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行自然资源的有偿使用,逐步征收土地、水体、物种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的资源开发补偿费和生态补偿费,对受到破坏的生态系统恢复进行合理补偿;对从事采
15、集、采矿者实行许可证制度,落实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运用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限制资源开发的无序活动。编制和实施自然生态保护专项规划,以规划带动项目,以项目争取资金,将生态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十五)开展生态环境监察,加大执法力度。依法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农村等区域及矿产资源开发、旅游开发、水利水电、交通等建设项目的生态保护执法力度,严查各种生态破坏案件和违法行为。深化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工作,扩大试点范围,充实试点内容,力争在生态保护执法机制、建章立制和能力建设等方面有所突破,切实解决当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 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重大生态破坏案件的查处力度,尤其要加大严
16、重影响城市、风景名胜区环境质量的开山取石行为的查处力度,严格控制全县大中型水库的肥水养鱼,遏制水产养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迅速扩展的趋势。 (十六)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管。加强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完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联合检查制度、案件移交移送制度。加强环保系统内部的综合管理,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形成生态保护工作合力。进一步完善自然保护区评审机制,对各类生态创建工作实行动态管理,建立激励和奖惩机制,表彰先进,督促后进。 (十七)抓好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重点解决农村突
17、出的环境问题。开展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推动解决重点流域生态环境问题。开展XX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试点,推进XX县区环境保护工作。开展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示范工作,建立一批与国际接轨的自然保护区,提高管理水平。 (十八)深入开展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制订城市和农村、自然保护区和生态功能保护区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标准和方法,开展不同类型的生态环境状况评价工作,定期公布区域生态环境状况。 (十九)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展生态警示教育,广泛宣传和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表彰生态保护的先进典型,揭露和批评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公开环境信息,鼓励和引导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10页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