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

上传人:石*** 文档编号:47031050 上传时间:2022-09-28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4.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ppt(5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59页教学基本要求1.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环境问题的思想,认识和把握当代生态环境问题。2.分析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3.把握应对气候变化的原则及其意义。4.认识解决环境问题所面临的障碍,以及中国保护环境的责任和举措。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59页讲课内容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二、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责任分析与思考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59页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3.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59页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人类社

2、会的进步与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紧密相连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也因此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59页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包含着十分丰富的生态环境思想,概括起来有以下主要观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自然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同时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中介”,只有在社会中,自然界对人来说才是人与人联系的纽带、人的存在的基础、人的现实的生活要素。人类活动不断使环境“人化”,在环境中实现自己,不断印证人的本质力量,并赋予这种力量以历史的性质。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59页1.马

3、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生态环境恶化是自然界“报复”人类的表现。人类过度向自然界索取的行为,严重破坏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平衡,突出表现在: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超过了它们的再生能力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超过了发现其替代品的速度环境的污染程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人类对自然的无尽索取,使人与自然之间发生了“物质变换的断裂”,并进一步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断裂”这些“断裂”关系的进一步尖锐化,就外在表现为生态危机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59页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负有主要历史责任。从历史上看,工业文明创造的物质繁荣,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剥削、殖民掠夺和利用先

4、进技术开采全世界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在开采非再生性或可耗尽资源的基础上。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势必造成生产能力、消费欲望的无限扩张和生态环境的有限承载之间的矛盾激化,破坏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平衡,最终威胁到人类本身。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59页1.马克思主义生态环境思想维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全人类的共同努力自然是人类“永远的共同财产”,只能以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形式来管理。“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一种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并且,人类要做

5、到对自然合理地控制与调节,不仅要有正确的认识,还需要对“直到目前为止的生产方式,以及同这种生产方式一起对我们的现今的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环境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人类与环境的依存关系,并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原则和方向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59页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200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这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标志着中国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全新的高度,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和全面部署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

6、,共59页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建设生态文明是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形成的认识成果,也是在建设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要充分认识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坚持以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59页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生态文明

7、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人的全面发展不可能脱离自然而存在,而必然包含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内涵。在新型的生态文明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互为条件、相互支撑。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59页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大势所趋,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建设,均离不开生态文明建设。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内在地包含着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特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正确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59

8、页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人类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人类本身,从身体到生产生活方式,都从属于自然界、依赖于自然界。因此,人类的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都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只有如此,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久永续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59页2.中国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思想要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应当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坚决摒弃先破坏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做法,要加强自然环境保

9、护,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59页3.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环境问题是当代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重视环境问题、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呼声。1972年的人类环境宣言提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这个目标将同争取和平、全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这两个既定的基本目标共同和协调地实现。”1992年的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则强调:“为了公平地满足今世后代在发展与环境方面的需要,求取发展的权利必须实现”;“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工作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组成部分,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

10、只有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充分考虑现在发展需要与未来发展需要,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自然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资源和生态环境效益,才能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59页3.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发展必须有环境的支持。为了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要促进发展,还必须获得发展所需的环境资源。环境代价过于沉重,势必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人类不能在摆脱贫困和阻止环境退化两者之间进行非此即彼的选择,必须彼此兼顾。否则任何一个问题都解决不了。人们谋求发展的同时,必须对不科学的发展行为有所限制。发展不能以造成环境严重破坏作为代价。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59页

11、3.国际社会对生态环境问题高度重视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转变不顾环境后果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运行模式,克服由此产生的发展与环境不协调、不可持续的弊端,将对有限环境资源的“透支”利用,转变为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调整环境的适应与改造、利用与保护、索取与补偿等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59页二、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1.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2.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3.解决环境问题要考虑现实的发展条件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59页二、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全球环境问题的表现极其复杂,越来越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问题。在全球环境问题上,发达国家欠下了巨大的历史债务,发展中国家也遇到了

12、严峻的现实挑战。各国必须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解决本国的环境问题,同时携起手来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59页1.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是由于人类活动对环境资源过度开发,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能源紧张、淡水短缺等问题;第二类是由于人类活动将废弃物向环境过度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乃至气候变化等问题;第三类是由于人类技术活动的失控或滥用,引起的技术污染等环境负效应,包括核技术、转基因技术、电子技术、空间技术等都会带来始料未及的环境后果。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59页1.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环境问题近年来表现出新的

13、特点:一是从局部性、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扩展到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匮乏和水体污染、能源紧缺等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二是从“第一代环境问题”,即明显的环境破坏现象发展到“第二代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丧失、温室效应加剧、臭氧层破坏等,这些是长期积累的生化污染,危及全人类的生存状况;三是环境问题越来越快地向发展中国家蔓延,这既有发达国家转移污染产业的原因,也有发展中国家因过度开发导致环境退化的原因。规模较大、发展速度较快的发展中国家,集聚了前工业时代、工业化时代,甚至后工业时代各种环境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叠加效应。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59页1.环境问题的复杂表现无论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多么

14、复杂,人类都必须为解决环境问题付出努力。在确立自身发展目标时,人类应当尽量减少给后代造成损失的行为。如果这种行为不可避免,那么就必须对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环境资源的消耗往往是不可逆、不可弥补、不可替代的,虽然可以用某种“等价的”方式,譬如寻找替代品、预先储蓄等方式来弥补,但要真正地解决问题还需要进行观念和行为的变革。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59页2.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与安全问题联系起来,成为环境安全问题。环境安全,就是指构成人类生存与发展条件的自然生成性环境资源,主要是水、土、物种、气候的安全。环境安全与社会安全、社会发展、社会和谐都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59页

15、2.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社会安全必须有稳定的环境支撑。当一个地方的水、空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受到大规模破坏时,维持生命系统的自然功能就会严重衰退,自然灾害就会频繁发生,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也会严重下降。不少地方的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地区局势动荡和社会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环境问题一旦与民族问题、种族问题结合起来,就会成为非常复杂和敏感的社会安全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59页2.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社会发展必须克服产生贫困的环境危局。环境安全与贫困状况密切相关,穷人更容易受到环境破坏的伤害,进而形成“贫困盲目开发环境退化更贫困”不断加剧的恶性循环。人们为生计所迫,往往较少考虑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

16、,而最终造成对自己的伤害。贫穷、人口压力和环境恶化也正在成为现代争端乃至战争的温床。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59页2.环境问题与安全问题社会和谐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良好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基本条件。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既是政治局势紧张甚至诱发武装冲突的起因,也是它们的后果。环境退化使国家的经济基础衰退、社会组织蜕变、政治局势动荡。当今世界,大量环境难民流离失所,加剧了地区不稳定局势,成为影响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59页3.解决环境问题要考虑现实的发展条件解决环境问题,既要追究历史原因也要考虑现实条件。由于资本扩张和大工业的生产方式,传统发展模式忽视

17、了不可逆转的环境损失,忽视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演进的联动性与可持续性,累积后果便表现为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可持续发展要求兼顾后代的环境权益,为此必须重视造成环境危机的历史原因,重视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前提,包括人口控制、社会公正、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不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已经在历史上造成了全球最大的环境“透支”,因此在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环境问题方面负有不容推卸的特殊责任。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59页3.解决环境问题要考虑现实的发展条件解决环境问题更应致力于提高发展能力。许多环境问题同各国发展阶段、生活

18、方式、人口规模、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在现阶段,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发达国家提出某些过高的环境要求是不合适也是不合理的。但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措施,为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国际社会应该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处境,倾听发展中国家的声音,尊重发展中国家的诉求,把解决环境问题与促进发展中国家发展、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紧密结合起来。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59页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既是自然与科学问题,也是政治经济问题。随着气象资料的累积,人们对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的担心得到证实。对于正在出现的全球气温上升、海平面升高、大气环流及生态

19、系统变异、灾害天气和极端气候事件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人类必须有所应对。这些应对涉及各种政治经济关系的博弈,气候变化逐渐从自然问题、科学问题演变为国际政治经济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59页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气候谈判艰难推进。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基本框架,确立了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主要工业化国家承诺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率先减排。按照京都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在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必须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5.2%,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强制减排义务。尽管2007年

20、通过的“巴厘路线图”为工业化国家第二承诺期(即2012年以后)谈判设定了时间表,但2009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没有取得令人期望的成果。由于发达国家阻挠,2011年德班世界气候大会仍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巴厘路线图”谈判仍未完成。但在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共同努力下,此次会议通过了“德班一揽子决定”,同意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在2013年生效。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59页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多哈修正案于2012年12月8日在卡塔尔多哈通过。多哈修正案就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安排,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附件一所列缔约方规定了量化减排指标,使其整体在使其整体在2013年至年至2020年承诺

21、期内将温室气体的全部排年承诺期内将温室气体的全部排放量从放量从1990年水平至少减少年水平至少减少18%。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副代表王民2014年6月2日向联合国秘书长交存了中国政府接受京京都议定书都议定书多哈修正案的接受书多哈修正案的接受书。2013年11月的缔约方华沙会议上,分歧依旧存在,但又有所进展,各国就损失损害补偿机制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同意开启有关谈判。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总部将迎来本世纪第二次气候变化领导人峰会,在多方推动下开启了就2020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进行谈判的德班平台,达成了做出国家预期自主贡献的时间安排这些活动都是在为一个目标服务:即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达

22、成具有法律约束力、覆盖全球所有国家的应对气候变化新协议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59页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减排问题上形成尖锐对立。发展中国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主要是发达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温室气体排放的累积效应所致,必须追溯历史责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减排分配;而发达国家则强调主要发展中国家必须明确承担大幅度减排的义务。发达国家的这一态度包含着逃避历史责任、转嫁减排义务以及遏制发展中国家的用意。这种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抵制。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59页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在国际社会的努力下,气候谈判仍然在艰难进行。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在“十二

23、五”规划中,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低碳发展放到更重要的位置,体现了中国政府对本国人民负责和对世界各国人民负责相一致的精神,是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的积极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国都是应对气候变化十分重要的建设性力量。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59页4.携手应对气候变化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的要求,积极落实“巴厘路线图”谈判协定。发达国家应该完成已确定的减排任务,并为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提供实质性支持。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支持下,努力适应气候变化,尽可能减少温室气

24、体排放。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既是发达国家应尽的责任,也符合发达国家长远利益。发展中国家应该统筹协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摆脱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同时,也不能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超越自身发展阶段、超越应负责任以及实际承受能力的义务。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59页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责任1.保护生态环境的道义责任2.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中国的践行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59页1.保护生态环境的道义责任保护生态环境应与促进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与经济危机相比,环境危机的后果更为严重,影响更为深远。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后发

25、性和不可逆性,使人类行为的环境效应殊难预料,一旦产生环境危害往往很难控制,在分担责任上也会产生矛盾冲突。迄今为止,扭转全球环境恶化的趋势、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努力,总体上成效不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西方大国缺乏政治意愿的原因,也有各国协调行动动力不足等原因。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59页1.保护生态环境的道义责任2002年,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通过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宣言和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实施计划,提出“承担起一项共同的责任,即在地方、国家、区域和全球各级促进和加强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加强的可持续发展支柱”。该首脑会议在多数项目上确定了时间表,特别

26、强调要化计划为行动,把可持续发展与消除贫困结合起来解决环境问题。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59页1.保护生态环境的道义责任可持续发展在道义上要求规范人类对待环境的行为并对环境利益进行再分配。在保护环境问题上,人类应当建立起明确的道德理念:凡有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发展都应当予以支持,凡不利于环境保护、社会和谐的发展都应当坚决反对。应根据这样的理念规范人们的生产、交易、交往和消费等行为,把自身利益、他人利益和后人利益统一起来,把局部利益、短期利益与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统一起来。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59页1.保护生态环境的道义责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同时协调人与人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

27、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整个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才能最终解决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现阶段同样要明确,解决环境问题不仅仅要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更要重视通过制度保障、社会督促、伦理规范、舆论导向来促进社会和谐。只有改进了人与人的关系,才能比较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要求把人类的根本利益,尤其要把有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既要重视“代际公平”,即实现当代人与后代人的福利共享,不能为了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也要促进每一代人内部的“代内公平”,即无论穷人(国)和富人(国)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环境受益权。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

28、,共59页2.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面临着观念、制度、技术、合作等方面的障碍。观念障碍。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政府和公众都必须确立这样的观念:环境权益既是个体权益,又是集体权益;既是代内权益,又是代际权益。公众要求政府提供的,不单单是良好的环境本身,还有维护环境权益的措施、政策和制度,以及由此建立起来的环境秩序。必须克服某些地方为追求眼前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倾向于靠较低的环境门槛来吸引资本的粗放式的投资冲动,避免以“效率优先”或“先发展、后治理”为借口破坏环境。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59页2.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制度障碍。人们的所作所为,如果没有经过

29、交易方式反映出来,就会产生游离于市场之外的“外部效应”。许多环境问题,或因产权无法界定,或因价格不合理造成“市场失灵”,必须通过政府行为进行干预,主要是提供激励性的制度安排,通过明晰产权以及价格、税收等手段使外部效应内部化,使环境成本比较准确地反映在产品价格中。但政府干预并非万能,也会出现失灵现象,如政府干预扭曲了正常的市场机制,或者某些方面的正向措施导致了另外方面的负面效果,制造出新的环境障碍。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59页2.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技术障碍。技术研发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经济社会的需求,却没有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可能破坏,大多数技术不是为了满足处于发展低端的群体

30、需要。穷人(国)买不起合适的技术,有可能为急于摆脱贫困而忽视保护环境。因此,一方面,某些技术的过度开发,引发了一些未可预料的或对环境不友好的后果;另一方面,环境友好的技术往往因为短期无利可图,得不到开发和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59页2.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合作障碍。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分散的,造成的危害却是广泛、累积和持久的,因此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由于相关各方的立场、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特别是缺乏共同认可的利益分配机制,往往难以达成协议,或者即使有了协议也会在执行中走样,很容易产生“搭便车”问题。如何促使各方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确立有效预防“搭便车”行为的机制,避免“

31、公地悲剧”的发生,也是各国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内容。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59页2.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克服的主要障碍“外部效应”指在经济生活中,生产者、消费者的活动给其他生产者、消费者带来的非交易性影响,有益的影响构成正外部效应,有害的影响则构成负外部效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非公共物品的市场垄断或价格扭曲,公共物品的信息不对称或负外部效应都可能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低效甚至无效。“搭便车”和“公地悲剧”都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概念,前者指在公共领域不付成本而坐享其成;后者意味着任何对公共资源的滥用都会导致因过度消耗而无法维持的情况。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59页3.“共同

32、但有区别的责任”及中国的践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国际上公认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四条正式明确了这一原则。1997年,京都议定书第十条确认了这一原则,并以法律形式予以明确、细化。2002年通过的德里宣言,最终把这一原则作为一个重大原则加以确立,并且被此后的“巴厘路线图”和哥本哈根协议认可。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59页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中国的践行所谓“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从国际法角度确认各国际主体在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上应担负的国际责任,即划分“共同责任”和“区别责任”。一方面生态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涉及全人类的利益,世界各国都共同负有保护和

33、改善环境的义务和责任;另一方面从所负责任来看,由于各国历史造成的排放、发展阶段和经济技术实力等的不同,承担的治理责任也应当有所差别。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59页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中国的践行保护环境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使命。各国都意识到全球环境治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但在环境利益和责任,特别是历史责任和现实责任分配方面仍然有激烈争论,甚至不能排除其中还有某些发达国家遏制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政治企图。各国国情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尤其是环境与发展的具体关系也不一样,应根据自身发展水平,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应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尊重历史、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务实

34、合作,在世界范围内促进可持续发展。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59页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及中国的践行中国坚定承担保护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同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是中国对世界的最大负责。中国深入实践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可持续发展,明确提出并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中国坚持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为促进全球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现在

35、学习的是第49页,共59页中国气候变暖趋势与全球的总趋势基本一致。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观测结果显示,中国近百年来(19082007年)地表平均气温升高了1.1,近30年来,中国沿海海表温度上升了0.9,沿海海平面上升了90毫米。英国风险评估公司枫园(Maplecroft)2009年底公布的能源使用二氧化碳排放指数显示,美国年人均排放二氧化碳19.58吨,澳大利亚20.58吨,而中国为4.6吨,不及四分之一;从人均历史累计碳排放量看,英国、美国人均1100吨,而中国人均66吨,只是英美等国的二十分之一。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59页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在连续两年下降之后复全球清洁能源投资在连续两年下降

36、之后复苏苏2014年前三季度的可再生能源和“智能型能源”技术投资比2013年上涨16%,19月的交易额达到1751亿美元。从该趋势可以看出,2014年的交易额将超过2013年的2507亿美元。2014年前三季度的投资额分别为549亿美元、652亿美元、550亿美元。中国创纪录的太阳能投资(投资额为122亿美元)推动了第三季度总投资额(199亿美元)的增长,比2013年同期增长了62.7%。总体来看,中国的清洁能源投资在第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1.8%。BNEF预测,到2014年底,中国将有1314 GW的太阳能装置,约占世界总量的1/3。日本第三季度的清洁能源投资达到860亿美元,比去年同期

37、增长了17%。相反,欧洲在第三季度的投资额为880亿美元,为8年来的最低,与2013年相比下降了27%。具体而言,英国和意大利分别下降了74.5%和73.8%,德国下降了6.6%,而法国增长了47.2%。美国在第三季度的投资额达到730亿美元,比2013年上升了28%,印度在第三季度的投资额达到20亿美元,比2013年上涨了53.9%(图2)。从具体行业来看,风力发电、太阳能公园和地热发电厂等清洁能源项目的投资额达到3330亿美元,比2013年上涨仅1.5%,而屋顶太阳能等规模较小的项目达到1830亿美元,比2013年上涨了31.6%。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59页中国人均中国人均CO2CO2

38、排放首次超过欧洲水平排放首次超过欧洲水平2014年9月21日,“全球碳计划”(Global Carbon Project)发布2014年全球碳预算(Global Carbon Budget 2014)指出,2013年中国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CO2排放量超过美国和欧洲的总和,中国人均CO2排放量首次超过欧洲水平。中国(28%)、美国(14%)、欧盟28国(10%)和印度(7%)是最大的排放国家,它们的排放量占全球排放总量的58%。2013年全球人均CO2排放量5.1 tCO2/人,美国、中国、欧盟28国和印度的人均CO2排放量分别为16.4 tCO2/人、7.2 tCO2/人、6.8 tCO2/人

39、和1.9 tCO2/人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59页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59页欧盟委员会设定的有关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目标,即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础上削减40。德国:首次超过德国:首次超过50%的用电来自光伏的用电来自光伏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59页能源中国行能源中国行光伏电站行活动即将启动光伏电站行活动即将启动作为国家战略新兴性产业,“十二五”期间太阳能产业的重要发展主线是:建立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站,推进建筑一体化光伏发电应用,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太阳能发电产业体系。到2015年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100万千瓦以上,光伏发电系统在用户侧实现平价上网。届时

40、将建成适应太阳能光伏分布式发电的电网运行和管理机制,不断完善光伏上网电价形成机制。为鼓励利用太阳能发电,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国家各部委相继推出了电价补贴、金融服务、土地政策等支持政策。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59页中国“十三五”新能源发展根据国家发改委11月4日公布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称气候规划),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发电等均快速增长。上述3类发电,到2020年装机将分别达到2亿千瓦时、1亿千瓦、3000万千瓦,分别比十二五规划的1亿千瓦,2100万千瓦、1300万千瓦目标,大幅增加1倍或以上。与此同时,天然气使用量也快速提升,核电发电量未有太大的增长,20

41、20年规划的装机容量只有5800万千瓦,未达几年前预计的8000万千瓦目标。气候规划提出,2020年能源消费总量为48亿吨标准煤,比2015年的40亿吨标准煤,仅仅增长了20%。这意味着“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煤炭占能源的比重会继续下降。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59页秦大河鉴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世界气象组织(WMO)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8年联袂组建了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科学基础,影响、适应和脆弱性,以及减缓气候变化等问题进行科学评估。目前,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AR5)的3个工作组评估报告已全部完成,综合报

42、告将于2014年10月下旬完成。AR5以更多观测事实证明全球继续变暖,解析了工业化以来人类活动和全球尺度的气候变暖之间的因果关系,强调了减缓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紧迫性,提出了全球温升不超过2所需的条件。报告的发布再次引起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科学的关注。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59页秦大河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均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包括可能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冰冻圈退缩、水循环紊乱(水短缺等)、极端事件频发、生物多样性受损、食物安全受到威胁、人体健康受到损害、灾害加剧等等。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59页水资源:随着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水资源风险将显著增加,21世纪许多干旱亚热带区域的可再生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将显著减少,部门间的水资源竞争恶化。升温每增加1,全球受水资源减少影响的人口将增加7%。生态系统:21世纪将面临区域尺度突变和不可逆变化的高风险,如寒带北极苔原和亚马孙森林;21世纪及以后,加之其他压力作用,大部分陆地和淡水物种面临更高的灭绝风险。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如果没有适应,局地温度比20世纪后期升高2或更高,预计除个别地区可能会受益外,气候变化将对热带和温带地区的主要作物(小麦、水稻和玉米)的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到本世纪末粮食产量每10年将减少02%,而预估的粮食需求到2050年每10年将增加14。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59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大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