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概要hmwl.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观经济学概要hmwl.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经济与管理学院团支书联席会微观经济学内容梳理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一、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单个家庭(具体到每个消费者)和企业如何作出决策,以及他们是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为此,微观经济学研究在单个物品市场上,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厂商的生产决策,以及市场的均衡数量和均衡价格。二、微观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条件:1、 理性人假设:即参与市场交易的人们都是理性的,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这意味着人们都是按照边际进行经济决策的,作为消费者,只有在获得的边际收益大于等于边际成本时,才会购买该物品,同样作为生产者,只有在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时,才会生产和提供该物品。2、 完全信息的假设:
2、这一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每一个消费者都充分了解每一种商品的性能和特点、价格,准确地知道一定的商品数量给自己带来的消费满足程度,从而能够确定最优的购买数量。而每一个生产者都能准确地了解自己企业的生产成本,以及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上消费者对物品需求量(即了解自己面临的需求曲线),从而能够做出最优的生产决策。涉及概念: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机会成本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拓展一、消费者如何进行购买决策?1、需求的定义:一种物品的需求量是消费者愿意支付和能够购买的物品数量。2、需求的影响因素:价格、收入、相关物品(替代品与互补品)的价格、消费
3、者的嗜好以及消费者的预期。3、 需求曲线是指在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不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描绘物品价格的变动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曲线。需求曲线符合以下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必须减少。这意味着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4、 消费者的购买决策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所对应的价格代表着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支付意愿(即消费者对购买的最后一单位物品的评价是多少,这个评价反映了一单位物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程度)。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支付意愿,那么消费者将不会购买。如果市场价格小于支付意愿,消费者将会继续购买,最终,消费者实现最大的经济利益的点是支付意愿等于市场价格的时
4、候,这一点即为需求曲线上的点。因此,需求曲线上的每一点代表着在任何给定价格下的消费者的最优购买数量和购买决策。5、 为什么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为随着人们对该物品消费数量的增多,每一单位该物品带来人们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这意味着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消费者对购买的每一单位物品的支付意愿越来越低。6、 市场的需求曲线是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的水平加总。7、 需求曲线的移动:当影响需求的其它因素(包括消费者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消费者的嗜好以及消费者的预期)在变动时,会导致需求曲线整体移动(请回忆这些因素变动会导致需求曲线如何移动)。7、涉及的相关概念:替代品、互补品、正常品、低档品、消费者嗜好、预期
5、二、生产者如何进行生产决策?1、供给的定义: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物品数量。2、供给曲线存在的前提条件:该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市场。3、影响厂商供给的因素:该物品的价格、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生产技术、预期4、供给曲线是指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该物品价格的变动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供给曲线符合以下供给定律:在其它因素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必然增加。因此,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5、 为什么供给曲线符合供给定律(价格越高,供给量越多)?供给曲线反映了企业的生产决策,而企业的生产决策同样是在边际上作出的。当企业的边际收益(在竞争性市
6、场上等于市场价格)大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时,企业愿意增加生产,提高供给数量直到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因此,供给曲线上的每一点都代表着在特定数量下企业的边际成本。从这个意义上看,在完全竞争市场,企业的供给曲线等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那为什么供给曲线符合供给定律呢?我们要回忆第12章生产成本中的关于边际成本的内容。即成本曲线具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随着某种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边际产量最终会递减,因而边际成本最终是上升的。这就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即随着边际产量的递减和总产量的增加,企业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因而为了诱使企业提供更高的产量,市场价格(企业的边际收益)必须上升。6、市场的供给曲线是单个厂商供给曲线
7、的水平加总。7、供给曲线的移动:投入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变动、生产技术、预期变动时,供给曲线会整体发生移动(要掌握这些因素变动使供给曲线朝哪个方向移动)。8、涉及的相关概念:完全竞争市场的特征三、竞争市场的均衡决定1、竞争性市场的均衡指供给与需求达到了平衡的状态。2、均衡是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交点,该点所对应的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所对应的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在均衡价格时,买者愿意支付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等于卖者愿意而且能够出售的数量。因此,均衡价格被称为市场出清价格。3、市场非均衡时的两种状态当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就会出现过剩的情况。当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则会出现短缺的情况。4、从非均衡到均
8、衡:在非均衡时,市场通过对价格的调整会使得最终物品的需求等于供给,在完全竞争的自由市场上,短缺与过剩都是暂时现象,必然会回到均衡,这被称之为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平衡(要理解市场是如何从非均衡到均衡调整的)。5、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确定某事件是移动供给曲线还是需求曲线、确定移动的方向,最后用供求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6、 涉及概念:均衡价格、均衡数量、过剩、短缺四、用弹性更精确地分析供给与需求1、弹性的概念: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决定因素中某一种的反应程度的衡量。2、需求的价格弹性: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用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
9、动的百分比来计算。以下是用中点法计算的需求价格弹性(掌握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几种因素)。3、需求的价格弹性的分类:完全无弹性的需求,弹性等于0缺乏弹性的需求:1111单位弹性需求:弹性等于1富有弹性的需求:弹性大于1完全富有弹性的需求:弹性等于无穷大4、运用需求价格弹性分析问题:我们经常运用需求价格弹性分析总收益的变动,即当价格变动时,卖者的收入如何变动(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运用)?一个一般性的规律是: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上升,价格下降使总收益减少。当需求曲线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使总收益减少,价格下降使总收益上升。在需求为单位弹性时,价格的变动不影响总收益。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
10、和总收益:在线性需求曲线的中点以上部分弹性大于1,在中点以下部分弹性小于1。这就意味着在需求曲线的中点,总收益是最大的。同时,线性需求曲线的每一点都具有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5、其它的需求弹性: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7、 供给的价格弹性,与需求的价格弹性类似,分为五种。8、 供给、需求弹性的应用:运用供给与需求的价格弹性可以分析一个事件的变动对供给方或需求方的影响(理解在长期中与短期弹性的大小是不同的,在长期内,供给与需求总是更富有弹性)。9、 涉及的概念:需求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产业组织:对企业如何进行生产决策的进一步深化和讨论一、企业存在的目的
11、:追求利润最大化,即使得总收益减总成本最大化。无论对于处于完全竞争性市场中的企业还是垄断市场中的垄断企业,企业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因此,利润=总收益一总成本,为了得出企业的利润,我们必须了解企业的成本。二、 企业的成本(一)企业的生产成本通常指企业使用的生产投入(生产要素)的所有机会成本。因此,企业的总生产成本分为两种,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企业的经济利润=企业的收益(显性成本+隐性成本)企业的会计利润=收益显性成本(二)生产函数与生产成本1、企业的总成本为企业为生产某一特定数量的物品所使用的生产投入的机会成本,而企业的产量与生产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表达。因此,从企业的生产函数出发,可得
12、出企业的生产成本。2、边际产量递减:一般而言,在短期内,企业的生产函数一般而言会表现出以下特征:即开始时,随着某一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企业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但最终,企业的边际产量会呈现出递减的规律。3、边际产量与边际成本的关系:企业的边际产量递减即意味着为得到每一单位的产量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边际增加是递增的,因此,企业的边际成本是递增的。相应地,企业的边际成本也表现出先递减,然后递增的曲线。(三)总成本的各种划分1、短期的划分:在短期,企业的一些资本设备投入是固定的,不随企业的产量变动而变动。因此,在短期,企业的总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种。 TC=TFC+TVC 将该等式两边除以Q
13、,可得到平均总成本等于平均固定成本加上平均可变成本。=+,推出ATC = AFC + AVC而边际成本为额外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MC=因此,企业的成本特征表现为:边际成本先递减,然后递增。 平均总成本曲线是U形的。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最低点相交。 边际成本曲线同时与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在平均总可变成本曲线最低点相交。2、企业的长期成本:在长期内,企业的所有成本都是可变的,不存在固定成本,企业可以灵活地调整任何一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长期平均总成本曲线比短期平均总成本曲线要更为平坦。三、 企业的生产决策:(一)完全竞争市场的生产决策企业的生产决策是追求利润
14、最大化,因此,企业在MR=MC处生产。在完全竞争性市场,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必须要接受市场确定的均衡价格。因此P= MR=AR即企业的MR曲线即为等于市场价格P的水平线,同时MR曲线与企业的平均收益曲线AR以及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是同一条曲线。1、 竞争性企业在MR=MC处生产是否总是盈利?企业的生产决策总是在边际上做出的,但MR=MC处的生产决策并不保证企业总是能够获得正的经济利润。当P大于企业在该产量上的平均总成本时,企业获得了利润最大化,而当市场价格小于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时,企业是亏损的,但是相对于其它产量水平而言,企业的亏损是最小的。2、 当竞争性企业在亏损时做出何种决策?短期内,竞争性企业
15、在总收益小于总可变成本时将会做出停业决策。TR VC,推出TR/Q VC/Q,即P AVC时,企业停业。这时企业的供给曲线是位于AVC上方的边际成本曲线。在长期内,由于固定成本可以收回,企业在总收益小于总成本时,会退出市场。即当P ATC时,企业做出退出决策。3、 长期内竞争性市场的均衡状况由于完全竞争市场存在自由的进入与退出,在长期内,当P ATC时,会有新企业进入市场,这样,进入与退出的压力将迫使市场在P=ATC时达到均衡,这时不存在进入与退出,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从而在长期中,市场的供应曲线为等于市场价格P的具有完全弹性的曲线。4、为什么竞争性企业在获得零利润时企业还在经营?企业获得的零
16、利润,是指的经济利润,而经济利润是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因此总成本已经包括了企业所有者用于经营企业的时间机会成本(隐性成本)和金钱的机会成本(显性成本)。这表明企业在零利润时,其收益已经补偿了所有者用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记住当企业获得零经济利润的时候,它获得了大于零的会计利润,而这时的会计利润恰恰等于企业的隐性成本。(二)垄断企业的生产决策1、为什么产生垄断?垄断是由进入壁垒导致的,请复习垄断的进入壁垒的三个来源(特别自然垄断的含义)。2、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 垄断者面临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这意味着垄断者是价格制定者,当他提高物品价格时只是会减少需求,而不会
17、失去所有的需求。同时,由于市场上只有一个生产者,那么垄断者面临的需求曲线即为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3、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边际收益是垄断者每增加一单位生产时的总收益变化。由于垄断者面临的是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垄断者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应必须降低对所销售的每一物品收取的价格。结果,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小于其价格,即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曲线位于需求曲线之下。垄断者的边际收益可以是负的,即随着产量的增加,价格是不断下降的,当价格下降的影响大于产量增加的影响时,垄断企业总收益会减少,从而边际收益为负。当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直线时,需求曲线中点以上的部分是富有弹性的,从而这段需求曲线所对应的
18、边际收益是正的。而需求曲线中点以下的部分是缺乏弹性的,从而这段需求曲线所对应的边际收益为负。需求曲线的中点所对应的边际收益为零。4、 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点垄断者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样在MR=MC处生产。在垄断者选择了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后,就可以用需求曲线找出使物品利润最大化的价格,这个高于边际成本的定价,我们称之为垄断价格。垄断者的利润=(P-ATC)Q5、 垄断者的价格歧视垄断企业如果对所有顾客相同的价格,它将会将价格定在垄断价格处以获得最大利润,但是如果垄断企业能够采取价格歧视(即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种物品)时,单一的垄断价格就不再是最优的定价决策。价格歧视不可能存在于
19、竞争性市场中(因为竞争性市场上企业是价格接受者),只有当某个企业具有某种程度的市场势力(企业制定价格的能力)时,价格歧视才会出现。价格歧视能使企业的利润更高。因而在现实上价格歧视是普遍存在的。福利经济学分析关于市场效率一、自由市场决定的资源配置是最有效率的吗?1、结论:在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自由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方式。2、消费者剩余:买者的支付意愿减买者的实际支付量。由于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的支付意愿,而价格反映了买者的实际支付量,所以消费者剩余是需求曲线以下,价格以上的总面积。消费者剩余=买者的评价买者支付的量3、生产者剩余: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卖者的成本。在生产者剩余中,卖者的
20、成本是以卖者的边际成本衡量的,所以生产者剩余是价格以下,边际成本以上的总面积。而在竞争性市场上,生产者的边际成本即为生产者的供给曲线,所以生产者剩余又可表述为价格以下,供给曲线以上的总面积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卖者的成本4、社会的经济福利是由总剩余来衡量: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效率的概念: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时,是有效率的。因此,竞争性市场在达到均衡时是最有效率的,在均衡数量的左边和右边社会总福利均小于均衡点处的社会总福利。这意味着在不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市场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而应该让市场自由
21、发挥作用,这就是经济学“自由放任”的自由主义思想。二、在不存在市场失灵的竞争性市场,政府干预是如何减少市场福利的?(一)、政府干预对于市场均衡的影响。(价格干预,征税以及由此引发的税收负担)1、当价格上限高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对市场没有影响,当价格上限低于市场均衡价格时,价格上限将导致短缺。2、当价格下限低于市场均衡时,价格下限对市场没有影响,当价格下限高于市场均衡时,会导致过剩。3、税收对市场均衡的影响结论:税收不鼓励市场活动,税收无论是向买者还是卖者征收,都会使得市场均衡数量减少。与不存在税收相比,买者支付的价格更高,而卖者得到的价格更低,这两者的差额即为政府对每单位物品所征收的税(
22、税收规模),因此买者和卖者均承担了税收负担。 供给与需求弹性对税收负担的影响。当供给曲线弹性大于需求曲线的弹性时,税收负担绝大部分由买者承担。当需求曲线的弹性大于供给曲线的弹性时,税收负担绝大部分由卖者承担。(二)、税收的无谓损失无论是向买者还是卖者征税,最终对社会福利的损失是一样的。在有税收的情况下,总的社会福利=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政府的税收收入。与不存在税收时相比,税收的无谓损失是C+E。税收的无谓损失实际上是税收导致交易量的减少而产生的。(三)、各种限制贸易的政策如何影响社会福利政府限制贸易的各种政策如关税与配额均减少了社会福利,导致了无谓损失。1、关税的影响要注意在有政府干预(第
23、三方)的情况下,社会总福利不仅包括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还应该包括第三方的福利影响。而在关税的情况下,政府的净福利为关税收入E。因此,与不存在关税时的自由贸易相比,关税情况下引起的无谓损失是D+F。2、进口配额的福利影响同理,在进口配额的情况下,社会总福利=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配额收入。与不存在配额相比,D+F的面积为实行进口配额后该国的福利的净损失(无谓损失)。3、 贸易限制政策的福利分析强化了我们在第三章国际贸易中得到的结论:贸易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好。在自由的国际贸易中,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都可以从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当每个国家生产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时,经济的总产量就增加了,这种
24、经济规模的扩大使得每个人的状况更好。如果一个国家具有比较优势,那么国内的价格将会低于世界价格,这个国家将会成为该物品的出口国。反之,这个国家就是进口国。与没有贸易时相比,自由贸易使出口国的生产者剩余增加,使消费者福利减少,因此,生产者的境况变好而消费者的境况变坏,但生产者剩余增加大于消费者剩余减少,因此整个社会福利增加了面积D。这意味着出口国通过贸易得到了社会福利的提高。与没有贸易时相比,自由贸易使进口国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使生产者福利减少,因此,生产者的境况变坏而消费者的境况变好,但消费者剩余增加大于生产者剩余减少,因此整个社会福利增加了面积D。这意味着进口国通过贸易得到了社会福利的提高。4、
25、 为什么贸易限制在现实世界如此普遍?如果自由贸易对每个国家都是有利的,为什么现实世界还有如此多的贸易限制?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各种限制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国家安全论、幼稚产业论、不公平竞争论、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的保护论。尽管存在这些支持贸易限制的结论,但是大多数经济学家仍然支持自由贸易,因为贸易会增进每个国家的福利。遗憾的是,在现实世界中,政策制定者是政治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他们不仅从经济上考量,而有政治上和其它因素的考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现实中,贸易限制仍然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存在市场失灵时的社会福利分析和政府干预一、 何谓市场失灵自由市场通常可以使市场有效地配置资源,即当自由市场达到均衡时
26、,社会总福利即达到最大。但是,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在某些时候,市场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当出现这种情况时,我们称之为市场失灵。当存在市场失灵时,政府干预可能会改善市场结果,提高社会福利。二、 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市场失灵(本书中所提到的)?1、 外部性。当一种市场具有外部性特征时,自由市场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2、 公共物品与共有资源。公共物品具有正外部性的特征。而共有资源具有负外部性的特性。3、 市场势力。当生产者具有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时,我们称之为生产者具有市场势力。在本书中,我们讨论了垄断的情况,垄断者具有制定价格的能力,当市场是垄断时,就会产生市场失灵。三、 对市场失灵情况的进一步分析(一) 外
27、部性1、 外部性的定义:当一个人从事对旁观者的福利产生影响而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活动时就产生了外部性。当这种影响对旁观者是不利的,我们称为“负外部性”,当这种影响是有利的,我们称之为“正外部性”。(要了解哪些生产或消费活动具有外部性特征)2、 外部性的社会福利影响。生产的负外部性:在生产环节出现的负外部性(如污染)会导致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生产者的私人成本。这两条成本曲线的差别反映了社会为此承担的治理污染成本。由此,我们看到,如果出现负外部性,由私人成本和需求决定的市场均衡点的产出数量大于社会最优数量。这表明在出现负外部性的情况下,社会希望生产者少生产一些是增进社会福利的。注意在社
28、会最优点,社会总福利达到最大。它大于市场均衡时的社会总福利。其原因在于在具有负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点的社会总福利=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为此承担的治污成本。生产的正外部性:在一些市场,生产的外部性会使旁观者受益。如一个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会使得整个社会获得新的技术。因此,生产的社会成本小于私人成本。(要清楚哪些生产活动具有正的外部性)。这两条成本曲线的差异反映了社会从正的外部性中所得到的收益。因此 ,在具有生产的正外部性情况下,市场提供的数量小于社会最优提供数量。市场均衡点的社会总福利=生产者剩余+消费者剩余+社会为此得到的收益。可以证明市场均衡点的社会总福利小于社会最优点的社会总福利。
29、消费的外部性福利分析与生产的外部性福利分析是一样的(要掌握消费外部性福利分析)。对外部性的社会福利分析表明,外部性的出现导致市场均衡点并不是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点,因此市场并没有有效地配置资源,即出现了市场失灵。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增进社会福利。3、 外部性问题的私人解决方法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具有几种方式(见P217)。在这些方法中,一个最为著名的结论是科斯定理,即无论最初的权利如何分配(这意味着必须在初始时明确产权,但产权分配给谁是无关紧要的),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资源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总是可以有效地解决外部性问题。为什么私人解决方法并不总是有效?尽管
30、科斯定理的逻辑很吸引人,但在现实中,私人主体往往并不能有效解决外部性问题。这主要是因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交易成本是各方在协议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因此,交易成本的存在使得私人各方不能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从而通过个人协商解决外部性问题就不可能。4、政府干预对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作用在发生市场失灵时,政府对市场实行干预在理论上是可以增进社会福利的。表现在外部性的市场上,政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1、 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管制来干预具有负外部性的市场。在具有负外部性的市场,市场均衡数量总是大于社会最优数量,因而政府可以通过强制性的命令与控制等管制措施来禁止生产者生产过多的数量或是禁止消费者消费的
31、数量。但是这种简单的禁止措施一般而言收效不大。因为政府要制定一个最优的社会产量,但政府缺乏这方面的市场信息。2、 政府可以通过以市场为基础的调节措施如庇古税、环境污染许可证的形式干预具有生产的负外部性市场,从而使得生产者承担更高的生产成本,导致生产者的私人成本曲线向左移动至社会成本曲线。政府也可以采取奖励、减税、补贴和专利法等措施来鼓励具有正外部性的生产,使正外部性的生产者得到更大的利益,从而使生产者的私人成本曲线向右移动至社会成本曲线。注:对外部性的政府干预分析详见书中第十章。(二) 公共物品和共有资源1、 公共物品与共有资源的定义公共物品:既无排它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要能够判断哪些物品是
32、公共物品)共有资源:只有竞争性但无排它性的物品。(哪些物品属于共有资源)2、 公共物品的特征公共物品具有非排它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之所以无法排它,那是因为对每个消费公共物品的人们实行收费在技术是困难的或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人们都有搭便车的激励。当公共物品提供出来后,它不能拒绝那些没有对这种物品进行支付的人消费它(如放烟火时,没有支付的人也可以欣赏到烟火表演)。搭便车者就是指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却避开为此支付的人。由于消费的非排它性和搭便车现象,私人市场没有提供公共物品的激励。然而公共物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的特点,当公共物品被提供出来,多一个使用并不会影响其它的使用者。因此公共物品对这些搭便车
33、的人而言具有正的外部性。在具有正的外部性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的提供量小于社会最优数量,因而市场是失灵的。3、 公共物品的政府干预如果政府相信,提供公共物品的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政府便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税收进行支付,那么政府提供可以增进社会福利,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4、 共有资源的特征共有资源是具有非排它性和竞争性的物品。这就决定了共有资源一旦被提供就不能阻止任何想使用它的人享用该物品,但是由于共有资源具有竞争性,当一个人使用该物品时,它就影响了其它人享用该物品,但这个人不必向其它人对他产生的这种影响支付报酬。因而负外部性就出现了。共有地悲剧:当人们都在草地这个共有资源上放羊时,每个人
34、都有养更多的羊以使自己的收益最大化的激励。当由于负外部性的存在,当每个人都享用这块草地时,它就减少了其它人对草地的使用。最终草地会被过度使用。共有地悲剧的一般含义为,当一个人使用共有资源时,也减少其它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这是市场失灵的另一个例子,即共有资源具有负外部性,从而产生了市场失灵。5、 共有资源的政府干预政府可以采取解决负外部性问题的措施,如征税、使用许可证等方式来解决共有地悲剧。政府也可以采取将共有资源变为私有物品的形式来解决。当共有资源变为私有物品时,对该物品的使用可以通过价格来排它,这就阻止了其它人对该物品的使用,从而使负外部性消失。因此
35、,对共有资源的政府干预使得社会福利得到提高。(三) 垄断1、 垄断的社会福利损失 垄断也产生了市场失灵,即在垄断的情况下,市场均衡点的社会福利并不是最大的,这意味着垄断产生了社会福利的无谓损失。由上图可看出,垄断产量小于社会的有效率产量,产生了一个三角形的无谓损失。2、 垄断为什么会产生福利损失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点应是需求与边际成本的交点,在这点上,均衡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但在由于垄断者根据利润最大化来生产,因此,它的生产决策总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交点。同时由于垄断者拥有市场势力,能够制定价格,因此,垄断者将垄断价格定为垄断产量所对应的需求曲线上价格。由于在垄断市场上,需求曲线总是高于成本曲线
36、,我们说垄断者将垄断价格定在高于边际成本产生了社会无谓损失。 市场有效率的点是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需求曲线反映了买者对该物品的评价,而边际成本曲线反映了垄断者的成本,当买者的评价大于卖者的成本时,增加该物品的产出对社会整体而言是合意的,因为这样可以提高社会总福利。而当买者的评价小于卖者的成本时,减少该物品的产出可以提高社会总福利。因此,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是有效率的点,该点对应的产量为社会有效率的产量,而价格则是等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所以我们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时,市场才是有效率的。垄断产生的无谓损失正是由于垄断价格高于其边际成本,导致部分评价高于边际成本的消费者不能买到该物品,
37、这部分的交易减少导致了社会福利净损失。3、 垄断情形下的政府干预垄断所会产生社会无谓损失,从而出现市场失灵。因此,对垄断市场进行政府干预可能会增进社会福利。对垄断的政府公共政策包括以下几种:反托拉斯法:使垄断行业变得更有竞争性管制垄断者的行为:特别是管制垄断者的定价行为。将垄断者的价格制定在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的交点无疑是最有效率的。但是,对于自然垄断产业,在其生产范围内,企业的平均总成本总是高于边际成本,政府要求企业将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会使得垄断企业亏损。因此一个次优的方法是使垄断企业的价格等于平均成本,从而要求对边际成本的某种背离。公有制:由政府来经营具有自然垄断特性的行业。但是,公有制同样存在缺陷,公有制企业最主要的问题在于企业的经营效率太低,成本太高,因为在公有制的前提下,企业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所以,对于自然垄断企业,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各国包括美国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实行了将公有制的自然垄断企业私有化的改革。政府无所作为:即认为与垄断所带来的无谓损失相比,政府管制所带来的管制成本更高。管制同样是无效率的。因此,政府最好不要设法解决垄断定价的无效率。25本资料由各班团支书配合,联席会秘书长胡叶倩雯,副秘书长许高、胡杨昱骄、梁杰呕血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