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2016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仪征市陈集第二中学2016届九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无答案) 苏科版.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九年级物理第一次阶段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1A羊角锤 B筷子 C起瓶器 D独轮车下列机械或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2、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AF1OC=F2OA BF1OD=F2OBCF1OE=F2OA DF1OE=F2OB3、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在300牛的铜块和200牛的铝块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减少50牛,则杠杆(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4、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泥潭后,司机按图所示
2、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匀速拉出。比较这两个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安装的都是动滑轮,都能省力 B甲、乙安装的都是定滑轮,都不能省力C甲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 D乙安装的是动滑轮,能省力5、山区的公路多修成环绕山坡的盘山公路,这样车辆向上行驶时可以( )A提高功率 B提高机械效率C减小所必需的牵引力 D减小所做的功6.甲、乙两质量相等的物体,用外力F1使甲以速度v1匀速上升高度h时,F1做功W1,功率为P1;用外力F2使乙以速度v2同样匀速上升高度h时,F2做功W2,功率为P2,已知v1v2,则()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
3、1=P2 DW1W2,P1P2用力推杯,杯没动,推力对杯子做功了A托着杯子长时间不动,托力对杯子做功了B托着杯子水平向右移动,托力对杯子做功了C托着杯子竖直向上移动,托力对杯子做功了D7、如图所示的情景中,关于力对杯子做功的描述正确的是( )8小明将掉在地面上的物理书捡起来放在课桌上,他对课本所做功最接近于( )A0.02J B0.2J C2J D20J9用大小不同的甲、乙两个力拉同一物体,两力所做的功W与这两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关系图像如图7,由图可知,甲乙两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A.F甲F乙 B. .F甲F乙 C. B. .F甲=F乙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第9题 第10题10如图
4、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其从。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 )A逐渐变大B逐渐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11、如图所示,工人用滑轮或滑轮组提升重物,每只滑轮质量均相同,若把同一货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C滑轮组与使用D滑轮组一样省力 B使用D滑轮组最省力C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C滑轮组 D其中机械效率最高的是使用B滑轮12、如图所示,利用轻质滑轮组匀速拉动水平地面上重为300N的物体,拉力F的大小为30N。若物体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45N,则A处的拉力大小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别为()A45N、
5、50% B45N、75% C60N、50% D60N、75%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13、在物理学中,对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需要引入不同的物理量例如,要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需要引入速度;要比较做功的快慢,需要引入 14、剪钢丝的老虎钳是一个_杠杆,夹取砝码的镊子是一个_杠杆(选填“省力”、“费力”或“等臂”)。15、如图所示,OB为一轻质杠杆,O为支点,OA=0.3m,OB=0.4m,将重30N的物体悬挂在B点,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在A点至少需加 _ N的拉力,这是一个 _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16、学校升旗仪式上,旗杆顶端有一个 滑轮,它的作用是 。17、如图所示,一物
6、体重500N,滑轮重、绳重和摩擦均忽略不计,要拉起这个物体甲图中需_N拉力,乙图中需_N拉力。若滑轮重20N(不计摩擦),当用力分别匀速拉动物体时,甲图中需_N拉力,乙图中需_N拉力。18木块在大小为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在水平面上沿拉力方向前进2m,拉力做功为J,功率为W;若木块重15N,在此过程中重力对木块做功为J。19、如图所示,物体A重20N,滑轮重1N,绳重不计,弹簧秤示数为25N,则物体B的重为 N。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为 N。20、如右图所示,在两堵墙壁之间同一水平面上的A、B两点用弹簧秤和滑轮组相连接, 不计摩擦和绳、滑轮、弹簧秤的重,若拉力F5N,则弹簧秤P的读数是 N
7、,弹簧秤Q的读数是 N. 第15题 第17题 第19题 第20题21如图所示,用一根结实的绳子在两根光滑木棒上绕几圈,一小朋友用力一拉,两位大力士竟撞在一起了。这幅漫画说明了 。22、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在同一水平木板上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在相等的时间内,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F1 F2;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W1 W2(选填“”“”或“=”)23、体重60kg的王健做引体向上,在1min时间内完成了10个,每次上拉,身体重心上升30cm,则他每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做功J,1min内的平均功率是W。(g取10N/kg)24、如图(甲
8、)所示,小华同学用水平力F拉着木箱在水平方向上运动了距离L,则小华对木箱所做的功为W1=_ .小昕同学沿如图(乙)所示的斜面用同样大小的力F拉着同样的木箱在力的方向上也运动了距离L,小昕对木箱所做的功为W2.则W2 W1.。(填“”、“”或“=”)第21题 第22题 第24题25、如图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AC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均匀拉到定点A,已知道ABAC,如果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1、W2,拉力所做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W1 W2,P1 P2(均选填“”、“”或“”)26.小强利用如下图所示的滑轮组去拉物体,使重为200N的物体A在15s内沿水平方向匀速移动了6m,若物体A
9、所受地面的摩擦力f= 60N,小强所用拉力F=25N,则拉力所做的有用功为_J,拉力做功的功率为_W。27.用四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两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分别将两个相同的钩码提升10cm,若不计绳子与滑轮的摩擦,装置更省力(选填“甲”或“乙”),甲装置的机械效率乙装置的机械效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F1F2甲乙三、解答题(共47分)28、(7分)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身体可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10N/kg)(1)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1(3)若O
10、B=1.0m,BC=0.4m,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4)若他在lmin内做了30个俯卧撑,每次肩部上升的距离均为0.4m,则他的功率为多少29、(6分)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吊运建筑材料。某次将总重G为4000N的砖块匀速吊运到高为10m的楼上,用时40s,卷扬机提供的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250W。求在此过程中:(1)拉力F做功多少?(2)拉力F的大小为多少?(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多少? 30作图题(1)如图所示杠杆OBA处于平衡状态,请分别画出F1的力臂l1和F2的力臂l2。(2)如图所示,站在地上的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用笔画线代替绳子在图中画出最省力的绳绕法(3)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11、点转动,杠杆上吊一重物G,在力F的作用下杠杆在水平位置静止,l为F的力臂,请作出力F的示意图。GF1F2OAB lO31如图甲所示,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质量相同的钩码若干个。(1)实验前,将杠杆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便于在杠杆上直接测量。(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
12、什么?。乙O甲OBA(3)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32物理实验要遵守实事求是,小明同学在“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特点”的实验中,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记录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小明觉得与课本上的结论有较大偏差。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历程,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分析数据,她觉得与书本中的结论偏差较大你一定也做过这样的实验,回想你的实验经历,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
13、中造成使用定滑轮时F1G的主要原因是:_(2)该实验中造成使用动滑轮时F2G/2的主要原因是:_(3)请你对小明做“研究定滑轮的特点”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_(4)请你对小明做“研究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方法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_33、(6分)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图13所示。 实验次数物理量123钩码重G/N446钩码上升高度h/m0.10.10.1绳端拉力F/N1.81.62.4绳端移动距离s/m0.30.4机械效率74.1%62.5%(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上升。(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第2次实验是用 (选填“甲
14、”或“乙”)图所示装置做的实验。(3)通过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动滑轮的质量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选填“越高”、“不变”或“越低”)。(4)小组同学再用第1次实验中使用的装置做第3次试验,表中第3次试验中空缺的数据应为:绳端移动距离s=_m,机械效率=_。(5)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3次实验可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34、(6分)在影响机械效率的许多因素中,摩擦是一个重要因素。小丽将“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与“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相结合,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斜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
15、所示。(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中的空白补充完整。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木块的_。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沿斜面向上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用刻度尺分别测出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及上升的高度h。记录实验数据并填入表中。保持斜面的_定,将棉布铺在木板上,重复上述步骤。斜面表面状况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的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木板2.10.41.60.80.841.2865.6棉布2.10.420.80.841.6(2)该实验中采用了_的研究方法。(3)计算斜面表面为棉布时的机械效率: _。(4)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实验结论:_。35、(4分)
16、如图甲所示,轮轴实质是一种杠杆。小捷同学为了探究轮轴的平衡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GF乙F丙G甲乙丙实验一:如图乙所示,重物G通过细绳绕在轴上,在轮的边缘沿切线方向用力F匀速提升重物,记录数据如表一。实验二:如图丙所示,重物G通过细绳绕在轮上,在轴的边缘沿切线方向用力F匀速提升重物,记录数据如表二。表一(轮半径10cm、轴半径4cm) 表二(轮半径10cm、轴半径4cm)G/N51015F乙/N246G/N51015F丙/N12.52537.5 (1)分析表一数据可知,当重物通过绳绕在轴上,作用力在轮上,且轮轴平衡时,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力就是用绳绕在轴上的物体重力的_。(选填“几
17、倍”或“几分之一”)(2)分析表二数据可知,当重物通过绳绕在轮上,作用力在轴上,且轮轴平衡时,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轴上的力就是用绳绕在轮上的物体重力的_。(选填“几倍”或“几分之一”)(3)若轮半径为R、轴半径为r,作用在轮上的力为F1、作用在轴上的力为F2,则轮轴的平衡条件表达式为_。(4)你认为骑行有变速器的自行车时,为了使速度更快,链条应调到半径较_(选填“大”或“小”)的飞轮上。九 年 级 物 理 第一次阶段检测试 卷 2015092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13、 14、 、 15
18、、 N、 16、 、 17、 N、 N、 N、 N 18、 J W J 19、 N、 N20、 N、 N21、 22、 23、 J W24、 、 25、 、 26、 J W27、 、 三、解答题(共45分)28、(7分)29、(6分)30、(6分)GF1F2OAB lO (1) (2) (3)31、(1)_ 、 _ 、 _ _ _ (2) 、 _ 、 _ (3)_ _ _ _ 32、(1)_ _ (2)_ (3)_ (4)_ 33、(1)_(2) (3)_(4)_、 _ (5)_34、(1)_、 _ 斜面表面状况木块重力G/N斜面高度h/m沿斜面的拉力F/N斜面长s/m有用功W有/J总功W总/J机械效率/()木板2.10.41.60.80.841.2865.6棉布2.10.420.80.841.6(2) _(3)_(4)_ 35 (1)_ _ (2)_ (3)_ (4)_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