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总结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总结汇总.docx(4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总结汇总七年级上册:(一)论语十那么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 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默而识之/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
2、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 昼夜。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 悦;“有朋自
3、远方来,不亦乐乎?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三、回答以下问题1、文中最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什么?莲,花之君子者也。2、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是哪一句?出淤泥而不染。3、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予他怎样的思想感情?寄寓了他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高洁风格的思想感情。4、中心思想:本文通过对“莲”的美好形象和高洁品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 炎附势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以及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五)三峡(郦道元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1、文学常识: 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三峡一文出自水 经注这是记叙
4、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2、实词:自:在。空谷传响: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襄:上。漱,这里是冲刷的意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御:驾。 :山峰。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良:实在、真。肃:寂静。属:(zhti)连续。弓I:延长。绝:消失。素:白色;旦:早晨。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朝:早晨。曦月:太阳,月亮。曦,日光,这里指太阳。3、特殊用法:奔:飞奔的马。湍:急流。三声:几声。三,这里不是确数4、区别:属:属引凄异(连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绝:久绝(消失)。绝(山峰):极阻绝:断自三峡(在) 自非(如果)5、通假字:阙;同“缺。中断。6、
5、重点句翻译: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上涨漫上小山包的时候,上行和下行的船只都被 阻绝了,不能通航。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悬泉瀑布在山峰间飞流冲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在秋天,每到初晴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空旷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7、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月。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引 用渔歌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7、结
7、构。结构:文章先总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分写)(第二段)8、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9、运用:(1) 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 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 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10、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作为三峡景色中最具有特色的是“山和水、而其中最具魅力的三峡夏天迅猛、凶险的江水,
8、 所以先写夏天景色,后写春冬的明丽多姿,最后写秋天的悲凉之景。这也符合读者情感认知 的顺序。可见写景顺序的选择,是根据内容和读者认识而定的。(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 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抓住特点描写三峡的四季之景:夏季的景色水流湍急;春冬景色清荣峻茂;三峡 的秋天寂静、凄凉。11、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 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
9、, 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 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从天而降,落下深谷的气势。)一、解释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2、夏水襄陵:上3、乘奔御风:这里指快跑的马 4、素湍绿潭:急流5、不见曦月:日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接连不断9、或王命急宣:有时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11、良多趣味:良:真,实在二、回答以下问题1、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作者是从“山”、“水”两方面描写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先写“山嗝写水”写山”,突出连绵 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
10、水”,描绘出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用原文回答:表现群山高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表现水流急速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表现春冬清流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表现秋季凄清萧瑟的句子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3、作者是如何从不同的季节景象来描写江水的特点的?答:夏天,写了因水大而形成的险阻和江流的迅急,突出江水凶险和疾速的特点。春冬之 时,水退潭清,景色秀丽,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秋季的景色清冷寂静,水枯 气寒冷以高猿哀鸣衬托深秋的凄清,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4、文章结尾引用了渔者的歌词,有什么作用?答:衬托“晴初霜旦”之时“林寒涧
11、肃”的凄凉情景,渲染萧瑟的气氛。(六)记承天寺夜游苏轼一、 苏轼,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学过他的文章有水调歌头明 月儿时有、江城子密州出猎二、解释句中加点的词:念:考虑,想到 寝:睡 但:只是相与:共同,一起闲人:清闲的人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户:门水(指月光)中藻、存(水草,这里指竹子和柏树的影子)交横。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至:到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三、把以下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存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
12、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荐。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四、填空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 清冷皎洁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符交横,盖竹柏影也。3、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 旨句)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旷达胸怀)(1)贬谪悲凉。(2)人生感慨。(3)赏月喜悦;(4)漫步悠闲。五、结构: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
13、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 记叙描写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表达,交代清楚了时 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间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 达乐观的襟怀)六、思考1、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 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2、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3、作者
14、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五、欣赏、“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昔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二、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月光(月色)三、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哪一句“庭下如积水空明影也”六、中心思想本文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积极乐观的情怀。八年级下册(七)马说韩愈一、解释以下加点的词语1、策之不以其道:驾驭;方法 2、执策而临之鞭子;面对3、其真无马邪: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
15、:喂;通“才”指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尚且;一样 9、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日行千里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2、骈死于槽杨之间,不以千里称也。(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
16、,(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八)送东阳马生序(明朝:宋濂)1、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2、重点字词解释。益慕圣贤之道:仰慕媵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热水;蒙盖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期限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致,取得、得到。假借:借。假也是借的意思。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忧,忧虑。硕师,才
17、学渊博的老师。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趋:奔向。先达:学术界的前辈。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叩,请教。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门人,弟子,学生。填,塞。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弓I,提出。质,询问。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或遇其叱咄:或,有时。叱咄:训斥,呵责。(礼愈)至:周到。(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白。俟(其欣悦):等待,等。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穷冬:隆冬。皴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至)舍:学舍,书
18、馆。僵劲:僵硬。(持)汤沃灌:热水。沃灌,浇洗。以衾(拥覆):以,用。衾,被子。寓逆旅:住在旅店里。逆旅,旅店。(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再,两次。食,提供伙食。(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腰(白玉之环):腰,腰佩。(右备)容臭:容臭,香袋。烽然(假设神人):炸然,光彩照人的样子。编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组,旧絮。敝,破。 略 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慕、艳,羡慕。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 吃的穿的不如别人。3、理解背诵。(1)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体之奉不 假设人也4、思考、(1
19、)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路途:遥远艰难。衣着:破旧不能 御寒。饮食:每日两顿,毫无滋味。(2)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答: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能学得好,像某 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 期坚持“勤且艰”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3)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 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4)作者在艰苦的环境下刻苦学习精神对你有什么启发?结合自己实际谈一下。5、课外
20、积累。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晋朝,车胤(yin)囊萤读书。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二、翻译以下文言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家里穷,没有方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2、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破裂而不知。在深山大沟中赶路。严冬刮着猛烈的风,大雪深积几尺,脚上的皮肤冻裂了也不知道。3、同舍
21、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惮然假设神人。同宿舍的学生都穿着绣花绸缎衣服,戴着缀有红缨带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 左边佩腰刀,右边挂香袋,光彩照耀像神仙一样。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5、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着陪侍在老师身边,提出疑问,询问道理。6、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用被子(将全身)蒙盖好,好久才暖和过来。7、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假设人也。却一点也没有羡慕的心思,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也就不感觉吃的、穿的不知他人了。8、盖余之勤且艰假设此。总之我求学时的辛勤与艰苦就是如此罢。9、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所以
22、我虽然愚笨,但终究获得了学识。10、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流,(因而)曾经跑到百里外,捧着经书向当地有名望的前辈请教。三、阅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艰苦的学习过程和端正的学习态度。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勤奋学习的谦虚求学的态度。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表达了作者奔波求学之苦。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通过比照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事?借书之苦;求教之难。6、“卒获
23、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九)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一、词语:水尤清冽:格外。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路;出现。为诋,为屿,为峨: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怡然不动:呆呆的样子。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停留。隶而从者:跟从。从
24、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向西。下见小潭:在下面。日光下澈:往下。皆假设空游无所依:在空中。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像北斗星一样;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齿那样。似与游者相乐:逗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使一-凄凉;使-寒冷。记之而去:离开。二、句子翻译。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琳I、玉 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屡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4、
2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女:通“汝”,你。是,这。知, 通“智”,聪明。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想做的事情。施,施加。二.写出这课至今还用的成语。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择善而从三.填空。1、子日:“学而时习之,。” 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高兴的事吗?2、子日:“学而不思那么罔。” 孔子说:光读书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而无所得。光思考而不去读书学习,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3、子日:“见贤
26、思齐焉,。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的人,就要自我反省,看有没有同他相似的毛病。4、子日:“三人行,。,。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 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供自己学习,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有的缺点时,就应该注意改 正。5、子日:”,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 或发现,这样,可以做老师了。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3、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4、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
27、,影布石上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 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5、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或隐或现, 都看得清楚。6、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参差不齐,无法知道水的源头。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 静幽深了。8、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因为这地方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三、课文按什么顺序写?游览顺序
28、。课文抓住了小石潭什么特点?幽静。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幽深冷寂,孤苦凄凉。悲哀深沉。本文通过写景,把感情寓于景中。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征,从不同角度描绘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它的寂寞、凄寒、幽怆的气氛,借景抒发了自己有寂寞处境中的悲凉、 凄怆的情感。 文中的“比照”和“烘托”点拨:为了突出鱼的生动活泼,把“怡然不动”和“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两种情态加以比照,静动相对,尤显出鱼的活泼。作者用反衬的手法写鱼在潭中历 历可数,使人感到像是“空”“无)尤使水清之状具有实感。(十)岳阳楼记 范仲淹一、生字谪(zh6)守朝晖(huT)夕阴霏霏(fBi)薄暮冥冥(ming)淫(yin)雨
29、心旷神怡(yi)皓(脸o)月宠辱偕(xie)忘潜行(qian)浩浩汤汤(shang)潇(xiao)湘 属(zhu同嘱”)二、重点解词增其旧制:扩大它旧有的规模。制,规模。横无际涯:宽阔无边。际:涯,边。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晖,日光。大观: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备,详尽。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薄暮冥冥:黄昏天色昏暗。薄,迫近。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长烟一空: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一,全。何极:哪有穷尽。橘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断折。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即在轻风吹拂中端
30、起酒来喝。把,持、执。微斯人:没有这种人。微,无、没有。吾谁与归:我同谁一道呢?归,归依。三、重点语句翻译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译: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具,同“俱。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3、假设夫霆雨霏霏,连月不开。译: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开,放睛)4、至假设春和景明,波澜不惊译: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景,日光。惊,有“起”、“动”的意思)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忧(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译
31、: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宠,荣耀;偕,一起)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心情不同。(求,探求。为,指两种心情)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译: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以,因为)。9、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译: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先:在之前,后:在之后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
32、其上: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四、文章知识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2、归纳段意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引出 下文。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政治抱负。揭示全文中心。3、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发
33、奋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 胸襟。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五、理解背诵、(1)写迁客骚人“悲”、“喜”的句子分别是什么?答:悲“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喜“心旷神怡,宠辱偕忘。”(2)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句子是什么?答:浮光跃金。(3)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句子是什么?答:静影沉璧。(4)表现作者关心国家大事的句子是什么?(表现进亦忧,退亦忧的句子 是什么?)答: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5) “进”“退”分别照应什么?答: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6)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
34、子答:不以物喜,不以已悲。(7)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与现在“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相似的 句子。)答: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属予作文以记之。(9)请从文中找出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其中最有气势的两个词是什么?答: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衔、吞)(10)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什么?答:政通人和、百废具兴(11)第二段中说“前人之述备矣。照应上文哪句话?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 诗中是怎样“述”的?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12)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子是:
35、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3)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14)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 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用岳阳楼记中原句答)六、思考(1)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 果?答: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 好才会“心旷神怡”。(2)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推导出
36、“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3)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什么?答:以物喜,以己悲。(4)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作者对 “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答: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否认。(5)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答:否认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6) “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答: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2003年河北省中考填空题)(7)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答:揭示了古仁
37、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七、词语欣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答:“怒”以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势之大,声音之响。(1分)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越明年:到了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规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在;。属予作文以记之:我;来。予观夫巴陵胜状:那;胜景。衔远山,吞长江:连接。横无际涯,朝晖夕阴:边;日光。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雄伟景象。前人之述备矣:描述;详尽然那么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虽然如此,那么;尽。迁客骚人:降职远调的人;诗人。淫雨霏霏:连绵的雨;雨或雪繁密的样子。连月不开:放晴;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迫近;离开。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38、:日光;鸟停息在树上。岸芷汀兰;此乐何极:小草;小洲;穷尽。宠辱偕忘:荣耀;:一起。把酒临风:持。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或异两者之为:或许;指两种心情。庙堂:朝廷。江湖:民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之前;在之后微斯人(登斯楼也),吾谁与归:没有;这;归依。假设夫:像那。至假设:至于。嗟乎:唉。不以物喜:因为。心旷神怡:愉快。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
39、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登斯楼也,那么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忧遭到诽谤和挖苦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登斯楼也,那么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 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 是什么缘故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居庙堂之高那么忧
40、其民,处江湖之远那么忧其君。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通假字】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2)百废具兴 具同“俱”,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
41、贤今人诗赋。“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那么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 湖之远那么忧其君。(11)、本文中能表现作者
42、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十一)醉翁亭记1、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O2、生字环滁(chii)林壑(he)琅珊(lang ya)饮少
43、辄醉(zhB)岩穴暝(ming) 何娄(yu 1U)酒洌(lie)山肴野藏(su)觥筹(g6ngeh6u)射者中(zhbng)弈者胜(yi)颓然(tui)阴翳(yl)环滁:环绕着滁洲城。环,环绕。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霏,雾气。负者:背着东西的人。负,背。临于泉上者:靠近。泉香而酒洌:泉水甜,酒儿清。洌,清。山肴野藏:野味野菜。藏,菜蔬。杂然而前陈者: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杂然,错落的样子。陈,陈列、摆开。觥筹交错:觥,酒杯。筹,酒筹。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醉翁之意:情趣。深秀者:秀丽。宴酣之乐,非丝非竹:酣,尽兴地喝酒。丝,
44、弦乐器。竹,管乐器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发,开放。似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搀着走。这里指老老小小的行人。似偻,腰背 弯曲,这里指老人。云归而岩穴暝: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昏暗了。暝,昏暗。4、重点语句翻译(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译: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中间飞 淌下来,这就是酿泉。(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译: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象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酿泉 上面,这就是醉翁亭。(临,靠近)。(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5、译: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上,而在乎山水之 间啊。(4)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译:早上上山,黄昏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译: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7)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译:苍老的容颜,雪白的头发,醉醺醺地坐在人们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8)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译:树林茂密阴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呀!(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译:游人们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
46、的快乐为快乐呀(10)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译: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写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呀! (11)翻译描写四时之景的句子:5、复习文章知识。(1)归纳段意第一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季景色。第三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山的情形。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2)本文第一段写景的顺序是什么?答:由远到近。(3) “太守自谓也”在文中作用是什么?答:制造悬念,引出下文。(4)请写出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5)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
47、?核心又是什么?答:四幅。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6、理解背诵。(1) “醉翁,的由来是什么?请用文中原话回答。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2)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什么?答: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3)第二段中哪个句子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4)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答: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 鸟乐也。(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答:树林阴翳,鸣声上下。(6)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