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doc(1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现场经验交流会,主要任务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近期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着力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对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全力做好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同时,交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经验,贯彻落实五部门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这几年,我们坚持以现场会形式来交流推动工作,主要是考虑到工作对象的特殊性,地质环境保护专业
2、性比较强,需要多走多看多交流。去年X月,我们在_丹巴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应急避险现场会,大家反映都很好。这次现场经验交流会,主题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考虑:一是_省作为全国四个中央财政支持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之一,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_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_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相关部门强力推进,工作抓得实,有亮点可看、有真经可学。二是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了_、_、_和_四个省份,其他各地也都在抓紧推进,有许多好经验、好做法需要加强交流。三是_市和_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城的综合防治工程与地方经济
3、社会发展紧密联系,走出了一条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式治理路子,值得各地借鉴。四是20_年_舟曲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后,现在已圆满完成恢复重建。我国类似舟曲这样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的城镇还有很多,希望大家都能对此有所了解,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回去后结合本地实际更好地推动工作。昨天,大家参观了兰州市伏龙坪地区、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城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等现场。刚才,_省李荣灿副省长在繁忙工作中莅临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介绍了_省的情况。_、_、_、_四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介绍了本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情况,_、_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就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交流
4、发言,讲得都很好。总的看,这次会议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大家普遍反映,看了听了之后有收获、有压力、有激励,我本人也深受启发。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一、充分肯定成绩,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成效明显20_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_号)提出,以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防治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为核心,全面提高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水平。20_年,在中央领导同志关心指导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及我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央财政连续X年每年安排_亿元补助资金支持_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随后,_省印发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_20_年),明确今
5、后X年共投资_X._亿元,中央财政补助和地方财政配套各占一半,全面推进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与搬迁、应急体系“四大工程”建设。20_年,在_省试点基础上,财政部和我部通过竞争性遴选,确定了_、_、_为中央财政首批支持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点省份,从中央财政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大块,用于支持重点省份开展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包括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和应急体系等方面。随着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在_、_、_、_四省全面铺开,四大体系建设逐渐成为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工作主线。几年来,四省按照要求,依据财政部和我部审定的建设方案,全力以赴予以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
6、御能力明显提高,积累了不少好的经验和做法,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认识到位,强化组织保障。四省党委、政府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作为切实改善民生、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列入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和重要工作。_省将此项工作作为“生命工程”,省委常委会多次研究,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指挥。_省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四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更是把推进综合防治体系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以赴,确保了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顺利推进。(二)建章立制,科学规范建设。四省先后出台一系列文件,明确相关制度和规定,确保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_省建立健全资金规模保障、项目执行
7、奖惩、项目绩效评价、结余报告、项目情况核实等系列制度和措施。_省针对项目管理,从制度办法和标准规范着手,先后出台避险搬迁安置、隐患动态管理、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小流域及重点场镇工程治理等数十项规章制度,以及治理工程勘查设计验收规范和概预算标准,确保项目和工程严格依法依规运行。(三)督导检查,突出事中事后监管。四省按照国务院关于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中,将大部分项目的审批实施权力下放到市县政府的同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着力在资金管理使用、工作量执行、时间进度控制、项目实施程序、配套资金投入、工程后期管理维护等方面进行督导检查,确保了体系建设各类项目取得预
8、期成效。_省开展了全省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项目和资金使用情况管理专项督查,通过开展绩效评价,规范了管理,提高了效率。(四)注重效果,努力实现工作目标。四省通过建设,防治工作得到明显加强,基层防御能力大幅提高,防灾减灾成效凸显。20_年,_省全年死亡失踪X人,_省全年零死亡,两省均创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值。_和_省近年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也大幅下降。这虽然也有天帮忙的因素,但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毋庸置疑。从全国看,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一是调查评价体系取得显著进展。全国累计完成地质灾害XX万详查的县市已达个,完成_X处重要隐患点的勘查工作。二是监测预警得到有效落实。各地建立健全群测群
9、防体系,全国_万群测群防员实现了隐患点全覆盖。三是防治力度不断加大。“十二五”期间,各级地方政府累计投入的地质灾害防治资金达到了_X亿元,通过工程治理或者搬迁避让,使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摆脱了地质灾害隐患的威胁。四是应急体系更加完善。除个别省份外,基本上都成立了省级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机构和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机构,各地应急专家队伍不断壮大,省级应急管理专家达_余人。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中央投入规模相对有限,地方投入不足;地区之间进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对地质灾害防治缺乏顶层设计和长远考虑,对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视不够,基础工作滞后、防灾能力不强,忙于救
10、灾、疏于减灾,灾情来了,全力以赴,灾情过后,灾息事毕,年复一年,忙了再忙,难以长治久安;一些搬迁避让工作前期不够扎实、难以落地,一些项目质量和工程效益不高,项目动态调整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加以改进。二、提高认识,增强做好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呈现出一些新变化、新态势和新特征。对此,我在近年的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和_丹巴等其他全国性会议已多次强调,这里就不再重复,希望大家牢牢记住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的特点,时
11、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绷紧防灾的弦,时刻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准备,切不可有丝毫的麻痹和放松。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五大发展新理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果不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地质环境和生产生活空间,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12、,就不可能实现地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只有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二)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的必然选择。无论是对一个地区整体防灾还是某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具体防治,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防治这四个环节必不可少、缺一不可,放松其中任何一个,都会给群众生命财产带来损失。只有推进包含防治全过程的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才能真正提高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只有健全完善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体系,才能使当前的防治工
13、作更上一层楼、迈上新台阶。(三)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解决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目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还很多,涉及到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防治等方方面面。比如,调查评价的精度、广度、深度还不能满足防治需要,监测预警技术科技含量不高、精细化程度不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众多威胁集镇、学校、医院、村庄等人员密集区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亟待采取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措施,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山地丘陵区,县、乡缺人员、缺机构、缺经费、缺技术支撑的情况仍然严重,应急处置能力不足等等。这些都要求我们通过推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来系统地加以解决。做好
14、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条例赋予各级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各级政府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解决工作中突出问题的必然选择,更是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义不容辞的重大任务。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各地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真正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抓实办好。从全国来讲,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主要有以下内容和目标:一是调查评价方面。全面完成全国山地丘陵区地质灾害XX万详细调查,深化推进重大地质灾害
15、隐患点的勘查工作,全面建立完善排查巡查复查工作机制,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督查与监管。二是监测预警方面。继续推进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提高精细化水平。进一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提升群测群防的规范化水平和科技含量,强化培训和隐患点威胁群众应急演练工作。加大专业监测覆盖面,通过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测,实现精细化预警。三是综合治理方面。基本完成威胁学校、集镇等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结合地方具体实际,积极探索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式治理路子。四是应急防治方面。加大应急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专家队伍建设
16、,完善岗位值守、信息报送、应急处置等制度,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教育。推进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狠下功夫。一是在健全责任制度上狠下功夫。要进一步明确地方政府、国土资源部门、相关部门、企业单位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具体职责,落实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切实将国土资源部门组织、协调、指导、监督职能履行到位,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办事程序,真正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担。去年湖北巴东链子岩滑坡发生后,部环境司主动与交通部相关司局沟通,交通部今年专门下发通知,部署开展公路铁路沿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并在今年汛期前联合我部开展督促检查工作,取得很好效果。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与
17、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不能仅靠国土资源部门,要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紧紧依靠各相关部门来齐抓共管。二是在项目实施管理上狠下功夫。部环境司X月份先后在江苏苏州和宁夏银川召开地质环境项目管理座谈会,就是希望各地加强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的管理,真正把各级财政资金管好用好,实现项目立项、申报、审批、招投标、实施和验收的全过程监管。特别是随着各级财政对地质灾害防治资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绝不能在项目管理上出问题。去年浙江丽水里东滑坡,事后调查发现,虽然有认识不足、情况比较复杂的原因,但在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中都存在不少问题,教训十分严重。各地都要高度重视,对实施
18、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展一次全面检查,开展自查自纠,解决突出问题并切实加强监管。三是在督促检查上狠下功夫。要通过随机抽查、实地检查、明查暗访、信息公开、社会监督等多种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在督促检查中发现的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或违反各项制度等现象进行通报批评、公开曝光直至问责。江苏省厅设立审计处,宁夏厅对所有地质环境项目开展内部审计,都是很好的做法。虽然是自查和内部审计,但是也能发现很多问题,在外部审计、监察、巡视等介入前整改到位,有利于把问题发现于萌芽,解决在早期,把握工作上的主动。四是在建立考核机制上狠下功夫。要按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要求,把地质
19、灾害防治的相关目标任务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要将评价指标尽可能量化,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地质灾害易发区要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市、县、乡政府分管领导及主管部门负责人任职谈话的重要内容,确保防治责任和措施层层落到实处,增加监督检查的硬约束。五是在改革创新上狠下功夫。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更加紧密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更加主动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我们工作的着力点和生命力之所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思路、改革创新。比如,探索划定地质灾害安全区和危险区红线,在危险区红线内禁止规划建设新城镇和村民居住点,已有群众尽快
20、搬出,或采取治理及可靠预警措施;探索完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检查监督制度,通过信息公示、面上抽查、点上检查、严肃查处,全面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虽然在资质管理中,不再要求对资质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强制性培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从业人员技术水平的提高。要依靠行业协会,并通过加强监管,在从业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方面下功夫,在促进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提高上下功夫。再比如,如何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核心规划更好地衔接;如何更好地将地质灾害的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与扶贫攻坚、土地整治、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紧密结合和融合起来;如何研究出台政策措施,扩展资金渠道,加大政府投入,并按照
21、“谁治理、谁受益”原则,吸纳各方面的资金投入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如何通过政府和责任单位采购的办法,引进社会化、专业化的公司,加强监测预警工作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推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中认真研究,以改革的精神不断探索创新。四、尽心尽力,继续全力做好今年汛期工作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截至目前,全国已发生地质灾害_X起,造成_人死亡失踪。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加X倍和X倍,基本验证了年初我们对形势的判断。X月下旬以来,南方大部地区受强降雨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福建、_、广西、_等省份连续发生多起造成人员死亡失踪的地质灾害灾情。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指示批示,要求我们做好防大汛、应大
22、急的准备,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国家防总要求加强今年汛期极端天气监测预警,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做好应对地质灾害的准备和预案,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X月X日,福建三明泰宁一处水电在建工地发生泥石流灾害,造成_人死亡失踪。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按照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受姜大明部长委派,我带领国务院工作组第一时间到了现场,感受很多。福建在全国来说,并不是地质灾害十分严重的省份,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水电工地的宿舍已经建了_多年,强降雨也经历过无数次,从没出现过问题,根本没想到会在这次强降雨过程中遭遇到泥石流地质灾害。这也再次警醒我们,对于地质灾害切不
23、可麻痹大意,以前不出事不代表永远不出事,出过事也不代表不会再出事!很多情况下,地质灾害会在我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发生。对这一点,大家务必要有清醒的认识。关于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X月_日,部已下发通知做出总体安排,X月_日,又召开视频会议进行了重点部署。当前,正值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要在前阶段工作和部署基础上,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行动上要迅速有力,思想上要高度重视,组织上要覆盖严密,工作上要不留死角,把工作做在前面、落到基层,尽心尽力做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努力念好“三字经”。一是工作部署
24、突出一个“早”字。防御地质灾害,动作要快、态度要坚决、措施要果断。部署工作要做到早准备、细准备、全面准备、扎实准备。隐患要早排查、全面排查,不放过一个疑点、不放过一个盲点。要严格落实各项汛期防灾措施,尽可能想得周到一点、细致一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采取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做好一切必要的准备,要确保关键时刻随时都能拉得出、用得上。二是责任纪律突出一个“严”字。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防灾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到具体责任人,做到责任到人、措施到位。进入汛期后,各级防灾责任人都必须上岗到位,高度警惕,密切关注强降雨和灾害隐患点动态变化,各位群测群防员要开展不间断巡
25、查,定时报告,各级应急值守人员要_小时值班。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家绝不能“少根弦、低半调、慢半拍”。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三是督促检查突出一个“实”字。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同志要靠前指挥,深入一线,切实抓好各项防灾工作的检查落实,确保各项防灾工作扎实有效。对已经部署的各项工作、已经在做的各项工作、已经在推进的各项措施,都要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对检查中暴露的纰漏,要列出问题清单,逐一整改落实,不留死角、不留盲区。五、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做好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工作按照会议安排,这次会议内容还包括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
26、。去年,我已就此在济宁现场会上专门讲过。借此机会,我再强调三点意见。(一)大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工作。去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通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山东视察二次回访调研报告提出的要求和上述两个中央文件的精神,按照部党组的统一部署,我部与财政部、工信部、环保部、国家能源局即将印发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主要精神,就是要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
27、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化资源管理对自然生态的源头保护作用,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加快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一是查明情况,统筹安排,合理规划;二是严格准入,严格监管,严格责任追究;三是健全完善“保证金”制度,构建顺畅的经济责任机制,确保所有生产矿山全面担负起治理恢复的主体责任;四是对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大力构建“中央支持、地方负责、全面规划、限期治理”的责任机制和“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开发式治理、市场化运作”的恢复治理新模式,尽快形成在建、生产矿山和历史遗留等“新老问题”统筹解决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新局面。一是要坚持创新发展理念,破除矿
28、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投入、政策、科研等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创新尾矿残留矿再开发、矿山废弃地复垦利用、集体土地流转利用等政策,引导社会资金、资源、资产要素投入,积极探索利用PPP模式、第三方治理方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加快治理。完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形成提取与治理相匹配、返还与治理相协调的新机制。简化管理程序,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与审查制度改革。鼓励矿山企业与相关机构开展治理恢复技术科技创新。二是要坚持协调发展理念,加快完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互协调的矿产资源开发管理制度体系。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统筹保护与开发,把保护放在优先位置,强化矿产开发管理
29、对生态环境的源头保护作用。调整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布局,编制实施矿产资源规划。严格矿产开发准入,严格生产过程监管,严格责任追究,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责任落实到矿产开发“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坚持“谁开发、谁治理”,对新建和生产矿山,严格落实矿山企业保护与治理的主体责任。统筹推进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恢复治理。三是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和培育绿色矿业,构建矿产资源开发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新格局。深入持续开展矿山复绿行动。推进废弃矿山的山、水、田、林、湖综合治理,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园则园、宜水则水,充分结合全民义务植树等活动,尽快恢复矿区的青山绿水。发展绿色矿业,建设
30、绿色矿山,鼓励矿山企业按照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要求,编制实施绿色矿山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四是要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相关产业发展融合推进。鼓励引进国外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新技术和新模式,积极开展国际合作。拓展绿色矿山建设模式,鼓励矿山企业参与,矿山地质公园建设、经营和管理。探索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与地产开发、旅游、养老疗养、养殖、种植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五是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实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惠民利民新成效。鼓励矿山企业留地留技留利于企业职工和矿区群众,总结推广用矿区土地入股分红参与矿
31、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经验,引导企业职工、矿区群众积极参与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形成人、矿、地和谐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支持力度,助力精准扶贫,增加扶贫工作的“含金量”,让企业职工和当地群众通过矿山地质环境改善有更多获得感。(二)今年要重点开展的几项工作。按照上述总体要求,意见出台后,要进行任务分工,明确责任,明确要求,狠抓落实。有几件事情要强调:一是做好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出台后的宣传和政策解读。文件出台后,部里环境司等相关司局,要在办公厅的统一组织下,做好相关宣传报道和政策解读工作。各地也要借此机会,大力宣传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
32、治理的积极成效,报道各地在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有益经验,带动形成全社会关注、支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二是推动各地继续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证金制度。坚持“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加快形成保证金足额缴存、合理返还、有效治理的新机制。同时,为贯彻落实意见精神,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我部将会同财政部、环保部对盘活现有存量保证金进行研究。初步想法是制定一个X年或X年行动计划,经第三方机构调查评估,履行一定程序后,将保证金返还给矿山企业,由矿山企业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各级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做好指导和监督。在当前矿业经济下滑的形势下,此举有助于切实
33、减轻矿山企业负担,同时还可转移安置一部分职工从事矿山环境治理工作,是件好事,所以也请各省高度重视此事,着手开展可行性研究,大家一起出出主意、想想办法。三是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制度改革。按照中央深改组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的要求,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制度方案改革是我部20_年需完成改革任务之一。该项任务已经由环境司、耕保司牵头展开。目前,已形成了初稿。按照工作进度,将于X月份正式印发实施。四是协助财政部等相关部门谋划好“山水林田湖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此项工作,部里由财务司牵头、环境司配合。前阶段,财政部也请相关省份国土资源部门开了座谈会,请大家务必重视此事,积极协助财政等相关部门做好工作,争取继续发挥好财政资金在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作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同志们,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锐意进取,扎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坚决打好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这场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