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8方山子传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191119118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时作业8方山子传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1911191183.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时分层作业(八)方山子传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阳狂垢污B方山子傥见之与C百有余年矣 D鹊起于前DA项,“阳”通“佯”,假装。B项,“傥”通“倘”,或许;“与”通“欤”,语气词。C项,“有”通“又”。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B余既耸然异之余闻光、黄间多异人C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D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使骑逐而射之,不获CA项,意思分别是“交往”、“出名”;B项,意思分别是“对感到奇怪”、“与众不同的”;C项,都是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D项,意思分别是“假使”、“让,叫
2、”。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AA项,都是并列连词。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B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C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D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AB项,遗像:这里指以前留下的样子,今义指死者生前的相片或画像。C项,妻子:这里指妻子和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D项,从事:这里指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A项,往往:常常,古今同义。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步
3、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B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C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D使从事于其间AA项为定语后置句,B、C、D三项为状语后置句。阅读提升层(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屋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
4、之意;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闾里之侠皆宗之宗:尊崇、敬仰B往往阳狂垢污 阳:表面C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等
5、同D余谪居于黄 谪:贬官B阳:同“佯”,假装。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AA项,都是连词,表顺承。B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项,介词,在/介词,比。D项,代词,他的/副词,大概,表推测。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的文章表意,常采用暗示的手法,如本文中“俯而不答,仰而笑”,写的是陈慥有无限感慨,可是没有明说,留给读者自己去体会。这样写,留有余地,表现力却更强。B文章最后写“光、黄间多异人”,而自己却“不可得而见”,于是推测方山子或许可以看到他们,从这可以看出作者并没有将方山子归于“异人”一类。C本文与一般的传记不同,不
6、是以陈糙的经历为线索,而是以自己的观感为线索,这样写,内容就显得更真实,更富于情趣。D文中描写陈慥的语句,简洁而生动。能够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B文章最后一段是推开一笔,由叙光、黄间多异人以暗示方山子也是异人。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译文:_(2)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译文:_答案(1)逐渐长大成人后,就一改往昔所为专心读书,希望通过读书施展自己的抱负。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赏识重用的机会。(2)于是与我在马上谈论军事及古往今来的成败得失,自认为是当世的豪杰志士。(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卢贲,字子徵
7、,涿郡范阳人也。贲略涉书记,颇解钟律。时高祖为大司武,贲知高祖为非常人,深自推结。及高祖初被顾托,群情未一,乃引贲置于左右。高祖将之东第,百官皆不知所去。高祖潜令贲部伍仗卫,因召公卿而谓曰:“欲求富贵者,当相随来。”往往偶语,欲有去就。贲严兵而至,众莫敢动。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后进说曰:“周历已尽,天人之望,实归明公,愿早应天顺民也。天与不取,反受其咎。”高祖甚然之。及受禅,命贲清宫,因典宿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岁余,贲复爵位,检校太常卿。贵上表曰:“臣闻五帝不相沿乐,三王不相袭礼,此盖
8、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者也。”上竟从之,即改七悬八,以黄钟为宫。诏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周、齐音律。后迁怀州刺史,决沁水东注,名曰利民渠,又派入温县,名曰温润渠,以溉舄卤,民赖其利。后数年,转齐州刺史。民饥,谷米踊贵,闭人粜而自粜之。坐是除名为民。后从幸洛阳,上从容谓贲曰:“我始为大司马时,卿以布腹心于我。卿若无过者,位与高颎齐。坐与凶人交构,由是废黜。何乃不思报效,以至于此!吾不忍杀卿,是屈法申私耳。”贲俯伏陈谢,诏复本官。后数日,对诏失旨,又自叙功绩,有怨言。上大怒。苏威进曰:“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上曰:“然。”遂废于家,是岁卒,年五十四。(节选自随书卢贲
9、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B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C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D高颎苏威共掌朝政/贲甚不平之谋/黜颎威/相与辅政/谋泄上/穷治其事以龙潜之旧/不忍加诛/并除名为民/C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断句时要从整体把握文章中句子的含义,注意虚词和其他标志性词语。“朝政”作“共掌”的宾语,“贲”作“甚不平之”的主语,
10、故“贲”前面应断开,可排除A、B两项;“上”指皇上,作“穷治其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可排除D项。故选C。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子徵”中的“字”即“表字”,旧时人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B“受禅”是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C“黄钟”是古代打击乐器,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多为庙堂所用。后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D“俯伏”即俯首伏地,就是跪下后头趴在地上,身体向下接近
11、地面,手前伸或者环于头前,多表示恐惧屈服或极端崇敬,是古代礼仪之一。A本题考查理解文中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认为是不礼貌的表现”错误,平辈之间,相互称字,是礼貌的表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贲读书不多,但是精通音律。他在担任相关职务时,上表皇帝,修订音律,将黄钟定位宫调,后来又受皇帝诏命与人删定周齐的音律。B卢贲慧眼识人,助力高祖称帝。他在了解到高祖的不同寻常后,就与其深结交,在高祖辅政和最终登基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受信任。C卢贲兴修水利,造福一方百姓。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但是兴修了利民渠和温润渠,引沁河水东流,灌溉盐碱土地,百姓依靠
12、它而受益。D卢贲追求名利,终遭皇帝废弃。因为追求权力利益,他多次犯错,虽然皇帝对他给以宽宥,但他自恃有功而心怀怨愤,被皇帝弃之不用。C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他虽被贬任怀州刺史”错误,“迁”是调任,一般是升职,而非贬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至东宫,门者拒不内。贲谕之,不去,瞋目叱之,门者遂却。译文:_(2)汉光武欲全功臣,皆以列侯奉朝请。至尊仁育,复用此道以安之。译文:_答案(1)高祖到了东宫,东宫守门的卫士不让进去。卢贲晓谕他们,仍不行。卢贲张目呵斥,卫士才退却(让开)。(关键词:“内”“谕”“却”)(2)汉光武帝欲保全功臣,都用列侯之位而让他
13、们入朝。皇上仁爱,再用此法来安顿他们吧。(关键词:“全”“仁育”“安”)【参考译文】卢贲,字子徵,是涿郡范阳人。卢贲略读了点书,对音律颇有所知。当时隋高祖为大司武,卢贲知道高祖是个不同寻常的人物,与他深深地交结。高祖刚受宣帝托付总理朝政时,群情还不一致。高祖就把卢贲引到自己身边。高祖将到东宫去,文武百官都不知去向。高祖悄悄地让卢贲部署人马,然后召来百官,对他们说:“想求富贵的,就跟我来。”大臣们议论纷纷,有的想跟着去,有的想离开。卢贲率兵赶到,大臣都不敢动。高祖到了东宫,东宫守门的卫士不让进去。卢贲晓谕他们,仍不行。卢贲张目呵斥,卫士才让开。后来进谏高祖说:“周朝的气数已完了,天人之望,实归于
14、明公您。望早点应天顺民。天给您,您不要,就会反受其咎。”高祖深以为然。高祖受禅后,命卢贲清点宫中,主管守卫。高颎、苏威共掌朝政,卢贲心里很不服气,谋划废了高颎、苏威,(与别人)共同辅佐朝政,计谋泄露,皇上穷追此事,因他们是创业登基前的朋友,不忍心杀他们,把他们都削职为民。一年多后,卢贲恢复爵位,任检校太常卿。卢贲上表说:“我听说,五帝不相沿袭音乐,三王不相沿袭礼仪,这大概是因为要随时改制,而不失雅正之道。”皇上最后听了他的,就改七音为八音,以黄钟为宫。又诏令卢贲与仪同杨庆和删定北周、北齐音律。后任怀州刺史,挖沁水东流,名叫“利民渠”。又流入温县,名叫“温润渠”,以灌溉盐碱地,百姓靠渠得利。几年后,转任齐州刺史。百姓闹饥荒,粮价猛涨。卢贲不让别人卖粮,但自己却去卖,因此被削职为民,后来,卢贲随皇上到东都洛阳。皇上闲谈时对卢贲说:“我刚当大司马的时候,你对我推心置腹。我与你可以说是老朋友了。你若没有过错,地位当与高颎相同。因你与叛逆交好,因此废了你。你怎么不思报效,到了这种地步?我不忍心杀你,这是枉法行私罢了。”卢贲拜伏谢罪,有诏恢复原职。几天后,与皇上交谈时,有违皇上旨意。他又自叙功绩,口出怨言。皇上大怒。苏威进言说:“汉光武帝欲保全功臣,都用列侯之位而让他们入朝。皇上仁爱,再用此法来安顿他们吧。”皇上说:“行。”于是废卢贲于家。卢贲这年去世,时年五十四岁。- 6 -